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教案設計

七年級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教案設計

  【教學重點】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特徵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糧食、環境三大問題

  【教學難點】

  初級產品為主經濟的形成、問題及解決途徑

  【教具】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匯入](展示課件)非洲民俗的影片資料。

  [提問]這對影片表現了那個地區的民族風情?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講解]影片中表現了黑人特有的民族風情,這來自於黑種人的故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展示課件]黑色人種的故鄉

  [講解]非洲人口7.8億多,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億多,其中90%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區還有“黑非洲”之稱。)

  [展示課件]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來移民分佈圖。

  [提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黑色人種主要分佈在哪裡?

  其它居民來自於哪些地區?他們主要分佈在非洲哪兒?

  (簡要總結)

  [提問]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現在的生活如何呢?

  [展示課件]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圖片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字、觀看課件,概括說出黑色人種的文化特點。]

  [承轉]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這片土地上從事原始的農牧業生產,他們曾創造了光輝的古代文明,為何今天仍然處於落後狀態?自然條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為非洲落後的'根源呢?

  [引導學生討論,相互介紹自己知道有關黑人奴隸貿易的事情]

  [歸納]從15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相繼入侵,並從中掠奪大量黃金、象牙、香料,進而從事罪惡的奴隸貿易,這種貿易長達400年之久,被擄走、屠殺的黑人近1億人。嚴重抑制了非洲的發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承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從而直接導致了非洲政治地圖的變化。

  [課件展示]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非洲政治

  [講解]二戰前,本區被英、法、葡、比、西等7國瓜分。非洲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三個獨立國家。二戰以後,非洲掀起的民族解放運動使殖民者的統治土崩瓦解,除少數島嶼仍是英、法屬地外,絕大多數都爭取了獨立。

  [承轉]獨立後的本區各國都在積極利用本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但由於長期殖民統治的影響,本區的經濟仍很落後,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結構極不合理。

  [課件展示]“本區某些國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圖。

  [學生活動]指出圖中所列國家各以什麼為主要產品出口

  [提問]這些商品是原料、半成品還是工業製成品?

  [小結]我們把這種以出口一種或幾種原料、半成品為主的經濟稱為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而以這種經濟形式為主的國家稱為單一產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