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一課的教案設計

《落花生》一課的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著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麼?再寫什麼?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麼?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麼?在這裡起什麼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穫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穫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穫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型別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穫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穫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裡。)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麼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透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透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裡”“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裡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裡,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鑽進土裡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麼?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麼?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裡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麼叫有用的人?什麼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讚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讚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後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麼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穫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穫節上的收穫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結合“我”的一段話,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透過收穫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次有具體的感受,對文章主次與中心思想的關係有比較具體的體會。

  (板書:略寫詳寫)

  3.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穫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著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點。

  (七)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八)作業。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誦課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