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通用7篇)

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與物體間是有空隙的,尋找合理、有序的安排空間的方法。

  2.嘗試把大小不同的物體全部裝進容器裡,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核桃、芸豆、小米;透明瓶子、托盤。2.自制圖示一套;自制PPT課件

  活動過程:

  1.遊戲匯入,引起幼兒操作興趣

  l 師:“小老鼠今天要搬家,它要把自己的糧食全部搬到新家去。你們能來幫助它嗎?”

  2.觀察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的不同

  l 師:“核桃、芸豆和小米大小一樣嗎?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3.幼兒操作,嘗試把三種材料全部裝進透明瓶子裡

  l 幼兒設計裝瓶方法,教師出示相應圖示

  l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重點引導幼兒發現材料裝進瓶子裡的位置情況和關係。

  l 師生共同交流實驗過程

  ①展示裝瓶失敗的瓶子,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②展示裝瓶成功的瓶子,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並示範將材料裝進瓶子,教師依次引導幼兒觀察材料裝進瓶子後,瓶內空隙情況。

  l 再次操作,體驗成功

  ①請幼兒按照正確的順序裝瓶,一邊裝一邊觀察瓶內的空隙情況。

  ②觀看課件,師生共同小結

  4.觀察照片,遷移生活經驗

  l 出示物品擺放凌亂的抽屜照片

  ①師:“我們來看這個小抽屜,看上去它已經裝滿了,但是裡面還有空的地方嗎?那麼如何合理的安排抽屜裡面的東西,讓抽屜變得整齊呢?”

  ②師:“等會兒請你去收拾一下你的抽屜,讓你的抽屜變得又整潔又幹淨吧!”

  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往往在如何整齊合理地擺放物品上能力較弱。為此我設計了本節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做中學",引導幼兒發現空隙,填補空隙,學習如何合理利用空間。同時能在生活中學會整齊擺放物品,養成良好的習慣,也為入小學做好一定的準備。

  活動目標:

  1、透過實踐操作,幫助幼兒發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空隙。

  2、幼兒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幼兒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重點:

  瞭解空隙,會充分利用空隙節省空間;

  活動難點:

  利用空隙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準備: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記錄表,共20份;

  2、教師操作材料準備:幻燈圖片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故事引題:師生問好!

  小烏鴉想去看媽媽,它準備帶些什麼,讓我們來看看?有核桃、有黑豆、還有一個瓶子,小烏鴉想用這個瓶子把糧食全部裝進去,你們猜,能裝的下嗎?你說能,那你想怎麼裝?哦,你是這樣想的,你說不能,那你想怎樣裝?這麼多的方法,究竟哪一種方法最好呢,那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是有個小小的要求哦,請小朋友先裝完了一樣糧食再裝另一樣,這裡還有一張記錄紙,然後按順序記錄在記錄紙上。核桃用0…讓我們開始動手吧!

  二、基本部分1、理解空隙,實踐操作填補空隙,節省空間。

  (1)幼兒第一次操作,二樣物品(核桃、黑豆)哪位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裝的?裝完沒有?沒有裝完,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全部裝進去呢?你裝完了嗎?呀,你全部裝進去了,你是怎樣裝的?

  東西一樣多,可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卻還有糧食留在外面,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糧食都裝進去了呢?這裡面可以是有好辦法的,讓我們來找一找原因吧!

  看起來,我們的瓶子都已經裝滿了,似乎再也裝不下東西了,但大家仔細看一看,瓶子裡還有沒有空著的地方?找找看。這些空著的地方就是空隙。核桃和核桃之間的空隙,可以用什麼來填補呢?

  (圖片)我們來看看圖片,核桃的空隙大還是黑豆的空隙大?為什麼?因為核桃更大,所以空隙更大,黑豆更小,所以空隙更小。其實小朋友已經發現了裝糧食的秘密,剛才那個小朋友先裝了大的核桃,再裝小的黑豆就從核桃的空隙中骨碌骨碌鑽過去,糧食就全裝進去了。

  2、物品分類教師:"我們一會還要用這些糧食做有趣的遊戲呢,可是這些糧食都混在一起了,請小朋友動動手,動動腦,把食物按照標識進行分離開。然後回到座位上。"

  3、幼兒第二次操作:三樣物品(核桃、黑豆、小米)小烏鴉看見小朋友那麼能幹,它又拿出了一些小米,想多送點糧食給媽媽,現在有三種糧食了。想一想剛才裝糧食的秘密,請小朋友把發現的秘密再用一次,三種糧食要全都裝進瓶子裡去。還有一張記錄表,小米可以用……表示,小朋友一定按實驗順序記錄哦!如果還差一點裝不下就請你們想想辦法,好,開始吧!

