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七年級歷史《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教學目標

  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西漢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國之亂。

  二、透過引導學生思考“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措施的實施與文景之治局面出現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透過比較秦朝徵收泰半之稅,即農民要將收穫物的2/3以上交給國家,而漢文帝薄賦勸農,田租僅為三十稅一,評價文景之治,使學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三、透過對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學習,培養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認識到西漢社會經濟之所以得到恢復發展,是在秦末農民戰爭的推動下,由於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要從思想上明確一個道理:經濟上的發展是大一統的物質基礎,國家的統一是國家強盛的先決條件。。

  教學建議

  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

  這是我們理解為什麼“秦亡漢興”的重要內容。漢初之所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為後世所稱道,就在於漢初的統治者直接來自於秦末農民起義,能夠認真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歷史教訓。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內容比較多,和隨後出現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緊密相連,成為本課的重點。

  漢初封國與西周封國的比較

  透過比較漢初封國和西周封國的異同,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作為鞏固中央政權的手段,西周和漢初的封國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封國大多是由統治者的親屬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權,甚至成為國中之國,最後都釀成了叛亂;不同點也比較明顯,由於周王室統治末期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國力衰落,無力控制封國,形成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與戰亂的局面,而漢初經過休養生息,國力強盛,採取有力措施,對王國的叛亂進行了堅決的鎮壓,解決了王國問題。比較兩者的異同,既要看到歷史的`表象,又要根據當時歷史發展的總的趨勢去分析問題,難度較大,可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適當把握。

  地位分析:

  本課講述的是西漢從建立到逐漸興盛的歷史,漢高祖劉邦吸取秦朝速滅的教訓,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漢文帝、漢景帝進一步推行了這一政策,景帝時平定了“七國之亂”,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為後來的漢武帝達到“大一統”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後世王朝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借鑑。

  教法建議:

  1.關於“西漢的建立和休養生息”一目。

  首先,教師應讓學生明確這一子目講的是建立政權與鞏固政權的內容。其次,教師應讓學生理解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必然性與目的性。可以在賦稅、徭役、刑罰等方面與秦朝進行對比分析。

  2.關於“文景之治”一目。

  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本上引用的史料和“緹縈上書救父”的故事進行講述,讓學生理解“文景之治”的成因:一是重視農業,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二是賦稅、徭役輕,農民有相對寬鬆和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三是吸取秦亡教訓,聽取意見,減輕刑罰,減少冤獄,吏治清明。

  3.關於“七國之亂”一目。

  教師可與“西周分封制”對比分析,如可從分封目的、分封物件、受封者的權利與義務分封結果等方面比較分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