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通用6篇)

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及特點;

  (3)瞭解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1)透過對動物行為的研究,培養學生對動物行為學習的興趣、觀察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透過研究動物的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

  (2)透過電影《隱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資料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良好世界觀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

  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本節知識點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動物為了生存和繁衍種族,表現出越複雜多樣的動物行為特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如影片和圖片等,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件;影片及圖片資料;學生課前進行相關調查及預習。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快樂闖關

  5分鐘利用課件對上節課學過的主要知識進行提問,並設計快樂闖關題目。題目分ABC三檔,小組計分,評比紅旗小組。

  A類:

  1、運動系統的組成

  2、關節的結構

  3、骨骼肌的組成,特點

  B類:

  1、骨、關節、骨骼肌在協作運動中各起什麼作用?

  2、關節的結構中有哪些結構特點使關節既靈活又牢固?

  C類:運動是怎樣實現的?

  屈肘時 為主的伸肌肌群舒張;以 為主的屈肌肌群收縮;伸肘時相反。直臂手提書包時,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 。仰面朝天躺在床上最舒服,是因為全身的肌肉 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動 繞 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進行兩分鐘快速複習比賽

  小組對對碰,快樂來闖關,小組合作完成快樂闖關題目

  複習舊知,強化知識的識記和落實。

  以小組計分,競爭紅旗小組,來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3分鐘創設情境:

  國際線上專稿:一隻會模仿各種聲音的鸚鵡不久前意外的憑藉這一特殊本領使主人和他的兒子及時從家中逃離。

  33歲的夏農康維爾居住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曼西市,事發當晚,他與兒子一起躺在長沙發上看電影,看著看著就進入了夢鄉。凌晨3點左右,康維爾忽然被一陣忽促的火災報警聲驚醒,定睛一看,原來家中著火了。

  事實上,康維爾聽到的並非真的報警聲,而是他飼養的亞馬遜鸚鵡花生模仿警報器發出的尖叫聲。

  激趣引入:鸚鵡天生就能模仿各種聲音嗎?你想知道這一行為是怎樣形成的嗎?讓我們一同走進今天的動物世界第四節動物的行為

  學生認真聽新聞故事

  帶著疑問進入課堂,激發學習興趣。 透過這一新聞,迅速激起學生興趣,也會激起學生探究動物行為的慾望,並且自然的引入課題。

  15分鐘展示目標:(課間板書在黑板上)

  (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

  (3)瞭解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二、探究 動物的行為:

  1、請同學們根據學習目標認真默讀學習課文,並用雙色筆把重點和難點進行圈劃。

  溫馨提示:

  請拿出你的雙色筆和練習本,還有你的激情。

  全心投入會使你與眾不同,

  你是最優秀的,你一定能做到最好。

  2、檢測自學:完成《生物助學》自主學習目標123,並展示學習成果。

  3、合作探究:展示圖片

  (1)下列各圖片中展示的是動物的哪一種行為?

  (2)上述動物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有什麼意義?

  (3)你能總結出上述動物行為有什麼共同點嗎?

  總結:師生共同總結出先天性行為的概念及特點

  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

  4、合作探究:展示第二組圖片

  鸚鵡學舌

  黑猩猩在衝浪

  (1)你能總結出上述動物行為和第一組圖片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共同點嗎?

  (2)為什麼鸚鵡能學舌而公雞就學不會呢?

  總結:師生共同總結出學習行為的概念及特點

  5、出示第三組圖片

  (1)你能總結出上述動物行為有什麼共同點嗎?它有哪些特徵?

  (2)完成《生物助學》P77合作探究2讀標識標

  認真默讀學習課文,並用雙色筆把重點和難點進行圈劃。

  獨立完成自學指導目標123,有疑問可小組合作討論。

  是後天學習得來的

  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透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 而獲得的行為。

  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具有明顯的組織, 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內部還存在明顯的等級。

  目標板書在黑板副版上,可時刻提醒學生對照學習目標進行學習。

  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 篇2

  教學設計思路:

  動物行為的型別多種多樣,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舉其他的動物行為事例,或讓學生舉例生活中有關動物行為的趣聞或播放有關的錄影等,匯入新課。本節內容主要是研究動物行為的型別。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本節課的特點,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教師提供的分析和實驗用的素材,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動物行為的型別。

