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優秀教案(精選11篇)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精選11篇)

  導語:《最後一課》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最後一課優秀教案,供您參考和借鑑。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小說背景理解“最後一課”的含義。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是怎樣的人,從而感受法國人民在亡國之際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

  3、懂得母語和國家之間的關係,樹立熱愛漢語、學好漢語的意識,培養自己的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在分析人物形象過程中體會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1、小弗郎士的情感變化線索。

  2、分析韓麥爾先生的藝術形象。

  一、 導語設計: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愛國的表現,失去民族語言就等於喪失國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再也不能學習漢語,每天你掛在嘴邊的普通話不能再用了,從今天開始你只能用日語交流,那麼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髮表感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都德的《最後一課》,體會一下國家被佔領,將要失去自己祖國語言的法國人民是什麼樣的感受。

  二、瞭解作者及文體知識

  1、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法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28歲的時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獲得巨大成功。《最後一課》是他短篇小說的代表作,這篇小說寫於1873年,當時正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時期,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地區。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普魯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2、本文的體裁為短篇小說,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今天我們將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體會小說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課文,正音正字。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 字帖tiè

  強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è

  四、深入探討

  1、最後一課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不同嗎?(可從氣氛、學生、老師等角度歸納)(結合課堂實際情況,調動氣氛)

  其一,過去開始上課的時侯,總是“一陣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的”,其二,平時嚴厲的老師,今天卻“很溫和”。其三,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禮服。其四,後排還坐著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叟老頭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讀本。教室裡有一種嚴肅的氣氛。

  2、在整堂課的過程中變化最大的人物是誰?(小弗郎士)

  3、在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對什麼的思想感情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請大家結合課文具體內容從對學習,對老師、對祖國幾個方面來談小弗郎士的變化。(小組討論)

  A、小弗郎士本來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他總是想著逃課,去找鳥窩,去溜冰,最討厭課本,覺得它們很討厭,帶著又那麼沉重。而現在他覺得它們都是他的好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

  B、以前他覺得韓麥爾先生是個很嚴厲的人,現在他稱韓麥爾先生為“可憐的人”,開始理解和同情韓麥爾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C、對於祖國,作為小學生的小弗郎士一開始並沒有失去國土的悲痛,沒有愛國的意識,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還覺得比學習有意思,而在最後一堂課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義,懂得去仇恨普魯士的侵略者,說他們是“壞傢伙”,成長為了一個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4、是什麼讓本來貪玩的小弗郎士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是他的老師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國的慘痛巨烈地震撼了

  他,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進了他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5、看來韓麥爾先生對於小弗郎士的影響非常大。你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

  個什麼樣的人呢?結合具體內容來談。(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談時提醒:自己思考準備回答的同時注意傾聽同學的發言,進行反駁。

  教師調控為三種理解。

  a、學生髮言,認為韓麥爾先生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①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普通的人:

  鎮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翫忽職守”“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②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

  這是他給孩子們及鎮上的人上的最後一次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離開他工作40年的地方,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語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節課又一節課,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這個可憐的人異常的難受,他一動也不動地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也說不下去。……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以表示對失去國土的敬意;對自己從前的工作態度進行了反省,對阿爾薩斯人進行了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說明語言好比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面對即將要喪失的祖國語言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大字。這些都足以證明韓麥爾先生對於祖國的熱愛。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注意最後一部分,韓麥爾先生的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

  最後一部分,作者從人物描寫的哪些方面來刻畫韓麥爾先生?

  語言: “我的朋友們啊”、“我——我——”;神態: “臉色慘白”“呆在那裡”;動作:轉、拿、使、寫、靠、做手勢。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結合討論,有感情的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

  6、最後一堂法語課上,無論是本來貪玩的小弗郎士還是原本普通的韓麥爾先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畫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傳達給讀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藉助於對最後一課的描述,深入的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形象,表達了法國人民對於祖國的熱愛,對於侵略者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1、普魯士侵略者為什麼不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人民學法語了?

  因為語言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是聯絡人民思想的紐帶,它能使人們不忘自己的祖國,團結起來和侵略者鬥爭,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魯士侵略者想

  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自己的祖國,他們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禁止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人民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國人民。

  補充資料:在我們國家也同樣出現過這樣文化侵略的現象,日本佔領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後,為了奴役中國人民,日本人在東北強制中國人學習日語,給中國人灌輸自己是日本統治下的滿州人的思想,想從思想上徹底的奴役中國人,把中國人變為他們的奴隸。當然日本人的陰險用心並沒有得逞,否則今天我們就不能夠在這明亮的教室裡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

  2、如今,隨著時代的需要學外語變成一種潮流,同學們如何看待學外語這個問題。(學習外語同樣是為了愛國,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3、如果這最後一節法語課結束前韓麥爾先生讓聽課的人各講一兩句話,請你選擇一個人物,根據他的個性,以他的身份寫出要說的話。

  六、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習了這篇小說,我們明白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是也有個彆嘴裡喊著愛國,心裡也想愛國,卻並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既然懂了這個道理,今後希望大家以更積極的熱情投入到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漢語的學習中去。

  七、佈置作業:

  下堂課我們討論這篇小說藝術魅力的另一個方面:藝術特色。同學們可在這方面先作思考。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2

  [整體設想]:

  《最後一課》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小說將普法戰爭這一重大社會歷史題材濃縮在一所小學最後一堂法語課的場景裡,譜寫了一曲悲壯昂揚的愛國主義頌歌,創造了短篇小說藝術的典範,為世界人民廣泛傳誦。第一課時主要理清故事情節重點探討小弗郎士心理歷程變化及其原因,第二課時著重探討韓麥爾先生的藝術形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本課為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及小說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基本情節。

