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人物的個性教案

寫出人物的個性教案

  寫出人物的個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寫出人物的個性教案,大家可以參考以下是內容哦!

  一、匯入

  蘇州的西園是一個佛教名寺,最出名的要算那五百羅漢了。在眾多的羅漢中,有幾位是不容易讓人忘懷的。如彌勒佛、濟公活佛,還有觀音菩薩。即使我不加任何描述,大家還是能夠想像得出這三尊菩薩是怎樣一副容顏。想到彌勒佛那世間無二的大肚,那望之可親的笑容,很容易聯想起一副對子: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許多人,包括從未遊過西園的人,甚至只要一見到“彌勒佛”這三個字,便能發出會心的微笑。其中奧秘何在?至於濟公,我們只要閉上眼睛,片刻間,身穿破衣,手搖破扇,踢趿著破鞋的瘋和尚就會自由自在地跑到我們面前,衝著大家扮出一張令人啼笑皆非的鬼臉來。這又是因為什麼?西園的觀音菩薩也算是一絕了,在眾佛中她是最高大的一尊,也是最奇特的一尊——她有一千隻手,而且每隻手掌上都有一隻眼睛。但不管她如何奇形怪狀,有一點在大家的眼中乃至於心中是不會變的,她的神情氣質是永恆的悲憫世人的慈善。怎麼會這樣呢?

  這一切似乎很奇妙,其實不過是塑像大師以他高超的技藝創造出了人物的獨特面貌,而這一富有個性的特徵又在一個個傳說故事中不斷得到強化,於是他們的形象也便隨之深入人心,於是他們的特點也便固定下來,於是從一顰一笑中我們也能區分出誰和誰來。其實塑像大師能做到的,我們用筆同樣也能做到。要讓人物栩栩如生地走到我們筆下,關鍵在於要寫出人物的與眾不同之處。

  二、述要

  有這樣一個人,個子不高不矮,身體不胖不瘦,臉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寬不窄,耳朵不圓不長———你猜他(她)是誰?

  又有這樣一個人,黑臉短毛,長嘴大耳,圓身肥肚,穿一領青不青、藍不藍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齒釘耙————你道他(她)又是誰?

  對於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個圓滿的答案來,都是,又都不是;而對於後者,相信你一定會脫口而出:豬八戒!

  這兩個人,為什麼前一個猜不出,後一個一猜就中呢?關鍵就在於前者只簡單介紹了人物的外貌,沒有寫出特徵,更沒有寫出人物的個性,後者則不然。

  許多同學認為要寫出人物特徵,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從人物的肖像描寫入手,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這樣想不可謂不聰明,也不失為記敘人物、表現人物特點的一條終南捷徑。方法人人能想到,但要真正做到卻很不容易。“不……不……”的公式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紅撲撲的小臉蛋”“烏溜溜的大眼睛”一類的大眾化臉譜同樣也寫不出人物的個性。因為人是立體生動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質,有異於他人的行為和習慣,“形”與“神”應該是和諧統一的,在形象描寫中能體現出人物的神采,在對人物精神的闡述中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更加具體,在“形”與“神”的互現中,人物的個性也就凸現出來了。八戒醜陋的外形下帶著他的憨態,憨態的骨子裡刻著“饞”、“懶”,也刻著“情”、“義”,恐怕這就是他立體生動的原因。

  這樣看來,要真正把握人物的整體風貌,光寫外貌是不行的,還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表現人物。

  仍以豬八戒為例。雖然孫大聖的勇猛和機智奪走了讀者許多的視線,但這不妨礙我們喜愛豬八戒。當然,他並不美,與孫悟空的小巧機靈一比,他愈發顯得笨拙;他的武藝不錯,但在金箍棒的威力下,他絕不敢逞強(高老莊的一場廝殺除外);他的心眼似乎也不能說很好,在沙和尚的老實忠厚面前,他的懶惰與自私是藏也藏不住的。但就是這麼一個缺點多多的人,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人間的煙火味,一種屬於凡人的個性特徵。他的這些特點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說清的,作者就用多個事例來具體地描繪給我們看。

