初中八年級語文《昆明的雨》優秀教案

初中八年級語文《昆明的雨》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八年級語文《昆明的雨》優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八年級語文《昆明的雨》優秀教案1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編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十五課。本單元的文章或寫人或寫景,但字裡行間都飽含著作者深摯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記下自己青年時代的足跡,傾訴著對昆明的雨的喜歡與懷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昆明雨的特點;

  2、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3、學習作者透過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學難點】

  透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品讀文字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課前準備

  1、讓學生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2、瞭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

  3、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1、匯入:

  師:同學們,春天的雨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各抒己見)

  昆明是個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會是什麼樣呢?今天我們就隨同作家汪曾祺一同來欣賞課文《昆明的雨》。(板書)

  2、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朗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並藉助字典給予解決,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

  (3)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給予指正。

  (4)學生自由練讀。

  2、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師生共同探討交流。

  (1)題為“昆明的雨”,文章開篇為什麼要描述給寧坤的畫呢?

  明確:所畫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又可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具體的描述。

  (2)昆明的雨與別處的雨有何不同讓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請圈劃出最能概括其特點的那一句。

  明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的寫昆明雨季之明亮、豐滿,使人動情?

  明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

  昆明的雨季是“豐滿的”,因為“草木的枝葉裡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因為“仙人掌不僅多,且極肥大,可以種在菜園的周圍代替籬笆,並且倒掛著也能開花。”;

  因為“昆明雨季最多的還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溼空氣最有特徵性的景物”;“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樅、乾巴菌、雞油菌。”;

  昆明的楊梅不僅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而且顏色黑紅黑紅的,名字也很好聽,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緬桂花和木香花,緬桂花“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脹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溼透了”。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品讀課文,探討問題。

  (1)這樣明亮又豐滿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動情的。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師生共同交流並明確:懷念、喜愛、鄉愁。

  (2)你是從文中哪些詞句之中體會出作者的這種感情?

  (3)作者想念的不僅僅是“雨”,還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風、人情和當年在那裡寧靜、恬然的生活,你能體會出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明確: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2、學生默讀課文,師生相互交流探討,品味語言之美。

  例如:

  (1)這種東西也能吃?!這東西這麼好吃?!

  短短一句話,稍作改動但,疑問、驚喜、感嘆之情卻盡在其中!

  (2)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板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為何要寫買花女孩?)

  運用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作者對昆明的懷念、喜愛之情。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

  1、大家讀完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語言上能給你什麼獨特的收穫?

  請學生朗讀比較感興趣的語句並總結:可能會有A、短句B、文言、成語。C、口語(例句見文中)

  教師小結:在這裡,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和諧地捏到一處的藝術功力。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2、簡析汪曾祺的散文寫作特點: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糾偏了那種集體的“宏大敘事”;以平實委婉而又有彈性的語言,反撥了籠罩一切的“毛話語”的僵硬;以平淡、含蓄節制的敘述,暴露了濫情的、誇飾的`文風之矯情,讓人重溫曾經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風散文的魅力,從而折射出中國當代散文的空洞、浮誇、虛假、病態,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迴歸散文,讓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沒。

  五、課堂總結:

  在這篇文章中,汪老不僅僅關注著昆明的雨,還描繪了很多自然風物。生活中的美就存於這一草一木中,顯示出汪老獨特的詩情和生活雅趣,他還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捕捉他們,然後攜入文字,與我們則更是一種美的享受。

  六、佈置作業:

  1、推薦閱讀《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細觀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葉,抓住其特點,並披情入文,寫一點能表現自己獨特感悟的文字。

  七、板書設計:

  昆明的雨汪曾祺

  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

初中八年級語文《昆明的雨》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昆明雨的特點。

  2、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3、學習作者透過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透過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作者對往昔的一種懷念之情。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把握昆明雨的特點

  2、感悟作者蘊含在字裡行間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展示描寫雨的古詩文名句,說說詩句中的雨具有怎樣的特點,那麼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讓我們共同學習課文《昆明的雨》。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體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點

  提問1:本文題目是“昆明的雨”,請問本文寫的僅僅是雨嗎?

  明確:還寫了仙人掌、各種菌子、楊梅、緬桂花等景物。寫了為寧坤作畫、和德熙去小酒館喝酒的事。

  提問2:這些與雨有關係嗎?任選其中的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都與雨有著聯絡。示例:楊梅是雨季的一種果子,在雨的滋潤下,楊梅是那樣的又黑又紅,在雨季的氛圍中,賣楊梅的苗族女孩子

  的聲音是那樣的柔和。

  提問3:請用幾個詞語描繪一番你對昆明雨的感覺。

  示例:豐滿、飽和、旺盛、柔軟??

  【目標導學二】多形式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提問4:體會了昆明雨的特點,誰願意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篇文章深情的讀一遍

  抽生朗讀。

  提問5:請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的,說說他們讀的怎麼樣?