  2.舉例說明動物的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及意義。

  3.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探究螞蟻(或其他動物)的行為。4.嘗試實驗、資料分析等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

  5.理解動物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行為都是動物對其周圍複雜多變的生存環境的適應性表現。

  6.關注身邊常見的小動物的行為,增強保護動物的自覺性。

  重點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的型別。

  難點:動物行為型別的複雜性,多樣性。

  教學媒體:錄影,掛圖,

  課時建議:1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課設計成一節典型的探究活動課。透過對螞蟻外出尋找食物和蟻群搬食兩幅圖片的觀察,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作出假設,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親自設計實驗,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和表達交流。

  學生以課本上的圖片,或者教師提供的螞蟻影片,展開討論,提出假設,進行實驗。教師還可以提供螞蟻之外的各種影片或者圖片,比如家蠶、金魚、蝸牛等動物,供學生探究。

  教法建議:

  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增加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

  2.注重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感,增強體驗情感的意識,而不是單純的說教,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昇華出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動物行為的型別多種多樣,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舉例其他的動物行為事例,讓學生舉例生活中有關動物行為的趣聞或播放有關的錄影等,匯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有關螞蟻行為探究的實驗。先給出兩幅螞蟻行為的圖片:第一幅是螞蟻外出尋找食物,第二幅是發現食物後,一群螞蟻前來搬運食物。透過觀察圖片,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多種,比如,有的提出螞蟻行為問題,有的提出螞蟻的資訊傳遞問題。結合本科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研究有關螞蟻的行為問題。

  2.出示動物行為圖片:繁殖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上三幅)、節律行為、社群行為、捕食行為(下三幅)。教師利用一組動物行為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動物行為的其他型別,播放動物行為錄影,讓學生認識行為型別並分析該行為對動物生活的意義。

  啟發:動物行為紛雜,系統研究先應該進行什麼工作?學生經思考回答:分類研究。

  (1)攻擊行為錄影:昆蟲、斑馬等幾種動物爭鬥。讓學生討論:動物們在幹什麼?據學生回答出示幻燈:扭打、爭搶、搏鬥、掐咬、廝打……

  深入引導:根據生活經驗,試判斷它們爭鬥的原因是什麼?學生經討論回答:公雞和斑馬爭奪配偶;狗爭搶食物;家鴿爭巢穴或領地。幻燈:為了爭奪食物、配偶、巢穴、地域;顯耀自己、鞏固地位……

  啟發討論:屬於什麼行為?同學經討論回答:是攻擊行為。

  (2)防禦行為:組織小遊戲:老鷹捉小雞,引導學生分析其中道理。學生領悟到:強健靈活而逃得快,可以免遭捕殺。

  教師出示掛圖:熱帶小蛙、尺蠖等不易被天敵發現;夜色蛾和尺蠖使蝙蝠難以得手;軟體動物、黃鼬刺激敵人;河蚌、蝸牛等用堅固外套保護身體;雞群集體禦敵;烏賊、蜥蜴巧妙逃跑。

  教師:防禦動物的防禦行為:躲避;恐嚇對方;守衛自己;釋放臭氣、刺激物;團結起來對付敵人;裝得與環境一樣矇蔽敵人……

  (3)覓食行為:觀看動物取食的錄影,教師講解:動物的覓食行為是透過獨特的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動物的各種貯食行為都與周圍的生活環境有密切關係,對於動物度過缺少食物的種種難關,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是十分有利的。

  (4)繁殖行為是與動物繁殖後代有關的行為,越是高等的動物,繁殖行為越複雜。主要包括識別雌雄動物、佔有繁殖空間、求偶、孵卵、哺育等。繁殖行為能夠使動物的子代數量增加,有利於種群的繁盛。

  (5)節律行為:動物隨著地球、日、月的週期性變化,逐漸形成了許多週期性的、有節律的活動,這種表現出晝夜、季節和潮汐節律的活動。

  (6)社群行為:指同種動物個體之間維持群體共同生存的一系列的行為。3.動物行為與人類的生產活動關係十分密切,並在生產活動中廣為應用。這部分內容可以不侷限在教材內容上,應讓學生廣泛查閱資料,引導學生開放性思維,想出更多的有關動物行為應用的例項。

  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動物行為的型別、特點以及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義。

  2)舉例說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及其特點。

  (3)歸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透過對動物各種行為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界奧秘的能力。

  (2)透過“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探究活動,讓學生知道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逐步培養分析處理資料和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建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認識到只有人類和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諧相處,才能使整個地球表現出盎然生機。

  (2)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觀察動物的幾種行為型別以及各種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

  (2)“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活動,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教學過程

  引言:

  複習運動系統的組成?

