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講述活動教案(精選15篇)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看圖講述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圖片,簡單講述圖片內容,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透過學習短句“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洗臉”、“自己吃飯”等,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3.透過疊被子比賽,初步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能做的事,鼓勵幼兒自己做。

  2.環境準備: 把活動室佈置成娃娃家。

  3.材料準備:小豬拉拉手偶 圖文傳送器、圖片。幼兒人手一套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引起幼兒的注意。

  師: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她叫小豬拉拉,她可能幹了。看,她來了。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中說的是什麼時候?你是怎麼知道的?有誰?她在做什麼。(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二)讓幼兒根據問題仔細觀察圖片的內容,並說一說。

  1.出示圖片一、二:“拉拉在幹什麼呢?”(穿衣服)“看,她好像在說些

  什麼,我們猜一猜。”(我會自己穿衣服)(我會自己疊被子)(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勇敢地說出來)。

  2.出示圖片三:“拉拉可講衛生了,你看,她在幹什麼?”(自己刷牙、自己洗臉)

  3.出示圖片四:拉拉去哪裡?(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你是怎麼知道的?

  4.出示圖片五:“拉拉多能幹,會自己做這麼多的事情。看,她現在在幹什麼?”(自己吃早餐)“她自己吃飯吃得真乾淨!”

  (三)引入新的講述經驗,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四)小朋友各自操作學具,自由講述。教師巡迴指導。

  (五)啟發幼兒用“我會自己……”的句子說說自己會做些什麼。

  1.“小豬拉拉這麼能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們會自己做什麼呀?”(我會自己洗手,我會自己上幼兒園等,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2.遊戲:“疊被子比賽”。

  “原來小班的小朋友也這麼能幹。好,現在我們來比賽疊被子,看誰疊得又快又好。

  四、各領域滲透

  健康:透過理解圖片內容,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形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藝術:透過兒歌表演《小小手》,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五、生活中滲透 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鼓勵幼兒自己做。

  六、環境中滲透 在活動區放置布娃娃、衣服、鞋子等,在分割槽活動時,進行遊戲“幫布娃娃穿衣比賽”。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配合,幼兒在家時,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設紅花表,由家長給予表揚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喜歡這個故事並享受觀察圖片的樂趣,願意講述故事。

  2、嘗試用簡短的話語講述故事中的開始、發展和結局。

  3、初步學習在講述故事時加入形容詞和動詞。

  二、活動重難點:

  1、嘗試用簡短的話語講述故事中的開始、發展和結局。

  2、在講述故事時加入形容詞(可愛等)和動詞(摘等)。

  三、活動準備:

  繪製的講述圖片三幅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故事圖片一,感知故事角色,學說故事開端。

  1、出示圖片,感知故事角色。

  ——這是故事的第一幅圖,你們知道這個故事說的是誰嗎?它在哪裡做什麼呀?

  ——可以用什麼好聽的詞語來說小兔的樣子(動作)?

  2、整理示範講述,學說故事開端。

  ——我們可以用一段長長的連起來的話來說說這一頁的故事。(有一天,可愛的小白兔來到草地上玩,它在草地上一蹦一跳的,玩得可開心了。)

  (二)出事故事圖片二,理解故事轉折,學說故事發展。

  1、出示圖片,理解故事轉折。

  ——發生了什麼事情?小白兔的心情怎麼樣?(著急)你們趕緊幫幫它吧,有什麼好辦法?

  2、整理示範講述,學說故事發展。

  ——一樣的用長長的話來說這幅圖的故事(突然,“轟隆隆”下雨了。小白兔著急地捂著頭說“哎呀!這怎麼辦?我沒帶傘呀”)

  (三)出示故事圖片三,學習動詞“摘”、“撐”,學說故事結尾。

  1、出示圖片三,學習動詞“摘”、“撐”。

  ——小白兔想了一個什麼好辦法?它是怎麼做的?

  2、整理示範講述,學說故事結局。

  ——故事的結局怎麼連起來說(這時小白兔看見了樹林裡的蘑菇,想到一個好辦法。它摘下了一個蘑菇,撐在頭頂上,這樣就有傘啦!小白兔撐著蘑菇傘高高興興地回家啦!)

  (四)看圖片完整講述故事內容,給故事取名字。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體會小熊過橋時害怕、緊張的心情,體驗小熊過橋以後的勝利心情,培養自信、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2.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並用語言、表情或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3.幼兒透過觀察圖片、欣賞動畫、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看圖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自制小竹橋、《小熊過橋》課件、圖譜、錄音機。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的內容,增進自信、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幼兒透過觀察圖片、欣賞動畫、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看圖講述故事。

  【活動難點】

  幼兒透過觀察圖片、欣賞動畫、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活動過程】

  一、幼兒體驗過“小竹橋”時害怕、緊張的心情,體會過橋以後勝利的心情,培養自信、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師: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看一場有趣的無聲動畫片,想看嗎?可是我們去看動畫片必須要走過一座小竹橋,我們走竹橋時一定注意安全,不推不擠。

  幼兒走過“小竹橋”。

  師:小朋友過橋後心情如何?啟發幼兒運用各種形容詞表達當時的心情。

  師:小朋友還能用自己的表情來表現自己現在興奮和欣喜若狂的心情嗎?(啟發幼兒用表情或動作表現心情)

  師:可是當大家剛走上橋時,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師:我們再用表情來表現當時害怕、恐懼、提心吊膽的心情吧。

  教師小結:從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當時真的很害怕,可是生活中還會遇到同樣的困難,但是隻要我們自信、勇敢,不怕困難,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本環節透過幼兒體驗“過橋”的心情,便於幼兒觀察圖片中小熊的表情,為下面環節看圖講述故事做好鋪墊。)

  二、利用各種形式引導幼兒看圖講述,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1.出示故事圖片,發散幼兒思維,培養幼兒觀察力。

  師:這些圖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幼兒講述。

  師:小熊過橋時,烏鴉、河水、小魚會和小熊說些什麼?

