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倫敦熱愛生命教案

傑克倫敦熱愛生命教案

  學習目標

  1. 潛心閱讀課文,感受主人公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抗爭的悲壯經歷,把握作品的內在意蘊及深刻的主題,從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啟迪;

  2. 體會文中人物與環節描寫的細膩傳神之處;

  3. 品味傑克? 倫敦筆下這一硬漢形象所透露出的濃重的悲劇色彩,及其堅忍、卓絕的求生意志。

  教學重點

  1. 把握人與環境抗爭時所折射出來的偉大的精神力量,珍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2. 體會人與狼對峙部分精彩傳神的細節描寫。

  教學設想

  極地嚴寒、食物匱乏、惡狼尾隨作品將人物置於一個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以此表現人類與嚴酷的生存環境相抗衡時所產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這一類作品學生早在七年級就有接觸了。如《偉大的悲劇》《荒島餘生》《登上地球之顛》等。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結合這些篇目來輔助學生挖掘作品的深意,同時建議課外閱讀傑克? 倫敦的其他相關作品、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瞭解其中的硬漢形象及其特點。

  課前準備

  瀏覽課文,自行學習疑難字詞。分組解決下列問題:

  1. 瞭解19世紀末的美國淘金熱,以及傑克? 倫敦的有關作品;

  2. 收集極地環境的地理、氣候等方面知識;

  3. 搜尋珍視生命的有關名言或故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方式一:請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頑強的生命是什麼樣子。(石頭重壓下衝破羈絆的嫩芽,嬰兒來到人世的第一聲啼哭,馬拉松賽場的百米衝刺)你能想像人在經受生存極限的考驗時,可以迸發出怎樣的生命之光嗎?那就讀讀今天學習的課文《熱愛生命》吧!

  方式二:19世紀末,在和美國北方領土阿拉斯加相毗鄰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帶發現了金礦。成千上萬的人捲入了“淘金熱”,可是幸運者畢竟是鳳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夢斷在那冰天雪地的極地荒原裡。誰能描述一下極地環境?

  有這樣一個淘金者,被同伴拋棄、沒有食物、沒有禦寒裝置,還傷了一隻腳,他是怎樣掙扎並生存下來的呢?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熱愛生命》中那一場殘酷的人與自然之戰吧!

  二、初感

  1. 默讀課文,粗通課文大意。

  2. 複述故事,把握情節梗概:極度飢餓,以馴鹿剩骨維生。歷盡艱辛,發現海邊大船。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蹤。殊死搏鬥,最終戰勝病狼。

  三、探究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質疑問難,鼓勵其從課文中發現值得思考、探討的話題。

  2. 學生交流思考所得,經過集中,確立幾個探究主題:

  (1)主人公在這茫茫荒原上經歷著哪些生死考驗?他靠什麼頑強地生存下來?

  (2)小說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為什麼連個名字也沒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透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4)小說中關於鹿皮袋、比爾骸骨描寫的作用。

  (5)作者塑造這樣一個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麼?

