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郊遊》教案(精選12篇)

打擊樂《郊遊》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打擊樂《郊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分析歌曲ABA結構,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動作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

  2、組織幼兒根據歌表演動作,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培養幼兒以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唱歌曲《郊遊》。

  2、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三、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的情緒。

  (1)這首歌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第一、第三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2)第二段音樂怎麼樣?

  2、創編動作。

  (1)在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片畫面進行講述後,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3)老師根據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並進行集體練習。

  3、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1)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優美部分?

  (2)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大家歡快地去郊遊的部分?

  (3)請幼兒看老師指揮做現用樂器的模仿動作。

  (4)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5)請幼兒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四、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ABA結構的樂曲,我先讓幼兒感受樂曲的結構形式,並教會幼兒正確的使用樂器,讓幼兒一齊想想用什麼樂器來演奏A段,用什麼樂器來演奏B段。並根據幼兒的提議來演奏一次,讓大家都聽聽哪種演奏會更好聽。最後,我們決定用雙向筒、響板演奏A段,用串鈴演奏B段。我讓幼兒看著圖譜,跟著老師的指揮來演奏,所以表演得很順利!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透過跳腳印地毯活動,發展幼兒彈跳力,動作的協調性。

  鞏固垃圾分類的指示,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腳印地毯若干塊,三個不同顏色並貼有標記的垃圾桶各兩套。準備無機垃圾(易拉罐),有機垃圾(果皮、花生殼等),有害垃圾(廢電池,一次性快餐盒等)。

  幼兒已有初步的垃圾分類意識及分類方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可樂罐操

  幼兒扮小袋鼠,跟著教師袋鼠媽媽做可樂罐操(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幼兒一個跟著一個練習跳腳印地毯。要求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跳著腳印地毯上的腳註練習。

  2.遊戲:小袋鼠撿垃圾。玩法:幼兒把發現的垃圾放入自己胸前的袋子裡。

  3.遊戲:小袋鼠送垃圾。要求:知道三種不同

  4.顏色不同

  5.標

  6.記的分類垃圾箱。

  瞭解三類垃圾的分類方法:跳著腳印路,將胸前袋子內的垃圾送到垃圾筒裡。

  過程:

  (1)教師示範跳著腳註路送垃圾。(雙腳跳-單腳跳分類放)

  (2)請兩隻小袋鼠練習跳腳印送垃圾。(教師提醒要跳在腳註上)

  (3)全體幼兒遊戲。

  7.比賽:幼兒分成兩對。進行比賽,

  8.要求動作敏捷,

  9.行動快,

  10.垃圾分類準確性。

  11.結束部分:(公圓管理員出場)說:小袋鼠們真能幹,

  12.把我們公圓地上撿起來,

  13.還把它們分類垃圾筒內,

  14.謝謝你們環保小袋鼠,

  15.為了表示感謝,

  16.我們要送你們每人一張廢舊物品小製作展覽的入場券。

  環保小袋鼠跟著媽媽跳著腳印路到展覽室參觀。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活潑快樂的音樂,並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

  2、瞭解遊戲的方法,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山草地圖片、《郊遊》音樂、黑板、筆、小旗幟

  活動過程:

  一、匯入——律動《郊遊》

  師:今天的天氣真不錯,不冷也不熱,最適合出去郊遊了,你們想去嗎?(師幼做律動《郊遊》)

  二、欣賞理解——分辨不同訊號的音樂

  1、觀察圖片,瞭解郊遊路經的地方

  師:我們的目的地有點遠,還要走很多路才能到,看一看一路上我們還要經過哪些地方?(出示圖片)

  師小結:原來,我們要去的地方還要經過一片大草地和爬過幾座大山才能到。

  2、第一次欣賞音樂

  師:今天,趙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音樂,裡面有過草地的音樂、有爬山的音樂,請你們聽一聽哪裡像是在過草地、哪裡像是在爬山?(幼兒欣賞音樂後自由講述)

  3、第二次欣賞音樂

  師:有不一樣的意見,我們再來聽一聽吧!(幼兒再次欣賞)

  4、畫圖譜,欣賞音樂

  師:這次請你們一邊聽,一邊看看,趙老師把音樂裡的草地和大山畫出來瞧瞧到底哪裡是過草地,哪裡是爬山的音樂?

