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地圖》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地圖》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後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瞭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註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註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遊)確定所選擇的地圖型別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說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影象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2.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匯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資訊,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麼是圖例?

  指導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說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註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儘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啟發,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麼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遊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製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評價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製的平面圖,點撥評價後說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範準確,特別是註記,應該字型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小結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閱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資訊。

  板書

  二、從地圖上獲取資訊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麼樣的地圖?

  2.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資訊?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閱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說明。

  評價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評價後小結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佈圖、農作物分佈圖、工業區或工業城市分佈圖、鐵路、公路分佈圖、旅遊景點分佈圖、商業中心分佈圖、政區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徵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專門用途著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地圖。

  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製中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湧現,電子地圖、遙感影象等使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資訊,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詢和獲得所需的地理資訊,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後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覆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說——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後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說話”,把“啞圖”變為“活圖”。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資訊,要善於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著畫、默著畫、反著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象)、繁化簡、圖配文、創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裡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麼樣的地圖,為什麼?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小結]

  根據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為學校提建議”為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方案;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為主題,結合現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為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週後,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