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教案範文(通用6篇)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範文(通用6篇)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應該要怎麼備課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小編為您蒐集整理提供到的《阿長與山海經》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是一個飽經風霜的成年人對童年的回憶。在記憶中,作者既表達了對童年天真無邪的生活的嚮往,也展示了對當時生活深刻的反思與批判。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較多地篇幅批判了阿長的愚昧迷信,但在這些材料的背後卻隱藏了作者對阿長純樸、善良的品格的讚美,這種讚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極點,化成了對阿長的懷念與祝福。在本文中,作者用孩子的視角來寫,其中卻滲透了對人生的思考。當時魯迅飽嘗人生的滄桑,生活動盪不定,故鄉那純美的風情與純樸的人性不時浮現在他的眼前,與殘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開始著力描繪心目中那如夢境般的故鄉,於是就有了《朝花夕拾》這部散文集。

  學習本文,應當能夠理解隱藏在文中批判性語言下的對阿長的讚美與尊重,能夠學會從日常小事中體會熟悉的人的高尚品質,發現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

  二、教學目標:

  略

  三、教學流程:

  匯入——朗讀全文,理清全文結構,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對阿長的情感——分析阿長的個性品質——透過對自讀課本相關文章的閱讀,認識普通人的價值,學習描繪普通人的方法——結合已完成的作文,談談細節描寫的作用。

  四、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了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

  生:《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

  師:在這些文章中,你們覺得魯迅先生對他的家鄉,家鄉的親人懷有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生:深深的眷念。

  生:無盡的思念。

  師:魯迅先生的文章在過去被譽為“匕首”“投槍”,但在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社戲》中,我們看到的已不再是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戰士,而是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記憶中,家鄉幾乎已經幻化成了一個夢境般的美好世界。實際上,當他成年後,真正回到故鄉時,他看到的早已不是記憶中的形象,這種變化在《故鄉》一文中有著具體的描述。那麼,大家知道他為什麼要如此描繪故鄉嗎?

  生:……

  師:無論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還是《社戲》中的平橋村,都展現了最純真的人性,這正是作者眷念故鄉的根本原因。本文選自哪部文集?

  生:《朝花夕拾》

  師:我們學過的哪篇文章同樣選自《朝花夕拾》?

  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師:1926年,因為北京發生執政府屠-殺-學-生事件,魯迅先生憤而出走,來到廈門,在廈門大學任教。後因為廈門同樣發生進步學生被捕事件,魯迅先生要求全體教工聯-名-上-書,營救學生,未能成功,於是又從廈門出走。後來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對這段顛沛流離的生活有著具體的描述。在此期間,魯迅先生在《莽原》中以“舊事重提”為總標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後來結集出版並加上了《小引》與《後記》,文集名為《朝花夕拾》。關於文集的得名,他是這樣說的:“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的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或蕪雜的文章。”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文章寫的就是回憶,它將作者心中離奇蕪雜的回憶幻化成文,儘管在文中,語調與口氣都是兒童的,但其中卻滲透了一個成年人對人生的反思。作者從來沒有寫過一篇單獨的文章回憶自己的母親,但卻撰文寫一個傭人,那麼他究竟回憶了一些什麼事情呢?在回憶中,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哪些思考呢?找到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學習本文的目標。

  下面我們一齊朗讀全文,在朗讀中,請大家思考下列問題:

  阿長是作者家裡的什麼?她和《山海經》有什麼關係?

  作者回憶了有關阿長的哪些事情?

  師生合作朗讀全文。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第一個問題。

  生:阿長是作者家的保姆。她給作者買了一套《山海經》。

  師:她的生活經歷是什麼樣的?

  生:她是個寡婦,沒有什麼親人。

  師:文中還有哪些交代?(看一看課文第15小節)

  生:她肯定生過大病,否則她的脖子上不會有那麼多“灸瘡疤”

  師:對,她是一個孤苦的人。那麼,作者回憶了有關她的哪些往事呢?首先請大家告訴我,對阿長的回憶是課文中哪一部分敘

  生:3——27小節。

  生:3——26小節。

  師:大家認為作者對《山海經》以及他收集的其它類似書籍的描述不是對阿長的回憶,那麼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收集那些書(實際上作者也編過此類書的總集),其源頭是什麼?

