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教案: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認識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途徑,學會細緻、準確、客觀地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現象。

  2、過程與方法:能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問題,並能進行實驗,透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3、情感與價值觀: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

  實驗準備:

  1、澄清石灰水,水

  2、蠟燭、小刀、火柴、燒杯(乾燥、潔淨)、集氣瓶、玻璃片、水槽。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回顧舊識:

  請舉出你瞭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燒的物質。

  思維聯想:

  怎樣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探究:

  探究1:觀察和描述——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指導:

  觀察方法:運用味覺以外的感覺器官對蠟燭燃燒前、燃燒時和熄滅後進行詳細的、客觀的觀察、描述和記錄。

  記錄方法:課本第九頁探究實驗報告。

  探究觀察提示:

  1、點燃前:觀察色、味、狀態,形狀,硬度,溶於水的性質,是否浮在水面,水裡或沉入水底。

  2、點燃時:發生了哪些變化?火焰的層次怎樣,亮度怎能樣,溫度高低怎樣?怎樣證明它的生成物是什麼?

  3、熄滅時:有何現象?迅速用火柴點剛熄滅的白煙,蠟燭能否重新燃燒?

  探究參考:

  1、點燃前:蠟燭為圓柱形,白色固體,半透明,有輕微的氣味,質地柔軟。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劃出痕跡,中心由細線擰成的燭芯,把切下的小塊蠟燭放入水中,不溶於水且浮在水面上,說明密度比水小。

  2、點燃時:蠟燭能被點燃,燃燒時較安靜,並能持續燃燒,有火焰產生,火焰會隨氣流閃爍、搖晃,火焰上有黑煙向上衝,火焰分層次,上層火焰黃色且明亮,中層較暗,內層底部淡藍色,把火柴梗放入燭火中,外層火焰處最先碳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加熱物體時應用外焰。

  3、熄滅時:有白煙從燭芯飄出,迅速用火柴點燃白煙,火會順白煙將蠟燭重新點燃。

  實驗中注意的問題:

  1、點燃蠟燭時要仔細觀察前、中、後的所有現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時間為2S左右。

  3、點燃蠟燭熄滅後的白煙時,最好選粗蠟燭且速度要快。

  小結:略

  作業:探究實驗報告。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撥出的氣體的探究

  回顧舊識:

  人的呼吸過程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思維猜想:

  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人吸進的氣體和撥出的氣體是否一樣?

  作出猜想

  1、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2、撥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3、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多。

  制定計劃收集實證:查閱資料,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探究指導:

  1、收集兩瓶空氣做對照實驗(如何收集?)

  2、收集兩瓶撥出的氣體做實驗。

  提問:如何收集撥出的氣體?

  演示: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

  3、收集一瓶撥出的氣體,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

  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4、收集一瓶撥出的氣體,用燃著的小木條檢驗。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5、對著幹燥的玻璃片呼氣。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由以上實驗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1、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2、撥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3、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多。

  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乾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步驟3、撥出氣體中渾濁多此,說明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乾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步驟3、撥出氣體中渾濁更多些,說明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步驟4、撥出氣體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大,不利於燃燒。

  步驟5、呵氣的玻璃片上有較多的水珠,說明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中高。

  結論:跟空氣相比,人撥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驟4、撥出氣體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濃度大,不利於燃燒。

  步驟5、呵氣的玻璃片上有較多水珠,說明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高。

  結論:跟空氣相比,人撥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呼氣導管應用飲料吸管,不要用實驗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氣換氣時不要把集氣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實驗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應相同(同體積同濃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條燃燒的情況應相同。

  5、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乾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交流討論:

  1、與其他組的實驗結論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結論,並再討論如何證明你的推斷。

  2、從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撥出的氣體不同的原因。

  反思評價:

  1、學完本課題你的收穫是什麼?受到哪些啟發?

  2、你明白了什麼是科學探究?

  作業:科學探究報告冊

  課後反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