  你裝進去了嗎?(追問:是怎麼裝的?你為什麼這樣裝?)小朋友動手動腦把所有的糧食都裝進去了,小烏鴉說謝謝,就裝起糧食飛走了。

  小結:小朋友發現空隙的秘密哦,利用了核桃的大空隙,先讓黑豆鑽過去,最後讓小米鑽過去填補小空隙,這樣就幫烏鴉把所有的糧食全裝進去了!

  4、遷移生活經驗。

  小朋友今天真能幹,發現了物體與物體之間有空隙,還知道利用空隙來解決問題,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看大螢幕。

  (1) (圖片)這是冰箱,爸爸媽媽可聰明瞭,利用空隙有序的擺放食物,這樣裝進去了許多的東西。

  (2) (圖片)這是小班的小凳子。雖然這些凳子擺得很整齊,還是佔了很大的地方。我們要在教室做遊戲該怎麼辦呢?

  (3)(圖片)可以把凳子由下至上依次疊加起來擺放,就空出地方來玩了吧!

  結束部分遊戲《超市大贏家》

  1、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填補空隙的方法利用空間,現在,我就要請小朋友來玩一個《超市大贏家》的競賽遊戲。

  (1)小朋友看,在我們的前面就是超市,共有四組物品,每組裡放的商品一樣多,裡面的商品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軟的,小朋友分成四組,每組5人,遊戲開始,小組長就迅速跑到超市取走物品,拿回來放在你這一組的箱子邊,最後小組成員們團結合作,共同把東西有序整齊的裝進箱子裡,把蓋子扣住。

  (2)最先完成的一組就是我們今天的《超市大贏家》!會玩嗎?注意,物品要想好了再放,不然,這個箱子可是裝不進那麼多東西哦!有信心嗎?

  (3)恭喜(XXX)隊獲得的勝利,大家為他們喝彩吧。

  2、我們回教室給勝利隊發獎勵,其他隊再試一試,讓我們再來一次比賽吧!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探索規則的物體之間,在量都比較多的情況下,怎樣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種方法裝的更多。在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索不規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還有石頭、石子、沙子、水等物體之間的間隙,以及不同物體量的增多和減少後,還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2、感受科學探索活動的快樂。

  3、遷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擺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幼兒每人一份大記錄表小卡片簡報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活動

  今天,楊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先來看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哪些東西?(在一個透明的杯子裡裝滿核桃、花生豆、小米)這三樣東西大小有什麼不同呢?引導幼兒觀察後說一說。

  二、自由猜想操作驗證

  請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東西到在盤子裡。

  1、剛才小朋友把杯子裡的東西全倒出來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們都裝進去呢?先來猜想一下先放什麼?再放什麼?最後放什麼?(幼兒自由猜想,個別回答。)

  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做記錄。

  2、到底哪種方法最好呢?現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來試一試,好嗎?(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提醒幼兒一種東西放完後再放另一種東西;操作時要輕拿輕放)

  3、說一說自己是按哪種順序放的?引導幼兒觀察為什麼有的把全部放進去,有的已經放不進去了?

  4、xxx、xxx、xxx把東西都放進去了,他們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放的呢?我們都來試一試吧!