  因此,我們才看到了這樣一個豬八戒:在高老莊,變身為壯漢的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幾個莊稼漢,你能說他不是一個勤勞的好農民嗎?奉師命去尋找食物,他美滋滋地吃了一頓大西瓜,然後懶洋洋地睡了一個好覺,這樣一個八戒,怎能逃脫“饞”和“懶”的評語!孫猴子被趕回了老家,八戒不也是依依不捨?大師兄不在的日子裡,師傅有難,他不也是奮不顧身與妖魔鬥得天昏地暗?這樣一個八戒,不也是有情有義?當然,我們也忘不了他在三位菩薩變化而成的美女面前,醜態百出,這不又是一個活脫脫的好色之徒?————就是透過眾多的事例,從多個方面,寫出了一個世俗的、有著人間男子的大多數優缺點的八戒。

  事例有了,但如果不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併合理利用的話,那麼我們的文章可能無力承載濃厚的情感,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更談不上去感動別人。拿一把放大鏡,定格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間表現,人物便會因此而生動立體。還是談一下我們熟悉的豬八戒。當調皮的孫悟空抖出他私設“小金庫”的隱私時,他嘴裡嘀嘀咕咕地發著無意義的牢騷,一邊很不情願地從大耳朵中掏出幾錢銀子來,這樣一個細節讓我們無法忽視,無法不發出會心的微笑。好了,該到小結的時候了。

  寫好一個人物其實不難,關鍵是要寫出人物的個性;寫出人物的個性也不難,綜上可概括出“三訣”:

  1、形神並舉;

  2、多管齊下;

  3、微處動情。

  三、點拔

  父親的愛

  (美)E·Bombeck

  爹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使我們一家人融洽相處的是我媽。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媽媽則把我們做過的錯事開列清單,然後由他來責罵我們。

  有一次我偷了一塊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訴賣糖的說是我偷來的,說我願意替他拆箱卸貨作為賠償。但媽媽卻明白我只是個孩子。

  我在運動場打鞦韆跌斷了腿,在前往醫院途中一直抱著我的,是我媽。爹把汽車停在急診室門口,他們叫他駛開,說那空位是留給緊急車輛停放的。爹聽了便叫嚷道:“你以為這是什麼車?旅遊車?”

  在我的生日會上,爹總是顯得有點不大相稱。他只是忙於吹汽球,佈置餐桌,做雜務。把插著蠟燭的蛋糕推過來讓我吹的,是我媽。

  我翻閱照相簿時,人們總是問:“你爸爸是什麼樣子的?”天曉得!他老是忙著替別人拍照。媽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勝數。

  我記得媽有一次叫他教我騎腳踏車。我叫他別放手,但他卻說是應該放手的時候了。我摔倒之後,媽跑過來扶我,爸卻揮手要她走開。我當時生氣極了,決心要給他點顏色看。於是我馬上再爬上腳踏車,而且自己騎給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學時,所有的家信都是媽寫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還寄過一封短柬給我,說因為我沒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長得很美。

  每次我打電話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說話,但結果總是說:“我叫你媽來聽。”

  我結婚時,掉眼淚的是我媽。他只是大聲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間。

  我從小到大都聽他說:“你到哪裡去?”“什麼時候回家?”“汽車有沒有汽油?”“不,不準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樣表達愛。除非……

  會不會是他已經表達了而我卻未能察覺?

  生:老師,這篇文章讀上去好像平平淡淡的,沒有什麼特色。

  師:的確,它的文字相當樸實,但樸實之中卻蘊含了真情。

  生:正像題目所說的,是寫了父親對兒子的愛。可是文中寫了太多的事例,它們之間好像也沒有太大的聯絡,是不是顯得太散?

  師:作者是寫了多個事例,“偷糖”、“受傷”、“生日”、“拍照”、“學車”、“家信”、“電話”、“結婚”等。應該說這都是一系列的生活瑣事,作者沒有采用一般人對父愛的正面歌頌的寫法,而是在瑣事中用看似有些抱怨的筆調來寫父親的愛。寫的這些事,多是多,但卻未必散,仔細讀一下,文章自有它的綱目在。

  生:作者一開始就說“爹不懂得怎樣表達愛”,結尾又說“爹完全不懂得怎樣表達愛”,是統率全文所有事例的,這和《瑣憶》有相通之處的。

  師:很好,看出些門道來了。多管齊下,並不是非要表現人物的不同側面,也可以是就一項特徵進行不斷的強化。本文作者想再三強調的是什麼呢?是父親深沉的,不顯山露水的愛。文章最後一句很重要,“會不會是他已經表達了而我卻未能察覺?”

