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設計

小學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理解並掌握解題思路。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透過鼓勵性的情感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初步學會分析數量關係,並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教學難點:

  懂得要解決最後問題必須先找出隱藏的中間條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桃園參觀,你們想去嗎?(課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豐收啊!這裡有4筐桃子,每筐有6個,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誰會算一算?(學生口答,說一說怎樣想的?)

  如果第一棵樹上有80個桃子,第二棵樹上有60個桃子,兩棵樹上一共有多少個?

  誰會列式解答?學生口答並說一說怎樣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們真了不起,遇到的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一起去看看猴媽媽和猴寶寶在桃園遇到了什麼問題想請你們幫忙。

  媒體演示例題

  (2)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資訊?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猴: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你能根據兩隻猴子的採桃情況提出問題嗎?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出來,再引導學生先解決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

  (3)怎樣求出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

  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123=36(個)

  36+6=42(個)

  你先算的什麼?你是怎樣想到先算大猴採了多少個的?

  教師歸納:有的同學這樣想:要求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就要把大猴採的個數和小猴採的個數合起來,可題目上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大猴採了多少個,所以必須要先求出大猴採了多少個,然後把大猴採的個數加上小猴採的個數。這是從問題想起。還有同學是從條件想起,根據大猴採3筐,每筐12個,就能先算出大猴採了多少個,再把大猴採的個數和小猴採的個數合併起來,就是兩隻猴一共採的個數。這兩種想法都很好。

  我們在解決問題後要寫出完整的'答語。教師板書答語。

  回顧:剛才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板書課題: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為什麼這道題要用兩步呢?

  (4)教學試一試

  剛才有同學還提了一個問題,你會解答嗎?

  先在本子上獨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說說先算什麼?

  指明彙報,板書算式。提問: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要先算什麼?

  比較:在解決例題和試一試這兩個問題時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相同的是兩題都用兩步計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採了多少個?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題求兩隻猴一個採了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計算,而第2題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減法計算。

  三、拓展練習

  (1)參觀了桃園後我們再去森林公園看看,進公園先買票。我們來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體出示條件和問題)

  誰說說這題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麼問題?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麼?

  學生列式解答。指名彙報,說一說152表示什麼意思?提醒做完後別忘了寫答語。

  (2)我們進公園去。這裡有2個小朋友在澆樹呢!這裡又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你會做嗎?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後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我們繼續參觀森林公園,看,眼前又出現了什麼?根據這些條件你會提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問題,再讓學生分別解答。

  解決這兩個問題分別是怎樣想的?都要先算什麼?

  四、全課總結

  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解決了好多問題,真是了不起啊!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關鍵是什麼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