  幼兒講述。

  師:請大家想想剛才自己過橋前後的心情變化,再來完整地講述故事吧。

  幼兒較完整地講述故事。

  教師小結:大家能夠透過觀察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較完整地講述一個小熊過橋的故事,那到底是這樣的嗎?請大家欣賞一下小熊過橋的無聲動畫片吧。

  2.欣賞無聲動畫片,發散幼兒思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出示圖譜,並引導幼兒能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師:剛才我們看動畫片時,小螃蟹也看到了,它還畫了一幅連環畫,請大家觀察小熊過橋時小熊、烏鴉、小魚的動作、表情,再聯絡自己“過橋”時的心情,再來有感情地講述這個故事吧。

  3.欣賞有聲動畫片,完整欣賞故事《小熊過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師:剛才的動畫片,有隻小喜鵲也看到了,它還編出了一個動聽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小喜鵲編的故事《小熊過橋》。

  師:如果生活中我們的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應該怎麼做?

  教師小結:我們不應該嘲笑別人,而應該給予朋友幫助和鼓勵。

  4.為無聲動畫配音。

  師: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為無聲動畫配音吧。

  5.幼兒加上表情、動作表演故事情節。

  三、結束環節:播放《小熊過橋》的歌曲,幼兒勇敢、自信地過橋

  師:小熊在鯉魚的鼓勵下成功過橋了,讓我們給小熊做個榜樣,勇敢、自信、不怕困難地過橋,在以後的生活中也要勇敢面對困難,爭當一名小勇士。

  活動延伸:

  1.學習歌曲“小熊過橋”。

  2.在區角活動中投放頭飾,讓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

  附:小熊過橋

  有一隻小熊對媽媽說:“媽媽,我好些日子沒看見姥姥了,我想去看看姥姥。”

  媽媽說:“好啊,你去的時候,把咱們那束鮮花給姥姥帶去,把那一包點心也給姥姥帶去!”

  小熊抱起點心盒子,拿起那束鮮花,說:“媽媽,我走了!”

  媽媽說,“媽,早去早回來,替我問姥姥好!”小熊說:“哎,媽媽再見!”說著就走了。

  小熊走著走著,來到一條小河邊上。河上有一座橋。這橋是用竹子搭的,小熊走到上面就不敢動了,因為走起來左一搖右一晃的,河水還在下邊嘩嘩地響哩!

  小熊正害怕,天上飛過來一隻烏鴉。這烏鴉不但不幫助小熊,還嚇唬他。烏鴉高聲喊道:“呱——呱——呱——壞啦,壞啦!你們瞧啊,小熊要掉下河啦,小熊要掉下河啦!”

  小熊本來就害怕,被烏鴉這一嚇唬,就更不敢動了。他低頭一看河水,河水也在笑話他:“嘩嘩嘩嘩,小熊小熊,你怎麼這麼不勇敢哪,小竹橋都不敢過!這麼膽小,太沒出息啦,太沒出息啦!”

  小熊一想:烏鴉嚇唬我,河水笑話我,這,這可怎麼辦呢?小熊著急得哭著叫:“媽媽,媽媽,快來呀!”可是,媽媽離這兒遠哪,聽不見呀。

  熊媽媽聽不見,可是水裡的小魚兒聽見了,他們“撲嚕,撲嚕”從水裡鑽出頭來,對小熊說:“小熊,小熊,你別害怕,把眼睛往前瞧,別往水下看,你挺起胸,直起腰,邁開步,一二,一二,就過去啦!”

  小熊聽小魚兒的話,抬起頭,眼睛向前看,挺起胸,直起腰,邁開大步,一二,一二!嘿,真過去了。

  過去以後,眼淚還沒幹,小熊就高興地笑了。小熊回過頭來,衝著小魚直點頭:“小魚兒,小魚兒,謝謝你們了,再見吧!”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聯絡生活經驗,在情境中對半個蛋殼進行大膽合理化的想象和猜測,並且清楚的表達。

  2、在幫助小老鼠皮皮解決困難的過程中,體驗蛋殼變化帶來的快樂。

  重難點

  重點:根據圖片給予的場景資訊對半個蛋殼進行大膽合理化的想象和猜測,並且清楚的表達。

  難點:透過蛋殼變變變,能夠聯絡生活經驗想象出各種不同的東西。

  活動準備

  小老鼠皮皮一隻,半個蛋殼實物、故事《半個蛋殼》幻燈片、蛋殼簡筆畫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們嗎?(想)。好,請看這是什麼?(蛋殼)對,是半個蛋殼。這節課我們就來聽半個蛋殼的故事。在沒有聽故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半個蛋殼都像什麼?

  二、引導幼兒觀察半個蛋殼,並運用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半個蛋殼像(碗、杯子、帽子、花盆、船等)小朋友們真聰明,能說出半個蛋殼像這麼多東西。教師邊出示簡筆畫圖片,幫助幼兒記憶。下面我們再來認識第二位朋友好嗎?出示小老鼠(幼兒和小老鼠打招呼)老師再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小老鼠皮皮,好了,小朋友們想知道小老鼠皮皮想把半個蛋殼當成什麼嗎、?現在我們就來聽這個故事。

  三、教師播放幻燈片:半個蛋殼,讓幼兒感受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猜測故事情節。

  1、完整的講述故事。

  2、邊看圖邊提問:

  (出示圖一)小老鼠皮皮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

  (出示圖二)小老鼠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當成什麼?有了蛋殼草帽會怎樣?

  (出示圖三)前面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沒有橋沒有船,皮皮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呢?

  (出示圖四)前面有座小山坡,小老鼠皮皮爬呀,爬呀,上山好累啊?下山怎麼辦?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呢?(提示:要是有輛小車多好)

  (出示圖五)皮皮回到家,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你們看蛋殼怎麼了?為什麼會碎的?(幼兒回答)

  四、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半個蛋殼。

  (1)蛋殼最後怎麼了?為什麼會碎?(幼:摔破了、摔了一跤摔破了、、、、、、)

  (2)我們應怎樣保護蛋殼?(幼:放在口袋裡、放在袋子裡、放在筐子裡、把它抱住、放在盒子裡、、、、、、)

  今天小朋友為小老鼠皮皮想出了很多好辦法,小老鼠皮皮邀請大家一起去旅行?你們想去嗎?帶著蛋殼寶寶,我們跟著皮皮一起出發咯!