  生:阿長給他買的《山海經》。

  師:那麼,對阿長的回憶應當到課文中的第幾小節?

  生:第29小節。

  師:1-2小節、30-31小節寫什麼內容?生:1-2小節,告訴我們阿長是什麼人,她名字的來歷生:30-31小節,表達對阿長的懷念。

  (板書:

  一、(1-2)交代阿長的身份、來歷。

  二(3-29)回憶阿長的有關事蹟。

  三(30-31)表達對阿長的思念。)

  師:作者回憶了與阿長有關的哪些事呢?

  生:她睡覺時總壓著作者。師:對,睡相難看。她平時為人如何?

  生:喜歡說人家閒話。

  師:喜歡“切切察察”。

  生:她在過元旦時讓作者說吉利話,吃橘子。

  師:這類規矩還有嗎?

  生:還有很多。例如,人死了不能說死,要說老掉了……

  師:她在元旦時有一套古怪儀式,還有一肚子煩瑣的道理。

  生:她講了許多和長毛有關的故事。

  生:她謀死了作者的隱鼠。

  生: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師:大家找得很準確。那麼,作者在文中對這些事情都表露出鮮明的態度,例如當提到她喜歡“切切察察”,睡相難看時,他的態度是什麼樣的?

  生: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師:文中還有類似的語句,請大家在文中找出來。

  生:元旦的古怪儀式和那些煩瑣的道理是“我所不耐煩的”。

  生:但“我”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

  師:這種敬意來源於她自稱自己脫了褲子站在城牆下,城外的炮就打不進來了。這是真的嗎?

  生:這是迷信。

  師:當時人認為大炮都是邪術,只要一碰見髒的東西就失靈了,這是迷信。可是這個迷信是她自己編出來的嗎?

  生:不是,她相信這是真的。

  師:這種迷信不僅她有,當時的統治者也有。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朝的欽差大臣弈山看見英國人的船堅炮利,認為英國人有邪術,於是讓船裝著馬桶衝過去,成為殆笑一時的“馬桶戰術”。這種迷信不是阿長髮明的,而是當時的社會造成的。這種敬意後來怎麼樣了?

  生:“逐漸淡薄,完全消失”。

  師:為什麼?

  生:因為他覺得這種“神力”沒有什麼好怕的。

  師:是啊,他發現這種所謂“神力”其實並不可怕,因為跟自己毫無關係。那麼之後呢?

  生:產生新的敬意。

  師:這種“敬意”持續了多久?

  生:直至寫這篇文章時。

  師:為什麼一部小小的書會令作者感動不已。從文中的描述上看,似乎阿長只做了這麼一件好事,那麼作者對她到底有什麼可留戀的呢?在這些描述中,大家覺得作者對她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後思考。

  師:今天在講課文之前,請大家先朗讀一下課文的第1、2小節和30、31小節。

  學生朗讀。

  師:似乎我們剛剛讀過的幾個小節中,作者對阿長的態度有很大的變化。開頭只是簡單地交代了她的身世來歷,她僅僅是一個傭人,連自己的名字都被人遺忘,但文章的結尾卻表達了對她的懷念與尊敬。我們再看看前面總結的與長媽媽有關的事情,似乎也只有買《山海經》一件事令作者尊敬。難道長媽媽只因為買了《山海經》就令作者對她的態度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嗎?

  生:……

  師:那就讓我們先看看有關《山海經》的敘述吧!請大家看這些文字,注意其中加點的詞語,說說其作用。

  投影:

  問別人呢,誰也不肯真實地回答我。

  大概是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我似乎遇著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師:“誰也不肯真實地回答我”,為什麼?

  生:因為大家怕小孩子煩他們

  生:因為怕小孩子讓他們去買書。

  師:真是這樣的嗎?這本書他最初是在哪裡看到的?

  生:他的一個叔祖那裡。

  師:這個老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能從文章中找出哪個詞來概括他的性格?

  生:寂寞。

  師:對。他因何而寂寞?作為一個讀書人,他應該只看四書五經,他卻收集了許多在孩子看來很奇特的書。這些書,對於當時的讀書人來說,是什麼書?

  生:雜書。

  師:對,所以沒有人理解他,甚至連他的太太也討厭他。他只有和小孩子們才談得來。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別人不肯告訴他有關《山海經》的事了嗎?

