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通用17篇)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通用17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歌曲《鈴兒響叮噹》活潑歡快的特點,願意用肢體動作表現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幼兒欣賞過歌曲《搖籃曲》、觀看過滑雪橇的畫面和錄;PPT課件、音樂、串鈴、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動過程】

  一、比較欣賞,初步感受。

  1、欣賞、回憶歌曲《搖籃曲》

  引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兩首好聽的歌曲,我們先來聽聽這一首。(PPT1左喇叭)

  提問:寶貝們這首歌曲叫什麼?聽了有什麼感覺?

  小結:《搖籃曲》是慢慢的、輕輕的、柔柔的,是(媽媽哄)寶寶睡覺時聽的歌。

  2、欣賞、感受歌曲《鈴兒響叮噹》

  提問:我們再來聽聽另一首歌曲,它和《搖籃曲》有什麼不一樣?(PPT1右喇叭)

  提問:這首歌曲和《搖籃曲》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聽上去快快的、很開心很快樂的,我們可以叫它"歡快"。

  提問:聽到很歡快的歌曲,你會做哪些開心快樂的動作呢?(PPT1右喇叭)(跟著歌曲的節奏開心地做動作)

  教師介紹:這首很活潑、很歡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鈴兒響叮噹》,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皮爾彭特叔叔創作的。

  二、理解欣賞,模仿表現。

  1、理解、模仿

  提問:我們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鈴兒響叮噹》,你聽到歌曲裡唱了些什麼?

  (教師清唱)提問:再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看看歌曲裡的朋友們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PPT3-22)

  提問:小朋友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呀?誰來做做這個動作?

  (個別示範——動作要求——全體模仿)小結:

  滑雪——身體往下蹲,雙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撐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體左一下右一下地搖著。

  2、模仿、表現

  師:——你們真棒!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串鈴、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讓我們一起來滑雪。(音樂輕)

  ——寶貝們(幼:哎),準備好了嗎?(幼:好了)讓我們唱著《鈴兒響叮噹》一起去滑雪嘍。可以和別人做不一樣的動作哦!(PPT24音樂響)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2

  主題:

  救救地球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聖誕節日的嚮往,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2、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感受愉悅的節日氣氛;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 匯入部分:

  1、 欣賞Flash動畫,聽音樂,讓幼兒感受濃重的節日氛圍。

  2、 欣賞後,提問:

  A、這是一首關於什麼節日的歌曲?聽到歌曲有什麼感受?

  B、聖誕節裡聖誕老人是怎樣送禮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 感受歌曲的節奏。播放音樂,請幼兒邊拍手邊聽歌曲。聽完後,提問:

  A、這首歌是幾拍子的?

  B、4/4是什麼特點?

  C、歌曲裡唱了些什麼?

  2、教師彈唱歌曲,請幼兒欣賞。

  3、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用語言引導幼兒)師:這首歌這麼好聽,如果我們再給它加上好看的動作就更好了,是不是?播放樂曲請幼兒聽音樂表演動作。(在聽音樂做動作中逐漸熟悉音樂,可引導幼兒在做動作的同時輕聲唱)“小朋友,你的動作要跟歌曲裡唱的一樣。”

  4、 進行歌曲表演

  三、 結束部分教育幼兒關心他人,知道聖誕節送聖誕禮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師:過聖誕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快樂,因為他們收到了聖誕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聖誕禮物。

  四、活動評價與反思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感受樂曲《鈴兒響叮噹》,能在模仿動作的基礎上大膽創編各種肢體動作。

  2、享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感受新年的熱鬧氣氛。

  活動準備:

  課件、鈴鐺若干。

  活動過程:

  一、興趣匯入

  1、律動:《喜洋洋》

  2、師:這是什麼曲子?(叫什麼名字?)【喜洋洋】你聽了這首曲子覺得怎樣?(一種怎樣的氣氛?)【熱鬧、喜慶、開心、熱情】你們覺得什麼時候是最熱鬧最喜慶的呢?【過生日、結婚、過新年】

  3、師:你們都是怎麼慶祝新年的呢?(怎樣過春節?)

  小結:有了這些掛燈籠、剪窗花、貼對聯、放煙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我們的春節更加的熱鬧、喜慶了。

  二、欣賞樂曲、感受旋律

  1、(ppt)新年老人:小朋友們,新年好!【引導幼兒與新年老人打招呼】今天,我要送你們一份新年禮物——帶聰明的孩子去卡通城堡歡度新年。/你們想去嗎?/那我先考考你們!

  2、第一遍欣賞: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樂曲。

  提問:這首曲子聽起來怎麼樣?讓你想到了什麼?

  小結:這首曲子曲調活潑、情緒歡快。讓我們想到了放煙花、貼春聯、掛燈籠,這些有趣的事情。

  3、第二遍欣賞:

  提問:這首曲子都有哪些樂器演奏的呢?

  小結:因為有了琵琶、笛子、二胡、揚琴的共同演奏,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了更熱鬧喜慶的新年氣氛。好聽的樂曲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鈴兒響叮噹》。

  三、肢體表現樂曲

  過渡:瞧,卡通城堡的大門敞開了,我們趕快進去吧。

  1、(圖片:小公主)瞧,小公主在那邊等我們呢!優雅的小公主做了個什麼動作呢?你們會做嗎?(引導幼兒模仿小公主的動作)除了這個動作,小公主還會做什麼動作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肢體動作)我們看看小公主到底做了什麼動作!

