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範文

化石吟教案範文

  教材簡析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透過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理解和積累一些重要詞語。

  2.有感情地頌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4.初步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興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圖片,讓學生從視覺的效果上先睹為快,充分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積累優美的詞句。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圖片(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提問:這些生物在現代的生活中還見得到嗎?明確:見不到了。

  提問:那這些精美的生物的圖片從何而來?明確:是科學家透過對古生物的化石進行復原而來的。

  提問:何謂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明確: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或生活痕跡(如腳印、爬跡等),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類似石頭的東西。

  對於這些遺留千古的化石,你們有沒有興趣一睹為快呢?

  今天有一個人對這些化石也充滿著好奇心,下面就讓我們與他一起去領略這些化石的風采,出示課題。

  也可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螢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可用音樂匯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二、明確目標

  1.對課文的生字質疑,掌握課文生字的音形義。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情感。

  3.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增強求知慾。

  4.初步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

  三、質疑字詞

  預習文章的過程中,留意你不會寫的字詞,把你認為難認,難解,難辨的生字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詩歌的朗誦)後讓學生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並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問:讀過詩歌之後,你知道了什麼?由學生作答。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化石的珍惜,熱愛和研究;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3.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範讀。(配樂範讀課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大螢幕投影出示)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c.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透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五、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詩的第1、2小節,用連續的問句開頭,妙在何處?

  明確: 用連續不斷的問句開頭,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明確:前後照應,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和肯定。

  3.“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明確:引出下文,又表現作者的思路

  4.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一句?

  明確: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5.“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明確: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是比喻,說明化石是古生物的檔案。

  同學們齊讀3-6節,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

  (大螢幕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六、朗讀課文,深入體會下

  1.自由討論: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想象中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有何感想?

  七、放飛想象,拓展知識

  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的進化提供了依據,也向我們展示了生物進化的規律.作為今天的我們,能否大膽地放飛想象,想象生物進化之前的模樣。

  八、作業佈置

  課外尋找資料,介紹一種恐龍或某種古生物。體例可寫成:種屬、外形(附案)習性說明、滅亡原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吟:讚頌

  (1-2節)問句引發想象

  (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回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