  3. 分組選擇題目,藉助所蒐集的資料進行課文研讀,教師巡迴點撥。

  4. 各組彙報探究成果,教師配合指導。

  探究一:極地惡劣的地理環境、氣候、食物的匱乏、體力近乎衰竭、野獸出沒同自然的鬥爭老是失敗,飢餓、寒冷、傷痛緊緊纏住他,他甚至想到放棄:“死並沒有什麼難過”“死就等於睡覺”“它意味著結束、休息”。說明意志堅強的人也有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環境和困難鬥爭的時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軟弱,真實地反映了人物內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求生慾望,一面同自然抗爭,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點不斷磨鍊自己,最終戰勝這一切,成為頑強不屈、具有超人勇氣的強者;極度寒冷──用白鐵罐子燒熱水,極度飢餓──砸鹿剩骨、吃沼澤漿果,極度疲勞──內在的生命逼著他向前爬,右腳傷殘──膝蓋和腳鮮血淋漓,撕襯衫來墊,餓狼尾隨──時昏時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堅強、富於毅力、不畏困難,同大自然勇敢鬥爭;在飢餓、寒冷和傷痛中頑強掙扎;在同病狼的搏鬥中獲得勝利,終於戰勝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種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質,他的頑強意志和勇敢精神幾乎超越了生命的極限──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種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實上,他早已失去了興致和熱情”,但“內在的生命卻逼著他前進”。作家逼真地刻畫了主人公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後搏鬥時主人公的雙手已無力將病狼掐死,但是他頑強地拼盡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用牙齒咬斷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體慢慢流進他的喉嚨。這東西並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裡的鉛液”。然而他還是“硬憑著意志”給灌下去了。正是這像“鉛液”一樣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說中,文明社會的人和野性的動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線上。在自然面前,社會賦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麼理想,抱負都是空談,只有“活著”,才是生命的最終意義。因此,這個人已不僅僅是一個普通人,而是作為一種思想的象徵物,他沒有名字,狼當然也沒有,他們只是兩個生物,平等的兩個生物,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開了一場殘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細節描寫和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同時用大量的人物行動表現自己的性格。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富於表現力的細節描寫,如微微泛紅的鹿骨頭、在苔蘚、岩石上留下的血跡、病狼的喘息聲與粗糙的舌頭摩擦兩腮的感覺等,從極細微處著筆,極有質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殘酷的處境。最傳神的是對疲倦的描寫──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漲潮,“一漲再漲,一點一點地淹沒他的意志。但是他還用無力的雙手划著,憑著一種奇怪的心靈作用”,出色地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人物體力飄散而心靈執著的情態。它揭示了主人公戰勝病狼的主觀原因,就是對生命的執著熱愛。

  人和狼最後的格鬥是小說最為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他從夢中甦醒過來,因為已感覺到有條舌頭正在舐他的手,“他靜靜地等著狼牙輕輕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後一點力量咬進它等了很久的東西里面去,可是這個人也等了很久,那隻給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一種從未有過的奇特的格鬥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樣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間展開了。漸漸地,牙和手都無力了,可是人還用另一隻手偷襲過來,“一下把狼抓住”了。幾分鐘後,人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雙手已無力把狼掐死。可是他還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據上下文意,不難判斷鹿皮口袋應是淘金者裝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丟棄,但比爾居然到死也不放棄,最後只剩一堆有紅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與之相伴。這一種辛酸而殘酷的諷刺,正說明了金錢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錢不值,它的存在是對人性的玷汙與拖累。

  探究五:作者塑造這樣一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麼?

  透過比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生命意志堅強,具有鮮明性格和超人勇氣的強者形象。文中反覆渲染不畏艱險困苦、勇敢頑強同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字裡行間滲透出的是人的頑強意志和熱愛生命的深刻主題。

  四、品味

  1. 學生自主品味、朗讀文中感受最深的描寫語言;

  2. 小說透過對“他”這個硬漢形象的成功塑造,體現了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主題。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品出“他”對你的啟示。

  (1)要勇於面對失敗。

  他全身疲乏、傷痛,他失敗了,但這只是氣力與肉體的失敗,他的信心與希望始終未曾破滅。他在對待失敗的態度上取得了勝利,在精神上取得了勝利。

  (2)要勇於面對孤獨。

  當一個人去面對眼前的厄運時,就應勇敢地面對孤獨,不埋怨,不放棄,最後終於全身而返。

  (3)要敢於與敵人鬥爭。

  與狼長時間的周旋,表現出這個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顯示出非凡的毅力與堅忍的決心,體現出人類戰勝強大勢力的偉大力量與氣概。