  (引導幼兒結合2副圖片,連續得做動作)

  小結:原來一個靜止的動作配上了身體某一個部位的變化,比如手的上下襬動,就能變成一個連貫的舞蹈動作。

  2、(圖片:跳跳虎、粉紅豬)誰來迎接我們了?他們是用什麼動作迎接我們的?請你們用動作告訴我!(模仿圖片上的動作)這個靜止的動作可以怎麼變,變成一個連續得動作呢?/這個靜止的動作配上身體哪個部位(如手、腰、腳)手、腳怎樣的變化?(如手上下、左右的擺動。腰部的扭動。各種基本腳步的變化。)

  小結:原來一個靜止的動作配上了身體某一個部位的變化,就能變成一個連貫的舞蹈動作。(鞏固知識點)

  3、(圖片:阿童木)我們又碰見了誰?阿童木又做了一個什麼造型呢?(模仿圖片上的動作)如果總是一隻腳站著的話,會很累也不能保持平衡,你們有什麼辦法嗎?(引導幼兒身體部位的變化或方向的變化)我們的好辦法和阿童木的辦法一樣嗎?阿童木想到的是怎樣的辦法?請你們仔細的看圖片,然後學一學、跳一跳,然後告訴我他怎樣變化的?

  小結:除了除了身體的某個部位變化外,還可以配上方向的變化,也能讓一個靜止的動作變成連貫的舞蹈動作。

  4、卡通城堡裡要舉辦一場新年舞會,可是卡通夥伴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都只會擺一個靜止的動作,不會跳舞。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們可以把剛才跳舞的秘訣告訴他們,並且認真的教他們如何把一個靜止的動作變成一個連貫的舞蹈動作。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4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曲調流暢、情緒歡快的美國歌曲,《 鈴兒響叮噹》教學反思。生動的歌詞描繪了一群孩子冒著大風雪,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他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清脆的馬鈴聲迴響在田野——表現了孩子熱情奔放的性格,抒發了熱愛美好生活的真摯情感。因為是人們在冬季滑雪橇時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為是冬天的歌曲,後來逐漸演變成聖誕節等節日歌曲,深受人們喜愛,長期被當作美國民歌,教學反思《《 鈴兒響叮噹》教學反思》。

  現在這首歌曲在我國廣泛傳唱,尤其在聖誕節的時候,在一些商店和西餐廳經常播放這首歌曲。因此當我播放這首歌曲時,有部分學生能跟著音樂哼唱,而且表情很快樂。所以說有部分學生很喜歡這首歌曲。而且課的開頭,我還用講述的方式告訴孩子們:聖誕節屬於西方節日,和我國的春節一樣隆重而且具有重要的意義。課的後段呼應開頭,同樣用講述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在聖誕節,人們除了和家人朋友一起享用聖誕大餐、裝扮聖誕樹、互贈聖誕禮物外,還唱好聽的歌兒表達對家人朋友的深深祝福。讓孩子們從中明白,中國的春節也好,西方的聖誕節也好,共同之處都是家人朋友團聚、增進感情的節日。在我講了這首歌曲的簡介之後,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唱興趣。學唱歌曲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學唱前半部分旋律,在這一部分旋律中,前三個樂句每一個樂句都有一個附點音符和兩個後十六分音符,而且每個樂句結尾音高呈上升趨勢,學生初步學唱時掌握不好節奏,在反覆指導後才唱好。然後第二部分的旋律大部分學生都聽過,跟著音樂就能學唱下來,效果較好。這首歌曲的總體學唱效果很好,學生都能以樂觀的情緒演唱歌曲。

  整節課要學習完成的內容很多,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音樂情感的體驗都比較豐富。這節大容量的課也使我獲益良多,有了新的突破。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5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歌曲《鈴兒響叮噹》,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2、學習歌曲《鈴兒響叮噹》,感受歌曲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創編節奏,並能用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意境,用歡快生動的情緒演唱來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

  能用各種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碰鈴、雙響筒、鈴鼓、三角鐵)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想知道是誰嗎?(出示課件)你知道有關聖誕老人的故事嗎?(學生自由回答)

  二、新授歌曲

  師:同學們對聖誕老人都很熟悉,今天老師還帶來一首有關聖誕老人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初次聆聽,感受歌曲情緒。(播放課件)

  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情緒怎樣?(二拍子、歡快)

  2、再次聆聽,感受歌曲內容(課件出示歌譜)

  設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鈴鐺聲)

  鈴鐺聲是從哪裡傳來的?(雪橇、馬車)

  師:是聖誕老人駕著馬車給我們送禮物來了。這是一首聖誕歌曲,是由美國的作曲家彼爾.彭特所作。

  師: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啊?

  板書:結構A+B+A

  3、學唱歌曲第一部分,教師範唱後學生跟唱師:來,我們來甩一甩馬鞭,讓馬車跑得再快一點?師生一起:“嗨!”