  生:哦,這句話才是全文的總綱。我明白了。但是有一點我很疑惑,老師說過細微之處最能展現人物的風貌,也最能打動讀者的心,可文中似乎沒有詳細的細節描寫呀?

  師:首先要幫你糾正一個觀念,細節不一定都要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動情的瞬間有時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來解釋,這就是“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手法,達到作者的目的就行了。我們可以看一下“電話”這件小事,“每次我打電話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說話,但結果總是說:‘我叫你媽來聽。”這既是一個事例,也是一處精彩的細節描寫,父親想說什麼卻欲言又止,他想表達對兒子的關心與愛,卻不習慣直白的表達,正好反映出父親之愛是含蓄而又深沉的。

  生:我明白了。父親寫信給兒子,表面上是在說他的草坪,其實是在想念兒子,留戀那些兒子在家踢足球、在自己身邊的日子。

  師:你能觸類旁通,不錯。作者用簡煉的語言寫出了生活中看似平凡卻感人至深的細節。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但你注意到了本文的另一個特點了嗎?

  生:是不是作者在寫父愛的同時,也寫了母愛,把兩者進行了對比?

  師:正是。作者述事,看似處處在與母愛進行正反對比,實際上是在說明父愛往往是另一種表達形式——寓愛撫於嚴格,是對母愛的補充。

  生:老師,我還有一個建議,在文章加上一些人物肖像描寫會不會更好些?

  師:我說過,形神並舉,更能體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但並不是每篇文章都有進行肖像描寫的必要。本文的寫作主題是“父愛”而不是單純的“我的父親”,人有千面,但愛是共同的,這種愛的方式是有普遍意義的。結尾一句,作者以猜測的口吻寫父愛,正好揭示了一般人對嚴父之愛暫時不易覺察到的共同規律。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相對於主題而言,父親的外貌是可有可無的,而對於這類內容應該是能省就省。

  生:老師我明白了,要真正寫出人物個性應該靈活運用你所說的`方法。

  四、反饋

  寫身邊一個真實的人物,要寫出他(她)的個性,題目自擬600字以上。

  例文(仿宋體排印部分):

  江蘇省梁豐高階中學·謝奕韜

  開學過來,聽同學說阿榮調走了。我呆了呆,心裡有股莫名的惆悵。

  阿榮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有一次看電視散文,聽到電視裡的人深情的說著“阿隆走了,留下了他的蘆笙。”“隆”和“榮”音很近,於是我們便叫他阿榮。

  (阿榮不瀟灑,與時髦的“酷”更是沾不上邊,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又有什麼?我是聰明絕頂的。”我們看他毛髮蕭條的腦門,紛紛表示贊同,有些同學還不忘強調一下,“對!聰明絕頂!”對這頗有些不恭的調侃,阿榮只憨憨一笑。)

  (聽阿榮的課是最舒服也是我們最投入的時候。他的課文只講那麼十分鐘,剩下的時間,便和我們海闊天空的侃。)期中考試我們的語文成績在年級裡是墊底的,為此,我們的班主任頗有微詞。可阿榮並不在乎,用他的話來說,“別急,別急,語文急不來,看以後!”(於是,課堂上依舊談他的“山海經”,從《詩經》到流行歌詞,我們樂此不疲的聽他扯上一番,便心滿意足的下課了。)

  阿榮的文采很好,時常發表文章,有時還拿上幾篇到班級裡來“獻一下寶”。這時我們總免不了要問他拿了多少稿費,他也免不了要說出一個讓我們心動的數字,我們當然也免不了要他請我們“搓”一頓。可每到這時,他總是一笑了之,於是我們就開始罵他,“小氣,摳門,怪不得頭髮這麼少,原來每天都想著怎麼攢錢,頭髮就這麼被愁掉了”。(逼得急了,阿榮也只是摸摸光亮的腦門,憨憨地陪著笑,“別急,別急,等以後,下次,下次一定請”!)