  動物因為有了骨骼、肌肉關節才能運動,所以我們看到一個多姿多采靈動的世界。

  示圖“鵝在水中游”(解說:我國勞動人民早在幾百年年前就對動物的行為有了很多觀察,駱賓王在七歲時就寫了鵝這首詩)讓學生齊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他寫的是鵝在水中的什麼行為(嬉戲游水)。還有古人的詩作“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說的就是自然界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和行為。尤其以動物的體形、體色、行為最豐富多樣,使人著迷。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他們的運動和行為與生活環境相適應。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動物的行為,瞭解動物行為的型別和獲得的過程。

  一、動物的行為

  1.動物行為的概念 (引導學生看課本插圖)。

  問:看一看:這些是動物的什麼動作?這些動作統稱為什麼?

  學生仔細觀察討論

  問:想一想:你能說出什麼是“動物的行為”嗎?

  (動物都能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反應,這種反應的表現形式就是動物的行為。)

  問:老虎的奔跑跳躍是動物的行為嗎?老虎的凝神靜臥呢?你還能說出一些動物行為的例子嗎?

  總結:動物的行為包括動物的各種姿態和動作,包括動物的爬行、走動、奔跑、跳躍、游水、飛行、滑翔和其他運動方式;還包括動物的取食、功擊、防禦、繁殖、遷徙過程中的各種動作;包括體態、體色、聲音等正常和異常的狀態。

  動物行為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為了方便研究我們把動物的行為進行了分類,請同學門閱讀課本P65,思考、並討論問題:動物的行為分為幾種?它們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麼意義?

  2.動物行為的型別

  播放影片,引導學生觀看影片中的有關動物行為的相關事例,組織學生討論、歸納出每種動物的行為的概念以及它們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麼意義。

  (1)覓食行為

  概念:是動物透過獨特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

  意義:覓食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行為。

  (2)爭鬥行為

  概念:在動物界中,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於爭奪食物、配偶、領地或巢區而發生相互攻擊或戰鬥,這種行為叫攻擊行為。爭鬥的動物雙方很少受到傷害

  意義:對於動物維持個體生存和延續種族必不可少。

  (3)防禦行為

  概念:動物對付外來侵犯,保護自己或群體中其它個體的行為

  意義:對於動物維持個體生存和延續種族必不可少。

  (4)繁殖行為

  概念: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包括求偶、佔巢、孵卵、哺育等)

  意義:使動物能夠產生大量的後代,使後代得到親代的良好照顧,提高動物幼體的成活率。

  (5)社群行為

  概念:是動物群體內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它們具有一系列的動物社群行為。

  意義:社群行為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存。

  問:透過上面的觀看和討論,請同學小結一下我們認識了幾種型別的動物的行為

  演示:5種動物的行為的分類

  問:請學生說一說還有沒有其他動物的行為?

  (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二、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

  問:想一想,這些多種多樣的動物行為,從動物行為獲得過程來看,它們又分為哪幾類?各有什麼特點?

  1.先天性行為

  概念: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一種行為。

  特點:具有永續性

  2.後天性行為

  概念:後天性行為是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透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

  特點:具有短暫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就強,表現出的動物行為也越複雜多樣。

  三、動物行為的特點和意義

  問:由於動物種類、運動方式等不同而導致動物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請同學們想一想,動物的行為有沒有共同的特點呢?

  1.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的適應,對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有重要作用。

  2.是遺傳因素、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

  問:我們為何要研究各種各樣的動物行為?