  教案二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2、能根據畫面資訊,進行大膽猜想。

  3、知道蛋殼易碎的特點。

  教學準備

  實物半個蛋殼、PPT圖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實物蛋殼,引導幼兒聯絡生活經驗進行大膽想象師:看看老師帶什麼來了?(出示半個蛋殼)幼:雞蛋、蛋殼、半個蛋殼師:這是半個蛋殼,跟我說一說:半個蛋殼師:你們覺得半個蛋殼像什麼呢?

  幼:像船、像球、像傘、像半圓師:如果你們有半個蛋殼,你會把它當成什麼呢?

  幼:拿來當杯子,當帽子師:你為什麼會覺得當杯子,當帽子?

  幼:幼兒說己的想法哦,你們想到好多東西,有一隻小老鼠,它的名字叫皮皮,你們想知道小老鼠皮皮會拿蛋殼當什麼?我們一看吧。

  二、看PPT課件

  1、幼兒能根據畫面,進行大膽猜想。

  師:小老鼠在哪裡玩?

  幼:草地上、田野上師:突然他發現了什麼?

  幼:半個蛋殼。

  師:太陽好曬呀,你們猜猜皮皮會怎麼辦呢?

  幼:把蛋殼當帽子師:會像你們說的把蛋殼當帽子?我們來看看。哇,你們跟皮皮想的一樣,說明你們剛剛都開動了小腦筋。

  師:小河沒有橋,皮皮怎麼過去啊?

  幼:把蛋殼當小船師:都同意把蛋殼當小船?那我們來看看師:皮皮把蛋殼當成什麼了?

  幼:小船師:給自己拍拍小手、師:皮皮要下山坡,這回皮皮會把蛋殼當什麼呢?

  幼:滑滑車師:我們來看看皮皮把蛋殼當成了蛋殼車師:回到家後,皮皮會把蛋殼當什麼呢?

  兒:當桌子、當杯子師:那我們去皮皮家裡看看吧。

  師:哎呀,蛋殼怎麼了?

  幼:破了師:跟你們剛剛想的一樣?蛋殼破了,皮皮會怎麼辦呀?

  幼:再買一個蛋殼師:我們看看皮皮是怎麼做的皮皮揹著書包再去尋找一個蛋殼了。

  三、完整聽故事一遍。

  師:剛剛你們看到皮皮他把半個蛋殼當成什麼了?

  幼:帽子、小船、車子師: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看看皮皮是不是這樣做的?

  師:老師完整的講訴一遍故事。

  :原來皮皮把半個蛋殼當作帽子、小船、車子師:蛋殼最後怎麼了?為什麼會碎?

  幼:碎了,因為摔破了師: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蛋殼?

  幼:應該輕輕地拿,輕輕地放:是的,我們在拿蛋殼是要輕輕的,因為蛋殼比較薄我們要是用力了就會把蛋殼弄碎。

  教案三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喜歡聽、願意講的願望。

  2、能聯絡生活經驗大膽想象,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小老鼠皮皮,半個蛋殼實物,圖片五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半個蛋殼,並運用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蛋殼)對,是半個蛋殼。這半個蛋殼象什麼呀?(能力弱的幼兒可能會模仿別人的想法,教師適當啟發幼兒拓展思路。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引導他們說出這樣想的原因)。

  二、感受故事。

  1、小老鼠皮皮它要去旅行,它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出示圖一)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了?(幼兒回答)

  小老鼠皮皮到底把半個蛋殼當成什麼?(出示圖二)提問:

  2、小老鼠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當成什麼?師: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哈哈,可以拿來當蛋殼帽子。走著走著,前面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沒有橋沒有船,皮皮會想什麼辦法呢?皮皮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呢?(出示圖三)

  3、小老鼠聰明,它一下子就想到頭上的蛋殼,拿下來放到河裡,蛋殼輕飄飄,一艘小船開動了!小船劃呀劃,一會劃到河對岸。前面有座小山坡,小老鼠皮皮爬呀,爬呀,上山好累啊?下山怎麼辦?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呢?(提示:要是有輛小車多好呀?出示圖四)

  4、皮皮坐上蛋殼車,劃下高山坡,皮皮心裡真快活。皮皮回到家?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出示圖五)你們看蛋殼怎麼了?為什麼會碎的?(幼兒回答)

  三、完整欣賞故事。

  1、師完整講故事。

  提問:皮皮聰明嗎?它把半個蛋殼當成什麼?為什麼要把它當成小車呢?

  皮皮把蛋殼拿下當椅子坐,不小心跌了一跤,蛋殼怎麼樣了?現在我們一起來講述這個故事。

  2、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四、延伸部分:這個故事好聽嗎?請小朋友將《半個蛋殼》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案四

  活動目標

  1.能聯絡生活經驗,根據蛋殼的外形進行想象,大膽猜測故事的情節。

  2.理解故事內容,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學說短句:xx把蛋殼當成XXXXX。

  3.感受小老鼠聰明、愛動腦筋的好好品質。

  活動準備

  半個蛋殼實物、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蛋殼,並運用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1、小雞都從蛋殼裡出來了,蛋殼像什麼呢?

  2、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聽一個有關一隻小老鼠和半個蛋殼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半個蛋殼》。

  二、初步瞭解故事內容,大膽猜測故事情節。

  出示小老鼠:“小朋友好,我是小老鼠皮皮”(互動打招呼)“想知道我把半個蛋殼當成什麼了嗎?那就和我一起去旅行吧”。

  出示圖一

  1、提問:太陽曬得皮皮頭上火辣辣的,怎麼辦?(幼兒幫助想象)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

  出示圖二

  1、提問: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沒有橋,沒有船,皮皮會想什麼辦法呢?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

  出示圖三

  1、提問:上山好累,下山怎麼辦?誰來幫皮皮想想辦法。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

  出示圖四

  提問:回到自己的小屋,皮皮把蛋殼拿來當什麼了?