  師小結:原來前面的音樂感覺像是在過草地,後面的音樂感覺像在爬山。

  三、動作表現——掌握爬山的節奏

  1、 老師表演用手郊遊的動作

  師:趙老師用小手做小腳來過草地、爬山,你們想知道怎麼做的嗎?(師示範)

  師:我做什麼動作的時候是過草地,什麼動作是在爬山?(幼兒自由講述)

  師小結:哦,原來在下面是過草地,在上面是爬山。你們想不想試試!

  2、 幼兒嘗試用手錶現郊遊動作

  師: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3、 小腳去郊遊

  師:小腳也想去郊遊,小腳說我想用漂亮的動作過草地,請你們幫它想一想用什麼漂亮的動作去過草地?(幼兒創編過草地的動作)

  師:小腳怎麼爬山啊?(重點引導幼兒一步一步的爬)

  聽音樂,完整的表現郊遊動作(引導幼兒注意傾聽爬山的音樂)

  師:前面還有一片草地,我們繼續往前走!(再次表現,提醒幼兒爬幾步到山頂)

  四、音樂遊戲

  出示導遊旗,幼兒根據旗幟上的數字組隊去郊遊!

  師:導遊阿姨要帶你們去郊遊了,每一隊的遊客都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去郊遊,但是幾個人要在一起,不能掉隊哦!(幼兒聽音樂進行遊戲)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郊遊》

  教學目標

  1、瞭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形式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

  2、能根據歌曲內容表演動作,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萌發用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教學準備已會唱歌曲、歌曲樂譜、樂器(鈴鼓、碰鈴、雙響筒等)。教學重點與難點了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能用樂器進行歌曲演奏。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索操作法;樂器輔助教學。活動過程: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一、引導幼兒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和情緒。

  1、齊唱歌曲,要求唱得整齊、動聽。

  師:上次老師請小朋友學了《郊遊》這首歌,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2、感知歌曲的aba結構。

  師: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小段?

  總結:這首歌裡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可以叫做aba形式。

  3、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第一、三段和第二段的情緒區別。

  提問: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節奏怎麼樣?感覺怎麼樣?

  師:第二段的節奏和第一、三段有什麼不一樣?

  進行歌唱,複習歌曲。

  知道歌曲分三段,理解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

  第一、三段表現歡快的情緒,第二段表現優美的景色,比較柔和。通過了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形式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二、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地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師:第二段裡,我們看到了青山綠水,可以做些什麼優美的動作呢?

  3、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引導幼兒組合成歌表演,並帶領幼兒進行集體表演。

  用拉手晃動的動作表現走路的情景。

  自編一些優美、柔和的動作。

  隨老師一起進行歌表演。透過對歌曲的理解,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並進行集體歌表演。三、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歌曲伴奏。

  1、出示樂器。

  2、提問:什麼樂器適合演奏歡快郊遊的部分?

  師:什麼樂器適合演奏音樂優美的部分?

  3、出示樂譜。

  4、進行分組看樂譜練習演奏。

  5、引導幼兒看指揮演奏。

  要求雙響筒或圓舞板要演奏得輕快,碰鈴、鈴鼓拍搖要連貫。

  用雙響筒或圓舞板表示走步節奏。

  用碰鈴、鈴鼓拍搖表示音樂的優美。

  瞭解不同樂器的分奏情況。

  練習後,看指揮隨音樂演奏。透過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萌發用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透過分樂器的歌曲演奏,使幼兒學會樂器的使用,能對打擊樂活動更感興趣。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交談,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2.在交談中能尊重、理解對方;能認真傾聽;並能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3.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4.過討論交流,設計出組織郊遊的。

  舞蹈動作:

  1.面向右.正立。

  2.向前走,手擺動。

  3.向前走,手擺動。

  4.向前跑,手隨著擺動。

  5.翹僻,雙手向前推。

  6.右手上揚,左右平伸,與肩齊平。

  7.左手背後,右手掌罩於額上。

  8.原地走動。

  9.雙手交叉於頭頂。

  10.雙手伸展開。

  11.雙手向下斜伸。身體左右擺動。

  郊遊包括曲譜、歌詞、舞蹈動作以及動作分解圖。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編的故事。

  2、引導幼兒在理解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排列圖片。

  3、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排圖講述能力。

  教學準備:

  大圖片一套,幼兒用的小圖片人手一套。

  教學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注意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圖片,好嗎?