  4、學唱歌曲第三部分,加入剛才的練習,強化學生歌唱的氣息支撐,最後“嗨!”結束。

  5、學唱歌曲第二部分

  (1)教師範唱。

  (2)學生隨教師的琴聲跟唱。

  (3)找出較難的地方進行解決。每句弱起部分,重點講解並練習,力求唱準確。衝破大風雪我們坐在雪橇上

  (4)老師範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隨琴一句一句跟唱。

  (5)全體跟電子琴伴奏唱一遍。

  6、整首曲子跟著電子琴伴奏完整唱一遍。

  7、跟課件歌曲音樂,唱一遍。

  8、跟課件歌曲伴奏唱一遍。

  三、拓展延伸

  1、認識樂器:碰鈴、雙響筒、鈴鼓、三角鐵,並演示打法。

  2、分小組合作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

  3、小組展示表演:一組唱歌、一組樂器伴奏。一遍後,兩組角色互換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動聽快樂的歌曲,並用樂器進行了伴奏,大家開不開心啊?祝願你們每天都這麼快樂的生活。我們在這快樂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這堂課吧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2、能根據圖譜進行簡單的打擊樂表演。

  3、透過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音樂《鈴兒響叮噹》《快樂崇拜》,電腦,簡單的自制樂器。

  2、幼兒經驗準備:提前熟悉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引發興趣

  1、教師帶幼兒做簡單律動走進場,並做好準備。

  2、播放音樂《鈴兒響叮噹》,教師進行簡單的身體聲音的打擊樂表演,讓幼兒回答問題:老師為歌曲敲出了那些快樂的節奏?(彈舌、拍退、跺腳和拍手)

  二、探索實踐,透過身體聲音初步掌握打擊樂的節奏型別

  1、教師帶領幼兒練習彈舌、拍退、跺腳和拍手等節奏型,集體練習和分組練習相結合,並初步嘗試在教師的手語指揮下完成身體聲音的演奏。

  2、讓幼兒找出合奏部分的音樂,針對合奏部分(“叮叮噹......”)節奏型比較複雜的情況,教師出示此處的圖譜,進行詳細解說和練習,幫助幼兒解決難點。

  3、幼兒聽音樂,教師跟著音樂的節奏將圖譜繪製完整,並讓幼兒找出各組需要演奏的節奏符號。

  4、集體演奏,鞏固新認識。

  三、知識遷移,使用樂器,集體彙報演出

  1、出示樂器,讓幼兒感受樂器的聲音,然後練習剛剛的各種節奏。

  2、幼兒根據圖譜和教師的指揮完成器樂表演,後互換樂器,再次表演。

  3、與聽課教師互動,由聽課老師拍間奏處節拍,完成一次完整的演出。

  【活動延伸】

  在以後的演奏中,可以採用更多的打擊樂器繼續演奏,如:碗、盤子、蛋糕盒、玻璃杯、礦泉水瓶子等等,也可以在間奏處加入有難度的節奏型進一步完善曲子。幼兒掌握熟練後,可以在家長開放日或者其他大型活動中展示一下,以提升孩子們的成就感。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7

  【教材分析】

  《鈴兒響町當》是一首膾多人口的經典兒童歌曲,採用“ABA"3段式結構,描繪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在冬季銀白色的雪野裡乘著雪橇愉快嬉戲的情景。第一段旋律跌宕起伏,形象地描繪了馬兒奔跑、鈴兒叮噹的音樂形象:第二段曲調逐漸上移,刻畫了孩子們隨著雪衝破風雪、飛奔向前的情景:最後樂段的重複再現,彷彿雪橇已漸漸遠去,而充滿歡笑的歌聲仍在風雪中迴盪。曲調活潑、歡暢,節奏輕快,給人以歡快向上的感覺。大班幼兒非常喜歡演奏打擊樂,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能看節奏譜進行演奏,注意保持合奏時各聲部的和諧。本活動透過傾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自主學習看圖譜演奏等方式,引導幼兒充分感受馬

  兒奔跑、孩子們乘雪橇飛奔、雪橇漸漸遠去的景象。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小鈴、串鈴、響板、鈴鼓演奏24拍不同節奏型的方法。

  2.能用4種打擊樂器看演奏圖譜準確演奏節奏型,表現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3.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演奏圖譜,小鈴、串鈴、響板、鈴鼓等樂器(保證每個幼兒有一樣樂器)。

  【活動建議】

  1.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鈴兒響鈴鐺》,初步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1)交代樂曲名稱,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提問:聽了樂曲,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的耳邊彷彿聽到了什麼?

  (2)引導幼兒再次欣賞,瞭解樂曲節奏和“ABA”3段體結構,初步感知樂曲特點。提問: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它有幾段?哪兩段是一樣的?

  2.鼓勵幼兒看演奏圖諧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1)引導幼兒隨音樂自由做動作,感受馬在雪地上拉著雪橇有節奏地奔跑和孩子們得意地坐在雪橇上的愉快心情。

  (2)出示演奏圖諧,引導幼兒練習重點節奏型。

  提問:演奏圖譜中哪些地方看不懂?誰能拍出這個節奏型?還可以怎樣表現這個節奏型?