  學生各抒己見。

  提問6:結合其他同學的簡介,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讀一遍。

  學生讀課文

  提問7:在朗讀中,你體會到了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樣的嗎:

  明確:喜愛、留戀、懷念等。

  請同學們帶著喜愛、留戀、懷念的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讀給好友聽。甚至讀給更多人聽。第二課時

  一、回顧,引入新課

  抽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說自己選擇該段的理由。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三】

  大螢幕顯示《孤獨之旅》片段

  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

  裡,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鴨欄忽然被風吹開了,等父子倆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它時,一陣旋風,幾乎將鴨欄捲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聲“我的鴨子”,幾乎暈倒在地上。因為他看到,鴨群被分成了無數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記了父親,朝一股鴨子追去。這股鴨子大概有六七十隻。它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倉皇逃竄著。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他不停地用手撥著眼前的蘆葦。即使這樣,臉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蘆葦葉割破了。他感到腳鑽心地疼痛。他顧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這是頭年的蘆葦舊茬兒戳破了他的腳。他一邊追,一邊呼喚著他的鴨子。然而這群平時很溫順的小東西,今天卻都瘋了一樣,只顧沒頭沒腦地亂竄。

  提問1。同樣寫雨,大螢幕上的與課文中的給你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明確:氛圍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問2:如果用“豪放”與“婉約”來形容雨的話,《昆明的雨》應該屬於哪一種,作者是怎樣表現出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婉約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如話家常,娓娓道來,具有一種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並非沒有寫作素材,而是缺少發現寫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轟轟烈烈的事情才具有價值,有時平平淡淡才是真,這樣也才更能打動別人的心。

  小練筆: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給自己留下美好記憶的某個雨季。

初中八年級語文《昆明的雨》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昆明的雨的特點,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能力目標】

  1、理清行文思路,瞭解作者閒適自由的風格。

  2、品味本文平淡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

  【教學重點】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透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品讀文字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2、瞭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說詩情,匯入新課

  讀汪曾祺的一首小詩: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溼雨沉沉。

  讓學生自由的讀一讀品一品其中的詩味。

  教師:這首舊體詩寥寥28個字,寫盡了上世紀40年代昆明雨季的寧靜、清寂和時在西南聯大學習的莘莘學子的苦悶和無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蓮花池本來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陳圓圓著比丘尼裝的雕像,有點荒涼、悽清。現在的蓮花池處於市中心一帶。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白天,人流如過江之鯽;入夜,燈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蓮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樓、飯店、大排檔。入夜,路邊燒烤攤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學裡的男女大學生們。嘻嘻哈哈,邊吃邊聊。滿街是油煙、尾氣和燒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沒了。然木香花會有的。豬頭肉也會有的。只是“一杯濁酒”中恐怕再難品出“木香花溼雨沉沉”的那種況味,那種氛圍了!我們也只能從先生的美麗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讀文字,整體感知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隨後師生共同探討交流:

  1、題為“昆明的雨”,文章開篇為什麼要描述給寧坤的畫呢?

  明確:所畫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又可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具體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與別處的雨有何不同讓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請圈劃出最能概括其特點的那一句。

  明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的寫昆明雨季之明亮、豐滿,使人動情?

  明確: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

  昆明的雨季是“豐滿的”,因為“草木的枝葉裡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因為“仙人掌不僅多,且極肥大,可以種在菜園的周圍代替籬笆,並且倒掛著也能開花。

  因為“昆明雨季最多的還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溼空氣最有特徵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樅、乾巴菌、雞油菌

  昆明的楊梅不僅大,有一個那樣大,而且顏色黑紅黑紅的,名字也很好聽,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緬桂花和木香花,緬桂花“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脹的花骨朵,都被淋得溼透了”。

  教師小結:在這篇文章中,汪老不僅僅關注著昆明的雨,還描繪了很多自然風物。生活中的美就存於這一草一木中,顯示出汪老獨特的詩情和生活雅趣,他還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捕捉他們,然後攜入文字,與我們則更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品語言,體悟深情

  1、這樣明亮又豐滿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動情的。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師生共同交流並明確:懷念、喜愛、鄉愁。

  2、你是從文中哪些詞句之中體會出作者的這種感情?

  學生默讀課文,師生相互交流探討,品味語言之美。

  例如:

  ①這種東西也能吃?!……這東西這麼好吃?!

  短短一句話,稍作改動但,疑問、驚喜、感嘆之情卻盡在其中!

  ②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板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中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為何要寫買花女孩?)

  運用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作者對昆明的懷念、喜愛之情。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兩次出現,有何不同?)

  ……

  3、作者想念的不僅僅是“雨”,還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風、人情和當年在那裡寧靜、恬然的生活,你能體會出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明確: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

  四、賞經典,閱讀

  1、大家讀完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語言上能給你什麼獨特的收穫?

  請學生朗讀比較感的語句並總結:

  可能會有A、短句B 、文言 C、口語(例句見文中)

  教師小結:在這裡,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和諧地捏到一處的藝術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延伸閱讀:《的鴨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韻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端午的鴨蛋(片段)

  ①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鴨是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鹹鴨蛋!”上海的賣醃臘的店鋪裡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裡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選單》有“醃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但是《醃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五、品生活,課外延伸:

  1、推薦閱讀《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細觀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葉,抓住其特點,並披情入文,寫一點能表現自己獨特感悟的文字。

  六。板書設計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