  2、透過閱讀課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歷程的變化,什麼原因使他發生那麼大的變化,從而感受法國人民在亡國之際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懂得母語和國家之間的關係,樹立熱愛漢語、學好漢語的意識,培養自己的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理清故事情節,同時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過程中體會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小弗郎士的情感變化線索及其原因

  [教學方法]:

  講授法 討論與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每一種語言都有著自己的尊嚴,侮辱一種語言,就是侮辱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剝奪一種語言,就是剝奪一個民族的存在。當普魯士人入侵阿爾薩斯,禁止法國人講法語的時候,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還有阿爾薩斯的普通人民,他們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二、 時代背景簡介: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1871年,法國戰敗,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士。普魯士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反映這一事件。

  三、 作者與作品:阿爾封斯·都德 法國19世紀後半期小說家。

  小說的情節很簡單,它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併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透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

  四、 生字詞預習檢測

  五、 預習思考題:

  1.小說中有哪些人物?

  2.小說以什麼為順序來展開的?

  3.故事情節按照課前 ﹑上課 ﹑下課的順序可以把課文分為三部分。

  六、 理清課文情節,根據圖片提示,學生進行復述課文

  七、 研讀第7-10自然段,完成預習表格

  八、 談論與思考:

  質疑:小佛郎士心理歷程隨著環境而圍繞著一個字“變”而發生那些變化?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造成的?(從文中找出來並歸納)

  提示:環境的變化—心理變化

  九、 拓展延伸:看影片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激發愛國激情

  十、 佈置作業: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內涵,培養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從小說中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描寫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文章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文章的細節描寫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掌握基礎,理清情節

  一、匯入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這篇文章,透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嚴肅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xx,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板書:最後一課 都德)

  二、背景介紹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發生的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阻止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動了普法戰爭,法軍大敗,普軍長驅直入,侵佔巴黎,迫使法國割地賠款,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被割讓,普政府不準這兩個地方繼續學法語這篇小說寫的就是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景

  三、文體知識

  這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有三要素:情節、環境和人物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到結束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閱讀小說,往往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然後作細緻的人物分析

  過渡:本節課我們力求從情節的角度,理清文章的結構

  四、雜讀——熟悉內容,解決字詞

  1.字形:

  哽住 懲罰 祈禱 懊悔 詫異 縱身 慘白 糊塗 踱來踱去

  2.詞義:

  懲罰:嚴厲地處罰

  懊惱: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裡自恨不該這樣懊:悔恨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踱來踱去:來回慢步行走

  3.學生任選以上詞語中的兩個詞語,自由說話

  提示:既要準確地運用所選詞語,又要讓所說的話富有意境,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4.小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後一堂法語課(交代人物和事件就行了,力求簡明)

  五、聽讀――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請三名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甲:朗讀1-10段;

  學生乙:朗讀11-23段;

  學生丙:朗讀24-29段

  學生聽前明確任務,聽後完成以下任務: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明確:小弗郎士和韓麥爾

  知識放射:告訴學生,最能表現主題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在表現主題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愛國主義的交響樂是這兩個人物用相輔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為、語言奏響的

  2.複述故事情節(兩名學生)

  提示:學生複述時突出記敘的六要素即可

  學生分組討論,用簡要的文字表達文章的思路

  明確:按照課前、上課、下課時間順序來行文

  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3.根據討論結果,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發生(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境和課堂氣氛;

  第二部分,發展(11-23):寫最後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課、歷史課與拼音課;

  第三部分,高潮和結局(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

  六、小結

  本節課,我們完成了兩個學習任務:一個任務是課標要求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第二個任務是整體感知全文,從宏觀上理清文章行文脈絡準確地說,我們學習了小說三要素中的兩個要素——情節和環境,為我們下一節課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了鋪墊

  板書:

  最後一課

  都德

  主要人物

  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

  主要情節

  課前——上課——下課

  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主要人物,聯讀相似作品,感受愛國情感

  一、匯入

  《最後一課》是在普法戰爭時期奏響的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樂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言行舉止是這首交響樂的主旋律,下面我們就著重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從而理解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板書: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

  二、品讀――定格人物,體味感情

  1.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①學生邊讀邊用筆勾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重要語句

  ②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變化?(從總體上把握)

  明確:有這樣三個變化:

  一是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二是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三是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③小組討論:按小弗郎士的三個思想感情變化,分成三組,每組用例舉法具體回答一個問題

  A組——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

  學生:從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對學習的態度有變化如:“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

  B組——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

  學生:從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態度有變化如:“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C組——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學生:從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對祖國的情感有變化如:上課前,在小弗郎士眼裡,普魯士士兵的操練“比分詞有趣得多”,而當他聽老師說“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後,心裡萬分難過!

  ④從這些思想感情的變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嗎?

  明確:小弗郎士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嚴,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國的慘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進了他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板書:生性頑皮,要求不嚴,但熱愛祖國

  2.品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

  ①學生邊讀,邊從課文中畫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

  A 品外貌:“穿……打……,戴著……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了韓麥爾先生什麼感情?

