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瞭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2、瞭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徵,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

  1、透過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透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瞭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並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2、松的形態結構對乾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難點:松的形態結構與乾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設計思想:

  學生對於裸子植物的生活環境還是比較瞭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由於上一節學習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採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對於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的.這方面內容可以在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

  手段:以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匯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問題: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什麼器官?杏仁又是什麼器官?

  2、學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種子後,出示松樹帶種子的雌球果(已裂開)和杏的果實(可用刀剖開),引導學生觀察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麼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

  3、組織學生彙報觀察結果,並總結:

  (1)松的雌球果並不是松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於被子植物。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松的生活環境: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乾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岩石的縫隙中。

  (二)松的形態結構:

  1、出示有關松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松的根、莖、葉等結構的形態特徵,分析松為什麼能適應乾旱的陸生環境。

  2、組織學生討論、彙報

  3、總結、補充:松樹的根系十分發達;莖杆高大、粗壯;葉呈針狀。

  4、出示錄影或掛圖:簡單介紹松的生殖過程。

  注意:由於學生沒有較多有關傳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很簡單。

  重點強調一點:受精後第二年,才形成種子,且種子是裸露的,帶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1、出示錄影:介紹我國的裸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影,並總結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糾正和補充。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和經濟意義:

  1、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析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出示有關介紹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影。

  3、總結、補充。

  三、作業:

  請學生列表總結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