  (3)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節奏型。

  根據樂曲的情緒,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拍手、拍肩、轉手腕、跺腳)表現不同的節奏型。

  3.引導幼兒嘗試用小鈴、串鈴、響板、鈴鼓進行演奏。

  (1)出示小鈴、串鈴、響板、鈴鼓等樂器,引導幼兒看演奏圖譜用正確的方法演奏,著重練習重點節奏。

  (2)請幼兒自選樂器分組練習演奏。

  (3)指導幼兒看演奏圖譜用樂器進行合奏。教師哼唱歌曲,指導幼兒看演奏圖諧合奏,隨時提醒幼兒集中注意力。

  (4)請幼兒根據教師指揮進行演奏,重點指導幼兒隨音樂準確演奏節奏型,鼓勵幼兒大膽用樂器表現樂曲的情緒。

  (5)請幼兒交換樂器演奏,感受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

  (6)請個別幼兒嘗試做小指揮,全體幼兒合奏,進一步體驗合奏的快樂。附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8

  活動名稱:

  樂曲欣賞《鈴兒響叮噹》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歌曲《鈴兒響叮噹》活潑歡快的特點,願意用肢體動作表現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幼兒欣賞過歌曲《搖籃曲》、觀看過滑雪橇的畫面和錄;PPT課件、音樂、串鈴、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動過程:

  一、比較欣賞,初步感受

  1. 欣賞、回憶歌曲《搖籃曲》

  引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兩首好聽的歌曲,我們先來聽聽這一首。(PPT1 左喇叭)提問:寶貝們這首歌曲叫什麼?聽了有什麼感覺?

  小結:《搖籃曲》是慢慢的、輕輕的、柔柔的,是(媽媽哄)寶寶睡覺時聽的歌。

  2.欣賞、感受歌曲《鈴兒響叮噹》

  提問:我們再來聽聽另一首歌曲,它和《搖籃曲》有什麼不一樣? (PPT1 右喇叭)提問:這首歌曲和《搖籃曲》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聽上去快快的、很開心很快樂的,我們可以叫它"歡快"。

  提問:聽到很歡快的歌曲,你會做哪些開心快樂的動作呢?(PPT1 右喇叭)(跟著歌曲的節奏開心地做動作)教師介紹:這首很活潑、很歡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鈴兒響叮噹》,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皮爾彭特叔叔創作的。

  二、理解欣賞,模仿表現

  1. 理解、模仿提問:我們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鈴兒響叮噹》,你聽到歌曲裡唱了些什麼?

  (教師清唱)提問:再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看看歌曲裡的朋友們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問:小朋友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呀?誰來做做這個動作?

  (個別示範--動作要求--全體模仿)小結:

  滑雪--身體往下蹲,雙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撐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體左一下右一下地搖著。

  2. 模仿、表現

  師:你們真棒!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串鈴、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讓我們一起來滑雪。(音樂輕)--寶貝們(幼:哎),準備好了嗎?(幼:好了)讓我們唱著《鈴兒響叮噹》一起去滑雪嘍。可以和別人做不一樣的動作哦!(PPT24 音樂響)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9

  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九年制音樂教科書第10冊第五課《鈴兒響叮噹》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感受學習《鈴兒響叮噹》歌曲不同形式的音樂表現,讓學生從中體驗到音樂變化發展帶來的美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

  2、繼續豎笛吹奏的學習,瞭解樂曲基本的改編方法,以及對歌曲的再創造與實踐,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歌(樂曲)不同表現形式,並試用豎笛吹奏所改編的樂曲。

  教學難點:

  按要求改編樂曲。

  教學方法:

  聆聽法、示範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

  電子琴、豎笛、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匯入課題

  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國家,我們國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你們知道有哪些?

  師:外國的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狂歡節、聖誕節等等。

  二、鞏固歌曲,有表情歌唱

  1、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演唱

  強調唱出在雪地裡滑雪撬,堆雪人愉快的心情。

  三、特色表演,豎笛吹奏

  1、師生交流,互動學習。

  2、教師展示風采。

  3、講述吐音、連音技巧。

  4、完整吹奏。

  四、改編樂曲,拓展延伸

  l、出示兩種不同 旋律的樂曲進行比較。

  2、講述改變基本方法。

  (1)、採用改變音符時值的方法進行改變。

  (2)、注意所用的節奏前後一致,首尾呼應。

  (3)、小組內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作品,注意聆聽。

  3、爭當小作曲家(學生創作)。

  4、彙報展示(個人、小組、全班)。

  五、再次體驗,質的昇華

  視聽不同 《鈴兒響叮噹》變奏曲。

  六、佈置作業,改編

  七、小結,師生再見。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0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有聽辯各種鈴聲提示音的能力。

  2. 激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聲音有一定的敏感度。

  活動準備:

  各種聲音的鈴聲。

  活動過程:

  1. 聽辯各種鈴聲。

  讓幼兒分別聽各種鈴聲(腳踏車、電話、鬧鐘、門鈴、小鈴等),猜一猜,這是什麼鈴兒在響叮噹。說一說鈴兒響了,告訴我們要幹什麼了。比如:車鈴叮鈴鈴,就是告訴別人“快讓開,快讓開!”;門鈴叮鈴鈴,就是告訴我們“有人來了,快開門吧。”等等。

