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案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案設計

  設計理念:

  感人的事例總是藉助語言文字才能向人們傳遞著感動。本課教學力求透過反覆讀文,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透過多種對話,將文字讀解多元化,生活化。在充分挖掘文字內蘊中,多角度地開拓學生的認識空間、審美空間,啟用閱讀思維,實現語言、情境和精神(思想、情感與意義)的和諧共振,提升情感的價值。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體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體會給予的崇高與快樂。

  3、培養學生研讀拓展的能力,嘗試運用“全息閱讀”的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蒐集身邊的愛心故事,尋找典型的聲像資源。瞭解學生的認識基礎。

  教時安排:

  2教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啟情入文。

  (多媒體播放一些畫面)

  1、教師講述故事。

  可供選擇的內容有:①身邊的白血病患兒的故事——寧波海曙中心小學師生、家長一天內捐助20萬,給患白血病的六年級學生治病的事蹟。②“寧波愛心感動中國”——央視4個頻道同時聚焦2000多名寧波市民一週內為身患白血病的青海貧困女教師羅南英捐款60萬的故事。③《同一首歌》愛心大行動——天津血液病醫院白血病患兒的經歷。

  2、匯入本課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名師教案設計

  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詮釋著人生的真諦——生命的崇高在於精神的延續;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始終透著深沉而偉大的愛,有愛就有希望。讓我們開啟課文……

  3、自讀課文,說說你讀文後的感受。

  4、交流,隨機板書:

  李博士

  小 錢年輕人

  (杭州)骨髓移植(臺灣)

  餘震

  [設計意圖]

  夫綴文者情動面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匯入即開啟,猶如樂章的引子,逐漸撥動學生的心絃。讀文後最初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情感源。

  一、悟情提升。

  1、分解資訊。

  讓我們從文中進一步去認識三位主人公。自讀課文,分別找出有關描寫他們的語句。說說有沒有特別讓你感動的詞語?

  2、交流資訊。(注意先要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鼓勵不同見解,教師要把握好度,因勢利導,使與文字的對話和交流不斷走向深入)。

  例如:

  (1)第二段:“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特別感動的詞語:凋零綻放幸運

  感動的原因:小錢的命運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2)第五段。“針頭向皮膚刺去……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隔……,終於從身軀裡涓涓流出……!”

  特別感動的詞語:突如其來靜靜地一次又一次

  暫停的間隔涓涓流出

  感動的原因:餘震中的手術,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令人感動。

  (3)第四段。“在這場災難中……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特別感動的詞語:災難不清楚期待

  感動的原因:臺灣青年將別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顧家人和自己的安危,以拯救他人生命為己任,怎能不讓人感動與敬佩。

  (4)第六段。“骨髓的儲存期只有24小時。……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特別感動的詞語:奔波連夜

  聯絡上下文還可以找到的詞語:步履匆匆沉著

  感動的原因:李博士醫德高尚,敬業執著。

  (5)略……

  3、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設計意圖]文字是一個全息和開放的系統,文字的意義是在讀者參與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生成的。潛心讀書,尋找文中看似尋常、實則內涵豐富的全息元(關鍵詞句),藉助全息元輻射,聚焦文字的相關資訊,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功效。尋找、感悟、輻射全息元的過程,實質是學生啟用文字,碰撞情感的過程。

  二、激情感化。

  1、搜尋資訊。

  老師在網上找到了這麼幾段話,請你認真地讀一讀,然後,說說你的感受。

  (發下資料)。

  ①我國每年有400多萬病患者等待著造血幹細胞移植,僅白血病患者,

  全國每年新增4萬人,主要發病年齡在35歲以下,其中50%以上是兒童。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救治。

  目前,我國造血幹細胞庫存資料不足3萬例,這與美國的庫存450萬例、歐洲的庫存370萬例、中國臺灣的庫存20萬例相比差的太遠。如果12億中國人行動起來,可以相信"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時,由於我們亞裔人群的遺傳基因與西方人不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將是提供全球亞裔人群共同分享的生命資源。

