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公開課教案設計

春天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一:春公開課教案

  朱自清《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積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培養學生“細緻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4.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5. 感悟作者對春天的熱愛、讚美之情,激發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6. 從本文的學習中,初步學會閱讀文章和欣賞文章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難點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同學們好!今天我們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曲,好了,同學們在欣賞完這首旋律輕快的歌曲後,老師考考你們了:這首歌歌唱了哪個季節?春天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季節,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聽到“春”這個詞,大家腦海裡會閃現什麼詞語、色彩、詩句、景象呢?

  詞語:草長鳶飛、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暖洋洋、軟綿綿……

  色彩:綠色(柳樹、小草)、紅色(山茶花)、粉色(桃花)、白色(梨花)…… 詩句:

  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雨 春聲 春鳥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柳春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春風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細無聲,草色遙看近卻無。”——春雨春草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寫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春桃春江春鴨……大家都從不同的方面表達了自己對於春天的感覺和印象。現在呢,我們來一同學習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春》。看看我們剛剛說的和朱自清筆下的春有什麼異程祝濤同。

  2.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 —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大學讀書後期,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開始寫新詩,一直繼續到畢業後在江浙一帶當中學教師的時期。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 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朱自清早年創作起步於新詩,代表作有《毀滅》及新詩集《蹤跡》。

  《春》大致寫於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沒有初期創作詩文時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美和希望,於是欣喜萬狀,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 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嚮往,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3生.字、詞將在朗讀中具體鍛鍊 。

  二、整體把握文章。

  1. 聽朗讀,注意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領略春的風光,春的氣息。在讀的過程中有遇到好的詞和句,就用筆把它劃下來,這不僅是我們學會欣賞,提高鑑賞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閱讀課外文章,積累詞彙的一種常見方法。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1 )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師生互動,共同討論以上問題

  (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本課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本課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緻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頌春,讚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健。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體描繪了六幅春景圖。

  春醒圖——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圖——草報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圖——花爭春——第四自然段

  春風圖——風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圖——雨潤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圖——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質疑

  探究質疑:第一部分(1)

  現在請同學們整齊的朗讀第一段,注意讀出作者期盼的語氣。想一想,這一段哪裡寫得好?

  (1)為什麼要連用兩個“盼望著”,用一個不也同樣可以表達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確:這種疊用,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如我們在叫喚朋友或者父母親的時候,叫兩聲往往要比叫一聲更加急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把讀者的心懸起來了。(盼望著,盼望著什麼?心往上提了一級, 沒寫,還是一個盼望著,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級, 到底盼望著什麼?東風來了,為什麼東風來了會讓作者如此興奮?答案還沒出來,心又上了一個臺階, 最後作者才寫道,“春天的腳步近了”,原來作者是在盼望春天。這就給我們讀者一種渴望讀下去,探究他後面到底寫什麼的願望,從而引起共鳴。) 透過這樣一種疊用,作者在文章一開頭不僅表達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將讀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讀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為什麼只是春天的腳步近了,而不直接寫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明確:此時春天還沒有到,所以一個“近”字非常準確。把春天擬人化,寫它的腳步,彷彿一個你最喜歡的人在遠處向你招手,緩緩地向你走來,一種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讓人倍感親切。

  (3)一句很樸實很平凡的語言,為什麼我們能體會出這麼多的東西呢?這就涉及到我們閱讀文章的一種能力:品味和欣賞。(課本P51)

  引出第三單元提示,聯絡到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有春天,有冬天,有秋天。春風秋雨冬雪,大自然是美的。但是朱自清筆下的春最美,最需要我們來品味和欣賞。 如何品味和欣賞呢?方法之一就是體會文章中的修辭。在第一段中作者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擬人和反覆),透過兩種修辭手法,表現了對春天的盼望,這是文章的總起。此時春天還沒到,只是近了。接下來呢,春天來了,??探究質疑:(第二部分)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為什麼他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為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為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才會去看他穿著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髮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見面為例。)所以,在這一段裡,作者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生動景象。

  景象:一切,山,水,太陽。

  知識點:一切,說明了沒有一個例外,眼睛所看到之處都是。 然:“的樣子”,表示一種狀態。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張開了眼。”是擬人寫法,很形象很具體地寫出了春天剛到時的特點。

  “朗潤”表示明朗、潤澤。因為春天到了,山草變綠,林木抽芽,色彩變得非常鮮明,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樹木由枯萎轉為潤澤。給人一種清晰明亮的感覺。(點選朗潤的山的圖片。)水漲是因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寫太陽,擬人。用“紅”來描繪,表現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會給你一種烈日的刺通感。

  (3)這一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有擬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作用:使句子整齊和諧,有氣勢,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