  2. 學念兒歌“鈴兒響叮噹”

  學念兒歌“鈴兒響叮噹”,做模仿動作。

  3. 聽聽學學家裡的門鈴聲,按按聽聽不同音樂的門鈴,跟著音樂進行模仿。

  4. 做音樂遊戲“叮咚小門鈴”:

  一半幼兒扮演主人,一半幼兒扮演客人。

  小椅子當作門,扮演主人者作騎馬狀坐在椅子上,隨著音樂按門鈴或拍手。扮演客人者隨音樂拍手走步……,唱到“請你按按小門鈴”時,迅速跑到一個椅子前,表示來到了可人家。在椅子背上,邊按門鈴邊唱“叮咚”。唱到“來了小客人”,扮演主人的小朋友連忙起身,轉動一下椅子,表示開門,把凳子面朝客人,做“請”的動作。

  最後一句“叮咚”兩人互相按一下對方的鼻子。

  交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5. 家裡的聲音。

  看看說說這些是家裡的什麼東西,它在發出什麼聲音,告訴了我們些什麼。

  洗衣機“隆隆”的轉,它把衣服洗的乾乾淨淨;

  壓力鍋“嗚嗚”的叫,告訴我們:“粥煮好了!”;

  吸塵器呼呼的開動了,它把灰塵都吃進肚子裡;

  電話“鈴鈴”的響起來,也許是媽媽打來的;

  收音機在“啦啦”的唱歌,我們一面聽音樂一面跳舞;

  音樂鈴“叮叮”的響著,噓!娃娃在睡覺呢!

  兒歌:鈴兒響叮噹

  鬧鐘叮鈴鈴,我要起床啦。 電話叮鈴鈴,喂喂是誰呀?

  車鈴叮鈴鈴,快快讓開吧。 門鈴叮鈴鈴,請問找誰呀?

  小鈴叮鈴鈴,唱歌跳舞啦。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1

  教學目標:

  一、 透過欣賞、表演童聲合唱《鈴兒響叮噹》,熟悉外國優秀少兒歌曲。

  二、 用體態動作和打擊樂器進一步體驗歌曲情緒及音樂的動感,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創造能力。

  三、 欣賞不同語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鈴兒響叮噹》,豐富學生的聽覺體驗。

  教學重點:透過欣賞、表演童聲合唱《鈴兒響叮噹》,熟悉外國優秀。

  少兒歌曲。

  教學難點:用體態動作和打擊樂器進一步體驗歌曲情緒及音樂的動

  感,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歌曲。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搶答的小遊戲。遊戲方法是:老師播放一段歌曲片斷,看誰最先說出這首歌的名稱。如果你聽出了歌名,就快快舉起槍答器(串鈴)並搖響它。如果你回答正確,螢幕上就會播放一段好看的動畫。(使用電腦課件,學生回答完畢出現課題,如回答正確電腦發出“回答正確”、“真是個小機靈”等表揚鼓勵的聲音,並播放動畫;如回答錯誤,電腦發出“錯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順序:《大鹿》、《小星星》、《賽船》、《粉刷匠》、《鈴兒響叮噹》。

  二、引入課題,簡介歌曲:

  剛才聽到的都是我們曾經學過的外國兒童歌曲。《鈴兒響叮噹》是一首美國歌曲,作者是比爾.彭特。美國的冬天像我這裡一樣氣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繪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不畏風雪飛奔向前。他們的歡歌笑語伴隨著清脆的馬鈴聲迴盪在山野……(隨即播放歌曲)

  三、欣賞音樂

  1.初聽歌曲。 聽了歌曲,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的耳邊彷彿聽到了什麼?

  2.復聽歌曲,熟悉歌曲表達內容。(看動畫)。

  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他們划著雪橇向我們跑來了……

  3.再聽歌曲,跟唱歌曲(看動畫)。

  讓我們跟他們一起唱一唱。

  4.感受歌曲情緒。

  設問:

  a、 天很冷,風雪也很大,可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

  b、如果我們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還有哪裡可以用這一線條來表示,聽到這段音樂時請你用這一線條來劃一下。

  c、你認為歌曲中間一部分可以用什麼線條來表示?(聽音樂)

  d、總結:我們可以用來表示歌曲的情緒。(可以有多種答案)

  e、學生隨音樂用手指劃線條,感受歌曲情緒及節奏的變化。

  四、運用打擊樂器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緒和音樂的動感。

  1、引導。(看畫面)

  看!馬兒拉著雪橇在雪地上飛快地賓士,悅耳的馬鈴聲迴盪在山野,

  不時還傳來幾聲清脆的馬鞭聲。突然,他們在雪地上發現了一張奇怪的樂譜,(畫面轉為符號譜)在樂譜的旁邊還放著一串串鈴,他們斷定這一定是這首歌曲的伴奏樂譜。你能破譯這張神秘樂譜嗎?