  研究動物行為的根本目的是認識和利用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控制和防除對人類有害的動物。

  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鞏固練習

  1.下列哪項不屬於動物的行為( B )

  A.青蛙鳴叫 B.動物體內食物的消化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變色龍隨環境改變自己的體色 2.下列行為屬於先天性行為的是( D )

  A.狗拉雪撬 B.馬拉車 C.猴子剝花生 D.蠶吐絲

  3.兩隻雄性織布鳥在繁殖季節為爭奪築巢的樹枝,發生激烈打鬥行為,該行為屬於( B )

  A.取食行為 B.攻擊行為 C.防禦行為 D.繁殖行為 4.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於(A )

  A.適應複雜的生活環境 B.找到配偶 C.逃避敵害 D.找到食物 5.下列動物種群中,不具有社群行為的是( B ) A蜜蜂群體 B.綿羊群體 C.白蟻群體 D.螞蟻群體

  6.“蜻蜓點水”實際上是蜻蜓的產卵過程,對蜻蜓該行為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B )

  A.是一種先天性行為 B.是一種學習行為 C.是一種繁殖行為 D.該行為由蜻蜓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透過觀察動物的幾種行為型別以及各種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讓學生明白先天性為和後天行為的特點

  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 篇4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透過觀察、分析各種資料,列表比較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透過對動物行為的觀察,培養學生熱愛動物、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操;透過對動物現象與行為本質之間辯證關係的解析,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透過對動物學習行為的啟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觀察、交流,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3、說出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教學難點:

  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說出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教學準備

  教材分析:本節內容與前一節內容聯絡緊密,透過舉例和討論讓學生動腦思考,對動物行為有深刻的理解。

  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及影片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

  教學過程

  一、動物的行為

  1、先天性行為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動物行為的主要型別,同學們能否利用學到的知識,判斷下列動物行為分別屬於哪種型別?

  問:這兩種動物都在覓食,從功能上看是一樣的,但是獲得食物的途徑一樣嗎?

  述:動物行為按獲得途徑的不同也能分成不同的型別,有哪些型別呢?動物的種種行為由什麼調控?決定行為的生理基礎是什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探討的問題。

  (意圖: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述:蜜蜂採蜜這種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行為。

  問:我們把這樣的行為稱為什麼行為?

  述: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行為,也可以說是動物的本能。

  問: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先天性行為的例子?下列哪些行為屬於先天性行為?

  問:動物是如何獲得這種行為的,生來就有,那它由什麼決定?

  述:先天性行為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控制

  對同種生物而言沒有個體差異(但是不一定出生就有,有的要發育到一定年齡才能表現,如築巢、育雛等生殖行為)。

  問:所以,什麼是先天性行為?

  問:先天性行為有什麼好處?

  師:先天性行為的存在是動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奠定了生存和繁衍的基礎。

  師:展示圖片:美國紅雀給魚餵食、雞媽媽照顧小鴨子。說明了什麼?

  述:先天性行為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不隨情況的改變而改變,只能適應相對穩定的環境。

  問:所以動物只具備先天性行為行不行?

  2、學習行為

  影片:棕毛僧猴(吃棕櫚堅果)。

  問:它怎麼會去借助工具的呢?請接著往下看。

  問:這種行為是怎麼獲得的呢?

  師:這種行為的建立也有一定的遺傳基礎。猴子會抓握工具就是一種先天性行為,所以這種行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之上的。

  問:我們把動物的這種經過學習才能形成

  的行為叫做什麼行為?

  問:動物還有的哪些行為屬於學習行為?

  問:驚弓之鳥、老馬識途屬於什麼行為?為什麼?

  遊戲:“一筆畫”,統計學生第1、2、3次完成所用的時間。

  問:學習行為主要由什麼系統調節?學習能力強弱與什麼有關?

  問:學習行為有何意義?

  討論:列表比較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

  二、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

  過渡: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這些行為的產生都是動物對於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

  問:動物的種種行為由什麼調控呢?

  述:請看一個例子(影片:)。

  (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

  問: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有這種行為?

  述:在繁殖季節,雄鳥因為見到雌鳥(一種刺激)而導致體內雄性激素增加,因此加強了雄鳥的求偶行為;這種行為同時也刺激著雌鳥,促進其體內雌性激素的分泌,加快卵巢的發育和卵的生成。

  師:由此可知,動物的複雜行為受到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共同調控,而且動物越高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越完善,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也越強。人類不僅能適應環境還能影響環境,使環境儘可能向適合人類生存的方向發展。

  總結

  想一想:人讀書屬於什麼行為?本節的學習對你有何啟示?

