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昆蟲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我知道的昆蟲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蟲基本特徵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瞭解昆蟲和人們的關係,知道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蜻蜓

  2.課件:動畫片-蝴蝶

  3.課件:正確找出昆蟲的名字

  趣味練習

  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話題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那些昆蟲嗎?請你說一說。

  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更多的秘密嗎?

  二、觀看動畫片:蝴蝶

  1.動畫片中的昆蟲叫什麼名字?(蝴蝶)

  2.瞭解主要特徵和生活習性

  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頭上有什麼?數一數有幾隊翅膀?有幾對腳?

  蝴蝶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

  三、ppt課件:蜻蜓

  1.還知道哪些昆蟲?

  2.觀看各種蜻蜓

  蜻蜓長的什麼樣子?

  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

  腹部一節一節的兩側有氣孔,是呼吸用的。

  3.蝴蝶和蜻蜓它們共同的名子叫什麼?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有些昆蟲(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如蚊子。)

  四、初步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麼?

  2.昆蟲裡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麼?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麼?

  (蝴蝶在幼蟲時有吃嫩菜葉等害處,變成蝴蝶後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ppt課件--瞭解蝗蟲

  透過觀看了解,蝗蟲是危害莊家的害蟲。

  五、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1.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裡的益蟲和害蟲?

  2.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

  隨地大小便,不讓髒水積聚使害蟲無法生存等。

  中班科學教案:會變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1、透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膠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定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裡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麼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膠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氣球吃什麼》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氣球吃什麼

  1.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

  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著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2.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麼》。

  提問:氣球喜歡吃餅乾、饅頭、糖果嗎?

  討論:氣球吃什麼,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二、我幫氣球吃空氣。

  1.教師: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裡溜出來。

  怎麼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2.教師示範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3.幼兒每人一隻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4.告訴幼兒為了不讓空氣溜走,他們可以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三、充氣玩具吃空氣

  1.出示充氣玩具。

  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2.幼兒自由結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後胖乎乎的“身體狀態”。

  3.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著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啟發、探索。

  (1)為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透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透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著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透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匯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透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示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示,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膠做的為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律。

  2、激發幼兒對物體排列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律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麼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二、啟發幼兒用符號記錄規律。

  師:“我們發現了這麼多規律,怎麼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啟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律,並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事物及規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迴規律、四季的輪迴規律等)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透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裡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裡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裡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裡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裡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裡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可以瞭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透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