  2. 分組討論,研究怎樣用這張樂譜為歌曲伴奏。

  (教師設計: 表示擊奏, 表示搖奏, 模仿馬鞭聲。 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演奏,教師適時引導,不過於干預 。)

  3、 分組彙報。

  4. 彙報後大家發表意見,再作修改。

  五、聽英文演唱歌曲《鈴兒響叮噹》,啟發學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表現歌曲。

  六、表演歌曲:想象角色化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七、總結: 一首歡快熱烈的《鈴兒響叮噹》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麗聖潔的冰雪世界,我們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樂。當我們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就會感到無比快樂。讓我們伴隨著這首歡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盡情的玩耍吧!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2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雙腳原地向上跳,增強腿部肌肉力量,培養彈跳能力及協調能力。

  2、初步培養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場地中畫一個大圓圈。

  2、場地上懸掛2—3排小串鈴或小球、塑膠袋等物體,掛物數量多於幼兒人數,高度為超過幼兒頭頂10釐米左右。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走成大圓圈。

  走走走,向前走,我們跟著老師走,走走走,向前走,走成一個大皮球。

  (2)玩“大皮球”遊戲。

  教師站在大圓圈中間做拍球人,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兒歌為:“大皮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拍的輕,跳得低,拍的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幼兒根據歌詞有節奏地做雙腳向上跳的動作。當老師說:“皮球漏氣啦!”幼兒發出“哧,哧”聲並起立。當老師說;“皮球滾掉了!”幼兒四散跑。當老師說:“皮球回來啦!”幼兒回原地圍成大皮球。

  2、基本部分

  (1)遊戲“鈴兒響叮噹”。

  幼兒四散站在懸掛的串鈴下,老師交待遊戲玩法:原地雙腳向上跳起,用頭去頂小串鈴,鈴兒就會發出叮噹的響聲。

  (2)請個別幼兒示範一次。教師引導幼兒學習雙腿曲膝登第跳起的動作。

  (3)幼兒遊戲,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個別幼兒大膽地參加幼兒遊戲。

  (4)小結

  3、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小鳥飛”。幼兒隨音樂自由的做鳥飛,理羽毛等動作。

  (2)在老師帶領下愉快的飛下場。

  活動延伸

  1、引導不同能力的幼兒去頂或觸碰高低不同的串鈴、掛物。

  2、教育幼兒遊戲時要團結、謙讓,避免相互擁擠。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小鈴、串鈴、響板、鈴鼓四種打擊樂器進行演奏,表現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會看節奏譜演奏,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鈴兒響叮噹》音樂、節奏譜教學掛圖、小鈴、串鈴、響板、鈴鼓。

  活動過程

  1、播放“鈴兒響叮噹”樂曲,引導幼兒隨音樂自由做動作,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引導幼兒嘗試演奏。

  (1)教師出示節奏譜,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哪些地方看不懂,並練習重點節奏型。引導幼兒看節奏譜,嘗試分組用身體動作(拍手、拍肩、轉手腕、跺腳)等表現音樂。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演奏小鈴、串鈴、響板、鈴鼓四種樂器,引導幼兒分組拿樂器練習重點節奏。

  (2)教師哼唱樂曲,指導幼兒看節奏譜合奏,隨時提醒幼兒集中注意力,看節奏譜演奏。

  (3)引導幼兒完整聽音樂看看教師指揮演奏。

  (4)請個別幼兒嘗試做小指揮,全體幼兒合奏。

  2、引導幼兒有表情地練熟演奏,進一步體驗合奏的快樂。

  活動延伸:

  幼兒在《鈴兒響叮噹》音樂的伴奏下,開啟幼兒學習資源,裝扮聖誕樹。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4

  教材分析: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曲調流暢、情緒歡快的美國歌曲。生動的歌詞描繪了一群孩子冒著大風雪,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他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清脆的馬鈴聲迴響在原野……表現了孩子們熱情奔放的性格,抒發了熱愛美好生活的真摯情感。歌曲為再現的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以“3”、“4”的同音反覆為主,加上“xxx | xxx | xxx、x | x— |”節奏的運用,塑造了馬兒奔跑、鈴兒叮噹的歡快的音樂形象。第二樂段從第一樂段的最後一小節後半拍開始,“x | xxxx | x— |”的節奏從弱起進入,這一節奏的重複出現,加上曲調的逐步上移,給人以推動感,刻畫了孩子們隨著雪橇衝破風雪、飛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後樂段的重複再現,並在結尾用一延長的、漸弱的高音“1”,結束了全曲彷彿雪橇已漸漸遠去,而那充滿歡笑的歌聲仍在風雪中迴盪。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歌曲《鈴兒響叮噹》,讓我們從中體驗一個文化主題——對大自然的讚美,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2、指導學生全曲要唱得活潑、歡暢,歌聲整齊,吐字清晰靈巧,給人以歡快向上的感覺。

  3、透過演唱、律動、樂器伴奏等多種形式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和多變的節奏。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歌曲歡快輕鬆的情緒,並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所蘊涵的跳躍的、極富推動力的律動感。

  2、準確的演唱歌曲中的弱起節奏。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多媒體、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動畫匯入,整體感知,瞭解歌曲結構。

  1、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動畫,看看動畫裡的小姑娘在幹什麼?