  (阿榮好像從未大聲疾呼“要重視語文,要多讀書”之類的話,可每逢有什麼演講賽、徵文賽、辯論賽什麼的,我們總能拿出一個令許多老師大跌眼鏡的好成績。可阿榮從未表示過驚奇,常常是平淡地說,“我們又有一位同學的文章上報了。”但就是這個“又”字,令我們全都明白了,阿榮正得意著呢。)

  阿榮很少談自己的家事,可有一次不知怎的觸動了他的思家之情,竟然激動的連課文都不講了,便開始談他老婆的創業史。一開始講的並不是很精彩,大家聽的也不是很認真,可當他講到他老婆現在開了家飯店,而且是頗有聲名時,大家的精神為之一振,個個眼中放出奇異的光,彷彿是餓了三天的老鼠看見了一塊麵包,短暫的可怕的停頓之後,教室裡立刻鬧成一團,拍桌聲、砸書聲、叫喊聲,聲聲入耳;桌子在顫抖、窗戶在顫抖、教室在顫抖、阿榮也在顫抖,“去搓一頓!”這是人耳唯一能分辨的內容。

  (現在想來,那次我們正處於期中考試過後的低潮期。阿榮成功地轉移了大家的不快,他那個從下崗女工到女老闆的妻子也幫了大家不少。最起碼,我是在一塌胡塗的成績中爬起來了。回頭想想,只會憨憨笑的阿榮好像挺有心計。)

  細細數一下,阿榮已不止欠了我們一頓飯了。於是我們常念著他,時常來一句“阿榮走了,留下了他的學生”。(當然,那時我們並不知道阿榮真的會走。)可見我們是多麼的愛阿榮。當然,還有那幾頓飯。

  想到這兒,我的口水就會不自覺的流下來,並幻想著在酒桌上將阿榮灌個大醉,(最好是在送他回去的路上,能得意的聽到他說“我沒醉,下回還是我請”。)

  可這得意的一刻至今沒有實現。現在阿榮真的調走了,心裡的失落當然不止那幾頓飯,最重要的是,少了一位能令我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老師。

  明天就要開學了,不知新的老師是什麼樣的,更不知他家是否也開飯店。總之,阿榮永遠不會被取代。

  (阿榮,一路走好!)

  五、提高

  應該說《阿榮》是一篇很不錯的文章,特別是作者的語言,平實簡煉,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設計的情節,一切都是那麼真實。阿榮是一個平凡的人,而不是一個大家想象中的,概念中的老師。這樣的一位老師不但能獲得他的學生的愛戴,也讓大家充滿了嚮往。因為他可以和大家做朋友,不會為了保持所謂的“師道尊嚴”而拒學生於千里之外。老師與學生和諧相處,沒有“代溝”,寫出了老師“阿榮”的人情味,應該說這是本文最成功之處。

  可是仔細讀下來,這篇文章還是有些小小的遺憾。請同學們為作者指點一二。

  生一:阿榮應該是怎樣一副模樣?我想象不出,只知道,他大概是個“聰明絕頂”的人,文中第四段提到過一次,他的頭髮很少,除此以外,什麼都沒有。我想如果能像老師說的那樣,做到形神並舉,阿榮的形象會更生動。我建議,作者可以在開頭加上幾筆人物肖像,不要全,只要寫出他的特點就行了,最好是能和同學們的“罵”相呼應。

  生二:應該說在現實生活中,阿榮這樣的老師肯定會引起爭議。班主任會對阿榮上的課“頗有微詞”,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仔細想想,阿榮除了會“侃”,還教給了學生什麼呢?雖然文章最後提到,阿榮是一位“能令我們學會做人的老師。”可這一句話顯得太單薄,也顯得很突然。我想毛病可能就出在沒有具體的事例來證明。所以我建議,作者可以增加一個事例來反映阿榮在這一方面對學生的影響。

  生三:在文中,阿榮一直沒有開口說過話,是不是也可以讓他說上幾句,從語言上表現出他的個性特徵來呢?當然,不管如何改,希望不要喪失平實的語言風格。

  根據同學意見和建議,作者對《阿榮》一文作了修改,主要是增補,修改稿見上,括號裡的內容為修改部分。

  六、啟用

  要求學生從《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駱駝祥子》、《吶喊》、《子夜》、《家》、《雷雨》、《圍城》、《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遊記》、《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哈姆雷特》、《唐·吉訶德》、《巴黎聖母院》、《歐也妮·葛朗臺》、《復活》等中外名著中找出一兩段寫出了人物個性的文字來介紹給同學,讓他們猜猜他(她)是誰。最好能加以表演,可用綜藝遊戲的形式來開展。

  七、創新

  魯迅先生說,他(創造典型)“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請在下列方案中任選一個,來試一試:

  1、雜取中外名著中幾個人物的種種,合成一個“新人”;

  2、雜取生活中所見人物的種種,合成一個“典型”。篇幅不限,主題自定,運用小說筆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