  (4)要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與逆境的較量中不時流露出對周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陽的暖意、感受周圍活躍而健康的生命。正是這種熱愛使他充滿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慾望,並由此不斷激發出他的潛能,使他有搏鬥下去、戰勝失敗、面對孤獨、超越死亡的勇氣和毅力。

  3. 結合珍視生命的有關名言或故事,品味這一人類的永恆話題。

  五、延伸

  課後,按照興趣,選擇一個話題展開探索。

  1. 閱讀傑克? 倫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 伊登》等,體會這類硬漢形象的獨特個性及其典型意義。

  2. 《熱愛生命》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有異曲同工之妙,試比較兩個主人公的形象。

  3. 閱讀下面三則故事,談談你的感想。

  (1)生命因信念而頑強、堅忍。

  1998年5月20日晚9時,一場山洪將新疆巴音烏素礦礦井沖毀,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將13個在井底幹活的工人衝倒,淹沒,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長的圓木,順水向巷道深處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處的採煤區。杭平上到一塊一米見方的乾燥地帶,擰亮礦燈,光影裡看到不遠處一頭井下拉煤車的騾子被卡在狹窄的道口。最初的兩天,除了喝水,還試著啃那圓木上的樹皮,還試著嚼皮帶,但他都失敗了。大約過了四五天之後,他將飢餓的目光投向了與他相依為命的騾子。他移動極度虛弱的身體,拿鐵鍬絆住騾子的腿,讓騾子在掙扎中溺水死亡。接著把鐵鍬在石頭上磨快,來剝騾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鏡片打碎,用玻璃一點一點地割肉吃,因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噁心幾乎將他置於死地。幾天後,肉開始變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裡,反覆搓洗,直到洗淨才敢吞食。為了保持體力和熱量,他將自己的行動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無數次地想,我還活著,我要活下去。就這樣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點鐘,這時,他撫摸自己的身體,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觸到脊樑骨了。在這34天中,兩臺水泵以每小時近200噸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轉著,隨著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員從井下抬出了12具屍體。當救援人員發現杭平還活著的時候,這使所有聞知此事的人都充滿了好奇,都感到這是一個近似神話的“奇蹟”。

  (2)戰勝生命絕望的力量在於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煩意亂地走到懸崖邊。他覺得生活無聊而平淡,年輕的心已不願負擔人世的孤獨和艱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罈子裡的葡萄酒,有一種要把罈子衝破的衝動。於是,他把腳輕輕凌空一提。忽然,有什麼獨特的聲音傳來,他不禁側耳靜聽。噢,是嬰兒的哭聲,在這荒山野嶺,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頓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襲來,他一把推開誘他自殺的死神,循著啼聲和燈光奔去。

  那是他命運裡最耀眼的一次閃電。數年後,他的偉大作品如春雨般灑落俄羅斯及世界。他就是屠格涅夫。

  (3)生命因抗爭而尊貴。

  《死亡日記》的作者陸幼青生於1963年,華東師大畢業。生病前是上海浦東房地產展銷中心副總經理。陸幼青1994年發現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個月後,他拖著輕飄飄的身體頑強地走進公司大門,微笑如舊。他對朋友說:“人有死亡的尊嚴,應該有自己選擇接受死亡的方式。”

  2000年夏天,陸幼青再度發病入院時,醫生預言他“還有100天”。此時,他出奇地平靜,思考良久,決定以日記的形式記載這100天的經歷、過程和心理變化。“自己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難過,很容易地就會逃避。日記像考勤卡似的,勤奮與否一目瞭然。”他將日記定名為《死亡日記》,並決定“網上直播”。陸幼青在病床上共寫了34篇日記,數十萬字。“一篇兩三千字的日記,要用去我四五個小時。我躺著、坐著、倚著,以各種姿勢堅持寫完它。”日記一發表,網友們的貼子紛至沓來,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

  陸幼青和《死亡日記》在網上被說成是:“2000年中國民間的特殊事件”畢竟,這個普通人引起了太多的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