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教案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教案

  課時安排:一節課

  教學重點:瞭解李白的思想和詩歌主要特色;體會《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的強烈感情色彩。

  李白,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杜甫並稱“李杜”,在中國古代詩壇上熠熠生輝。先讀一首吊李白的詩歌

  經青山吊李翰林

  杜 荀 鶴

  何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詩人。

  天地空銷骨,聲名不傍身。誰移耒陽冢,來此作吟鄰?

  李白墓是在安徽當塗縣的清山腳下,所在鎮現叫太白鎮。晚唐詩人賈島晚年不遠千里拜李白墓,竟然忘歸,也死在當塗,葬在李白墓不遠處。

  詩意:誰說先生已死,先生的精神日益新穎。今夜青山明月下,墓中埋葬的是千古第一詩人。自然白白地銷燬了先生的身骨,生前聲名不依傍,(死後聲名遠揚)。有誰能把耒陽杜甫墓移到此處,與先生為鄰,讓兩人共吟。

  表達了對李白的懷念和景仰之情。

  下面我們來談談李白。過去有過了解,現在更詳細地介紹他的生平、思想和藝術成就。

  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於中亞碎葉城,家境較殷實。

  (一) 蜀中時期(701-725)

  李白的父親是有學問之人。關於李白名字的由來,有這麼一個故事。週歲時抓周,李白抓了一部詩經。父親很高興,說以後要成為一名詩人。父親一定要給兒子取個很好的名字,直到李白七歲時,名字還沒有取好。 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現在孩子七歲了,父親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要母子二人對下面兩句。母親想了好一會道:“火燒葉林紅霞落。”李白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李,自家姓,“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聖潔高雅嗎?於是,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讀了不少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學習儒家經典,受儒家思想影響。而且受到道教思想深刻影響,喜歡擊劍任俠。“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居》)“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 (《感興》八首其五) 小時就受到很好的文化薰陶,對後來的詩歌創作有著極大的影響。

  (二)安陸為中心的漫遊時期(725-741)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洞庭、廬山、金陵、揚州,復折回湖北安陸。後北遊洛陽、龍門、嵩山、太原,東遊齊魯,南遊安徽、江蘇、浙江等地,遊蹤所及,幾半中國。 李白的漫遊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不屈己,不幹人”“一鳴驚人,一飛沖天”“久在草澤間,詩文名動京師”幻想著“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

  (三)長安時期(742-744)

  天寶元年,李白進京,謀求仕途。唐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置於金鸞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李陽冰《草堂集序》)任翰林學士,皇帝的文學侍從官。

  李白在長安,遇到了秘書監賀知章,當時有名的詩人,太子的老師。李白呈上《蜀道難》一詩,賀知章一讀,稱歎者數次,翹著大拇指對李白說:“先生,您真是天上謫仙人啊“。神仙下凡。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龜換酒請他。賀知章是文壇元老,他這一稱讚,蜀道難詩和”謫仙名號就遍佈天下。

  唐玄宗是尊重有才之人,但玄宗身邊的人卻嫉賢妒能。當時,政權把持在一些奸佞小人之手,高力士等人極力誹謗排擠他。李白那種性格,怎能跟這些人同流合汙?“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於是請辭,皇帝賜金放還。到長安不到兩年就離開了,繼續他的漫遊生涯。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逢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一種灑脫,也是一種無耐。

  (四)東魯漫遊時期(744-755)

  李白是非常重視朋友之間的情誼的。李白離開家鄉第一次漫遊時曾帶了三十萬金,不到一年就因接濟別人而散盡了。他跟杜甫,性格不同,詩風也不一樣,但一點也不影響兩人之間的友情。杜甫在去長安考進士的途中,走到洛陽,遇到了李白,便放棄了原來的計劃,跟著李白在現在的河南、山東一帶漫遊“醉眼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漫遊的生活給李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憶。後來又遇到了高適,三人一同漫遊。還有一個較魏萬的年青詩人,為了能見到李白,沿著李白漫遊的路線追蹤了幾千裡,類似於今天的追星族,但我覺得比今天的追星族高明多了。李白很感動,把自己的作品都交給了他,請他為自己編成文集。

  天寶末年(天寶十二年),李白到了安徽宣州一帶。這時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心情也很悲憤,但始終沒有喪失他的樂觀和自信,也沒有放棄他的政治理想。

  (五)安史之亂時期(755-762)

  加入李璘幕府。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十六子。集結軍隊名義上是北上抗敵,實際上想與肅宗爭帝。李白不清楚。李璘事敗後,李白受牽連,被流放夜郎後遇赦東還。上元二年(761),聞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他由當塗北上,請纓殺敵,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

  次年,寶應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家。初葬採石磯,後人遵詩人遺志,改葬青山。

  二、李白詩歌的思想與藝術

  李白的詞作體裁以七古、七絕見長。

  唐人所編的李白集子,現在沒有流傳下來。

  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於蘇州,世稱“蘇本”。

  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為止李白集註釋中最詳備的本子。

  關於研究李白的著作:王運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李白的思想非常複雜。但最突出的表現為莊 騷結合。

  龔自珍:“莊屈實二,不可以並,並之以為心,自白始。”

  “一生好入名山遊”,達到了“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喜歡擊劍任俠,受道家思想影響。他又憂國憂民,有遠大的抱負,希望能建功立業,但又不斷受挫。所以,有時積極入世,有時又忘情於世。可想而知,李白內心的痛苦與掙扎。李白可以說是莊子和屈原的有機結合體。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