  二、引導幼兒在理解1~5幅圖片意思的基礎上學習排圖

  1、出示第一幅圖片,請幼兒說說圖片說的是什麼。

  小結: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小動物們高高興興地去郊遊。

  2、引導幼兒理解2~5幅圖片的意思。

  ①它們在郊外是怎麼玩的?這兒有幾張沒按順序排列的圖片,誰能夠看懂?

  ②小貓在幹什麼?它是怎樣跳高的?(撐竿跳。)

  ③小狗在幹什麼?(學習詞語:豎蜻蜓。)

  3、引導幼兒給圖片排序。

  ①現在請你們把紅色邊框的五張圖片拿出來排一排,然後連起來講一段故事。

  ②幼兒動手排圖片,教師巡迴指導。

  ③幼兒根據自己排列的圖片講述故事,教師排出相應的大圖片。

  三、引導幼兒為故事的後部分排圖

  1、小動物玩得正高興,突然發生了什麼事情?請你們拿出藍色邊框的三張圖片想一想、排一排。

  2、幼兒排列圖片,教師巡迴指導。

  3、個別幼兒排圖片,請其餘幼兒說說是否同意這樣排列。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作出正確引導。

  4、這幾張圖片講了什麼?小刺蝟為什麼幫小動物們曬衣服?誰會用一段好聽的話來說?

  5、教師小結。

  6、現在圖片已經排好了,請你們把圖片上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附:兒歌

  小動物去郊遊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小動物們高高興興地去郊遊。

  小刺蝟在地上打滾,小貓在撐竿跳,小狗在豎蜻蜓,小兔在跑步。

  嘩啦啦,天下起了傾盆大雨,把小動物的衣服都淋溼了。

  不一會兒,雨停了。小刺蝟說:“我來幫你們晾衣服吧!”它把小動物們的衣服都掛在自己身上。

  衣服晾乾了,小動物們圍著小刺蝟說:“謝謝你,小刺蝟!”。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2、掌握X X XX X這一走步節奏,並且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郊遊的遊戲化情境。

  3、在音樂和遊戲的情景中,能用歡快、活潑、興奮地情緒,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遊時的輕鬆愉快。

  4、透過演唱《郊遊》使幼兒喜愛春天,從而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歌曲的三、四、五樂句。教學重點: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動準備

  錄音帶,錄音機,歌詞圖譜,節奏型卡:X X XX X。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入室律動。組織幼兒做課前手指遊戲坐好,

  2、複習歌曲《茉莉花》;複習節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跟家人去郊遊過嗎?(幼兒自由回答)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師出示歌詞圖譜以講故事形式與幼兒一起回憶郊遊的快樂,並引導幼兒按照圖譜說唱歌詞。

  3、放錄音帶《郊遊》,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4、教師邊指圖譜邊範唱一遍,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歌詞,熟記歌詞。

  5、學唱歌曲。

  (1)教師以分句教唱法並結合歌詞圖譜帶幼兒唱歌1—2遍。

  (2)教師以整體教唱法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3)教師彈歌曲旋律,幼兒根據圖譜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有感情的唱歌曲。

  (4)分小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錄音,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6、音樂遊戲:《去郊遊》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聽歌曲音樂進行開火車狀等不同動作進行遊戲,還引導幼兒去邀請其他老師一起遊戲。

  三、結束部分:

  1、小結。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對描寫動物的樂曲感興趣,在仔細聆聽的基礎上,能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想象中的樂曲意境及動物神態。