  明確:表示他“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之情

  B 品神態: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

  明確:臉色蒼白是韓麥爾先生內心痛苦的表現,因為教堂的鐘聲宣告最後一堂課的結束,號聲暗示著德語將要代替法語,這兩點是對韓麥爾先生的沉重打擊,所以,他臉色蒼白

  C 品語言:“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明確:“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D 品動作:“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韓麥爾先生寫兩個大字,為什麼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確:因為他把對祖國強烈的愛、對國土淪亡的無比悲憤都融進這兩個字,感情極為強烈,集中體現出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

  ②縱觀全文,結合剛才的分析,你認為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韓麥爾先生大概四五十歲,平時穿著隨便,上最後一課時,他穿上漂亮的綠色禮服,繫上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繡邊的小黑邊帽這位老師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替他澆花,他去釣魚的時候,乾脆就放學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而且很講究教學方法他帶著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最形象、最有力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使這堂課成為學生最難忘的一課(答案可以多樣,有理有據就行)

  板書:穿著隨便,自己要求不嚴格,但教學水平較高,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3.學生質疑(老師應答預案)

  ①文中有許多細節描寫,如:掛在鐵桿上的字帖、飛進來的金甲蟲、鴿子、普魯士兵的操練和軍號聲等,有何作用?

  學生提出討論後明確: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正如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掛在鐵桿上的字帖”,烘托了教室裡的愛國氣氛;“飛進來的金甲蟲”沒有影響孩子們畫槓子,刻畫出了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是小弗郎士的聯想,這聯想無情地嘲笑了普魯士侵略者強迫他們學習德語的愚蠢;作品中兩次出現的普魯士兵的操練和軍號聲巧妙點明時代背景……這些細節對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起著很大作用

  ②文章是借最後一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文章的開頭卻寫了很長一段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匠心何在?

  學生提出討論後明確:總的說來,這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徵,同時為情節的發展作了巧妙的鋪墊具體表現在:一是讓小弗郎士的表現和下文形成對比,同時描寫經過鎮公所時的心理活動,又展示了他對敵人的恨,為下文埋下伏筆二是透過小弗郎士的內心活動,間接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平時,這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有烘托作用三是作者安排了人們看佈告牌的細節,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③戰爭中表現愛國主義的感人事例很多,特別是戰場上的浴血奮戰,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小角落?

  知識放射:這是一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選材的匠心也正在此,大家可要記住喲!

  畫外音:當然,可能還有一些老師事先沒有想到的,這就要求老師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智慧性,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從容應答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

  過渡:這篇小說告訴我們,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人民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意識尤為強烈中華民族也曾承受鐵蹄的踐踏,我們也不妨來看看當時所受的這種煎熬我們來閱讀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寫北平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後,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的一段文字

  三、聯讀——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四世同堂》簡介

  《四世同堂》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鬥爭歷史的長篇小說以古都北平廣大市民的亡國之痛為題材,精心挖掘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每日每時都能體驗到的由於入侵者的入侵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的折磨

  2.比較閱讀《最後一課》與《四世同堂》片段(節選附在《資料寶藏》中)

  知識放射:比較閱讀的方法,關鍵是要尋找出比較點,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這兩篇文章可以從作品作家、寫作背景、中心事件、主題思想、線索人物、描寫方法和寫作手法等角度進行比較

  明確:(小黑板)

  《最後一課》&n, bsp;《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國) 老舍(中國)

  背景 普法戰爭 抗日戰爭

  事件 阿爾薩斯淪陷後最後一堂法語課 北平被日軍佔領後的第一堂課

  中心 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人物 師生(學生眼中看老師) 師生(老師眼中看學生)

  人稱 第一人稱 第三人稱

  描寫方法 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寫作手法 烘托 烘托

  四、生活連結——有理有據地說話

  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有過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體驗嗎?當你聽說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轟炸的時候,當你聽到我國申辦2008年奧運成功的時候,當你看到我國“神六”成功返回的時候……你感受如何呢?

  提示:學會用規範的句式說話,學會用具體的事例支撐自己的觀點

  五、小結

  愛國主義教育是這一課的主旨這篇課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敘述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遭受普軍侵佔以後,師生上最後一課法語課的情景短暫的最後一課,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法國人在失去土地時的悲憤、沉痛的心情,《四世同堂》片斷也是這樣這是兩篇充滿活力的文章,最容易走近我們讀者的心靈,最能夠引起我們讀者的共鳴

  六、作業

  韓麥爾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談談你對祖國語言的理解,並把它寫下來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培養學生感悟小說主題的能力。

  2、品讀精彩的語句,體會文中強烈的愛國情。

  3、培養學生珍惜和平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品讀精彩的語句,體會文中強烈的愛國情。

  2、學習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文中沒有提“愛國”兩個字,我們是如何感受到濃濃的愛國情的?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國際歌》,製作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寫在預習本上,並寫出自己初讀課文的收穫。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語言是一把鑰匙,能開啟人類知識的寶庫,語言是一盞明燈,能照亮人們前進的方向。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說過:“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誌,更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是的,無論我們身在何方,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母語,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然而100多年前,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普軍佔領後,學校禁教法語,阿爾薩斯人民心中會是怎樣一種情感呢?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韓麥爾先生的課堂,去感受那裡的“最後一課”。(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本文有哪些主要人物?