  生:因為這是閒書,別人認為小孩子不應該讀。

  師:那麼別人認為小孩子不應該讀,阿長卻主動過來問呢?

  生:因為她不懂。

  師:對,就是因為她不懂這些道理,她過來問是因為看到小孩子對此如此念念不忘,所以才來問。這說明阿長對“我”如何?

  生:非常關心、愛護。

  師:而得到這幾本書時,“我似乎遇著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說明作者當時所受的感動之深,他急急地翻閱,說明他心情的歡悅,我想大家對此也有感受。那麼這幾本書對他的影響是什麼呢?

  生:在第27小節,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

  師:對他以後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生:……

  師:他後來收集了許多此類的書,其根源是什麼?

  生:他得到了《山海經》

  師:這部書直至現在還在他的眼前,他還清楚地記得書中的圖畫。這是一本印刷、繪圖非常粗糙的書,然而也是一部令他終身難忘的書。在書後的《五猖會》中,他寫到父親讓他在去看廟會之前背《鑑略》,他也說這是一本好書,比《千字文》《百家姓》都有用,可他只記得前面四句了。這一本如此粗糙的書卻令他終身難忘。發生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生:因為阿長保護了孩子的天性。

  師:對,這正是作者尊重阿長的根本原因。當阿長詢問《山海經》時,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生:並不在意。

  師:這說明阿長詢問《山海經》,根本沒有討好主人的意思,其根本目的是什麼?

  生:為了孩子好。

  師:這種對孩子的保護在前文對阿長的回憶中體現出來了嗎?

  生:元旦的古怪儀式根本目的是為了孩子。

  師:對,橘子是給作者吃的。她將一年的希望與祝福都留給了誰?

  生:孩子。

  師:她也說了許多迷信的事。但為什麼死了人的房子不能進去?大家知道嗎?

  生:因為那裡不吉利。

  師:她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孩子好。小時候,我們常常聽大人說,外面不能出去,有壞人。而阿長就說了長毛的事,其本質上與這些話有區別嗎?

  生:沒有區別。

  師:所以,阿長對孩子怎麼樣?

  生:她特別關心孩子。

  師:那麼阿長具有什麼樣的品質呢?

  生:善良。

  生:理解孩子。

  生:簡單、純樸。

  師:對,她睡相難看,即使“我”母親說了她也不改。這恰恰說明她是一個非常純樸的人。而雖然她喜歡“切切察察”,但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說她“對是對,錯是錯,從來也不分辨”。她純樸的個性可以說非常突出。

  作者寫阿長,雖然寫了自己對她的“不佩服”“不耐煩”,但這些都是以什麼人的口吻來寫的?

  生:兒童,孩子。

  師:那麼,作者到底對阿長的情感是什麼樣的呢?

  生:尊敬,懷念。

  師:這種尊敬和懷念來源於經歷了數十年滄桑變化後的人生積累。當時的魯迅,生活顛沛流離,這段生活他在《藤野先生》一課中有著詳細的描述。而這段生活讓他更加看清了人世的醜惡,於是他開始回憶故鄉的人和事。因為這裡有著最純樸、最純真的人性,這正是他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的。於是,他寫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了《阿長與〈山海經〉》,寫了《朝花夕拾》。而在本文中,他對阿長的尊敬是一直存在的,並且在最後兩個小節被渲染至高潮。那麼請大家再讀一遍這兩個小節。請大家透過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表現出作者的感情。

  學生齊讀。

  師:作者描寫阿長,所選取的事例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

  師:作者正是透過這些瑣碎的小事,表現了一個普通人的真實情感,因此才感人至深。這種寫法我們在其它地方也能看到。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2

  學習目的: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認識人物的品格風貌,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讚美之情。

  4、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的方法。

  學習重點: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長什麼樣的性格特徵。找出表現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度變化的語句,學習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體會“抑”中的“揚”。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疏懶懼憚孤孀

  2、複習回顧《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設想:

  作者是以一個兒童的視角來寫這篇文章的:先寫他“憎惡”阿長、“討厭”阿長等,但在結尾處卻說“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抒發出一種深沉的懷念之情,對於這種情感的變化,要指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研讀賞析,從而充分體會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同時也可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拓展延伸,談談自己對生活中像阿長一樣的普通人的感想和思考。

  教學設計:

  一、聯絡體會,激趣引讀。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可怕的美女蛇故事吧?