  三、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提問:

  1、小老鼠皮皮把半個蛋殼都當成了什麼?

  2、小老鼠皮皮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他是一隻怎樣的老鼠呀?

  那就請小朋友回家和把這個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一聽,好嗎?

  附:故事《半個蛋殼》

  今天,小老鼠皮皮要出去旅行了,它走到草地上,突然發現半個蛋殼,心裡十分高興。太陽曬得皮皮頭上火辣辣的,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哈哈,可以拿來當蛋殼帽子!旅行起來不怕太陽曬,也不怕下大雨。

  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沒有橋,也沒有船,怎麼辦?皮皮一下子想到了頭上的蛋殼,取下來放到河裡,蛋殼輕飄飄,一艘小船開動起錨了!

  小船劃呀劃,一會劃到河對岸。前面有座小山坡,小老鼠皮皮爬呀,爬呀,上山好累,下山怎麼辦?坐上蛋殼車,滑下高山坡,皮皮心裡真快活。

  回到自己的小屋,蛋殼拿來當椅子輕輕坐,千萬別碰破!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摔碎了半個雞蛋殼!

  小老鼠皮皮又出發了,準備再找一個蛋殼。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描繪人物的外表、行為,能進行合理的情節想象。

  3、注意傾聽同伴講述,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1、物體沉浮實驗;袋鼠的習性特點。

  2、講述圖片四幅。

  重點難點:

  仔細觀察圖片並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指導要點: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的表情、動作,並透過充分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過程:

  1、匯入激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有趣的圖畫,一起來看看圖片裡講的是什麼有趣的事。

  2、觀察講述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揮想象。

  (1)出示圖片一(遮擋住袋鼠)提問:小兔和小熊在幹什麼?發生什麼事?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教師小結: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

  (2)重點觀察圖二提問: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它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它們會對袋鼠說些什麼話呢?

  袋鼠又會怎麼說的呢?

  你從哪裡看出來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動作,體驗小袋鼠的心理活動;同時啟發幼兒透過描述小動物間的對話來豐富情節)過渡語: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裡?(掀開遮擋住的袋鼠,揭開謎底)噢,原來足球在袋鼠的口袋裡,怎麼辦呢?

  (3)出示圖片三提問:大象在做什麼?它為什麼要這樣做?

  (4)出示圖片四提問:大象用什麼辦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裡看出來?

  3、自由講述。

  請幼兒看圖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並講述。

  (1)這幾幅畫面說了一個故事,我們應該怎麼看?(引導幼兒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順序從第一幅開始看。)

  (2)請幼兒與旁邊的同伴互相交流,看圖講述故事。(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圍繞畫面內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豐富情節)

  4、集體講述。

  (1)引導幼兒集體看圖,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容。

  (2)提問:我們能不能將這四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呢?(引導幼兒按順序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很高很高、緊緊地捂著等)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5、討論。

  (1)小象是怎樣幫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歡袋鼠嗎?為什麼?

  (2)足球為什麼能浮上來?(引發幼兒的經驗進行講述)

  評價要素:

  是否學會用完整語句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建議:

  1、將講述圖片投放在區域中,讓幼兒繼續講述。

  2、鼓勵幼兒嘗試將該故事講述給夥伴、家長聽。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藉助自制圖書,在觀察、想象、表演中,培養幼兒觀察畫面的能力,享受閱讀的情趣。

  2、調動孩子豐富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說話訓練。

  活動準備

  自制圖書。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

  師:“老師自制了一本圖書,這是圖書的封面,看了這個封面你會想到什麼?” (封面是一個初升的太陽,還有在站在石堆上啼鳴的大公雞。)

  二、這些都是小朋友熟悉的想的

  並很喜歡的東西小朋友看了很高興,這時讓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給小朋友說,然後再說你還想到了什麼?小朋友很樂意。

  三、延伸:

  大公雞勤快,起得早,我們應向它學習。學習它勤奮。

  教學反思

  優秀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深受小朋友喜歡。因此,教師往往透過邊深情並茂地講述故事邊適時引導幼兒閱讀圖畫的方法來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東西,既給以知識技能又調動情感態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我有一下感受

  一、適當提問,給幼兒思維的挑戰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孩子們在講到大公雞時還模仿它的叫聲,它飛跑的姿勢。但最後結尾部分顯得輕描淡寫了些,怎樣讓幼兒把體驗到的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昇華,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傾聽,給幼兒適當的評價

  評價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能強化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做到有效地傾聽才能展開有效的評價。如幼兒在說話過程中聲音洪亮、說話流利就適時給以表揚,孩子們很開心。

  小百科:圖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至鉅,所以,無論古今中外,對於圖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藉助這個故事,讓孩子在生活中提高自我保護和勇敢面對困難,有自我解決困難和勇於幫助他人的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拓寬,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能力,不輕易求助家長或他人來解決問題。

  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清楚的講述圖意和自己的想法。

  2:能根據圖片的大概創編故事,大膽想象故事的過程和結局。

  3:懂得同伴之間遇事要互相關心幫助,勇於面對困境。

  準備:

  教學掛圖《勇敢的小刺蝟》、動物頭飾、故事畫本。

  過程:

  一、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1、圖一,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圖意:(用遮蓋紙遮住大灰狼)

  “圖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大灰狼想幹什麼?”(揭開大灰狼的遮蓋紙)

  “你從哪裡看出來大灰狼想吃小豬?”(描述大灰狼的神情,動作)

  2、圖二,引導幼兒清楚的講述:“發生了什麼事?小鳥在喊什麼?”“大灰狼正在幹什麼?”