  2、師:今天,老師也想邀請大家參加我的雪橇之旅,大家起立,我們的幸福號雪橇就要出發了。老師帶領學生在音樂中行走、拍手、捻指。

  3、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一首美國歌曲,名叫《鈴兒響叮噹》。你們看,(出示有色塊的圖譜),今天的旅程由三部分組成,有時比較平緩,有時跌宕起伏,請觀察老師的動作,這三段旅程中哪一段是衝破風雪,賓士前進的。

  (教學意圖:從觀看動畫進入教學內容,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創設幸福號雪橇情境,在音樂活動中,整體感受歌曲情緒,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在老師表演的動作中感受不同樂段的主題和變化。

  二、學習A樂段歌曲

  1、首先我們踏上的是A段旅途,請大家聆聽A段中多次出現的鈴鐺聲,想想可以怎樣用串鈴來表現。

  2、學生創編演奏為A樂段伴奏,在樂器伴奏中感知這個樂段的情緒、節奏。

  4、學唱A段歌曲。

  (1)觀察A段中的兩間小房子,比較老師畫出的旋律線,看看哪個小房子的旋律先下坡再上坡,哪個小房子只下坡不上坡。請大家也來畫一畫,唱一唱這兩個樂句。

  (2)演唱A段歌曲。糾正出現的問題再次演唱。

  (3)這段歌曲表現了鈴兒搖晃時發出的聲音,應該用跳躍的聲音還是連貫的聲音來表現?用跳躍有彈性的聲音演唱A樂段。

  (教學意圖:A樂段主要透過串鈴的演奏來感知這一樂段的音樂形象,並透過畫旋律線的方法區分兩次不同的結束句。)

  三、學習A’段

  1、我們知道A’段和A段十分相似,請大家觀察我演奏的串鈴,找一找哪句的演奏發生了變化?生:最後一句。

  師:最後一句雪橇平穩緩慢的奔向了遠方。歌曲最後一個長音表現雪橇滑的很遠很遠,我們一起數一數共有幾拍。(9拍)

  2、我們一起用串鈴來表現出這個樂句的節奏變化。再完整演奏A’段。

  3、演唱A’段。

  (1)接龍唱,師唱最後一句。

  (2)討論最後樂句的換氣及減弱的力度變化,並練習結束句。

  (3)完整演唱A’段。(播放伴奏音樂)

  (透過觀察樂器演奏中的變化,找出節奏旋律發生變化的樂句,並在樂器演奏的活動中強化最後一句的變化。解決演唱中的節奏難點。)

  五、學習B樂段

  1、B段是最驚險的一段旅程,觀察老師的動作,數一數有幾次跳的動作?(5次)

  2、出示紅色標記,這五次跳的位置即是樂句的開始又在弱拍的位置上,我們稱他為弱起,在這首歌曲中給人一種起伏的賓士的感覺,你能在弱起的位置準確的做跳的動作嗎,一起試試看。

  3、再看看老師怎樣用鈴鼓來表現這段音樂的。學生練習。

  4、演唱歌曲。

  (1)你能準確的唱出歌曲中紅色的弱起部分嗎?默唱歌曲。

  (2)跟琴演唱歌曲。

  (3)用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意圖:透過身體律動和鈴鼓的演奏兩種方式感知、強化本樂段中的五次弱起節奏,感受衝破風雪,賓士向前的音樂形象,解決演唱中的節奏難點。)

  5、完整演唱歌曲。

  六、拓展

  1、欣賞童聲合唱《鈴兒響叮噹》,討論節拍變化帶來的情緒變化。

  2、欣賞無伴奏合唱《鈴兒響叮噹》,感受無伴奏合唱的魅力。

  (教學意圖:透過欣賞的作品,拓寬學生音樂視野,幫助學生感受不同音樂表現形式表現下,同一個音樂作品可以變化出不同的音樂形象和音樂意境。)

  結束語:今天的雪橇之旅就要結束了,我們的小乘客非常的熱情友善、積極樂觀,老師期待和你們的下一次相聚!再見!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5

  活動目標:

  1、嘗試分辨出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鈴聲,知道其用途,初步發揮幼兒合理的想像能力。

  2、欣賞並初步學習兒歌"鈴兒響叮噹"。

  3、透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鈴聲)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傾聽鈴聲,匯入活動

  1、媒體展示(鬧鐘),引起興趣。

  2、師: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它可能會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呢?

  二、想想講講,經驗交流

  1、提問:在平時的生活中,你聽到過哪些鈴聲?它有什麼用呢?(提示:會告訴我們什麼?)

  2、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

  3、討論:如果沒有這些鈴聲行不行?為什麼?

  三、欣賞兒歌,學習朗誦

  1、師示範朗誦兒歌。

  問:你聽到兒歌中有哪些鈴聲?

  2、幼兒跟老師一起朗誦兒歌。

  3、幼兒跟老師一起表演兒歌。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6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2、激發幼兒對聖誕節的嚮往,感受歌曲帶來的歡樂情緒。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4、透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重點:

  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對聖誕節的嚮往,感受歌曲帶來的歡樂情緒。

  活動準備:

  磁帶,鋼琴,曲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練聲:《山谷迴音真好聽》、《賣報歌》。

  2、律動:《擠奶》、《蘋果豐收》、《淘米洗菜》。

  二、談話匯入活動。

  1、幼兒初步欣賞音樂。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們認真聽,然後告訴我這首是什麼節日的歌曲?聽到歌曲後有什麼感受?