  (教師引導幼兒分步邊操作邊觀察,得出結論:幾個物體放在同一個容器中,物體越大,空隙越大,物體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體後放小的物體,就會節省空間,放的東西會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這看!(引導幼兒觀看簡報,強化認識)

  三、遷移生活解決問題

  剛才小朋友發現放東西時先放大的後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東西。那我們就把這種好方法帶到我們的生活中,來解決一些小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理玩具、廚房裡的盆)

  四、鞏固認識結束活動

  小朋友快來看!這有這麼多的玩具,想玩嗎?(引導幼兒觀察籃子裡的物品是整齊擺放的,然後進行分組活動。)

  時間不早了,我們把東西收拾一下吧!(引導幼兒將打亂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擺放。)

  我們用這種好方法去整理我們教室裡的玩具吧!帶幼兒離開活動室,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空隙的概念對於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因此說比較適合大班幼兒,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透過反覆的操作,使幼兒認識到,物體和物體之間的距離就是空隙,物體和物體之間都會有空隙,而且透過操作讓幼兒明白,幾個物體放在同一個容器中,物體越大,空隙越大,物體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體後放小的物體,就會節省空間,放的東西會更多的道理,然後,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這正和《指南》精神相吻合,即孩子的學習來源於生活,且要運用與生活。

  活動中,幼兒自始至終在操作,因此,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活動結束後,我在科學區投放了更加豐富的東西,讓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導孩子運用空隙的`知識來收拾書包、盒裝的玩具、碗筷等等。

  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往往在如何整齊合理地擺放物品上能力較弱。為此我設計了本節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做中學”,引導幼兒發現空隙,填補空隙,學習如何合理利用空間。同時能在生活中學會整齊擺放物品,養成良好的習慣,也為入小學做好一定的準備。

  教學目標

  1.透過實驗,發現空隙。

  2.透過簡報,遷移生活經驗,學習合理物品。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記錄表,記錄筆,幼兒實驗材料每組一份(大石頭,小石頭,沙子若干),篩子,透明實驗杯,原木玩具一套。

  教師材料:簡報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熟悉實驗材料,瞭解材料特性。(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材考、幼兒自由討論材料的特點)

  教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有趣的實驗。小朋友看看我們的桌上有什麼?”

  幼兒:沙子、石頭……

  教師:“仔細看看這三樣材料,它們有什麼不同?”

  幼兒透過觀察、觸控,自由討論自己的發現。(大小、輕重)

  2.引導幼兒操作實驗,並及時做好記錄。教師:“你們真能幹!發現材料間有這麼多的不同。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就是把這三樣東西(大石頭、小石頭。沙子)都裝到一個大瓶子裡(出示大空瓶)。但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東西要一樣一樣地放;大石頭很重,要輕輕地放。當東西到瓶口時就蓋好蓋子,停止實驗。我們還要把實驗的過程畫出來(出示實驗記錄表)。如果全部材料都裝進瓶子裡去了,說明實驗成功,就打勾;如果你沒把所有的材料都裝進瓶子裡去,說明實驗失敗,就打叉。每組小朋友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

  二、基本部分(觀察實驗結果,發現問題)

  1.幼兒分組第一次試驗。

  2.各小組討論成敗原因。活動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的小組成功,有的小組失敗;一種是全體失敗。

  (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教師:“你們是按照什麼順序擺放的?結果怎麼樣?”

  “東西一樣多,為什麼有的小組可以全部放進去,有的小組還有東西留在外面呢?小朋友們想一想是什麼原因?”(幼兒自由討論)

  (實驗全部失敗)

  教師:“好,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吧!看起來,我們的瓶子都已經裝滿了,似乎裝不下東西了,但小朋友們看一看,瓶子裡有沒有空著的地方?在哪裡?用手指一下。”

  “這些空著的地方就是空隙。這些空隙裡還可以放東西。原來是我們浪費了很多空隙,所以東西才裝不進去。這三種材料中哪種材料中間有空隙

  ?(幼兒多數會回答大石頭,那麼小石頭和沙子能鑽到它的空隙裡嗎?”

  3.利用操作材料將物品分離。

  教師:“到底按照什麼順序放才能把這些材料全部裝進去呢?我們再來試一試。可是這些材料都混在一起了,請小朋友想想辦法,用桌上的工具把這些混在一起的材料分離開。(幼兒根據教師的材料自由想辦法分離。)

  4.經驗,再次實驗。

  教師:(對用篩子分離的方法給予)

  “到底按照什麼順序才能把這些材料都裝進瓶子裡呢?我們再來試一次。”

  5.試驗成功,幼兒分享成功的喜悅,引導幼兒觀察瓶內是否還有空隙。

  教師:“你們是按照什麼順序放東西的?結果怎麼樣?”