  2.能區分歌曲《郊遊》中相同的不同的部分,並能用歌唱、律動及繪畫等形式表現出來。 3.能熟練地演唱歌曲《郊遊》,演唱時聲音自然,情緒飽滿。 4.知道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應與他們和睦相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集中精神聆聽管絃樂《快樂的小熊貓》,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區分歌曲中相同和不相同的部分,並大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圖。師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季節?(春天)春天你最喜歡幹什麼?(放風箏、遊玩)

  師總結:是呀!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百花爭豔的季節,在這樣的季節裡我們盡情的遊玩,聞著幽幽的花香,腳踩柔軟的青草,盡情、自在的遊玩,肯定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你看,有人正享受著春天的美好,你聽,他們在唱些什麼?

  2.學生欣賞歌曲《郊遊》

  3.學生起來說說他們在唱些什麼?學生說說歌詞。

  師總結:他們在邀請我們一起去郊外遊玩。讓我們也趕緊出發吧!

  4.跟著音樂拍手打節拍。(跟著老師做)師提問:我們來到了郊外,郊外的景色怎樣?

  學生自由說,老師提示,我們用歌曲的歌詞來回答老師。

  學生回答: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

  5.指導學生朗讀節奏。

  師:老師想讓你們按書中樂曲的節奏來回答老師。

  教師出示節奏,先用跑、走、拖來朗讀節奏,再讓學生加入歌詞朗讀節奏。

  請學生示範,集體示範。

  讓我們加上我們的小手,邊拍邊來讀一讀。學生集體朗讀,請學生朗讀。

  6.春天真美,郊外真美,讓人忍不住想唱起來。

  (1)教師範唱歌曲,唱到最後兩句可以讓學生一起唱。

  1(2)跟著老師演唱歌曲。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

  (3)完整演唱歌曲。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提問:唱著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快樂、高興、興奮)師:那你怎樣把你的快樂傳遞給大家,讓大家分享你的快樂?

  學生回答:

  1.可以透過歌聲來回答。(教師用兩種不同的唱法演唱,讓學生選擇)

  2.用表情來傳達。

  3.可以邊拍手邊唱。

  教師組織用各種不同地方法來演唱。

  7.讓學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

  8.請個別學生演唱。

  9.跟著伴奏,為樂曲加上打擊樂器,加上動作演唱。

  教師:老師感受到了小朋友們快樂,郊遊的確是一件快樂的事,剛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忍不住想跳起來,誰來表演為歌曲伴舞,下面小朋友為他們伴唱,伴奏。(打擊樂器演奏、學生加入動作表演。)

  二、學習欣賞曲目《快樂的小熊貓》

  師匯入:我們歡樂的歌聲、歡快的舞蹈,引來了一隻小熊貓,看它在幹什麼?1.播放影片2.教師講解。

  這是一首管絃樂曲,樂曲分為三個部分。(散板、主題、主題變奏)

  3.再次欣賞樂曲,學生欣賞老師講解。 4.教師總結

  這首管絃樂樂曲是動畫片《熊貓百貨商店》的一個配樂片段,樂曲中運用各種不同的樂器去刻畫動物的性格,以生動的音樂語言塑造了活潑可愛的小熊貓和嘰嘰喳喳的小鳥等的音樂形象。讓我們再次欣賞《快樂的小熊貓》。播放影片。

  三、課堂總結

  音樂無處不在,在山林間,在小溪邊,在馬路上、有了音樂電影、電視才更精彩,我們小朋友們的動畫片才更形象,如果我們平常多留心,你就會發現音樂真的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真的是很美妙、很神奇。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體驗歌曲表達的郊遊時快樂的心情。

  2.在聽聽、說說、玩玩的過程中理解歌曲內容,逐步學唱歌曲。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透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1. 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兒有外出郊遊的經驗.

  2. 物質準備:音樂《郊遊》、風景區圖片、圖譜、團旗若干等。

  活動過程:

  1.創設歌曲情景,匯入活動。

  師:“我們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遊的,我們一起出發去看看吧”

  2.幼兒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師:“看,我們來到了哪裡?”(紫金公園)(2)師:“公園裡有什麼?”(請個別幼兒回答)“走,我們繼續出發吧!”

