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有趣的腳丫》教案及點評

中班科學《有趣的腳丫》教案及點評

  設計思路:

  有一天,班裡一個小朋友在家腳受了傷,後腳跟包紮著穿著拖鞋來園,小朋友都圍著他關心的問這問那,突然有一個小朋友說:“傑尼你的這個腳趾比那個腳趾還長呀!”孩子們議論開了……新《綱要》明確地提出:孩子們的科學探究,可以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瞭解和保護自身的器官,發現其中的奧妙,使他們感到科學就在身邊或在身上。於是,針對幼兒的興趣點,我設計了《有趣的腳丫》活動,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實踐,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索、發現可愛腳丫的特徵及其功能。從而懂得保護身體、保護小腳丫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一、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徵及功能,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二、知道每個人的腳是不同的,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並有機滲透保護小腳丫的教育。

  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

  熟悉兒歌《脫襪子》;佈置“腳丫樹”枝幹。

  二、創設小腳感知環境:

  鋼玻磚、地毯、珠子網墊、海綿墊、細沙盤、鵝卵石盤、搓衣板;溫水盆、冷水盆若干個。

  材料準備:

  大幅畫紙若干張,深、淺綠顏料盆若干個;;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式”引入:

  師:“有一首謎語很有趣,我們一起來猜猜這首謎語的謎底是什麼?”

  謎語:十個禿頭小孩,分開站在兩旁,同床同被同睡,合穿兩件衣裳。

  “請小朋友猜一猜我們人體的一器官”,那是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是“腳”。)

  “小朋友猜對了,我們和小腳丫一起做遊戲吧。”

  二、感知小腳的特徵:

  1、朗讀兒歌,脫下襪子,觀察腳丫。

  “小腳在哪兒呢?”(腳丫在這兒呢!)

  “我們一起邊念兒歌邊脫襪子,把小腳丫請出來吧!”

  兒歌:縮起小脖子,拉長小鼻子,彎彎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小朋友脫掉襪子,露出腳丫來,和你的小腳丫玩一玩吧!一起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撓一撓、聞一聞、比一比、說一說,你們的小腳是什麼樣子的?看誰發現小腳的秘密最多?”

  2、幼兒自由探索、比較,交流。

  (1)提問:“你發現小腳是什麼樣子的?”(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腳是由腳背、腳底、腳跟、腳趾、腳趾甲組成的。)

  (2)“一隻腳有幾個腳趾頭?”“一雙腳呢?”(引導幼兒說出:一隻腳有五個腳趾頭,一雙腳有十個腳趾頭。)

  (3)“腳趾頭都一樣長嗎?

  三、探索腳丫的感知覺和用途。

  1、探索小腳的用處:

  自由討論:“小腳有什麼本領?會做什麼?”(會站、走、跑、跳、踢……)鼓勵幼兒站起來,做走走、跑跑、跳跳、踢踢等動作,感受小腳的能幹。

  2、探索腳丫的感知覺:

  ① 引發探索:“我們可愛的小腳丫還有一個更大的本領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

  ② 介紹小腳丫感知的材料帶:“有地毯、鋼玻磚、珠子網墊、海綿墊、細沙盤 鵝卵石盤、搓衣板、溫水盆、冷水盆等。”

  ③ 小腳丫旅行:鼓勵幼兒自由、有序地走過感知材料帶探索,體驗其光滑、粗糙;軟、硬;癢、痛;冷、熱等各種不同的感覺。

  ④ 集體交流:“剛才你的小腳丫去哪兒旅行了,有什麼感覺?”鼓勵幼兒說完整句。

  3、教師小結:

  “小指令碼領真大,不僅能感受到有的物體是光滑的`、粗糙的;軟的、硬的;冷的、熱的;還會感覺到癢、痛、舒服、難受……而且還會做站、走、跑、跳、踢等動作,小腳它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保護自己的小腳丫。”

  四、小腳丫畫畫,製作“腳丫樹”。

  1、鼓勵幼兒作畫。

  “小朋友的小腳丫這麼可愛,又很能幹,我們讓小腳丫來畫畫,製作“有趣的腳丫樹”好嗎?”師邊指著“腳丫樹枝幹”邊鼓勵幼兒作畫。

  2、師幼共畫“腳丫”樹葉。

  教師提供深綠、淺綠顏料盆若干個,大幅畫紙若干張,師幼一起把腳丫蘸上顏料印在紙上。

  3、感知腳丫不同大小。

  ① 展示大幅畫紙上的深淺、大小不一的腳印,請幼兒觀賞,並尋找秘密:“你發現了這些腳印有什麼不一樣?”(每個人的腳各不相同,有大有小,腳板有寬有窄,腳趾頭有長有短。)

  ②瞭解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

  A“畫上老師的腳印和小朋友的腳印一樣大嗎?”

  B“每個人的腳都是隨著人體長大而長大的,因此小朋友要穿上合適的鞋襪,保護自己的小腳丫。

  ③“這幾幅畫都有老師和小朋友的腳印,美嗎?等下一個活動我們可以把它們剪下來,然後貼上在“腳丫樹”上,好嗎?”

  五、有機滲透保護小腳的教育。

  1、組織幼兒討論:

  小腳丫用處這麼大,這麼能幹,那我們平時要怎樣來保護我們的小腳呢?(啟發幼兒說出:常洗腳、常剪腳趾甲、換襪子、穿鞋子、不在有危險的地方走、跑、跳、攀爬……)。

  2、清潔腳丫,穿上鞋襪。

  引導幼兒把有顏色的小腳用溫水洗乾淨,邊念兒歌邊穿上襪子和鞋子。兒歌《穿襪子》:走出小房子,縮縮小身子,對準小鼻子,伸長小脖子。

  活動延伸:

  師幼共同佈置“腳丫樹”牆。在美術活動中組織幼兒把那幾張大幅畫紙上的深淺、大小不一的腳印剪下來,逐一貼上在“腳丫樹”上。

  活動點評:

  《有趣的腳丫》這一活動,屬於人體和健康內容,如今人們已把探索人體的奧秘納入科學教育內容之中。改變了以往只重視認識客觀世界,忽視了人類自身探索的傾向。此位教師設計這一活動,能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運用多種感官,讓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直接的經驗。

  1、活動選材好。選擇學習內容能與現實生活相聯絡,充分利用幼兒自身的腳丫作為探究物件,並整合於語言、藝術領域,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藝術性。

  2、重視教學環境的創設。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與和諧的心理環境是實現師幼互動的良好前提。在活動中,教師能創設自由、平等、寬鬆的探究氛圍,巧妙地安排幼兒運用各種感官的參與,看看、摸摸、數數、撓撓、聞聞、說說自身腳丫的特徵;體驗小腳丫會做站、走、跑、跳、踢等動作;感知腳丫在旅行時走過的感知帶,體驗其光滑、粗糙;軟、硬;癢、痛;冷、熱等各種不同的感覺和腳丫的功能,並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這不僅加強了師幼之間、與同伴之間、與材料之間的有效地互動,從中也讓幼兒分享到探索、發現的喜悅。

  3、教師能根據教育不斷轉換角色。活動中能夠很好地起到合作者,引導者,啟發者的角色,關注幼兒主體發展與情感的需要,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

  4、能結合教育內容有機滲透衛生及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