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點兒聲》教案

《我們小點兒聲》教案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在公共場所應低聲說話,不影響他人。

  (2)培養判斷是非的能力。

  2、情感與態度

  (1)懂得在公共場所應該保持安靜。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後透過自身去影響他人。

  3、行為與習慣

  培養在公共場所低聲說話的良好習慣,做到尊重他人。

  4、過程與方法

  (1)結合反面事例,學會傲一個講文明、有公德的人。

  (2)嘗試運用多種途徑,從我做起,保持公共場所安靜。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知道在公共場所應低聲說話,不影響他人。

  (2)懂得在公共場所應該保持安靜。

  2、難點

  (1)培養在公共場所低聲說話的良好習慣,做到尊重他人。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後透過自身去影響他人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課前蒐集一些反面事例。

  2、教學課件。

  二、學生準備

  平時發現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咱們班的幾位同學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節目,你們想不想看看。(生答:想)

  2、課前準備好的幾個學生表演節目。(表演內容為教室內各種不文明的行為)

  3、師生共同觀看節目。

  4、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些同學的行為嗎?你們認為他們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生答:不喜歡。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會影響別人的學習和休息)

  5、師生共同點評剛才表演節目中的幾種不文明的'行為,指出哪裡做得不對,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6、師:現在,老師想讓你們想一想:(1)如果你有這些行為,你怎麼辦?(2)如果你發現這些行為,你怎麼辦?

  7、學生分組討論問題。

  8、學生在班內彙報交流。

  9、師小結:從同學們的討論中可以看出,你們知道有些行為是不文明的,也都表示改掉這些壞毛病,你們真棒!我相信如果大家發現不文明行為後能夠及時制止,我們的班級會變得安靜無比,真正成為我們學習的樂園。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一一我們小點兒聲。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孩子剛入學一年,很多習慣還沒有養成,可塑性很高,所以教師利用反面事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從而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二、做個小小“調音師”

  1、課件出示噪聲的危害。

  2、師生共同觀看。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小“調音師”。請同學們針對教材第47。頁的內容,分組討論一下,怎樣做才能杜絕不和諧的聲音,把這些聲音變小呢?

  4、生分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5、師:小小調音師們,你們想到哪些好辦法,幫助大家消除噪音呢?

  6、全班交流方法。

  生1:做個警示貼,提醒自己小聲些。

  生2:討論時,每組可以指定一個小組長。聲音太大時,他就提醒大家。

  生3:在班內設監督員,監督同學們的行為,制止不和諧的聲音產生。

  生4:和老師一起編寫兒歌,大家傳唱。

  7、師:看來,你們發現了很多好的辦法,那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老師相信,你們都是最合格的“調音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找到存在的問題,並想辦法解決,鍛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深入實際,拓展延伸

  1、師:從班級到學校,我們的小調音師們發現了很多不和諧的聲音,並想了很多辦法制止它們,完成了我們“調音師”的責任。現在,老師要帶領大家走出學校去找一找哪裡需要我們這些小小調音師。21世紀*教育網

  2、師:在出發前,我們要先培訓一下,爭取做個合格的“調音師”。

  3、課件出示提示安靜的標誌。

  4、學生積極地辨認這些標誌,說出標誌所代表的意義。

  5、課件出示一些有警示標誌的公共場所的圖片。

  6、學生仔細觀看,並查詢有警示標誌的公共場所。

  7、學生彙報。

  生1:醫院。

  生2:學校。

  生3:圖書館。

  生4:閱覽室。

  8、師:同學們找得很仔細,這些場所都有警示標誌,也需要我們這些“調音師”去引導大家保持這些場所的安靜。尤其是當我們在這些場所發現不和諧聲音的時候,一定記得履行我們的“職責”呀!

  9、師:其實,除了這些場所外,還有一些公共場所沒有警示標誌,但同樣需要我們保持安靜。你們知道這樣的地方嗎?請同學們看教材第49頁圖片,說出哪些場所要小點兒聲。

  10、學生彙報:公共汽車上、樓梯問、電影院等場所也要小點兒聲,不要影響別人。

  11、師:其實,這樣的地方有很多,就看有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接下來,我們一起做一張觀察表,記下來還有哪些地方也要小點兒聲,提醒同學和自己。

  12、小結: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是一種禮貌,也是文明的體現,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養成好習慣,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吧!

  【設計意圖:此環節採用師生對話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哪些公共場所需要保持安靜,從而學會在這些場所中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習慣,提高道德素養。】

  四、開闊視野,推而廣之

  1、師:在前面,我們屢次提到一個間——公共場所.那麼怎麼理解這個詞呢?

  2、生:公共場所,相對於私人場所而言,是供公眾從事社會生活的場所。在這樣的環境中,它是屬於公眾的,不是私人空間,我們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能無所顧忌,要顧及大多數人的利益。

  3、師: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這些場所要保持安靜,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夠說到做到,但有些人就是缺少一些公德心,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小小“調音師”了。接下來,就讓我們做一項有意義的工作,設計一些警示標誌,去提醒自己和他人。

  4、學生分組設計,並畫出來警示標誌,在班內展示。

  5、全班評選,選出設計比較合理的、能讓別人一目瞭然的警示標誌。學生按照樣本,再畫出一些警示標誌。

  6、師:請同學們利用節假日,把這些警示標誌張貼在需要的地方,去提醒和警示他人。

  7、總結:在公共場所,如果每個人都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就會使別人不開心,甚至造成矛盾。我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從小嚴格要求自己,爭做文明小顧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觀眾、文明小遊客,使自己長大以後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書設計

  我們小點兒聲

  噪聲影響

  缺少公德心文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