  【評析】:

  活動開始以創設“去郊遊”遊戲情境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郊遊的過程中迴圈播放本次學習的歌曲,讓幼兒對歌曲的旋律有了反覆的熟知和感受的過程。同時,教師在郊遊中出示家鄉本地的旅遊景點和風景圖片,使活動更加的貼近幼兒生活實際。

  3.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師幼學唱歌曲(2)完整唱一遍歌曲師:“那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完整的將這首歌再唱一遍吧。”

  【評析】:

  在學唱歌曲環節,教師打破以往出示圖譜一句一句教、幼兒一句一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透過到家鄉的各個風景區去“旅遊”的形式,輕鬆自然地讓幼兒將歌曲哼唱出來。同時教師能引導幼兒突破歌曲演唱的難點部分,丟擲問題:“你覺得哪一句比較難唱,還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兒,讓幼兒更加自主地學習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讓幼兒自由表現。

  (1)幼幼互動師:“我們除了可以用好聽得聲音來表現我們愉快的心情,還可以用什麼來表示我們的快樂呢?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教師下去指導)(2)請個別幼兒表現【評析】:

  活動中,教師不僅僅是引導幼兒唱,更注重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體驗,把郊遊當中喜悅、愉快的情緒帶入歌曲中,真正依據《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訓練”,而是強調藝術教育的“感受與表現”。

  5.遊戲《音樂動車》

  (1)師:“除了上杭,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遊,比較遠的地方有哪裡呢?”

  (2)教師示範遊戲,第一遍遊戲。

  (3)第二遍遊戲(4)第三遍遊戲6.在遊戲情境中自然結束。

  【評析】:

  活動把郊遊遊戲貫穿始終,在活動最後教師扮演動車長,以“點兵點將”的形式,邊唱邊邀請幼兒乘坐她的音樂動車去郊遊,同時要求唱得好的幼兒才能乘坐她的音樂動車,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與演唱的興趣,最後讓部分幼兒扮演動車長再次進行演唱與遊戲,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

  活動反思:

  《指南》中強調體驗性與表現性是兒童藝術的特點,藝術教育應該順應兒童發展的特點,透過藝術活動使幼兒獲得其他領域發展所需的態度、能力與知識技能,幼兒園的歌唱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激發幼兒的歌唱興趣,不斷挖掘合適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有效的教學模式,才有可能實現“歌唱技巧與歌唱的藝術表現有機地結合”,幼兒才能真正從歌唱活動中體驗到音樂的美好,幼兒的演唱才有可能產生感人的藝術魅力。

  一、創設郊遊遊戲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孩子們所有的活動都依賴於興趣。”諸多幼兒教育例項證明。興趣是幼兒參與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在活動開展時,教師需用幼兒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匯入新歌。此次活動匯入環節教師以創設“去郊遊”遊戲情境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郊遊的過程中迴圈播放本次學習的歌曲,讓幼兒對歌曲的旋律有了反覆的熟知和感受的過程,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音樂氛圍中感知、體驗音樂。

  二、利用本土資源融入歌曲,創新音樂活動形式《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群的教育資源,擴充套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本次音樂活動,教師以帶領幼兒到家鄉的旅遊景點去郊遊的遊戲場景與音樂活動相融合,在音樂聲“走,走,走走走……”中,邊走邊唱到達家鄉的各個旅遊景點,整個活動不僅充分貼近幼兒生活實際,並透過藝術活動,幫助幼兒獲得有關社會生活與社會文化知識。同時,本次學唱歌曲環節,教師打破以往一句一句教、幼兒一句一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透過到家鄉的各個風景區去“旅遊”的形式,輕鬆自然地讓幼兒將歌曲哼唱出來。同時教師能引導幼兒突破歌曲演唱的'難點部分,丟擲問題:“你覺得哪一句比較難唱,還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兒,讓幼兒更加自主地學習演唱。

