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的教案反思

頤和園的教案反思

  20xx年10月,我,一個鄉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有機會參加全縣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感到十分高興。在這次優質課評選中,我執教的是人教版現行教材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第二課時)。雖評選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在這次活動中,使涉足講臺不久的我受益匪淺。我觀摩學習了我縣其他鄉鎮的16位教師講授的語文課。透過說課評課,我對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引起了對我所執教的《頤和園》一課的反思。

  一、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確如此,甚至教師自身需要更多的水。

  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既要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在備課中查閱了大量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在授課前我又鼓勵學生收集相關資料。這一課前活動,我認為能起到培養學生課外獨立學習知識和收集資料能力的作用。我自認為從教和學兩方面的準備還是較充分的。可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出現了一段小插曲。當我展示頤和園中的長廊圖片,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長廊的長時,一個學生問道:請問老師,長廊橫檻的大匾上寫的什麼字?這個問題讓我始料未及,不知所措。我自認為準備充分,但在實際教學中,才知道對這樣更細微的問題,我的準備還是有疏漏。儘管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與落實本課的學習目標關係不是十分大,但在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中,還是應該做到問有所答。這也說明了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還學要加強。

  學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是都可能課前預設到的,要解決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問題,只有教師課前準備得充分,再充分,對知識的積累豐富,再豐富。

  二、教育資源的利用要服務於課堂教學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課程資源越來越豐富,課程資源的利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變得豐富多彩。這次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每一節課上都有課程資源的利用。

  我在參加這次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前,花了很大的功夫收集資料,下載課程資源。課堂上,我展示的一幅幅精彩的圖片讓學生嘖嘖稱奇。可一節課只有

  40分鐘,十幾幅圖片展示出來就花掉了不少時間,學生哪還有充足的時間讀書、與文字對話?因此對這節課學習目標的完全落實就顯得成問題了。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才認識到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透過對這一課字、詞、句、段、篇的學習,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怎樣寫出頤和園的美景的。

  課程資源的利用讓我們的教學手段更先進了,但課程資源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只有做到合理地利用,才能有效地服務於教學。

  回想起我在課堂上把應該板書的內容都由多媒體展示代替了,更感到值得反思。因為這對於學生書寫習慣和寫字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單從寫字這個環節就沒有做到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能夠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是一個進步。今後,我一定會進一步加強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把課標精神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之中,按照華中師範大學的楊再隋教授所說的,念好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寫字)十字真經,努力實踐平平淡淡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在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