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下冊課文《各種各樣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課文《各種各樣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各種各樣的岩石》教案

  第四單元 岩石和礦物

  1、各種各樣的岩石 科學概念

  1、誘發學生對岩石的原有認識,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種各樣的,在顏色、花紋、軟硬、輕重、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點分成不同的類別。

  3、不同的分類標準其分類的結果也可能不同。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附近尋找岩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綜合運用感官對岩石進行直接的觀察,讓孩子經歷觀察岩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並能描述自己觀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種特點為分類標準給岩石分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

  2.從欣賞自然界中的石頭美景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熱愛大自然。

  3.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用一些標準給岩石分類。

  教學難點:透過觀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佈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岩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岩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常見的岩石。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於地表岩石風貌的錄影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岩石?

  2、你玩過岩石嗎?你是怎麼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岩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岩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師:你的岩石是從哪裡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歷。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彙報交流。

  2、觀察“我的岩石

  師:你們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帶了一些岩石,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樣的嗎?

  師:你們準備怎樣觀察?

  生:用眼睛看形狀、顏色、花紋;手摸的感覺;用鼻子聞氣味;……

  教師引導並板書:

  (1)用眼睛可以觀察岩石的什麼?

  (顏色、形狀、條紋或花紋、斑點、大小等)

  (2)用手怎樣觀察?(摸)摸可以感覺到岩石的什麼?(光滑粗糙程度)

  (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輕還是重。(輕重)

  (指甲劃)看劃痕是怎樣的

  (3)用鼻子聞氣味?怎麼聞?(靠近點、磨擦、輕輕敲打後再聞……)

  小結:討論了那麼長時間,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討論的內容(重複觀察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完善、提高觀察岩石的方法,學生明確觀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徵。)

  3、“我的岩石”觀察記錄

  (1)師:在觀察岩石的同時,我們還要做什麼?(生:記錄)

  師:我們應該一邊觀察一邊記錄,我要看看哪位同學觀察的多,記錄也多!

  (2)教師巡視指導

  (3)大約十分鐘後,讓材料員整理觀察工具和岩石標本,組長指揮小組內部交流觀察發現。

  4、“我的.岩石”觀察描述

  師:誰先來說說自己的觀察發現!

  學生彙報

  (要求按:我是用什麼方法對岩石進行觀察的?我觀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徵?)

  師:你們知道他觀察的是哪塊岩石嗎?

  學生根據他的描述,識別、尋找出相應的岩石。並對他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進行補充或質疑。

  三、給岩石分類

  1、指導分類方法。

  師:你們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嗎?又將按照怎樣的標準分呢?

  生:按顏色、形狀、光滑不光滑……

  2、給岩石分類。

  師:請大家在分類時思考以下三個問題:(出示分類提示)

  (1)我們是按什麼標準分的?將岩石分成了哪幾類?

  (2)我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3)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一樣嗎?

  學生分類,教師巡視指導。

  3、彙報交流岩石分類結果。

  學生彙報交流分類結果,說明分類標準。

  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教師取出一塊凝灰岩,

  問:這塊岩石屬於哪一類?為什麼?追問:

  (1)有沒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歸入不同的類別?

  (2)有沒有一些岩石不屬於任何類別?

  四、小結拓展(播放雁蕩山地質錄影)

  教師繼續追問:為什麼這些岩石是各種各樣的?

  師:下面請大家閱讀資料庫《岩石的成因和分類》,瞭解不同類別岩石在地球運動中的形成原因。

  1、學生閱讀

  2、觀看有關“世界地質公園”——雁蕩山的錄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