  是啊,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無限的神秘情趣,那麼大家還記得講故事的長媽媽嗎?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全體朗讀課文,認真體會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懷。

  並思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的去寫的?(懷念)

  2、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嗎?

  A、交待“阿長”的來歷;

  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

  C、她懂得許多規矩;

  D、講“長毛”的故事;

  E、給“我”買《山海經》。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三、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設定問題情景一: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麼多的事,那麼在你的眼裡,阿長是怎樣一個人呢?

  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可用“阿長是一個的人”說話。可以用課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瞭解文章的內容。

  2、瞭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3、初步瞭解長媽媽的性格。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瞭解文章的內容。瞭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教學難點:

  瞭解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學生自己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驚詫、遷徙、敬佩、疊映、率先、警醒、湍急、滋養、堅持不懈、綿延悠長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麼。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在紙上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請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教師歸納。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麼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瞭解,長媽媽的外貌黃胖而矮,而且她還有一些毛病,但這些並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l—5自然段。

  2、提問: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學生獨立思考後,與小組交流意見,然後回答。

  4、教師總結式歸納。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瞭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採用戲謙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並對長媽媽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了長媽媽吸引人的地方。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匯入新課

  教師: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麼?(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

  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徵呢?

  二、學習新課。

  學生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

  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託

  了她怎樣的願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

  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後,"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裡。"欣喜之態溢於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闢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託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願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並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裡"。

  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麼呢?

  全班齊讀第18-28自然段。

  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裡看到過,後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教師講述:在"我"渴慕得到繪圖的《山海經》,遠房叔祖找不到,別人又"不肯真實地回答我",自己去買又沒有機會的時候,長媽媽卻神奇般地買到了。這是多麼令人驚喜的訊息啊!她根本不識字,她連書名都說不準,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我們可以想象幼小的魯迅此時那種激動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儘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一個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學生髮表意見後,教師明確:最後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裡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

  三、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後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後,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於字裡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題三。

  2、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儘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4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出自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體裁為敘事散文,根據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有關精神: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本文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自學能力;在合作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本文體裁是敘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透過聽、讀、說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閱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瞭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這篇課文主要透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透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並且記敘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蘊涵的感情。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重點)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

  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透過聽說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

  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

  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說學法指導】

  1、圈注法:

  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

  透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本課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

  多媒體。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

  這樣設計,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絡在一起,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約需1分鐘)

  二、板題,解題

  根據預習作業,學生七嘴八舌起來介紹魯迅,同時教師給以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約需3分鐘)

  三、電腦出示目標

  為了加深印象,學生默讀識記,約需2分鐘。

  四、整體感知

  為了讓學生,瞭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文章寫了長媽媽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些事表現了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2、文章寫長媽媽的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題1,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的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第一問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第二問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撥提示,比較容易。

  題2,回答前兩問,較容易;第三問,學生理解較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透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研讀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的:

  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並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

  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為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我著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為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說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問題:

  ⑴ 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麼?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

  ⑵ 《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麼?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透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係,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瞭解,有完整的印象。

  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透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解決1後,請學生找出給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學生可能會說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我順勢匯入第二方面,主要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小組討論自學,質疑,教師巡迴指導,點撥。指導學生透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蘊含的感情時,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⑴“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絡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蘊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透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口頭作文練習

  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然後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七、教師總結

  1、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透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2、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3、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站起來歸納總結,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今後的學習。

  八、佈置作業

  把課堂上的口頭作文,寫在週記本上。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2、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學生問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段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第一課時

  一、匯入。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提到“美女蛇”的故事,這故事是誰講的?保姆阿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就是寫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有什麼關係呢?在少年魯迅的眼裡,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

  二、疏通生字詞,給加點字注音。

  憎惡zēng wù絮說xù惶急huáng煩瑣suǒ駭hài擄去lǔ

  疚瘡疤jiǔ chuāng bā詰問jié懼憚dàn渴慕mù疏懶shū

  霹靂pī lì震悚sǒng粗拙zhuō孤孀shuāng

  三、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依課文記敘順序列出。

  2、依次領會並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徵,再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體會這樣寫真人實事的好處。