  “小朋友們看一看,現在我們的瓶子裡還有沒有空隙了?”

  (幼兒回答“有”或“沒有”)

  教師講解:“其實瓶子裡還有空隙。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空隙較大,我們很容易看清。沙子與沙子之間也有空隙,只是空隙很小,我們不容易看到。我們來試一試。我這有一瓶水,看看這瓶水能不能找到沙子之間的空隙,並把空隙填滿?”

  教師:“水倒進去了嗎?(倒進去了)原來沙子與沙子中間真的有空隙。這些水能鑽進沙子與沙子之間的空隙裡,把空隙填滿。”

  6.觀看簡報,遷移生活經驗。

  教師:“今天小朋友很能幹,發現了瓶子裡的空隙,並想辦法來補充空隙。這就節省了空間,合理安排了空間。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我們一大螢幕!”

  播放簡報:

  教師:“這是我們幼兒園的建構角。平時小朋友們把玩具擺得滿地都是,佔了很多空間。”

  幼兒透過畫面比較,發現合理地利用空間能給生活帶來方便。

  教師:“每次遊戲結束後,小朋友們自覺地把小玩具裝進箱子、抽屜裡,大的玩具整齊地擺在角落。這樣建構角看起來就很寬敞了——這就是合理利用空間。”

  教師:“這是小學生哥哥的書包。裡面有書本、油畫棒和小算盤,還有純淨水。書包都裝不下了!後來哥哥想了一個辦法:把書本整齊地擺放在書包裡,把純淨水放在書包左邊的口袋裡,小算盤放在右邊的口袋裡,這樣就很好地利用了空間,既把所有的東西都裝下了,書包又顯得很整齊。哥哥可真棒!”

  教師:“看,這是小班的小凳子。雖然這些凳子擺得很整齊,但還是佔了很大的空間。你們有辦法來節省空間嗎?”

  幼兒根據經驗聯想到將凳子由下至上依次疊加起來擺放。

  用所學經驗解決問題。如班級塑膠凳,班級玩具盆應怎樣合理擺放。

  7.幼兒自由討論生活中合理安排空間的例子。

  師: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合理安排空間的?(幼兒遷移生活經驗,進行討論)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看來合理地安排空間真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幫我做一件事情。到底是什麼事情呢?小朋友跟我來。(帶領幼兒來到原木玩具處)

  2.小朋友們看,這麼多的玩具昨天還好好地呆在玩具架裡呢,今天怎麼裝不進去了呢?小朋友們幫忙把它們好吧!(引導幼兒發現空隙,想出解決的方法:先放大玩具,後放小玩具,個別玩具進行拼擺後放回玩具架。)

  3.教師幼兒的成果,並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學會整齊地擺放物品,養成良好的習慣。

  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

  2、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

  3、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1、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麼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2、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裡嗎?

  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裡。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3、記錄實驗過程。

  二、說一說我的發現。

  1、先裝了大石頭,因為大石頭佔的地方大,然後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後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後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為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裡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為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大膽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空隙的現象。

  2、喜歡探索,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經驗。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大石頭、小石子、沙子每組幼兒一份;帶蓋的大瓶子四個;幼兒記錄表(附後);PPT圖片(附後)等

  【活動重難點】

  在實驗中發現物體之間存在的空隙,不同的空隙可以用不同的物體填滿。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感知材料。(目的:調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性,感知操作材料不同特性)

  “今天,我們要做個有趣的實驗,看看我們桌上的實驗材料是什麼。(石頭、石子、沙子)比較一下這三樣材料,有什麼主要的不同之處。”(大小、輕重、形狀不同)

  二、操作實驗,交流共享。(目的:在實驗、交流中引導幼兒主動發現物體間存在的空隙)

  1、交代實驗要求

  “今天的實驗三人一組合作進行,用三分鐘時間,試著把這三種材料全部都裝進大瓶子裡。想想怎麼放才能比較容易將這些材料全都裝進瓶子裡。在實驗時要記錄放材料的順序,什麼先放就記在1號空格,看看實驗結果能否把這些材料全部裝進瓶子裡”(出示記錄表並介紹)。

  ——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記錄能力,尤其在探索活動中及時記錄操作過程及結果,可以幫助幼兒更清晰、全面交流經驗。

  2、幼兒第一次實驗,集體交流實驗結果。

  ●關鍵提問:試試看按照什麼順序裝這三種材料會把更多的材料裝進瓶子裡?

