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語文課文詹天佑的教案

關於小學語文課文詹天佑的教案

  一、教材概況

  全日制小學語文五年制第十冊第七組中的首篇課文一《詹天佑》,講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說明他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文章依照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來佈置資料。在具體敘述的段落裡,又是依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寫的。針對本單元訓練點“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落實課文二、三重點段,突破“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些難點,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用“阻撓”、“主持”造句;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懂得讀文章要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精講第二、三兩段;理解全文,認識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同學的民族自豪感。課時佈置:兩課時。課前準備:詹天佑像;“人”字形線路圖,硬紙剪成的火車模型:閱讀有關介紹詹天佑事蹟的書。

  二、教程設計

  在揭示課題,明確要求,初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找出中心句,理解文章思路。

  在同學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並以此為線索,讓同學找出詹天佑的傑出與愛國具體體現在哪件事上。(主持修築京張鐵路之事)接著,想想這區域性的前後各寫了什麼?同學以此作為分段的依據,理清文章的思路。

  2.給合訓練點,講讀第二段。

  在同學朗讀的基礎上,圍繞詹天佑“在怎樣的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這一問題,抓“阻撓、要挾、訕笑”的分析,從“阻撓、要挾、訕笑”的意思理解,該是怎樣阻撓的?阻撓不行就要挾,怎樣要挾?目的是什麼?以和訕笑什麼?結合訓練點深入理解這一段。

  3.突破難點,講讀第三段。

  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之事,課文第三段選擇了三方面的典型資料,即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後兩方面的學習是課文的難點。如何讓同學在理解“勘測線路”之後,運用這種方法,自學“開鑿隧道”與“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區域性內容,讓同學在學習上真正起到主體作用?先談“勘測線路”這一區域性的教學設想。

  (1)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遇到哪些困難?

  (2)他是怎樣克服的?

  (3)概括說話,從詹天佑勘測線路的表示,說明了什麼?

  “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運用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即“勘測線路”這一訓練方法提出的三個問題,讓同學自身搞懂這兩區域性的內容。也就是詹天佑在“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從中說明了什麼?不過,這裡的難點,同學可能發生這樣的疑問:

  (1)中部鑿井法是怎麼回事?

  (2)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中怎麼上坡?

  由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來突破難點:

  中部鑿井法:

  a.開鑿隧道一般採用什麼方法?(在黑板上掛兩端鑿進的平面示意圖,目的是讓同學搞清鑿井的與鑿進的不同之處。)b.同學讀“中部鑿井法”的內容。c.同學在玻璃片上畫出平面示意圖。(注意讓同學畫,自身動手操作。)d.評議同學畫的示意圖。可能出現同學將山畫得太高,像居庸關的山勢,要求再讀課文後修改。

  “人”字形線路。a.出示“人”字形線路圖和剪好的火車模型;b.同學根據書上的說明上臺演示;c.說明兩個火車頭推拉的情況,並展開討論。這樣,難點容易突破。

  4.反覆朗讀,激發民族自豪感。

  從京張鐵路修築勝利,驗證了詹天佑傑出的才幹和對祖國的熱愛。透過反覆朗讀從中激發同學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同學刻苦學習,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

  三、設計意圖

  1.抓中心句展開教學,體現訓練的整體性。

  緊扣中心句中的重點詞“傑出”、“愛國”來組織教學,自始至終環環緊扣這兩個詞講讀課文,從中落實訓練點,突破其難點。這樣,課文的主鏡頭相當突出,教學思路也非常清晰。教學上能形成一個整體,同學易於掌握,體現了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從設計的程式看,有其訓練的整體性,也抓住了教材的特點。

  2.探求方法,培養能力,體現訓練的主體性。

  其一,在“勘測線路”中設計的三個問題,設計意圖為:

  第一個問題讓同學結合單元訓練點找有關語句給予解決。第二個問題的訓練,同學透過讀讀、劃劃、議議來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發展同學的思維。如讀的方面,抓“精密”與“周密”比較,“大概”、“差不多”的說法可能造成怎樣的後果,“經常勉勵”等等,讓同學從中體會到詹天佑對工作的嚴格要求;做的方面,如“親自”、“始終堅持”、“請教”,並結合當地的情況:“狂風怒號”、“黃沙滿天”、“翻山越嶺”來理解,體會其中工作的一絲不苟;而他想的方面“中國人自身修築的第一條鐵路”、“譏笑”等等,體會其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國之情。

  這樣設計的另一個目的`是:從詞句的層層剖析中,注意了詞與句間的聯絡,用辯證聯絡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體會內在的思想性中培養同學分析、概括、綜合問題的能力。

  其二,將教學第一區域性“勘測線路”所提出的三個問題和自學兩方面內容的方法,使同學覺得有方法可循。既是一種學法指導,又培養了同學的自學能力。

  其三,在後兩區域性上,讓同學看示意圖,在讀課文畫示意圖和自身修改的基礎上,在同學想不明白之際,教師再提示一下。同學在動手操作,動腦動口中啟發了想象,而同學自學能力的培養,同學的主體作用,在此時的教學上都處於主動的位置上,而且同學的思維也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這無疑能使同學的思維得到很大發展,能力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

  四、教學特色

  自己在教學中借鑑情境教學的一些做法,作了新的探索:

  在抓中心句教學的同時,遵循情感發展的客觀規律,透過“誘發、發展、昇華”三個階段,使教學的每個環節空虛起來,完善起來。讓同學與作者共呼吸,共命運,以激起同學思想感情上的共嗚,使其受到深刻的教育,這是本文教學的一大特點。

  1.情感的誘發。教學開始,簡介時代背景:中國自1840年戰爭之後,常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特別到清朝末年,清政府更加軟弱無能,帝國主義的氣焰更加囂張。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政府準備修築京鐵路。由於這條鐵路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誰取得這條鐵路的修築權,誰就可以進一步控制我國的東北。在關係到國家尊嚴的關鍵時刻,詹天佑毅然接受這個任務。此時,同學對詹天佑的愛國之情有了一定的感受,也發生了學習這篇課文的慾望,同學的情感也由此得到了誘發。

  2.情感的發展。同學情感的發展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分不開的,而語言文字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載體。在同學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著重理解二、三兩段,透過對文中重點詞句的品析,同學不只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也深化了情感體驗,在層層的剖析中,同學的情感也得到了發展。

  3.情感的昇華。同學對詹天佑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從中領會其傑出和愛國。那麼,在同學的心中已樹立了詹天佑光輝形象。課文第四段中講到的提前竣工,人們設立的詹天佑銅像,外賓的讚歎等等。同學從心底裡喚起對他的尊敬、崇敬之情。透過對課文的反覆朗讀,同學的情感得到了昇華,達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

  遵循情感發展的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有其嚴密性:情感的三個隊段,缺一不可;抓課文的情感因素來激發同學的學習慾望,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語言文字和同學的情感體驗結合起來。這將極大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同學積極的思維。這樣,同學樂學、易學。

  總之,根據教材特點抓中心句展開教學,扣重點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有其一定的整體性;把同學的情緒激發起來,嚴格遵循情感的規律,有一定的嚴密性;而在學法上的運用,體現其舉一反三,讓同學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其一定的自主性。在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的過程中,透過動口、動手、動腦,在課堂上真正地做到動起來。在綜合的訓練中,同學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能力得到了培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