  師小結:聖誕節是西方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節日,而這首鈴兒響叮噹正是西方人們在聖誕節的時候經常唱的歌曲。後來聖誕節就傳到了很多國家,同樣也傳到了中國。鈴兒響叮噹這首歌也跟著傳到了中國,就有人把它翻譯成了中文。

  2、師:聖誕節裡聖誕老人是怎樣送禮物的?

  三、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1、教師範唱,請幼兒邊拍手邊欣賞歌曲。

  師:歌曲裡唱了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如果幼兒說不出,再欣賞歌曲。同時老師可配上簡單的動作。)

  2、欣賞音樂第二遍。

  師:小朋友們知不知道這個鈴兒是哪裡的呢?(聖誕老人的雪橇的馴鹿上。)

  師:它是怎麼響的?(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

  3、幼兒討論後老師小結:“新年到了,聖誕老人趕著馬車去給小朋友發新年禮物。聖誕老人坐在雪橇上,奔跑過田野,馬兒鈴兒響叮噹……。教師完整的朗誦歌詞內容。

  4、師:現在請你們當小喇叭,老師當大喇叭。我們一起把這首歌的歌詞念一遍吧!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

  四、完整練習歌曲。

  1、教師:你們想學這首好聽的兒歌嗎?請你們和老師配上音樂完整的唱一遍。

  2、鼓勵幼兒加入表情進行初步的表演。進行分組輪唱,增加趣味性,熟練歌詞。

  教師小結:聖誕老人說聽到了你們的歌聲,但這麼好聽的歌曲如果加上很美的表情唱我想就更精彩了。你們也覺得嗎?

  五、結束部分。

  1、引導幼兒關心他人,知道聖誕節送聖誕禮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過聖誕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快樂,因為他們收到了聖誕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聖誕禮物。

  2、師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歌曲的名字:鈴兒響叮噹)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噹 篇17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體驗在雪橇上急速飛奔時舒暢的心情。

  2、配合打擊樂器和簡單舞蹈動作,能較好地表現音樂的風格和情緒。

  3、透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配合打擊樂器或簡單舞蹈動作,能較好地表現音樂風格和情緒。

  教學準備:

  課件、鋼琴、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與匯入

  1、提問冬天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2、欣賞雪橇圖片。

  A、圖片上的是什麼?

  B、什麼拉著雪橇?

  C、雪橇的用途?(運送貨物、交通工具、娛樂工具)

  3、匯入課題《鈴兒響叮噹》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與雪橇有關的歌曲,是馬拉著雪橇,而且這匹馬非常的可愛,它的脖子上還繫著鈴鐺,會發出叮叮噹噹非常清脆悅耳的聲音,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下這首歌。

  (二)新歌教學《鈴兒響叮噹》

  1、影片《鈴兒響叮噹》

  A、你們聽過這首歌嗎?名字叫《鈴兒響叮噹》,其中有一句旋律我們都會唱,叮叮噹······鈴兒響叮噹。

  B、這首歌描寫了什麼情景?(孩子們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開心)。

  下面,讓我們來簡單地瞭解一下這首歌曲。(作品介紹)

  2、再聽歌曲《鈴兒響叮噹》。

  現在,請大家看著歌譜,再次跟老師一起來欣賞一遍歌曲。同時,請大家思考這樣的問題:(A、B兩題)

  A、歌曲情緒怎樣?(歡快活潑)

  B、劃分段落?

  大家能找出反覆的地方在哪裡嗎?

  C、找出反覆之處。

  2、請大家跟著老師按節奏朗讀歌詞。(提醒大家要注意換氣與附點節奏喲!)

  現在,大家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這首歌曲啦?老師已經迫不及待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吧!

  3、教唱歌曲。

  A、跟琴學唱

  B、個別樂句反覆教唱。

  C、跟琴演唱。

  4、雪橇從遠處滑了過來,又從身邊滑走了,你覺得怎樣表現由遠到近的這種效果呢? 你覺得哪句應該唱的重一些,哪句應該輕一些呢?

  (三)鞏固練習

  1、請大家跟伴奏一齊演唱這首歡快的歌曲,一定要注意表現由遠及近的效果喲。

  2、分組演唱。

  3、唱得真好,我彷彿聽到了那種叮叮噹噹清脆悅耳的聲音,老師有個提議,看看能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模仿鈴聲呢?比如說拍拍手、跺跺腳。大家思考一下,我們一起來呈現出來。(給學生討論幾秒鐘,然後跟伴奏再唱一遍)

  4、不錯,不過老師好像還不過癮,畢竟不是真的樂器,下面拿出樂器(課前準備幾樣打擊樂器),先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襯詞“叮叮噹”處加上一些什麼樣的動作或節奏來表現歌曲。(個別起來說)

  5、學生創編動作,並隨影片一起表演。

  6、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創造”。(出示PPT)

  7、讓我們再次跟著音樂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

  (四)小結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這節課快要結束了,在你們唱唱跳跳中老師看到了你們臉上的的喜悅,你們開心嗎?老師希望你們每天都這樣開心快樂,並且老師希望你們把這份開心與快樂傳遞給身邊每一人。能做到嗎?!(說完後出示最後一張PPT,並安排學生有序走出教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