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樂音的三個特徵教案設計

初中物理樂音的三個特徵教案設計

  一、目標要求

  1. 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 常識性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2. 透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3. 透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藉助於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

  二、重點和難點

  難點音色的認識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創設、提出問題

  放音樂,提出同樣是樂音它們有什麼區別的問題。啟發學生自己得出聲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是有區別的。然後總結出樂音的三特徵。再提出這些特徵與聲源振動情況有什麼關係的問題。

  2.過程展開

  (1)實驗探究音調的高低

  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後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發生的振動現象有什麼不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麼關係?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並複習其單位。強調一下音調決定於聲源振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就高。

  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聲的頻率表”,重溫人耳可聽聲的頻率範圍及其對超聲、次聲的定義。

  (2)設計響度的演示

  ①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比較容易猜測到響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因此可以再由學生透過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證實,例如利用將一根橡皮筋拉緊,輕輕撥動和重撥聽一聽所發出的聲音有什麼區別?

  ②透過敲響隊鼓,敲擊由輕逐漸加重,讓學生觀察鼓面上泡沫塑膠小球的跳動的'變化,同時聽鼓聲的變化。啟發學生自己得到響度與振幅的關係。

  ③另外,輕輕搖動響鈴,使前排學生可聽到鈴聲。後排學生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與離聲源的距離有關。

  (3)音色

  想播放不同的樂器演奏的同一個調的同一首曲子,讓學生區分是什麼樂器演奏的,進而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是憑什麼區分出不同的樂器呢?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在音調響度都相同時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觀察聲波的圖形

  觀察聲波的圖形的實驗,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比較形象地認識聲波,同時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介紹:話筒把聲訊號轉變為電訊號,輸入示波器後可在熒光屏上顯示出相應的圖象。透過演示,只要讓學生知道看不見的聲波可透過儀器顯示,藉助儀器是科學研究所必需的。

  讓學生透過觀察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出聲的波形,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知道不同頻率的聲音在波形上有什麼區別。然後可讓不同的學生在話筒前發聲,觀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擊同一音叉,觀察波形,使學生知道不同響度的聲音在波形上的區別。指導學生觀察不同樂器產生的聲波波形的區別。波形圖包含了樂音的三特徵。

  3.作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