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找家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反思

小動物找家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反思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遊戲伴隨著幼兒成長,幼兒透過遊戲探索環境,從接觸物體中獲得知識並解決問題。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遊戲猶如火花,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小動物找家》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以小鴨子排隊、游泳和鴨子找家的情景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讓幼兒在數一數、排一排、分一分、連一連這個層層遞進的學習過程中,尋找物體的特徵,並逐步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徵進行分類,這種愉快輕鬆的學習過程自然而然地帶領幼兒學習數學,喜歡數學。

  案例描述:

  一、小鴨子排隊——正確認識8以內的數量。

  師:一天天氣真好,小鴨子們要出去學游泳了,一共有幾隻小鴨子?(8只)猜猜誰會帶小鴨子去學游泳?小鴨子們快來排隊。鴨媽媽們都帶了幾隻小鴨子?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按照鴨媽媽身上的數字,給小鴨子排隊。

  分析:《幼兒園課程》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環境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幼兒在相應的環境中透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得大量的科學經驗。因此,在第一環節的以情景“小鴨子排隊”匯入活動,使幼兒很快的被帶入到富有情節遊戲的環境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更輕鬆地引導幼兒正確認識8以內的數量,並根據鴨媽媽身上的數字(標記)找出相應數量的小鴨子,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小鴨子游泳——按物體的大小或顏色特徵分類。

  1、師:一個池塘太小了,小鴨子呆不下,請你想一想,把小鴨子分在兩個池塘裡,而且要讓小鴨子一看就知道應該在哪個池塘裡游泳。(先和同伴商量一下)

  2、引導幼兒根據小鴨子的大小或顏色分類。

  (1)請幼兒說說:你想怎麼分?為什麼?

  (2)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為什麼這麼分?(根據幼兒提出的一個特徵,教師出示相應的標記,請幼兒根據標記分類。)

  3、教師小結,歸納幾種不同的分類依據,如:大小、顏色。

  分析:中班的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讓他們將小鴨子分在兩個池塘裡游泳,而且讓小鴨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該去哪個池塘時,幼兒自然地想到了平時分組或收拾玩具時的標記,於是根據小鴨子身上的特點,按大小或顏色分別送到兩個池塘。調動了幼兒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幼兒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三、鴨子找家——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

  1、時間不早了,鴨媽媽、小鴨子要回家了,它們住在哪個家?

  2、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房子上有兩個標記,要按每間房子上的兩個標記把鴨子們送回家。

  分析:把知識呈現給兒童或馬上回答他們的問題或立刻指出他們的錯誤,並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幫他們自己發現答案比公佈答案重要得多。因此,在按物體的大小、顏色兩個特徵分類這一環節,教師先引導幼兒獨立思考,並允許幼兒演示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教師作為一位旁觀者,和其他幼兒一樣注視著每一位上來操作的幼兒。當一位幼兒只按照房子上的一個特徵(顏色)送小動物回家時,教師沒有立刻給予糾正,而是引導他自己來發現這一問題。這時,下面的幼兒早按耐不住了,紛紛想發表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師並沒有讓該操作的幼兒馬上回去,而是藉機給他一次發現問題的.機會,“你覺得鴨子能回這個家嗎?下面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了,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呢?”該幼兒一看,一下子找出了自己的錯誤,馬上自己糾正過來,於是教師追問:“為什麼剛才的那個房子不是這隻鴨子的家?”“我只是看了房子上的顏色,沒有看大小的標記,所以送錯了。”於是,教師趁機小結:“剛才東東小朋友只看到了房子上的顏色就送鴨子回家,結果找錯了,所以在送鴨子回家時,一定要看清楚房子上的兩個標記才不會找錯。”於是,在這一出現問題又發現問題最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很自然地掌握了根據物體的一個或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這種幼兒自己發現、解決的問題使幼兒更易接受和掌握。

  四、幼兒操作——練習按物體的特徵分類。

  1、出示幼兒操作材料,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先找一找圖片上物體的特徵,再連線。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獨立思考,作業清楚。

  3、幼兒相互檢查;展示個別幼兒操作結果,集體檢查。

  分析:透過上面三個環節層層遞進的學習,幼兒已掌握了按物體的一個或兩個特徵分類的方法,為了幼兒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在最後的環節讓幼兒自己在實踐操作中進一步鞏固。並透過相互、集體檢查,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反思: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創導發現法,他認為:“教學不僅應使孩子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他主張教師提供材料,引導兒童自己去探索事物,發現知識,解決問題,做出結論。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材料,最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歸根結底是為幼兒感知、觀察、操作準備的。活動中教師巧妙地設計了鴨媽媽3只(身上分別寫數字5、2、1),小鴨子8只(2只大花鴨、1只小花鴨、3只小灰鴨、1只大灰鴨、2只大黃鴨、2只小黃鴨),運用一些能移動、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讓幼兒透過數一數、排一排、分一分、連一連等環環相扣的活動中,產生很強的探索慾望。透過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孩子們樂於參與、樂於交流。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課前準備很充分,從活動的生成,活動條件的創造,材料的準備(活動教具、教師相關知識的儲備),問題的提出,到幼兒探索過程中切入等等,教師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考慮和周密安排。這樣才能組織好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