  問:本節的目標大家是否達成了呢?

  鞏固練習:閱讀資料,分析並回答問題。

  教學後記

  教學中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馳騁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樂學親師。本節內容應注意多舉事例,動物行為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但應注意很多低等動物是沒有系統這一層次的。教師應進行恰當多樣的評價,使學生表現欲更強,積極思考,主動求知探索,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的目的。

  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課描述動物的節律行為的概念和意義,闡明晝夜節律、季節節律和潮汐節律的概念及主要行為分類,說出生物鐘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區別動物的晝夜節律、季節節律和潮汐節律的概念,進一步得出動物的節律行為的概念和生物鐘的概念,培養學生的聯想及推理能力。嘗試練習畫概念圖,應用學生的構建知識結構的能力,學生進行運用一定的認知技巧。

  3.關注動物的節律行為,聯絡人體生物鐘,學生確立生命運動有其內在規律的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學生形成講科學、不迷信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有關動物節律行為的系列概念:晝夜節律、季節節律、潮汐節律的概念和生物鐘的概念。

  植物和動物在自然界的活動都是有節律的,有的以日為週期,有的以月或年為週期。從本課的學習,學生從動物的節律行為開始去認識生物節律,有利於學生對自然界的生命活動的內在規律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形成唯物主義的觀點。動物的節律行為是動物行為型別的一個重要組成,動物的晝夜節律、季節節律和潮汐節律的概念以及生物鐘的概念使動物的節律行為概念具體化了,因而這一系列概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對於生活在新疆,離海洋最遠的地方的學生來說,潮汐節律是本課的難點。學生對生物鐘會有一些理解上的難度,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需要結合小學自然課和中學地理課學過的有關自然界的週期變化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動物的節律行為是對自然界週期變化的適應,並根據學生的情況補充相關的地理知識,輔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節課的.參考課時:

  1課時

  (二)教學過程

  1.複習:可以以秋季大雁結隊向南飛為例,透過頭雁的地位及雁群的組織和通訊方式複習動物的社群行為,併為動物的季節節律埋下伏筆。

  2.引入新課:從大雁南飛適應季節變化屬於動物的節律行為引入新課。也可以從自然界的週期變化引入新課。

  3.閱讀、比較和畫概念圖:

  ①瀏覽課文,瞭解本節課要學習的基本內容。

  ②慢而仔細地閱讀課文。細讀動物節律行為的概念,把自己感到不易懂的地方劃下來,隨手記下自己的問題。

  ③比較晝夜節律、季節節律和潮汐節律的概念,嘗試畫動物節律行為的概念圖。

  ④回憶自己曾知道的有關生物鐘的例子,比較書上所介紹的概念與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何異同,記下其中的差異。

  ⑤思考書上“動動腦”部分提出的兩個問題。

  ⑥閱讀書上《課外讀部分》,瞭解鳥類的遷徙行為。

  4.小組討論:

  ①在小組討論時,先討論在閱讀課文時各組員提出來的問題。在巡視過程中要特別留意學生提出的問題,在全班討論時請學生談談自己發現的問題和對該問題的假設。

  ②組內交流概念圖的畫法。透過交流概念圖,交流各自對動物的節律行為的概念的認識,對生物鐘的認識,相當於進行自學本節的過程與方法的交流。

  ③討論“動動腦”提出的兩個問題。

  5.全班討論:

  ①請小組代表彙報本組同學發現了哪些問題,討論的結果如何。教師可以強調發現問題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從書本中、從實際生活中、從社會中,發現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②交流概念圖,可以將部分學生的概念圖畫在黑板,討論概念圖設計的想法,進行自學交流。6.請學生對本課做小結。教師可以用學生畫的被公認較好的概念圖做本節的板書,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結時完成板書。

