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文敬畏自然的教案

關於課文敬畏自然的教案

  【創意說明】

  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透過自瀆、自理、自析、自用的活動完成對課文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讓學生在大量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實踐活動中,掌握自我閱讀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學步驟】

  一、自讀

  1、讀順課文:

  ①讀準下列字音:

  蓬蒿(hāo)咫(zhǐ)尺狼藉(jí)深邃(suì)

  混淆(xiáo)相形見絀(chù)碩(shùo)大狂妄(wàng)

  ②讀暢下面的句子:

  A、無論是令人生厭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高深莫測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B、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裡傳來的友好的問候嗎?

  C、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

  D、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物件,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餚,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2、讀懂課文:

  ①解題:

  課題“敬畏自然”的內涵是什麼?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層為“畏懼”,但不是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係,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美好。

  ②探究:

  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

  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探究:

  A、“敬重自然”意味著應該怎樣對待自然?

  B、“畏懼自然”是不是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C、為什麼應該畏懼自然?

  D、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自然?

  二、自理

  自理指的是學生自己對課文作一番梳理。自我梳理應完成如下工作:

  1、理出思路:

  分別說出文章含有作者的哪些觀點,這些觀點之間存在什麼聯絡?

  點撥:文章表現了作者以下一些觀點:

  ①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②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並不值得驕傲。

  ③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以倫比的。

  ④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⑤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是兄弟關係。

  ⑥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其中②③④對①進行支撐,是①的具體說明,⑤是②③④的推論,同時又和它們一起支撐⑥。文章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指出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智慧是一層,從智慧到生命,又進一層,最後得出結論“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體──推論──結論”的思路展開。

  2、理出結構: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可以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理出文章的結構。

  三、自析

  學生對課文作獨立的分析。重點解決如下問題:

  1、分析文章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2、分析文章論證方法的運用;

  3、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

  點撥:

  1、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2、作者運用了對比、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最後引出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等。

  3、文中有許多擬人句、反問句、富有哲理的語句,它們增加了文章語言的形象性,易於激發讀者的情感。

  四、自用

  1、你覺得文中哪些詞語很有特色,將它們連片語段。

  2、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仿照它試寫一句話。

  3、你覺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仿照它試寫一段話。

  【備選創意】

  〖創意說明

  為了讓“敬畏自然”的觀點走進學生的心靈,組織辯論是最好的方法。學生會在資料的準備過程中接觸更多的振聾發聵的事實、更多的前沿性的環保理論,同時,語言的表達能力、蒐集整合資料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都可以在活動中得到發展與鍛鍊。

  〖教學步驟

  1、出示辯論題:人類應該征服自然。

  2、資料準備:分小組蒐集資料,準備辯論。

  3、辯論方法指導:

  辯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贊成什麼、反對什麼,立場一定要鮮明,不可摸稜兩可。

  ⑵說話要有條有理,更要有據可依,才有說服力。

  ⑶說話一定要緊扣話題,不要遊離於中心之外。

  ⑷要善於從對方的發言中尋找漏洞,適時反駁。

  ⑸瞭解一些駁論方法,如: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等。

  4、分小組辯論,教師點評,評出最佳辯手獎、最佳合作獎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