  2、“最後一課”與往日的課有什麼不同之處?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

  主要人物有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

  “最後一課”與“往日的課”在氣氛上、教師的穿著上、教師的態度上、聽課人、學生對待學習對待老師的態度(特別是小弗郎士)、人們的心情等都不同。

  三、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一)、跳讀課文,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句,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體會人物濃濃的愛國情。

  1、作者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從中可以看出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

  (1)對韓麥爾先生採用的描寫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外貌描寫

  (2)學生感受到的韓麥爾先生可能是: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師歸納,集中討論兩種“見解” :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鎮上普通的一位教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管理不大嚴,有時還“翫忽職守”…… )

  ②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深深自責並對阿爾薩斯人提出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極大的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 等)

  3、品讀第24---29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有關韓麥爾先生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有感情的朗讀,體會韓麥爾先生深沉的愛國情懷。

  4、教師小結:此時我們感到韓麥爾先生儼然是法蘭西的民族魂,他身上體現出深沉的亡國痛,讓我們感受到法國人民那種樸素而又深沉的愛國情,這種感情也深深的感染了小弗郎士。

  (二)、討論分析小弗郎士這個人物形象。

  教師過渡:在這樣一位普通而又偉大的法語教師的影響下,小弗郎士變了,那麼你認為小弗郎士以前是一個什麼人?上了最後一課後,他的思想感情有了哪些變化?

  明確:小弗郎士由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

  1、小組合作,找出並誦讀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片段,體會其中的情感。

  如:課文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第1自然段,以獨白式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小弗郎士是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學生。──他閃過逃學的念頭。

  第3自然段,寫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沒有為之所動,“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終於戰勝了逃學的念頭。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變化的基本條件。

  第4至6自然段,寫小弗郎士經過鎮公所時的心理活動。這裡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側面,即對敵人的恨──一切環訊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

  2、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2自然段。

  教師過渡:這一段主要寫了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和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韓麥爾先生的神態,是那麼的依依不捨──好像要把小教室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這神態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濃濃的情。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說明小弗郎士充分理解韓麥爾的處境,使我們感受到小弗郎士經過了這“最後一課”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懂事了。這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變化、成長 。

  3、是什麼力量使他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在最後一課中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教師點撥:愛國氛圍的感染,激起了孩子樸素的愛國情感。

  (三)、文章是聞名於世的愛國名篇,除直接對人物進行描寫外,還有哪些語句或細節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

  1、課文第20、21自然段,寫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中認真教學的感人情景,找出有關細節,感情朗讀,體會濃烈的愛國主義氣氛。

  如“郝叟老頭的大眼鏡、咕咕叫的鴿子、飛進來的金甲蟲、象小國旗似的圓體字字帖”等等細節描寫。

  2、全班齊讀,體會本段強烈而質樸的愛國主義激情。

  教師過渡:這節課形式上的法語課實際上已成為一節生動的、深沉的極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它促進了小弗郎士這些法蘭西明天希望的變化成長,讓他們的心頭永遠都飄揚著法蘭西的國旗;它還促進了郝叟老頭──阿爾薩斯人的覺醒。

  (四)、放《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把自己放到那個時代當中去,假如自己就是小弗郎士,回憶故事情節 ,想象故事情境, 體會小說中被壓迫被侵略的民族的深深的愛國情。

  四、體驗反思:

  教師過渡: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了被壓迫被侵略的人民的愛國情,理解了他們對法語的熱愛,大家還記得先生對法語的評價嗎?再次齊讀。

  在和平的環境中我們應如何表達我們的愛國情懷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不僅要立志“奧運會上拿金牌” “捍衛民族尊嚴和領土完整”等,更應該將愛國情懷體現在小事情上,體現在平時的行動中,比如努力學習並學好我們的母語、寫好漢字,對自己做的事負責,做合格的小公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等等。

  五、學生質疑

  小組質疑,解決疑難問題。如解決不了,提出由全班解決,教師及時點撥。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可以問學生,激疑。

  六、課堂小結:

  以“我認為,這是一堂--------的課” 為題,

  談談學習這篇文章的收穫。

  教師示例小結:我認為這是一堂讓我欽佩的課。韓麥爾作為一名教師,在這最後一堂課上充分展示了他心目中最神聖的法語的魅力,不僅喚醒了小弗郎士幼小心靈中深藏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激發了聽課者的愛國情感,他還激發了整個阿爾薩斯人乃至整個法蘭西民族的愛國情感,甚至還激發了我們在座各位的愛國激情,讓我們體會到了祖國語言的神聖。所以我認為,韓麥爾先生是我欽佩的榜樣,他是法蘭西民族的英雄,而這也正是這篇作品的偉大之處。

  七、佈置作業:

  基礎作業:

  理解: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的含義。

  拓展作業:

  1、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從上課到下課”這部分內容。

  2、用本課學到的有關描寫人物的方法刻畫你的一位任課教師。

  預習作業:按預習要求,預習第七課。

  八、板書設計:

  最 後 一 課

  都德

  亡國痛

  韓麥爾先生 愛國情 小弗郎士 變

  民族魂

  九、教學反思:

  本文是愛國題材的典範,如何長文短教,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穫?我決定抓住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這兩個人物形象,並順著愛國主義這條線來組織教學。本教案設計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學生能從生動的文字中受到感染、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學有所悟,避免了空洞的灌輸和教條的說教,這正是新課改、大語文觀所要求的。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的薰陶是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和平時代,如何表達我們中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英語如此受重視的時代,如何對待我們的母語,本文是絕好的教材。所以在體驗反思這一環節中重點讓學生意識到愛祖國,不但要有遠大的抱負,更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要愛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寫好漢字,學好語文。《國際歌》的播放,使愛國情感的渲染達到極至。學完課文後,我想所有的學生都會為以韓麥爾先生為代表的法國人的愛國情感所打動,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4、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5、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6、利用小說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裡,透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凌辱,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2、簡介課文背景