  ●補充提問:同樣多的材料,為什麼有的小組裝得多,外面剩的少,有的小組還有許多材料沒有裝進瓶子裡?

  ●交流、對比操作方法後小結:外面留許多材料的小組是瓶子中還有許多空隙,而按照石頭→石子→沙子的先後順序裝,容易將更多的材料裝進瓶子裡。

  3、第二次實驗,集體交流實驗結果。

  ●幼兒藉助提供的有洞洞的籃子快速將三組材料分離開。(增強幼兒動手及相互間的合作能力。)

  ——根據第一次的實驗情況,已經成功的組提供多一些的沙子讓他們想辦法裝進瓶子中以增加一定的挑戰性,未成功的組借鑑經驗再次實驗,激發每一組幼兒參與探索、操作的積極性,讓每一組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收穫,增強信心)

  ●關鍵提問:這一次在裝三組材料時又會發現什麼秘密呢?

  ——透過第二次實驗探索、交流印證:按照石頭→石子→沙子的先後順序比較容易將三組材料都裝進瓶子中。從而發現:石頭間的大空隙可以用石子填,石子間的小空隙可以用沙子填,瓶子搖一搖還可以裝更多的沙子。

  ●提升小結:原來,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物品,可以減少空隙,裝更多的東西。

  4、教師激趣實驗:選擇幼兒認為最滿的一瓶,問是否還可以裝東西。然後倒水滲透進去,使幼兒發現空隙其實還沒有填滿,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物體空隙秘密的興趣。

  三、觀察圖片,遷移生活經驗。(目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的聯絡)

  ——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展開,我提供了幼兒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照片,在情境中引發他們進一步思考合理安排、利用空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從而使幼兒獲得更多能為生活服務的有益經驗,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過渡語:今天我們在實驗中發現了瓶子裡的空隙,並透過合理的擺放方式填充了這些空隙,充分利用了瓶子裡的空間,讓瓶子儘可能的多裝一些材料。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合理利用好空間的例子,一起來看看。

  PPT一:椅子收藏(可以一張挨著一張擺放;或者從下往上疊起來放)

  PPT二:真空袋收納家中靠墊

  總結:看來合理安排、利用空間真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大班科學優秀《有趣的空隙》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的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進行,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物體間存在著空隙是一種現象,空隙中隱藏的奧秘引發了幼兒的好奇,也激起了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濃厚興趣。

  活動目標:

  1、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空隙的現象,體驗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2、喜歡探索,能大膽用語言較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大石頭、小石子、沙子以及實驗容器每個幼兒一份;幼兒記錄表;PPT。

  重難點:在實驗中發現物體之間存在的空隙,大物體之間空隙大,小物體之間空隙小,不同的空隙可以用不同的物體填滿。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感知材料

  引導語:今天,我們要做個有趣的實驗,這些材料是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

  小結:小眼睛很亮,這三樣材料大小、形狀、顏色、輕重……都不同。

  二、操作實驗,交流共享

  1、看圖示理解實驗要求

  實驗要求:一人一份材料;時間三分鐘;把三種材料全部裝進大瓶子,不超過藍線;最後把裝的方法記錄下來。

  2、第一次實驗,集體交流實驗結果。

  提問1:誰來說說你怎麼裝的?

  提問2:為什麼有人成功了,有人沒有成功?

  討論:這些大石頭之間有什麼?這些空隙還可以裝東西嗎?怎樣才能把這些空隙裝滿?

  3、第二次實驗,集體交流實驗結果。

  提問:這次誰成功了?你用了什麼方法?

  4、教師實驗

  5、小結:原來,找到合適的順序和方法擺放物品,利用空間,能裝更多的東西。

  6、教師激趣實驗:

  提問:瓶子裝滿了嗎?還能裝進東西嗎?裝什麼?

  三、觀察圖片,遷移經驗

  過渡語: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一起來看看。

  1)真空收納

  2)合理安排空間收納

  總結:看來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間真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四、活動延伸,激發探索

  思考:椅子和衣櫥的整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