  “這時候,小豬心裡怎麼樣?它怎麼做?”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營救小豬的方法:“小豬會不會被大灰狼吃掉?小動物是怎麼幫助小豬?用什麼辦法?”

  “讓我們看看到底小豬有沒有得救。”

  3、出示圖三,圖四:“大灰狼吃到小動物了嗎?小動物是怎麼幫助小豬的?”“最後,大家在幹什麼?為什麼說小刺蝟真勇敢?”(請個別幼兒表演結局,大灰狼的舉動和誇獎小刺蝟的舉動。)

  二、結伴講述,共同分享:鼓勵幼兒自由結伴討論,教師在旁聆聽,適時指導,提醒幼兒給故事取個合適的名稱。教師小結幼兒的想法,經過一致討論的結果選擇合適的故事名稱。

  三、完整故事,情景表演:出示頭飾,引起幼兒表演興趣:“我們能不能把圖片故事表演出來?”教師在旁有感情的演講故事。幫助幼兒完整和生動的表演故事情節,動作,表情等。

  四、自主討論“勇敢”

  教師利用幼兒最近發生的事蹟,給幼兒講述,害怕和勇敢。讓幼兒自發的講述自己勇敢的小經歷。自主討論“遇到困難該怎麼辦?”教師小結幾個解決方案。

  五、結伴交流,觀看故事

  幼兒自主結伴講述沒有字的故事,鼓勵幼兒互相交流故事感受,大膽創編故事。請願意在集體面前講述的幼兒講述。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能按圖片內容的發展順序進行觀察,並大膽想象故事的發展過程。

  1、合理有序地組織語言,並講出故事的發展過程。

  3、學習掌握猴子的基本動作,喜歡模仿猴子表演,感受表演的樂趣。

  4、認真傾聽音樂,能隨音樂變化進行表演,與同伴友好合作,在舞蹈中能用表情,眼神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老爺爺,猴子頭飾若干,音樂磁帶,貼絨掛圖

  指導要點:

  1、出示圖1、圖2、圖3,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觀察圖片,提問:

  (1)老爺爺去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情

  (2)老爺爺怎麼說,怎麼做的,小猴又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2、引導幼兒思考,“老爺爺真著急,帽子被猴子拿走了,你能不能幫老爺爺想個辦法。

  3、選擇幼兒辦法中一種進行完整地講述。

  4、(1)幼兒分組進行講述,鼓勵幼兒,大膽講述第4幢畫面,能幫老爺爺想出不同的方法來

  (2)請部份講述故事,提醒其他小朋友認真傾聽

  5、活動結束,教師講評,表揚大膽講述大膽想象的幼兒。

  活動延伸:舞蹈:“猴子學樣舞”

  指導要點:

  1、教師結合前一節活動的故事,與一位一起表演,猴子學樣舞。

  2、(1)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提問:這首音樂聽起來有什麼有趣的地方

  (2)幼兒跟著音樂拍手練習“猴子學樣提醒幼兒認真傾聽音樂。

  3、(1)幼兒學習猴子的動作,鼓勵幼兒大膽模仿。

  (2)老師作老爺爺,小朋友作小猴子,幼兒集體表演,猴子學樣舞

  (3)幼兒分組表演,提醒幼兒表演前商討好誰當老爺爺,誰當小猴子

  (4)幼兒戴上頭飾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模仿猴子的動作

  4、(1)活動結束,教師評價,表揚認真表演合作的幼兒

  (2)討論:這個舞蹈還可以怎樣表演,更有趣。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個孩子真正動起來,這樣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更使他們增強了感性認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幼兒勇敢、機智、細心、友愛、合作的好品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此次活動《不聽話的小雞》旨在激發幼兒脫險自救的積極情緒,促使幼兒想出一些自救的具體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有高昂的情趣,主動參與分析討論,積極地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

  1、用適當的動詞講述小雞遇險和得救的經歷,學習新詞:捉、跳、撲、飛快、跑、難為情。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對圖片觀察,大膽想象,並進行表達。明確事件發生的順序進行講述。

  3、知道不能隨便離開集體,保證自己的安全。

  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四幅,箭頭標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小朋友,你們和媽媽一起出去玩,媽媽為了你的安全會說什麼啊?那你們聽不聽媽媽的話?老師有個故事叫《不聽話的小雞》,我們一起來看看裡面的小雞它怎麼不聽話?請2-3名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感知理解圖片

  (出示圖一)

  1、圖片上有誰?他們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學習動詞:捉。請2-3名幼兒回答。

  2、雞媽媽為了雞寶寶安全,會對雞寶寶說什麼呢?幼兒觀察圖片,學說雞媽媽的話。

  3、雞寶寶怎麼做的?

  小黃雞和別的小雞一樣?它在做什麼?先請2-3名幼兒回答。

  (出示圖二)

  1、圖上發生了什麼事?請個別幼兒回答。

  2、老貓怎麼樣的?小黃雞怎麼樣?一起學學做做。學習動詞:跳、撲。引導幼兒觀察老貓和小黃雞的動作。

  3、它會說什麼?誰能把動作說出來?幼兒回答。

  4、誰會來救它啊?怎麼來的?學學雞媽媽的動作。學習詞語:跑、飛快。

  5、請一名小朋友把這幅圖完整講給大家聽一聽?(完整講述圖一、二)

  (出示圖三)

  1、小黃雞得救了嗎?

  2、雞媽媽是怎樣救小黃雞的?(引導幼兒做動作來想象雞媽媽是怎麼趕走老貓的,請幼兒表演)看看它的動作?誰能把它說出來?

  3、老貓怎麼樣了呢?

  (出示圖四)

  4、雞媽媽對小黃雞說了什麼?

  5、小黃雞又對媽媽說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媽媽小黃雞時,小黃雞是怎麼表現的?