  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說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3、根據預習,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明確: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裡"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透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裡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4、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定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說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最後一課

  氣氛“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裡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裡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後練習二找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後練習二:

  1、說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透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3、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裡,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裡的東西都裝的眼睛裡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峰。

  語言描寫:……

  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的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說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完成課後練習三。

  (3)討論:在"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說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說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的不幸。"用帶著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著,又深情地讚美了祖國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著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後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深情、悲痛——思索、內疚——沉思、悲憤"是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變化,從中蘊含著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形成板書:

  情節人物

  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上學路上(序幕)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疑惑、詫異線深情、悲痛

  課上(發展)難受、懊悔索思索、內疚

  下課(高潮和結局)悲憤、懂事沉思、悲憤

  心理肖像、動作、語言

  3、環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境描寫:

  明確:"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點明瞭《最後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佔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看見許多人站在佈告牌前"這一環境描寫又表明什麼?

  明確:佈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行和就範。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後一課"。

  (3)課前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描寫的作用?

  明確:鴿子是和平的象徵,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4、解題: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複“最後一課”,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樣的作用?

  明確:韓麥爾先生在開課時宣佈:“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幾句話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靈裡轟然炸開,鎮公所門前的佈告,教室裡異乎尋常的情景,現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對“最後一課”的嚴肅意義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經由天真幼稚變得懂事成熟起來了。重複出現,既緊扣課題,又表達了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5、拓展閱讀:

  (1)匯入:

  這篇小說告訴我們,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意識尤為強烈。中華民族也曾承受鐵蹄的踐踏,我們也不妨來看看當時所受的這種煎熬。我們來閱讀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寫北平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後,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簡介:

  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鬥爭歷史的長篇小說。以古都北平廣大市民的亡國之痛為題材,精心挖掘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每日每時都能體驗到的由於入侵者的入侵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的折磨。

  (3)比較《最後一課》與《四世同堂》片段:(略)

  6、佈置作業:

  下課以後,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見到了什麼?又有什麼感受?請仍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進行創造性續寫。

  教後記:愛國主義教育是這一課的主旨。這篇課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敘述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遭受普軍侵佔以後,師生上最後一課法語課的情景。短暫的最後一課,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法國人在失去土地時的悲憤、沉痛的心情。這時一篇充滿活力的文章,很能夠貼近學生的心靈。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瞭解本文透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以及採用第一人稱所起的作用;領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同“教學目標”的後一項,主要透過對課文字身的學習來體會,井在思想情感上產生共鳴。

  教學難點:

  同“教學目標”的前一項。

  課型:練讀課。透過複述、評議、旗圖表、討論、品讀等提高語言與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師表情朗讀全文,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想象出課文所描繪的情境。

  (二)分別請學生到臺前複述。

  1.教師用投影幻燈映出小弗朗士上學路上的幻燈圖片,請學生概括出小說的環境。(提示:從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兩方面來考慮)

  2.教師映出韓麥爾先生上課的幻燈圖片。請一學生以第一人稱複述“最後一課”,重點表現它與平時氣氛的不一樣;然後請一同學以第一人稱複述韓麥爾先生上課的內容以及,“我”的心理活動。教師主持全班同學對兩項複述的修正與評議活動。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部分。

  (四)指導學生用色筆畫出重點詞。宛轉、詫異、懊悔、祈禱、氣氛。

  第二課時

  (一)在默看課文有關部分的同時,討論人物思想性格。

  分析“上學路上”這部分。

  討論:從社會環境看,阿爾薩斯同以前比有什麼異樣之處?從上學路上看,小弗朗士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精讀“上課經過”(即“最後一課”)部分,研討如下的問題:

  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含義?

  怎樣理解“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裡飄揚”這個比喻的深刻含義?國旗是祖國的象徵文字也是民族的標誌。此外,字帖掛在鐵桿上,上面寫的是“法蘭西”“阿爾薩斯”,從書寫的內穿和擺掛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國旗。這正是韓麥爾先生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精心設計的。)

  小弗朗士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他這樣想的本意是什麼?說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樣的變化?(提示:一個“也”字,清楚地表嘆了小弗朗士對取消法語改學德語是非常反感的。這一方面表達了他對學習祖國語言的留戀之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他對普魯士的文化侵略的極端仇恨之情。總之,他的愛國情感在韓麥爾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昇華。)

  (三)品讀“宣佈散學”這部分。

  1.品讀基礎上討倫:鐘聲、號聲對韓麥爾先生產生了怎樣的震撼?

  2.縱觀全文,韓麥爾先生是個怎佯的人?

  (四)按小說的要素。請同學總結全文。

  情節 上學路上 上課之前 上課經過 宣佈散學

  人物 小弗朗士(心理) 貪玩 幼稚 詫異

  難過 懊悔 忘不了

  韓麥爾先生 穿上禮服 度和? 耐心

  語言、表情、動作) 哽咽

  郝叟老頭 坐在教室後面聽課,激動。

  (表情)

  環境 自然環境 天氣 畫眉 草地

  社會環境 佈告牌 普魯士兵出操收操

  (五)朗讀指導(主要指導要領):

  1、以小弗朗士的眼光、心情和口吻朗讀;

  2、邊讀邊想象一幅幅連續的畫面;

  3、把握小弗朗士感情變化的層次。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7

  重點、難點:

  1.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小說的要素。

  3.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背景介紹: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法國和普魯士的戰爭。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鐘”。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第三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透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二.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後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三.小說文體簡介:

  1.文學體裁:小說是和詩歌、散文、戲劇並列的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說的概念: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

  3.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

  4.故事情節:情節是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5.刻畫人物的方法:分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

  6.環境的種類及作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7.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四.課文分析:

  (一)通讀全篇後簡要地說出本篇小說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節。

  明確:這篇小說中出現的人物有: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普魯士士兵。其中,韓麥爾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說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

  明確:從故事情節來看:這篇小說可分為課前、上課、下課三個部分,也可分為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佈散學四個部分。

  (二)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課文第1-6段中分別有這樣的描寫: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訊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徵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

  這些描寫的作用是:

  ①寫了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②普魯士士兵操練和兩年來一直有壞訊息,這就巧妙地暗示了時代背景。

  ③許多人圍觀新的佈告,但究竟出了什麼事卻未直接寫出;這使讀者產生懸念,吸引讀者急於讀下去。

  (三)根據故事情節可把課文劃分成哪幾部分?

  明確:小說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按上學路上、上課、散學的順序來安排情節。共分為四個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故事的開端。

  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發展。

  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轉變。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寫韓麥爾先生悲憤地宣佈“最後一課”的結束。

  (四)小弗郞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什麼變化?找出描寫其心理變化的語句。

  明確:小弗郞士的轉變在全篇反映得很明顯:

  從天真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熱愛法語;

  從無憂無慮的幼稚——熱愛祖國;

  從不懂事、害怕老師——留戀、理解、同情、敬愛老師。

  小弗郎士心情變化:

  快樂—激憤──難過──懊悔──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對老師的愛戴。

  韓麥爾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被無辜趕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對老師深切地敬愛,同時還摻雜著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

  (五)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韓麥爾先生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熱愛自己工作的普通的鄉村小學教師。

  (六)小說刻畫人物所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能夠反映人物當時的什麼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

  明確:作者善於透過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刻畫韓麥爾主要透過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

  1.語言:

  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麼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裡,到紗廠裡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明確:小說透過先生在“最後一課”上所講的話,表現了他對祖國、對祖國語言、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祖國兒童深厚的愛和無限的希望,以及對國土淪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2.動作、神態: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

  ……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裡,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裡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

  明確:小說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內心激動、沉痛、依戀、悲憤的心情,表現了他崇高的愛國精神。

  明確小說人物的分析方法:讀描寫——析形象——揭根源

  (七)體會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1.為什麼說“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2.“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3.為什麼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確:

  1.明天永遠沒完,拖的結果是連祖國的語言都還不會說,卻已經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表現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鬥爭的意志,不會忘記恢復國土,爭取自由,所以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3.小弗郎士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自覺地努力學習,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八)品味語言。

  讀24-29節。

  問題:

  ①課文中“忽然”一詞在這裡說明了什麼?

  ②課文中“我──我──”兩個破折號表示什麼意思?該怎樣讀?

  ③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

  ①說明大家感覺這最後一堂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到時間了。

  ②從語言形式上看,兩個破折號表示哽住了,說不下去。應以悲憤的感情拖長。從內容看,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複雜心情。

  ③在最後分手時有很多話要講,但激動得說不出來,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這兩個字表示堅信法蘭西祖國必勝,讓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這是韓麥爾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五.總結課文

  1.歸納中心思想

  文章透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寫作特點:

  ①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②透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心理活動。

  ③透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思想轉變,暗示時代背景。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養學生準確把握小說主題的分析能力。

  2、學習文章透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3、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養學生準確把握小說主題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的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最後一課》。

  2、解題

  早讀課我們已經閱讀了這篇課文,是誰的“最後一課”呢?(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以及鎮上(阿爾薩斯)的人們。)

  二、感知主要人物

  1、本人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

  快速瀏覽課文,請大家談談對他們的總體印象。

  (學生自由談,愛國,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響我們對他們的總體評價。)

  2、很明顯,人物前後存在著一些“變化”(板書),下面我們將同學們分成兩大組,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具體說說這兩個人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可以用筆在文中做一些批註。

  (學生讀、畫、評、說)師歸納板書

  最後一課

  小弗郎士變韓麥爾先生

  幼稚的孩子普通的教師

  可憐的學生愛國者可憐的朋友

  3、這一變化的導火索就是——最後一課,插入背景介紹

  本文寫於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間普發戰爭後發生的事故。

  19世紀70年代,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被迫將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亡國之恨激起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之情。小說家都德將這一重大社會歷史題材濃縮在一所小學最後一堂法語課的場景裡,譜寫了一曲悲壯昂揚的愛國主義頌歌。

  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以及鎮上(阿爾薩斯)的人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藉助這些人,表達了所有法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愛祖國、恨敵人。(板書)

  最後,我用《馬賽曲》的第一句歌詞結束我們這節課:前進,祖國兒女,快奮起,光榮的一天等著你!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9

  一、大綱對初中閱讀的要求

  大綱對初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閱讀要求主要有:

  1、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2、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二、教材分析

  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三、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識目標:

  透過聽讀,瞭解小說的主要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⑵學習本文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人生態度:我們透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發展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四、學重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傳播新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物件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對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整體感悟一篇較長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根據這個情況,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的重點、難點。

  1、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和點撥。

  五、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法、學法。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1、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2、重視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其次採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透過各種途徑瞭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第二,主要採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字對話。第三,為了加大課堂容量,我將使用投影和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六、下面是我的具體的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分為三個環節,三個課時來完成。由於本篇是教讀課文,在每個教學環節裡,我都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

