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案

九年級化學《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案

  【教學目標 】

  (1)瞭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瞭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並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

  【教學過程 】

  [引言]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裡,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髮生著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腐、燃料能燃燒、鋼鐵製品在潮溼的環境會慢慢生鏽等。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特點,掌握其規律,對於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板書]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講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透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觀察實驗的`方法:主要觀察變化前後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

  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實驗過程中邊實驗邊講解儀器的名稱,影片加描述)

  [演示]實驗1-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

  [演示]實驗2

  [說明]首先展示膽礬晶體,再把藍色塊狀固體研碎成為藍色粉末 ,然後進行實驗。

  [提問]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以上兩個實驗在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板書]一、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1、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特徵: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

  [演示] 實驗1—3

  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後立即生成藍色沉澱〕。

  這裡的藍色沉澱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

  [演示]實驗1—4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加入鹽酸後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麼共同特徵?

  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鏽等都是化學變化。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

  [板書](二)化學變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2.特徵: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討論]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麼?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發光、放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根據。

  區別一種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關鍵(依據)是看在變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物理變化只是物質的狀態或外形發生改變,沒有生成其他物質;而發生化學變化的特徵是在變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質。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板書]二、 物質的性質

  (一)化學性質

  [講解]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例如,我們剛剛做的實驗3、4中,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澱生成,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裡物質表現出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

  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例子。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溼的空氣裡易生鏽,在乾燥的空氣裡難生鏽;

  [小結]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