  春草圖 :朗讀(齊讀),思考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

  (教師明確:嫩、綠、多)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如果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說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2) 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裡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哪個好

  “鑽”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裡?“鑽”和“偷偷”兩個字用語非常準確,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堅強的性格,顯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使得語言更加的生動形象,同時也使沒有感情的小草變得像人那樣,有感情了。 其次,“園子裡,田野裡”,“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表明了春草分佈廣闊,綠滿大地。剛才是從一顆小草寫它旺盛的生命力,現在又從整片的小草寫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和描寫是多角度的,這樣子寫出來的文章就會讓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體。 再次,“坐著,躺著,打兩個滾,??捉幾回迷藏。”這一組短語作者連用了六個動詞,寫了一群天真活潑小孩子。語言是非常口語化的,就像在和一個小孩子說話一樣,非常親切,彷彿就發生在身邊一樣。

  (3)那麼為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4)這些景象也正映現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強烈的熱愛之情。這種用景物的描寫來寄託作者感情的寫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葉子、風、草為例作對比。)

  如:葉子,心情好的時候是嫩嫩的,綠綠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乾的,或者??

  風,心情好的時候是輕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凜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時候是軟綿綿的,更好的時候,甚至是散發著陣陣清香。 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硬梆梆的,針刺般的,甚至是惡臭。

  這種情景交融的寫法也是我們進行品味和欣賞文章的另一種重要方法。同時這種方法放在我們的作文中也同樣會為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因此,學會在文章中欣賞它情景交融的地方,學會在作文中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個作業 就是要來運用這個精髓:在接下來的四段中,自己學著欣賞這四幅畫面,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主要抓住兩個點:第一,描寫過程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起到了什麼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屬於情景交融的,有什麼效果?

  四、總結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透過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準確、生動地描繪,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一年之際在於春”,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同學們,你們正處在人生的春天:花樣的年華、如歌的歲月!讓我們趁著青春,擁著春光,學著本領去打造一個完美的人生。

  五 、作業:

  1、仿照課文結尾句子 春天還像什麼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裝扮人生;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用畫筆繪出五彩的`世界。

  2、(1)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__________________”, 不錯的,

  篇二:《春》公開課教案

  《春》公開課教學設計

  課前板書“春”、朱自清。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如今已是秋風蕭瑟、夜涼如水,站在秋天裡懷想春天應該別有一番滋味兒吧。百花爭豔、鶯歌燕舞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絃,成就了多少名篇佳作?你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 1、生自由發言。

  2、(PPT展示),全班齊讀詩句。

  春天真是美不勝收。那麼,朱自清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 進朱自清的《春》,和他一起欣賞春天的美麗。

  二、走進“春天”,欣賞美麗

  活動一:朗讀入文,把握內容,感受美麗

  上星期,我們簡單預習了課文,積累了字詞,瞭解了作者,熟悉了課文內容,下面我們 檢查一下預習。(PPT展示)

  1、指名讀,全班讀。

  2、重要的字詞手指頭寫一寫。

  3、寫“醞釀”並理解意思。(註釋也是我們閱讀課文的一把鑰匙,一定是關注。) 走進課文,欣賞春天

  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欣賞春天。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然後想一想——

  (PPT展示),朗讀課文,看看春天美在哪裡,用“春天美在——,你看(聽)——”的句式說說,一起分享春天的美麗。(板書“美”)

  1、生拿起筆,做好批註。

  2、生朗讀課文。

  3、生讀完後,做簡單批註:你可以只寫“美在”,美在“哪裡”,你就把“美在”寫在哪裡。

  4、生自由發言。(生髮言,師板書:草,花??)

  春天的人是勤奮的。把“勤奮”注到課本上,記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上,做一個勤奮的人! 春天的草美、花美、風美、雨美、人也美。到這裡文章似乎寫完了,同學們看一下課本,少了哪幾段?(第一、二,最後三段)

  春天的美寫完了,它們沒事了,都刪掉吧?

  齊讀第一段,寫了作者什麼?(作者盼望春天的感情,一個不夠,再來一個“盼望著”,突出自己盼望的熱情。)

  最後三段呢?生齊讀。一開始,春天像什麼?後來呢?從年齡上來說,春天怎麼樣了?(長大)後來呢?(像健壯的青年)由此可以看出春天在??(成長)

  春天和我們一樣,在健康快樂的成長。作者一開始盼望著春天快快到來,盼著盼著春天就來了,他就拿起笑描繪可愛的春天,最後滿懷深情的讚美春天,所以不能刪掉。可見作者寫作的時候,字情行間洋溢著真情。(板書:真情)

