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裡的小畫家》公開課教案設計

《雪地裡的小畫家》公開課教案設計

  雪地裡的小畫家公開課教案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四種小動物腳印不同的知識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個偏旁,會認9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第3句話,知道一些動物腳印的特點。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四種小動物腳印不同的知識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一、看圖,解題: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你們仔細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一群小動物就是被這美麗的景色吸引來到這雪地裡畫畫,我們把這些小動物叫做“雪地裡的小畫家”。

  3、解題:⑴這是一首很有趣的兒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什麼樣的人,我們叫他畫家?

  ⑵畫家前加個“小”字說明畫家的年紀怎麼樣?

  二、初讀課文

  1、同學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2、指名說說哪些字的讀音要特別注意?

  3、開火車讀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4、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後進行評價。

  5、教找句子的方法,認識新的標點符號——感嘆號。

  6、指名個別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數課文共有幾句話。

  7、由六名學生一人讀一句,看誰讀得準,讀得好。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齊讀第一句,指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2、學習第2句

  為什麼不說“雪地裡來了一個小畫家”?指導看圖,理解“一群”。

  指導朗讀:“一群”要讀重一些。注意句子中的停頓。

  3、學習第3句:

  ⑴演示課件,看這一群小畫家都在雪地裡畫了些什麼?

  ⑵讀課文第3句,說說小畫家們都畫了些什麼。

  ⑶小結,指導朗讀。

  4、學習第4句

  ⑴這些雪地裡的小畫家畫得多好啊!和你們畫畫一樣嗎?你們平時是怎麼畫畫的呀?(用什麼畫?在哪裡畫?)

  ⑵引導學生完整地回答。

  ⑶ 指導朗讀。

  5、學習5、6句

  ⑴在雪地裡畫畫多有趣呀!可是,有一個小夥伴沒有來,它是誰?青蛙為什麼沒參加?

  ⑵第5句和第6句是有關係的:第5句問,第6句回答。

  ⑶分組讀問句、答句

  ⑷你們知道青蛙為什麼不參加畫畫嗎?青蛙冬天睡覺是一種什麼現象?他這一覺睡得可長呢,什麼時候才會醒來?

  ⑸指導朗讀。

  四、指導讀全文

  讀出對小畫家的喜歡和讚美之情。

  五、鞏固練習:遊戲“找朋友”

  給小畫家找相應的畫,用線連起來。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六、邊演示課件,邊引導學生練習說話

  1、透過學習這首兒歌,我們知道動物有各種各樣的腳印。

  ⑴瞧,這是誰?(大白鵝)你們知道,它和誰的腳印一樣?(小鴨) 小鴨畫什麼?(楓葉)那大白鵝也畫什麼?(楓葉)用“也”說一句話。

  ⑵小貓如果來到雪地上畫畫,畫的和誰一樣呢?(小狗) 用“也”說一句話。

  ⑶小雞畫什麼?(竹葉) 你們知道還有什麼動物的腳和小雞一樣?用“也”說一說。

  2、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呀,大自然中還有許多動物,它們的腳印各不相同。你們課後可以去了解了解他們的腳印,仔細觀察,想象一下,他們會畫什麼,有興趣的話還可以把腳印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1、朗讀、背誦課文。2、學會生字及部首。

  教具準備:生字、部首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指導背誦:按“下雪——雪地——小畫家畫畫——怎麼畫——誰沒來——為什麼”的順序幫助學生記憶課文內容,進而背誦課文。

  3、口頭完成練習:

  小馬會畫( )。小雞會畫( )。小狗會畫( )。小鴨會畫( )。

  二、教授新課

  (一) 學習部首:竹字頭

  1、師範寫竹字頭,學生邊寫邊說筆畫順序。

  2、書空筆順。

  (二) 學習生字“筆”

  1、用學過的識字知識記憶字形。

  2、“筆”上下結構,上面竹字頭,下面是“毛”。

  組詞:毛筆、畫筆、筆記、筆畫、鉛筆等。

  (三) 學習生字“馬、牙、用、加”

  1、教師範寫。

  2、分析字形結構。難點:“用”是月字放寬,加一豎。

  用“用”字說一句話。(例:我用水彩筆畫畫。)

  3、分析字的筆畫順序,並進行組詞練習。

  三、鞏固生字。

  1、抽讀卡片。2、書空練習。3、在寫字本上寫字。

  附:板書設計

  雪地裡的小畫家

  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竹葉 梅花 楓葉 月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