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友情伴我同行政治教案

初中友情伴我同行政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播種友情”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五課《友情伴我同行》的第一個專案,主要講述兩個問題:一是生活需要友情,幫助學生認識友情在個人成長道路上的作用;二是克服青春期的閉鎖心理,積極尋找朋友,引導學生認識閉鎖心理的現象和危害,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同時做到謹慎交友。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友情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辨析能力及自我教育能了。

  3、知識目標:懂得友情的重要性,認識閉鎖心理的現象和危害,積極與同學交往。

  三、教學難點:慎交友

  由於初一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淺,辨別是非能力差,對於如何認識慎交友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講清“慎交友”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

  採取主動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小組討論分析、大家談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辨析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 請同學們欣賞歌曲《相逢是首歌》

  師:同學們無論分別幾年,還是幾十年,無論相距近還是遠,生活上的相互照顧、事業上的相互扶持、情感上的相互思念,都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體驗,使我們感受到友情的溫暖。同學們的友情是共同生活的濃縮,是心靈交流的花朵,同學們的友情將像一首美妙動聽的歌,伴我們一路同行。

  思考:你對友情有何感悟?

  (同學回答,教師總結)

  (二)大家談

  師:以上同學們的回答充分體現了友情的可貴,它是我們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生活離不開朋友,人人需要友情,那麼請同學們想一想:

  1、你有知心朋友麼?

  2、如果有,誰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

  3、他(她)對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幫助是什麼?

  4、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朋友都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

  (結合實際直接回答即可)

  目的:從“大家談”中引導學生歸納出友情的重要作用。

  P73培根名言:反面設問,如果沒有友情,生活將會怎樣?

  P74引導學生觀察三幅照片

  目的:加深學生對友誼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

  (三)實話實說

  師:剛才大家都認識到了友情的重要性,也都十分渴望友情,那麼在交友過程中,你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針對下列現象開展自查互查活動。

  1、尷尬、煩惱的事不願對人說。

  2、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不願積極參加。

  3、常有莫名孤寂和煩燥感,情緒波動較大,對別人的言行常感厭煩。

  4、原本性格開朗活潑,逐漸變得孤僻。

  師:請同學們檢查自己是否有以上行為,如果有,應怎樣克服?

  (生談略)

  目的:引導學生得出如何克服閉鎖心理,積極尋找朋友的途徑。

  師:同學們,請你們相信,當你能帶著微笑,帶著溫馨,自然坦率地伸出你的熱情之手時,一定會有一雙和你一樣真摯的手向你伸來。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學期開學,王浩結識了新同學趙洋,他們倆一起復習功課,一起玩耍,漸漸地成了好朋友。王浩的英語總是學不好,有時考試不及格。課後或雙休日趙洋總是耐心地給予輔導,講解他不懂的地方,並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毫無保留地介紹給王浩。在趙洋的熱情幫助下,王浩信心倍增,刻苦學習,在年終的期末測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兩個好朋友高興地抱在一塊兒。

  案例二: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振明認識了社會上的一幫遊手好閒的“哥們兒”,並與他們結為“把兄弟”。從此,他們便經常一起出入電子遊戲廳,利用電子遊戲賭錢;一起到錄影廳看錄影,去舞廳跳舞,到餐館吃喝。家長給的零用錢花光了,王振明就模仿著“哥們兒”的做法小偷小摸。先是偷同學們的錢包,後發展到攔路搶劫小同學的錢財。在一次攔路搶劫時王振明被人當場抓獲,扭送到當地派出所,依法受到了應有的處罰。

  師:請同學們比較兩則案例,談自己的體會。

  補充:也可讓學生談一些發生在身邊的正反事例,來說明交到益友或損友對自己的成長、發展的不同影響。(教師進一步歸納強調)

  目的:使學生明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和慎交友的重要性,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五)友情連結

  自制一張卡片,寫上你的名字和你最想讓對方瞭解的內容(也可是友情名言)送給你想與之交往的同學。

  (可現場送)

  目的:引導學生敞開心扉,積極主動地尋找朋友。

  (六)收穫平臺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穫?

  (請用一句話表達出來)

  目的:使學生明確要“積極地廣交朋友,塑造良好的性格”。

  (七)結束:請同學合唱《永遠是朋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