  3、依照事件的次序劃出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後的感情有什麼變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什麼寫法?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四、小組代表發言交流,教師歸納。

  明確:

  1、從記敘事件的篇幅的長短、情節的具體及表達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點。

  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睡覺擺大字/懂得許多規矩如元旦吃福橘,還教給我很多道理/給我講長毛的故事/給我買來《山海經》。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2、“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態――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不拘小節。活畫出她的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

  元旦吃福橘,將福橘“塞在我嘴裡”,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於對我的關心愛護。

  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與淳樸。

  寫到買《山海經》時,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來寫,作者只是隨意地告訴阿長《山海經》的事,她卻真的買了回來,而令作者對她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的關心、愛護。而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她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道理及後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作者這樣寫阿長,“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且這樣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後的醜相摻雜,沙裡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美的光輝,將阿長這個人物寫得更加真實感人。因此本文是寫真人實事散文的典範之作。

  3、作者對她的“喜歡切切察察”和“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的。對她的煩瑣的規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而後對她講的“長毛故事”卻產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的心意,因為“這種敬意”,後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最後她買來《山海經》時,作者產生了“新的敬意”,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愛,才是發自內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為作者說: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這樣才有作者後來的真摯的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後作者發出一聲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五、佈置作業。

  閱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詳略得當以及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夠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並體會本文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提高語言分析的能力。

  【學習重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學習難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在字裡行間蘊含的深情。

  【使用說明】

  1、 在充分預習,熟讀文字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學案。

  2、 認真限時完成,規範書寫;小組合作討論,答疑解惑。

  【自學導航】

  一、預習點兵。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阿長( ) 駭( ) 擄( ) 惶急 ( )

  瘡疤( ) 詰問( ) 懼憚( ) 霹靂( )( )

  粗拙( ) 憎惡( )( )絮說( ) 孤孀( )

  2、理解下面詞語。

  深不可測:

  莫名其妙:

  震悚:

  3、文學常識

  (1)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來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主要著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等。

  (2)散文

  散文,是指同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文體篇幅短小,取材廣泛,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表達含蓄,意境深遠,語言優美。

  散文按照內容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記敘散文,即以記人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但聞在表現手法上,以記敘為主,兼有抒情成分。內容上要求有真情實感,即敘寫真人真事。

  抒情散文,即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常見的寫作手法是直抒胸臆、託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議論散文,即以說理為主的散文。這種說理長藉助生動的事例、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表達,文學色彩較濃。其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語言凝練。

  4、相關連結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全書18篇,約31000字。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一組;海內經4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

  二、走進長媽媽。

  1、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情,重點寫的是哪件?

  2、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AB層同學必掌握)

  3、從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刻畫阿長時,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AB層同學必掌握)

  4、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的再現了長媽媽的形象。使我們瞭解了長媽媽這個鮮活的人物。你能總結長媽媽的形象嗎?

  5、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A層同學必掌握)

  6.質疑問難: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疑難要與同學們共同探討的,請把它寫下來

  【拓展訓練】

  你覺得阿長像身邊的誰?是年邁不識字的老祖母,愛嘮叨的母親,還是愛管閒事的阿姨……說說你的看法。

  【自主練習】

  閱讀《阿長與山海經》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文後各題。

  ①大概是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②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我高興地說道:

  ③“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④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開啟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⑤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⑥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當阿長問《山海經》時,表現了她對“我”的關心,而“我”卻認為“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當時什麼樣的心理?)

  答:

  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麼反應?表現了“我”當時怎樣的心情?

  答:

  3、文段⑤中畫線句子所採用的表達方式是: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中的“這”指代的是:

  4.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答:

  5、文段最後為什麼說:“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答:

  【當堂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音。

  駭( ) 擄( ) 悚( ) 惶急( ) 詰問( ) 保姆( )

  2.找出下列語句中的錯別字,並改正過來。

  ①……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母。( )

  ②都是些煩鎖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

  ③但當我衰悼隱鼠,給它復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幕著繪圖的《山海經》了。( )( )

  ④書的摸樣,到現在還在眼前……( )

  3.文中作者“憎惡”、“討厭”阿長的原因是:

  對阿長產生敬意的原因又是:

  4.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麼?

  【學習反思和總結】(提示:本文在寫法上有哪些可借鑑之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