  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誰會把這四幅圖連起來說給小朋友聽?幼兒看圖自由講述。

  引入新的講述經驗

  圖二:看看哪件事情先發生的呢?老貓、小黃雞、雞媽媽應該先說誰?再說誰?最後說誰?用箭頭怎麼標示呢?請1-2名幼兒講述,其他幼兒仔細傾聽啟發幼兒動腦筋、想辦法。

  接著看圖一、圖三、圖四,繼續引用箭頭進行標示。

  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師生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完整講述。

  幼兒看著圖片完整講述。

  三、討論

  1.平時我們外出活動時,可以離開集體嗎?為什麼?

  2.離開了集體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

  3.幼兒討論並講述。

  4.幼兒用繪畫表示出來。

  四、教師總結性講述

  1、這四幅圖畫組成了一個故事,叫不聽話的小雞。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完整講述。

  3、小結。

  課後反思:

  這節活動主要是透過一張張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作為引導者,透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的進行講述,然後再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對這些圖片很感興趣,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認真的去想去說,然後完整的講述故事,同時還明白一個道理,幼兒知道了不能隨隨便便的離開集體,否則會發生危險,要學會保護自己。這節活動,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能夠看圖完整的講述故事,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整的講述。 活動是透過小黃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黃雞吃掉,最後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黃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以後要聽媽媽的話,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能大膽按一定的方位順序較連貫地講述。

  2、感受動物聚會其樂融融的熱鬧氛圍。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教學。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二、教學準備

  1、小猴子毛絨玩具、掛圖分別用三張紙遮著、教學音樂磁帶。

  2、幼兒用書。

  三、指導要點

  1、教學重難點: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掛圖,按一定方位順序較連貫地講述。

  2、指導要點:遮蓋掛圖,先展示掛圖的一部分,層層遞進,逐步引導幼兒觀察小書。

  四、教學過程

  1、匯入:出示猴子。小猴子說:"今天森林裡可熱鬧了,小動物們都來聚會了,我們去看看吧!"

  2、看圖分段講述

  (1)池塘裡動物開啟中間畫面的遮蓋,說說池塘裡有些誰,他們在幹什麼?

  根據幼兒講述,教師小結。

  (2)大樹周圍動物提問;池塘一邊大樹上有些誰?(引導幼兒從上下,從前到後觀察),它們分別在幹什麼?教師引導他們對動物的特徵、動態、神態進行仔細觀察。

  根據幼兒講述,教師小結。

  (3)玩蹺蹺板動物提問:

  猩猩和野豬在河邊幹什麼?它們看上去怎麼樣?

  烏龜和誰在玩蹺蹺板?烏龜好像要掉下水去?這怎麼回事?(引導幼兒觀察烏龜玩蹺蹺板時又驚又憨的神態,小野豬流露出的頑皮而又幸災樂禍的神態。)哪兩個動物正在看它們玩蹺蹺板?是什麼表情?——引出擔心,著急。

  請個別幼兒試著講述這個場景教師作適當補充。

  (4)木桌附近動物提問;誰坐在木桌旁邊?它們在幹什麼?

  小猴看見誰向它們游過來了?聰明的小猴子想了個什麼主意?

  (5)洗澡動物提問:

  大象媽媽和小象在幹什麼?小象看上去怎麼樣?

  教師和幼兒一起對這個場景作一描述:"不遠處大象媽媽用長長鼻子把水噴向小象,哈哈,小象一邊哼著歌一邊洗澡舒服極了"。(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大象媽媽和小象之間流露出的的親情)3、動物聚會(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圖片(2)幼兒看教學材料自己講述,教師注意幼兒的講述順序。

  在動物聚會中,先講哪裡?後講哪裡?那裡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3)請個別幼兒來講述。

  五、評價要素

  是否能按一定的方位順序連貫地進行講述。

  六、教學建議

  孩子的講述能力是參差不平的,不能要求每一名幼兒都達到很完整的講述水平,只要孩子樂意講,都應該受到讚賞。

  附講述參考:

  森林裡有一個大池塘,天氣真好,森林裡的動物們都出來玩了。

  池塘裡,一隻河馬悠閒地躺在氣墊上,氣墊上還插了一頂遮陽傘,另一隻河馬"哎呦,哎呦"地推著氣墊。大河馬張著嘴巴,呵呵地笑個不停,岸邊的兩隻仙鶴朝池塘裡看去,啊,大鱷魚朝小猴子游過去了。

  池塘的一邊,有顆茂密的大樹,大大樹上的松鼠一個勁兒地叫好,原來是三隻頑皮的小猴正攀著樹枝,樹枝被壓得一顫一顫地,可他們還不停地"忽悠忽悠",啄木鳥醫生顧不上給大樹看病,正瞧得入神。嘿嘿!一條大蟒蛇在樹的背後偷偷地張望呢!

  大樹的旁邊,野豬和猩猩正在釣魚,他們笑眯眯的,肯定掉了不少的魚。正在這時,聽到"啊——"的一聲正在玩蹺蹺板的烏龜好像要掉到水裡去了,小野豬在蹺蹺板的那一頭暗暗地笑,原來這是小野豬在捉弄烏龜。長頸鹿和老虎在旁邊看著,真為烏龜捏了把汗。

  池塘的另一邊,一群狐狸和猴子圍坐在木頭桌子邊吃著香甜的水果,看見一條大鱷魚朝他們游過來,他們喊:"鱷魚大哥,來一個!"準備把果子往鱷魚的大嘴巴里扔去。不遠處,大象媽媽用長長的鼻子把水噴向小象。哈哈,小象一邊哼著歌一邊洗澡,舒服極了。

  七、教學反思

  在今天的教學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動物特別感興趣。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但是教學過程中,課件上出現的動物種類有限,有些動物只能藉助於圖片讓幼兒認識、觀察,因此教師在幼兒對動物認識經驗的把握不夠準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環節中對幼兒思維鍛鍊的效果。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能夠仔細觀察畫面細節並進行預期講述。

  2.學會運用“難解難分”“滿頭大汗”等詞彙。

  3.尊重他人的發言,樂意在集體面前,體驗漫畫的詼諧趣味。

  活動準備:

  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設疑匯入

  今天森林裡開起了運動會,所有的小動物們都來到了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見貓兄弟倆。貓兄弟倆去哪裡了?(邊出示圖片一)

  二、觀察、描述畫面細節並預期講述圖一、二

  1、引導觀察畫面細節(圖一):兩隻貓的臉

  師:原來貓兄弟倆在這裡啊!

