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教案

關於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教案

  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1課的內容。該詩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同題《絕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教學中應從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同時應發揮韻文形式利於朗讀的優勢,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韻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特有的表現慾望、探究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利於教者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設計理念:

  以學生學習和活動方式結構課堂教學是本設計突出的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實踐,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妝”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句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合作的方法、樂趣,增強競爭意識。

  5、鞏固學習方法,豐富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切入,嘗試背詩,創設情境,欣賞畫面,引出新詩。

  二、師生商討,激發動機,滲透學法,組織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組彙報,組際競爭,相互評價,理解內容,突出重點。

  四、創設情境,引導讀背,加深感悟,增強體驗,提高能力。

  五、拓展學習,開發資源,引導創新,促進實踐,綜合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