  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匯入新課的: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我將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的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後全國上下歡慶的景象,引入什麼是愛國主義精神,然後說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

  第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投影,給生詞注音,初一的學生還處於識字認字過程,這一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問學生,瞭解他們課後查閱資料的情況:作者的情況,故事發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識積累的過程後,將進入第一個教學環節:聽讀──整體感知課文,理請文章思路。

  1、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

  (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2、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全文,不動唇、不指讀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後老師要明確全文按情節分為三部分:1~6為第一部分、7~23為第二部分、24~29為第三部分。

  在這個環節裡,完成了知識目標的第一點。

  第二課時

  進行第二個教學環節: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這個環節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

  〖教學要點〗

  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如何在這一步裡突破重難點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討論,交流對話,給學生搭知識的臺階,引學生思維上路。首先先讓學生閱讀第一、第二部分,,從以下幾個話題入手:小弗郎士在上課如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麼?文中為什麼不直接從上課寫起?教師在這個話題中需要明確: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的氣氛,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個話題是:《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日上課時大不一樣,你能從文中找出不一樣的具體表現嗎?並說說這種不一樣說明了什麼?教師要向學生明確以下幾點:首先是氣氛不一樣、學生不一樣、老師不一樣,這種種不同為最後醫科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為下文蓄足了氣勢。

  第三個話題是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明顯變化,你能叢冢找出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嗎?並說說變化的的原因嗎?在與學生討論以上話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筆勾畫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透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和交流的同時,也對作品進行了品讀,我們突破了重點,把握了小弗郎士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個課時

  繼續第二個環節的主題──品讀課文。但是教學要點是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在這步裡,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讀法和討論法。讓同學接力讀11~19段,引導同學對下面的問題進行分析:

  1、在最後一課裡韓麥爾先生為什麼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

  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他什麼樣的心情?

  3、“小弗郎士每次胎氣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裡,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象把小教室裡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讓同學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麼?

  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麼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幾個問題分別從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進行分析的,解決了這幾個問日,也就突破了重點的第一點。

  然後請譯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教師在小結時要指出這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後,要對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寫作特點進行歸納,和進行創新寫作,這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運用,啟用思想,創新寫作。歸納本文透過典型的環境,如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故事的背景,運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的描寫,突出典型任務的性格的寫法。這些在寫作上都要會學習和運用。佈置作文,題目設計為《最後一課》之後,要求學生展開合情的想象,緊承文末的一句話進行續寫。

  以上的教學中,我沒有改變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但這個設計是符合學生認識的規律的,充分發揮了他們的積極性,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10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這是一節語文課。也許你聽了心裡不會產生任何波動。是啊,這很平常呀,我們每天都有語文課。那麼老師問你:每天都有語文課,你能感覺到自己是幸福的嗎?你一定會笑話老師,今天這是怎麼啦,可能是神經錯亂了吧。沒什麼感覺呀!我們每天不都是這樣嗎?無所謂幸福不幸福的。學生接受教育學習母語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嗎?可是,有一個小孩卻知道,一個人能自由快樂的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有多麼幸福!因為他被人剝奪了這種學習的權利,再沒有機會來學習母語了。他是誰,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男孩,他就是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中的一個小學生。

  二、出示學習任務

  1、讀懂小說故事,認識小說人物。

  2、學好母語,胸懷祖國。

  三、看題目,提資訊。

  看到小說題目,你能知道哪些資訊?自己說說。想知道更多,請你讀課文。

  四、自由讀課文。

  1、標出生字詞,自查工具書。先讀通課文。

  2、圈出文中人物,把你讀懂的故事講一講。

  五、認識探究小說人物形象。

  “我”是誰?“我”眼中的哈墨爾先生呢?想了解,想認識,請你細讀課文。

  1、用曲線標出文中具體描寫“我”的語句。

  2、用橫線標出具體描寫哈墨爾先生的語句文段。

  (提示:從描寫人物方法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思想感情。描寫人物常見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六、自主學習檢查,學生展示找出的語句、語段。按要求,說說你

  瞭解的人物特點。

  1、先給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標出的語句。選擇一處說說你的分析,講給同位聽。

  2、個別展示。自由選擇句子賞析,認識人物。

  七、精彩語句品讀。

  集中展出小弗朗茨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思想認識、情感變化的語句。整體認識這個小學生的性格發展。

  選取典型語句認識哈默爾先生,體會他的愛國情感。

  八、 小結課文,分析小說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體會小說作者

  表達的思想感情。普通人,愛國心,表現法國人民眷戀母語、熱愛祖國的強烈情感和不屈的精神意志。堅定祖國必勝、民族必得解放的信念。

  九、梳理收穫與心得體會。

  這篇小說能讓你深思、給你啟示,說說你的體會。呼籲大家珍惜機遇,珍惜光陰,學好母語、愛我中華。

  十、拓展延伸。

  最後一堂法語課結束了,結束了之後呢?小弗朗茨不會一直坐在教室

  裡,哈默爾先生也不能一直痛苦的站在講臺上,小說寫完了,可故事還在繼續,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任思緒飛揚。續寫小說故事情節,字數不限。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三要素,品析重點句子。

  2、從理清小說故事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從小說中的語言、表情、行動、心理描寫分析人物性格。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反覆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環境與情節,分析小弗郎士的變化。