  四、板書設計

  (一)動物的各種節律行為

  1.動物的晝夜節律

  舉例:夜行性動物(貓頭鷹等)和晝行性動物(麻雀、蝴蝶等)。

  概念:動物在一晝夜中有節律的活動。

  2.動物的季節節律

  舉例:候鳥的遷徙行為(大雁等);魚類的洄游行為(鱈魚等);動物的冬眠行為(蛙、蛇等)。

  概念:動物隨季節改變而發生的週期性行為。

  3.動物的潮汐行為

  舉例:招潮蟹、牡蠣、珊瑚等。

  概念:海洋生物與潮水漲退的變化相適應的節律行為。

  (二)動物的節律行為的概念和意義

  概念:動物隨著地球、日、月的週期性變化,逐步形成的週期性的有節律的行為。

  意義:有利於動物獲取食物、避開不良生活條件、獲得適宜的生活環境。

  (三)產生節律行為的原因——生物鐘的調節作用

  概念:生物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

  舉例:“調撥”蟑螂的生物鐘。

  五、小資料

  1.鴿子的飛行定向鴿子擅長飛行認路。

  晴天,鴿子靠太陽和生物鐘定向。如果人為“撥亂”鴿子的生物鐘,鴿子就不能正確地依靠大陽導航。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將鴿子關在暗室中,每天夜間0時照明,中午關燈,將鴿子的生物鐘撥快6小時。過一段時間後,早6:00於鴿舍西方處放飛。該鴿沒有向東飛回鴿舍,其飛行的方向是東北方。這是由於該鴿子的生物鐘此時是中午,鴿子誤以為太陽在南面,按中午該飛的方向,故向東北方向飛去。陰天,鴿子靠地球磁場定向。若陰天在鴿子頸上系一塊磁鐵,它們會迷失方向。

  2.生物鐘的位置

  生物鐘不是具體的形態結構,而是以生化過程為基礎的生理機制,很難確定其在生物體內的位置。用蠶蛾做腦組織的切除、嫁接實驗,證明生物鐘位於腦中。將一種蜥蜴的松果體離體培養,在其存活的一週內,松果體按晝夜節律分泌褪黑素。鳥類和獸類的一些實驗證明松果體有控制生物節律的作用。有些實驗證明,哺乳動物的生物鐘存在於丘腦中。破壞丘腦的某些神經中樞,可以破壞動物的一些正常節律,如心率、激素分泌節律等。

  生物學家推測,生物鐘現象可能與細胞膜中的蛋白質或脂類有關。有人認為,也許動、植物體內有多種生物鐘機制,它們共同作用使生物具有適應環境週期性變化的能力。

  初一上冊生物《動物的行為》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

  2、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3、透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認同動物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養成在運動時注意自我保護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難點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社會行為的特徵、事例的判別及群體內資訊交流的方式

  教學過程

  播放錄影片段。

  動物所進行的這一系列有利於它們存活和繁殖後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animalbehavior)。

  提出問題:請列舉動物有哪些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如蚯蚓的蠕動、魚的游泳、鳥和昆蟲的飛行、哺乳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等。

  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引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動物的運動器官是怎樣完成各種動作的呢?讓我們以哺乳動物為例來探究。

  運動系統的組成:

  向學生展示探究實驗提綱,指導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有計劃地進行探究和討論。

  (請你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是靠哪些結構完成的?如果肘關節受傷了,還能正常完成這些動作嗎?為什麼發生骨折或肌肉拉傷後,相應的部位不能正常運動?)

  參與學生小組活動中,注意及時發現問題和只當觀眾,不要告訴學生答案。引導學生一起探討,交流。

  (觀察與思考)P28—29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組成的。

  思考:

  1、關節對骨的運動有什麼意義?

  2、觀察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係圖,注意看一組肌肉的兩端是附著在一塊骨上,還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這對於運動有什麼意義?

  討論:

  1、大吊車的哪些部位相當於動物體的關節?

  2、除哺乳動物外,其他脊椎動物的骨骼也有關節嗎?

  3、蚯蚓體內有肌肉,但是沒有骨骼,這是它不能快速運動的一個原因嗎?

  4、人體都有哪些部位有關節?進行體育運動時,哪些關節容易受傷?應當怎樣保護?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觀察:屈肘動作的產生和伸肘動作的產生

  家兔等哺乳動物的運動也是這樣產生的。當然,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哺乳動物靠四肢支撐起身體,骨在肌肉牽引下圍繞著關節運動,使軀體能夠完成各種動作,從而具有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於覓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模擬製作:製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模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