  (1)提問:兩隻貓的表情怎麼樣?它們的嘴巴和眼睛怎麼樣?

  (2)幼兒講述:黃貓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往上彎,很驚喜的樣子;白貓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嘴角的口水滴滴答答在直流,是一種貪吃的表情。

  2、引導幼兒根據兩隻貓的表情進行情節預期。

  師:猜猜它們發現了什麼?(幼兒講述)

  3、揭示謎底,觀察圖二,進行感覺聯想講述

  師: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它的身體怎麼樣?

  師作掂量狀:捧在手裡感覺怎麼樣?沉甸甸的。(嗅覺聯想)

  師:用鼻子聞一聞,它的氣味是什麼樣的?(師幼一同作品嚐狀)

  師:老鼠吃著這麼美味的魚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嘖嘖嘖……

  4、完整講述圖一、二

  三、引導幼兒預期情節發展並講述圖三

  1、師:兩隻貓看見老鼠吃著這麼美味的魚會怎麼做呢?(幼兒講述)

  2、揭示謎底,出示圖三:兩隻貓搶魚吃,而老鼠在一旁看呆了。

  幼兒感知講述物件:豐富詞彙:“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3、師:這時兩隻貓驚奇得發現魚不見了,魚到哪裡去了?

  4、完整講述圖三

  四、給圖片取名,完整講述圖片內容

  五、小結活動情況,提升主題

  今天啊,我們知道了“兩貓相爭”的故事,可故事中兩隻貓有吃到魚嗎?

  貓為什麼吃不到魚?它們要怎麼做才能吃到魚?(友好協商,互相禮讓)

  我們平時在玩玩具時要怎麼做呢?

  延伸活動:

  回家後也給爸爸媽媽講講這個故事,想想故事的結尾還可以怎麼樣?明天來可以告訴老師,看誰的故事更有趣。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能用分解觀察、逐次新增的方法自主描述畫面內容、構思故事情節。

  2.初步瞭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會用“有的……有的……”句式講述故事主要情節。

  3.能積極參與看圖講述活動,在講述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幅,覆蓋掛圖的白紙兩張,圖示一套。

  2.大樹、井道具各一,故事錄音。

  3.《幼兒畫冊》3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1.觀察講述掛圖一

  (1)在美麗的大森林裡,住著一群可愛的猴子。出示特寫1:看,這是小猴子淘淘。我們仔細看一看,它的表情是怎樣的?誰又能學一學、說一說它的動作?

  (2)請幼兒試著把淘淘的表情、動作連起來說一說。

  (3)猜一猜,發生了什麼事讓淘淘做出了這個表情和動作?

  (4)出示特寫2: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看到月亮掉到井裡了,淘淘會怎麼說?用什麼語氣說?

  (5)淘淘發現月亮掉到井裡了,它又吃驚又著急,大喊了起來。淘淘的聲音引來了許多同伴。看,猴子們都來了。出示完整的掛圖:我們像剛才觀察、講述淘淘一樣,也用這些圖示來看一看、說一說這些猴子。(幼兒自選猴子形象講述,可以用一個圖示,也可以疊加上去用兩個。)

  (6)以淘淘為引子,引導幼兒用“有的……有的……”句式講述畫面內容,講時儘量用上兩個圖示。

  (7)小結:第一幅圖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地方,有些誰,發生了什麼事。

  2.表演講述掛圖二

  (1)月亮掉到井裡了,猴子們都很著急。大家決定,要把月亮撈上來。可是,井很高、水很深,怎麼撈呢?我們一起來給它們想想辦法吧。

  (2)幼兒用動作演示自己的辦法,並輔以語言描述。提醒幼兒用上一定的講述順序,如:老猴子→大猴子→中猴子→小猴子→小小猴等。

  (3)猴子們是不是用了這個辦法?結果又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掛圖二,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一說第二幅圖。

  (4)小結:第二幅圖告訴我們猴子撈月亮的經過。

  3.自主講述掛圖三

  (1)出示特寫3:小猴子皮皮沒有參加撈月亮。看到月亮碎了,它是怎麼做的?請選兩個圖示來說一說皮皮。

  (2)聽了皮皮的話,猴子們又怎麼樣了?出示掛圖三,幼兒相互講述、個別講述,再用“有的……有的……”連起來講述。

  (3)小結:第三幅圖告訴了我們故事的結果。

  4.看圖傾聽、講述故事

  (1)總結:圖畫也可以給我們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比如這個故事,有開頭,裡面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方,誰在幹什麼,有經過,還有結果。

  (2)為故事起一個合適的名字,然後看著圖聽故事錄音。

  (3)聽完故事,你覺得你想對這些猴子們說些什麼?

  (4)幼兒開啟小書,兩人一組根據圖片自主講述。可以只講一幅畫,也可以完整講述。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用普通話正確講述畫面上的動物名稱以及數量,初步理了解動物的某些特徵。

  2、透過留空等待以及給動物媽媽記錄寶寶數量的方式,讓幼兒感知數量的變化,進一步學習“xx有xx”的句型講述。

  3、遷移數學經驗,願意參與講述和記錄5以內的數量。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一、透過語言,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幾位客人,你們知道是誰嗎?

  分別出示動物圖片師:看看它們師是誰?

  (以動物媽媽的口吻)小朋友你是誰呀?你是誰的寶寶?請你猜猜我有幾個寶寶?

  二、幼兒觀察記錄畫面內容。

  1、請個別幼兒說說,你現在看到了誰?他們有幾個寶寶?

  三、引導幼兒講述畫面(逐一觀察畫面)師:象媽媽有……請小朋友一起說有幾個小象寶寶?