  一、新課匯入

  在法國人民中間流傳著一個光輝的名字──貞德。人們以十分敬仰的口氣稱她為“奧爾良英雄”。1337年,在歐洲歷史上爆發了一場歷時最長的“百年戰爭”,戰爭的雙方是法國和英國。1528年,英軍佔領了巴黎之後,傾注全力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門戶奧爾良城,形勢十分危急。當時,年僅十七、八歲的貞德,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向王子請求參軍。之後,她受命擔任解救奧爾良城的軍事指揮,女扮男裝、身披盔甲,率領6000多人,向英軍發起進攻,併成功擊敗英軍,解除了城圍,扭轉了戰局。所以人們尊稱她為“奧爾良英雄”。為了紀念她,法國聖母大教堂廣場一側,至今還屹立著一座聖女躍馬橫刀的雕像。

  的確,在民族危難的時刻,很多原本普通的人都成為愛國者,今天,我們來學習19世紀法國人民在另一場戰爭中的愛國故事。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發生的事,法國皇帝拿破倫三世為阻止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動了普法戰爭,法軍大敗,普軍長驅直入,侵佔巴黎,迫使法國割地賠款,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被割讓,普政府不準這兩個地方繼續學法語。這篇小說寫的就是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景。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然後以“這是一節 課”為句式,說說對這篇文章的感受。

  此環節是為了透過教師的朗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消除朗讀長篇文章的牴觸心理,也可以讓他們感受體會文章表現的愛國情感。至於是一節怎樣的課,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閱讀課文,分析研究

  1、介紹文章體裁,進行學法梳理:

  這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有三要素:情節、環境和人物。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到結束的過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閱讀小說,往往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然後做細緻的人物分析。

  2、按照地點、時間的變化理清情節:

  開端 發展 高潮(結局)

  上學路上 上課之前 上課之中 宣佈下課

  3、小說以什麼作為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

  “我”的見聞和感受。

  4、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試舉例說明。

  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言之有理即可,教師大概準備下面幾點內容:

  ⑴ 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法語;

  ⑵ 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

  ⑶ 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收集愛國故事或愛國名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分析韓麥爾先生的性格特徵,品味語言內涵,加強對主題的理解,培養愛國感情。

  一、 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全班自由朗讀課文。

  2、文中的另一主人公韓麥爾先生是個極重要的人物,是他的愛國熱情影響了小弗朗士。請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地方,並以下面的句式說說他的愛國熱情。

  “我認為韓麥爾先生是愛國的,因為……”

  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言之有理即可,教師大概準備下面幾點內容:

  ⑴ 穿禮服

  ⑵ 自責和對阿爾薩斯人的批評

  ⑶ 讚美法國語言

  ⑷ 下課時臉色慘白

  ⑸ 盡全力書寫“法蘭西萬歲”

  3、請歸納透過哪些方式描寫韓麥爾先生的。

  (外貌、語言、動作、神態)

  二、語言品讀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什麼?“鑰匙”比喻什麼?全句的含義是什麼?

  1、“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的統治和封鎖;

  2、“鑰匙”比喻法國的語言;

  3、全句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三、明確小說主題

  這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小說透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的反映了法國淪陷區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的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作為法國人,韓麥爾先生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作為一箇中國人,你是如何看待漢語的?試說說你對漢語的看法。

  2、你還知道哪些愛國故事或名言?請與大家分享交流。

  五、作業

  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

  1、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下課後你會怎麼想?怎麼做?請續寫課文。

  2、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讀後感。

  【教學反思】

  《最後一課》前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自我感覺都不是很理想,氣氛不活躍。為扭轉這一局面,我花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這一課的教學。原來,自己總希望把課文的方方面面都跟學生講,所以經常會有趕時間的感覺,往往導致很多問題都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這次,我決定試試只講幾個重點內容,把問題鋪開來講清講透。

  結果一課書講下來,真是感覺到無比的痛快,很流暢,學生氣氛熱烈。原來鬱悶的局面一掃而光,直到現在我還很回味那爭相舉手回答問題的場景。我相信,如果以後的課都能上出這個效果,學生一定會愛上語文課。我自己及時地進行了總結,覺得有幾點地方值得我以後繼續發揚。

  首先,我用了聖女貞德的故事來匯入新課,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這個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他們的愛國情緒,也讓他們對法國文化增加點認識。接著,我以身作則給大家朗誦了這篇文章。文章飽含深情,但篇幅比較長,現在的學生似乎都比較懶,遇上長篇文章就怕朗讀。教師範讀,既可以讓他們比較充分地感受文章的感情,還有利於他們糾正這種懶惰性。為了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我做了認真的準備。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朗讀感染了大家,而之後讓學生談體會就自然水到渠成。

  課堂最高潮的地方在於分析人物,學生很積極地閱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發表自己的看法。當進行全班討論交流的時候,同學們都非常踴躍,各抒己見,一個又一個地爭相說自己的看法,而且基本都能言之有理。結果,他們找的地方比我準備的還多還豐富。

  最後,讓他們談對漢語的理解和愛國故事、名言。原來生怕他們談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收集故事和名言不積極,但事實上,他們說到了漢語的古老性,演變性,會意性等特點,頗有見地。對故事名言的講述雖然脫不了老套路(老革命故事),但顯然他們也進行了一定的準備。

  總而言之,這兩節課使我與學生一起體會到語文的樂趣,這種樂趣在於融洽的氣氛、充分地交流、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透過課堂,他們既把握了文章的內涵,又鍛鍊了語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對語文的興趣。原來,上好課需要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最重要的是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選擇重要問題、學生容易有話可說的問題,所謂“多而泛不如少而精”,這樣,學生的情緒就容易充分調動,上課也就輕鬆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