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級美術教案

湘教版四年級美術教案

  色彩的冷與暖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會讓人產生冷暖的聯想。本課以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冷暖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色彩的情緒。並激發學生在色彩創作中有意識的運用冷色和暖色創造不同的畫面效果。

  課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冷色與暖色,瞭解色彩的基礎知識。

  2、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3、激發學生熱愛美術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

  知道冷、暖色調各有哪些顏色。

  教學準備:

  投影儀、名家作品、水彩筆、油畫棒、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談話:“色彩給人的聯想”

  ① 紅、黃、橙使你聯想到什麼?(火焰、太陽火熱熱、溫暖的景色、物體)

  ② 藍、綠、紫使你聯想到什麼?(天空、海水、冰霧等 ;寧靜、寒冷的場面)

  ③ 小結:不同的色彩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和聯想。

  2、欣賞名家作品,瞭解畫家的用冷色與暖色表現的豐富畫以及表達心中不同的內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並用的線條及色塊表現畫面,表達內心的豐富情感。

  二、創作階段:

  ① 提出作畫要求:

  A、用線描或色塊作畫表現畫面。

  B、畫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體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並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②學生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評價。

  5、教師總結,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後記:

  學生在三年級時對冷色、暖色有初步瞭解了,因此本節課的難點較快突破。在作畫時畫面表現的冷色調,暖色調相對比較明確。有關色彩的冷暖不是絕對的,我們要置於一個大的環境中來進行對比和分析。

  線條的動與靜

  課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材分析:

  線條的平直與彎曲,會使人產生動或靜的感覺。平行的線條,會使人聯想到平直的地平線,有靜止的感覺,而彎曲的線條,會使人聯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動的感覺。充分運用線條的各種造型,已經成為重要的表現手段,而且對美化畫面和深化主題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導學生髮現存在於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中的線條,並能巧妙地利用它們去塑造形象,從而賦予作品鮮明的藝術感染力。從教材的例圖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線條能賦予畫面的生動性和悅目性。

  教學目的:

  1、觀察平行和彎曲的線條,使學生認識線條的曲直在視覺反應上產生的靜止和流動的感覺。

  2、運用線條和色彩進行作畫練習,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

  教學重點:

  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線條表達流動和靜止的感覺。

  教具準備:

  課件、作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匯入新課:

  1、複習以前學過的《點、線、面》中的線條的種類。

  師小結:板書——線條有粗、細、曲、直。

  2、請同學說一說線條給人的感受,引出課題(板書)——線條的動與靜。

  三、講授新課:

  1、欣賞課件(流動的河流、靜止的公路、地平線等),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樣線條,給人什麼感覺?

  師小結:流動的河流展現的是曲線,有動感,而公路和地平線是靜止的直線。

  2、請同學回憶大自然中還有那些靜態和動態的線條,它們各是什麼樣子。

  師小結:平直與彎曲的線條會使人產生動與靜的感覺。

  以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線條的曲直與動態的關係。

  3、請學生欣賞課本範例,進一步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想一想,線條在繪畫中的作用。

  4、教師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色彩的冷暖》講解線條與色彩在不同畫面中的運用。

  (1)暖色和曲、直線的配合,產生的視覺反映。

  暖+直=溫暖、平和

  暖+曲=熱烈、歡快

  (2)冷色和曲、直線配合

  冷+曲=寧靜、幽遠(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單調、呆板

  透過欣賞範圖、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該如何更好的應用線條。

  四、作業佈置:用平行或彎曲的線條,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並上色。

  五、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倡導學生在作業中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創新畫法給予表揚,及時鼓勵好的作業。

  六、作業展評:

  1、個人分析畫的內容,畫面好在哪裡?

  2、同學互評,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幅作業,說一說它的優點?

  3、教師簡評。

  七、拓展

  教師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請學生欣賞。

  八、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九、教學反思:

  有一種材料叫“毛根”性質柔軟,利用它在課堂上講解示範線條的曲與直非常的直觀,所以課堂中選擇一種好的教具至關重要,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