  目前,中國紅十字會正在擴充"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隨著資料庫的擴充,將使成千上萬的白血病患者和其他可以用此種方法治療的患者獲救。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的建設是一項挽救生命的社會系統工程,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與社會效益,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援。在此,中國紅十字會呼籲全社會捐資建設"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關愛生命,奉獻愛心,展示人道的力量,用我們的愛重燃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②《同一首歌》愛心大行動-有愛就有希望,讓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

  下了淚水……天津血液病醫院那些白血病的患兒真讓人心痛不已,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遭受著白血病魔的摧殘,忍受著化療的折磨,成人都難以忍受的痛苦卻要由這些柔弱的小生命來承受。對病孩們的父母親來說更是令他們心碎和無奈……有的孩子才幾歲,他們對疾病殘酷性都不懂,可他們弱小的生命卻遭受著死亡的威脅。

  孩子們的目光是那樣的清澈純潔,孩子們的面容又是那樣惹人喜愛,看到他們因化療而光了頭髮的小腦袋……讓人怎能不心痛,怎能不心酸。

  ③這位李博士就是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徵集到23份骨髓庫,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攜帶著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本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出示李博士一天工作表)。

  2、交流閱讀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課外資訊的擴容,豐富了文字的讀解,將背景材料與文字內容建立聯絡,將個體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與文字內涵建立聯絡,促進文字意義的昇華。

  第二教時

  一、銜接。

  1、迴文再讀有關語段。再次體會小錢的“幸運”。臺灣青年的“高尚”,李博士的“可敬”。

  2、在教師的引領下再讀課文有關語段。

  3、師:骨髓移植,挽救生命,就是這樣一件人命關天的事情,聯結著海峽

  兩岸骨肉同胞的心。(板書)小錢是“幸運的”,因為一位陌生的臺灣青年給了他生命的希望;年青人是“高尚”的,他給予的已經不僅僅是他的骨髓,還有那份無私的愛的奉獻,李博士是令人“尊敬”的,是他架起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課題)

  4、“生命橋”指的是什麼呢?(交流理解)。

  (出示)“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你是怎樣理解文中這句話的?(交流理解)。

  5、深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設計意圖]反覆誦讀,才能更好地體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並反過來體悟某些表示式的特殊意義和特殊價值,所以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美讀涵泳的時間和空間,比較揣摩的時間和空間。

  二、表情達意。

  奇蹟往往會降臨在創造奇蹟的人的身上。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時刻需要我們的抉擇,需要我們付出鮮血甚至生命。你想體驗那份給予的快樂嗎?我們來聆聽一段採訪——(多媒體播放片斷)

  可選擇的內容:① “公益之星”的人物專訪。 ②骨髓捐獻者樸實的心聲。

  2、深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3、互動實踐活動(小組合作,選擇一題完成)

  (1)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後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

  (2)跨越海峽的骨髓,給了小錢生命的希望,他從中也受到極大的鼓勵。出院後,小錢滿懷感慨提筆寫下了感謝信。他會感激誰?感激的原因是什麼?你能試著寫下來嗎?

  (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別的時間,特別的環境,特別的人物,你能結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寫下一段感言嗎?

  (4)社會需要關愛,社會需要互助,為挽救患白血病的孩子們,呼籲社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都來奉獻一份愛心,讓生命之花重新綻放。請你試著擬一份《倡議書》。

  4、巡視指導,參與活動。

  5、交流。

  6、在《愛的奉獻》或《感謝》等背景音樂中結束課堂教學。

  [設計意圖]由“期待”到“融入”到“融合”,課堂或許已經成為了“愛的生活”生活的一瞬間。綜合實踐的多種選擇,是文字學習的超越,也是基於文字體驗後的語文能力的踐行嘗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