  師:狗媽媽有……(教師放慢速度等待幼兒一起說接著在講述第三幅圖師:豬媽媽要生寶寶了,請你猜猜豬媽媽會生幾個寶寶呢?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鼓勵幼兒數一數豬媽媽生了幾個豬寶寶)

  四、探索生寶寶的數量,嘗試用xx媽媽有x個寶寶的句型續編故事。

  1、啟發幼兒想一想,象媽媽有幾個象寶寶?我們用圓點來記錄它的數量。

  請個別幼兒在黑板上大象媽媽的圖片下方畫一個·邊說“大象媽媽有一個小象寶寶“

  2、帶領幼兒數一數動物寶寶的數量“1、2、3、4、5噢,你發現了什麼?畫面上少了幾個寶寶?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動物媽媽會生四個寶寶呢?

  五、音樂活動《我愛我的小動物》

  師:小朋友你們真能幹!現在你們都知道我有幾個小寶寶了吧,我們可愛的小寶寶,你們愛我們嗎?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14

  設計意圖:

  看圖講述《在動物園裡》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幼兒學習運用句式並能正確使用動詞就達到教學目的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忽略了幼兒學習自主性。在本活動中嘗試運用提示圖示人物、地點、動物、動作等引導幼兒講述,透過自由觀察描述 ——圖示提示描述——運用句式描述,幼兒能充分觀察,自主講述。以幼兒為中心,打破以往以問答為主的教學形式,幼兒學習積極性高,說的慾望強,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很好發展。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運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講述各種動物的動態,學習新詞:卷、搖、蕩等。

  2、在數字的幫助下,明確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講述。

  3、能注意傾聽教師的示範講述。

  4、觀察瞭解動物的外形,關注它們不同的特徵,並比較異同。

  5、願意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

  活動準備

  圖片一幅、數字標記、小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最近許多小朋友都出去春遊了,你們春遊都去過什麼地方?”

  “有一天,小朋友明明和媽媽去春遊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到了什麼地方?”

  二、感知理解講述經驗:

  1、出示圖片,啟發提問:

  “明明和媽媽春遊來到了什麼地方呢?”

  “動物園裡看到了哪些動物?”

  “動物們在做什麼?”

  (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動詞:卷、搖、蕩等。)

  三、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幼兒自由講述

  “請每個小朋友看著小圖,把事情連起來編個故事說一遍,要說清楚:明明和媽媽來到哪些地方?看見哪些動物?動物都在做什麼?”

  2、個別講述:

  “誰來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說給大家聽一聽?”

  請1名幼兒完整講述。

  四、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1、教師啟發幼兒運用數卡對圖片進行排序。

  2、引進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講述。

  3、幼兒嘗試運用句式進行講述圖片片段。

  五、鞏固新經驗,集體講述故事:

  1、為故事起名。

  2、集體講述故事。

  “下面,請客人老師來聽一聽我們小朋友說這個故事。”

  幼兒和教師一起講述故事。

  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學會了看圖有順序地說故事,以後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方法說說其他的故事!”

  活動延伸:

  1、動物園裡還有許多可愛的動物,休息一會兒,我們再來用好聽的句子講述吧。

  2、家長配合:

  1)收集一些關於動物的圖片和照片,幫助幼兒瞭解動物的特徵等。

  2)和幼兒一起翻閱小時候去動物園的照片、錄影等,尋找一些關於動物的記憶。

  3)有可能的話,帶領孩子去上海動物園、野生動物園遊玩,親身體驗一下和動物親密接觸的感覺,更好地瞭解動物。

  活動反思

  孩子們是喜歡動物的,他們在喜歡的過程中願意瞭解,探索動物的奧妙。而動物世界的無窮知識喚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嘗試透過“動物園”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創造了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的機會,透過不同的途徑(看、聽、講、畫、做)採用多種形式(語言、音樂、美術、體育遊戲)幫助幼兒感知並積累了有關常見小動物的基本特徵、生活習性以及奇聞趣事,增進對動物的情感和了解,同時激發了幼兒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美好情感。

  看圖講述活動教案 篇15

  過橋(看圖講述)

  幼兒行為基礎《過橋》是一組內容簡單,幼兒易於理解的圖片,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孩子們已經能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用自己的語言把圖片上的基本內容講述出來,並新增以適當的想象。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發生你推我擠、互不相讓的情況,有的甚至還使身體受到了傷害。雖然教師經常對幼兒進行教育,但是仍有小部分幼兒經常故態萌發。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講述出圖片基本內容。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講述,語句連貫,表達清楚。

  3、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相親相愛。

  活動準備

  1、《過橋》圖片兩張,小白羊、小黑羊圖片各一張。

  2、腳印玩具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白羊、小黑羊圖片,引出主題。

  1、師:“在大森林裡有一條碧綠的小河,你們猜猜看,小河的兩邊都住著誰呢?”

  師出示小白羊、小黑羊圖片。

  2、師:“小白羊住在河的西邊,小黑羊住在河的東邊,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二、引導幼兒透過觀察圖片一,展開想象,講述圖片內容。

  1、師:“一天,小白羊和小黑羊離開了家,要到哪兒去,幹什麼呢?”

  2、師:“它們都要到河對岸去,走啊走啊,來到了小河邊,小河邊的環境怎麼樣啊?”

  3、師:“河上有一座彎彎的小橋,小羊們要過那座小橋,但是橋很小,每次只能一隻小羊透過。”

  提問:小羊們都想先過橋,一起走上了小橋,小羊們在橋上會發生什麼事呢?”

  4、師:“到底在橋上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完整出示圖片一,引導幼兒把小羊摔進河裡後的故事講完整)

  三、引導幼兒講述圖片二內容,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相親相愛。

  1、師:“小羊們做得對嗎?為什麼?請小朋友們幫助它們想一個辦法,讓它們順利、安全地過橋。”

  2、師:“看,這裡也有一條小河,小河上有一座窄窄的小橋,如果你要過橋,而橋對面也有一個小朋友要過橋,你會怎麼做?”

  師用腳印佈置小橋場景,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如何過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