  師生活動二:選讀入文,品味語言,理解美麗

  春天的景美,春天的人美,“春天”的語言怎麼樣呢?(也美)好,我們就一起品味“春天”美麗的語言。(PPT展示)

  1、生有感情的朗讀你選出的文字,把它讀給自己聽,把自己當成春天。

  2、把喜歡的理由批註在課本上。

  3、兩個人一組,小組交流。

  4、生自由發言,老師共同分析(用詞和修辭角度分析),邊分析邊把理解的美讀出來。

  5、全班齊讀後三段。

  三、教師小結,留住美麗

  這節課,我們跟著朱自清欣賞了春天,欣賞了春天的景色,看到了充滿希望的人們,品味了優美的語言。寫作時,如果我們也注入真情,也注意語言,多用修辭,多用疊詞,我們的作文也會生機盎然的。

  春天的美麗令人浮想聯翩,我們似乎看到了奼紫嫣紅,聽到了百鳥齊鳴。只要我們心中常駐芳華,就會煉就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人間便會處處春暖花開。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老師給大家留個小任務—

  四、走出課文,發現美麗

  五、板書:

  春、朱自清

  篇三:《春》公開課教案

  《春》公開課教學設計

  課前板書“春”、朱自清。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如今已是秋風蕭瑟、夜涼如水,站在秋天裡懷想春天應該別有一番滋味兒吧。百花爭豔、鶯歌燕舞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絃,成就了多少名篇佳作?你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 1、生自由發言。

  2、(PPT展示),全班齊讀詩句。

  春天真是美不勝收。那麼,朱自清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 進朱自清的《春》,和他一起欣賞春天的美麗。

  二、走進“春天”,欣賞美麗

  活動一:朗讀入文,把握內容,感受美麗

  上星期,我們簡單預習了課文,積累了字詞,瞭解了作者,熟悉了課文內容,下面我們 檢查一下預習。(PPT展示)

  1、指名讀,全班讀。

  2、重要的字詞手指頭寫一寫。

  3、寫“醞釀”並理解意思。(註釋也是我們閱讀課文的一把鑰匙,一定是關注。) 走進課文,欣賞春天

  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欣賞春天。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然後想一想——

  (PPT展示),朗讀課文,看看春天美在哪裡,用“春天美在——,你看(聽)——”的句式說說,一起分享春天的美麗。(板書“美”)

  1、生拿起筆,做好批註。

  2、生朗讀課文。

  3、生讀完後,做簡單批註:你可以只寫“美在”,美在“哪裡”,你就把“美在”寫在哪裡。

  4、生自由發言。(生髮言,師板書:草,花??)

  春天的人是勤奮的。把“勤奮”注到課本上,記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上,做一個勤奮的人! 春天的草美、花美、風美、雨美、人也美。到這裡文章似乎寫完了,同學們看一下課本,少了哪幾段?(第一、二,最後三段)

  春天的美寫完了,它們沒事了,都刪掉吧?

  齊讀第一段,寫了作者什麼?(作者盼望春天的感情,一個不夠,再來一個“盼望著”,突出自己盼望的熱情。)

  最後三段呢?生齊讀。一開始,春天像什麼?後來呢?從年齡上來說,春天怎麼樣了?(長大)後來呢?(像健壯的青年)由此可以看出春天在??(成長)

  春天和我們一樣,在健康快樂的成長。作者一開始盼望著春天快快到來,盼著盼著春天就來了,他就拿起笑描繪可愛的春天,最後滿懷深情的讚美春天,所以不能刪掉。可見作者寫作的時候,字情行間洋溢著真情。(板書:真情)

  師生活動二:選讀入文,品味語言,理解美麗

  春天的景美,春天的人美,“春天”的語言怎麼樣呢?(也美)好,我們就一起品味“春天”美麗的語言。(PPT展示)

  1、生有感情的朗讀你選出的文字,把它讀給自己聽,把自己當成春天。

  2、把喜歡的理由批註在課本上。

  3、兩個人一組,小組交流。

  4、生自由發言,老師共同分析(用詞和修辭角度分析),邊分析邊把理解的美讀出來。

  5、全班齊讀後三段。

  三、教師小結,留住美麗

  這節課,我們跟著朱自清欣賞了春天,欣賞了春天的景色,看到了充滿希望的人們,品味了優美的語言。寫作時,如果我們也注入真情,也注意語言,多用修辭,多用疊詞,我們的作文也會生機盎然的。

  春天的美麗令人浮想聯翩,我們似乎看到了奼紫嫣紅,聽到了百鳥齊鳴。只要我們心中常駐芳華,就會煉就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人間便會處處春暖花開。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老師給大家留個小任務—

  四、走出課文,發現美麗

  五、板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