  三、多媒體教學運用,使音樂活動更生動有趣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的特點。在歌唱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幼兒情境的體驗。活動中教師能適時的在歌曲完整演唱完後利用鐳射筆將家鄉風景圖展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似身臨其境般到達景區去郊遊,充分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歌唱活動的積極性。

  教案反思:

  聽了張老師的活動,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創造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係融洽得就像一首音樂詩,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絲絲笑意,都給孩子們信心和勇氣,使音樂融入了幼兒的學習之中,開啟心智,抒發情感,激起想象,引導創新,使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都能愉快而和諧地成長。現在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活動。

  在音樂活動中首先要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動中,總有部分是“老演員”,有一部分是“觀眾”,那些有天賦的幼兒經常有機會參與活動,而那些發性格內向的幼兒膽小、自卑不願意參與活動。張老師為他們設計小步遞進的階梯,提出合適的要求,使教學個別化,使每個幼兒能按各自的步調向前發展,在“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提高。如:一開始,她提出帶幼兒去郊遊,這一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孩子們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動中,老師再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幼兒回答,我們乘什麼交通工具去公園玩?孩子們便能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說,有的孩子說乘三輪車,有的孩子說乘公共汽車,有的孩子說騎腳踏車,孩子們說的各不一樣,老師請孩子們商量一下這麼多人一起去的話,用什麼交通工具,孩子們馬上說出了應該是乘公共汽車去。張教師說,那麼我來當司機,你們乘我的公共汽車一起去吧,孩子們便在輕鬆愉快的音樂聲中投入到活動中。在去公園的路上我們要過橋,要鑽山洞……孩子們便在張老師的引導下輕鬆自然地運用動作來表達遇到的各種情況。到了公園了,我們會看到什麼?孩子們擺出各種造型,來說一說在公園裡我們會看到什麼,孩子們便很自然地三三兩兩組合起來,擺出各種不同的造型——“小橋”“小活動,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張老師在活動中請幼兒兩人一組來表演放風箏的情景,把個體的創造和群體的合作交往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既尊重幼兒個體發展,又注意群體合作交往。透過合作表演,培養了幼兒分工合作的社會精神,幫助幼兒與人交往,學習“擺脫自我”,而從“他我”關係中獲得最初的人生經驗,使合作交往過程充滿和諧的樂趣,幼兒建立了自信,在群體中相互適應、配合和協調,並學會被人接受自我,獲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潔老師所說的:“音樂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用音樂教育來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發展全心全意的音樂才能,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有欣賞音樂的能力及藝術趣味,所以應著重在培養孩子感受和理解音樂,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樂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體驗,而不應過分強調技巧訓練,追求龐大的演出場面和完滿折演出效果,享受音樂的美,透過自己的不斷地探索、嘗試、表現音樂,最終獲得全面發展。”而張老師的活動就是培養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活動,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參與活動,滿足幼兒自我表現需要,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為了加強中班幼兒在跳、快跑等方面的協調性,結合近年來我園在“快樂體育”教學方面進行的探索,我設計了體育活動《我們去郊遊》。整個活動以輕快的音樂和有趣的遊戲貫穿,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有意識地運用了園本課程資源中的農村教育資源之一“稻草”及其製品,讓幼兒在別具一格的玩稻草製品遊戲和自制稻草製品活動材料中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發展幼兒的運動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感受到參與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充分展示了“快樂體育”的魅力。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制稻草製品的多種玩法,在此過程中掌握雙腳跳、跨跳的技能並能在寬20釐米的平衡線中間走。

  2、透過玩“打老鼠”等系列遊戲,加快奔跑的速度,提高動作的靈敏度性和協調性,發展平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自制遊戲材料與同伴參與體育活動的快樂,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已有包紙球的經驗,對稻草及其製品較為熟悉。

  材料準備:

  1、稻草若干把,各種花式的草墩若干個,用草編織的小路若干條,草球若干個,大小稻穀若干袋,顏料、絲帶、綵帶若干。

  2、麻雀頭飾2個、老鼠頭飾2個、望遠鏡2個、田野場景圖片、錄音機、錄音帶。

  3、場地設定:見活動過程中的圖示。

  活動過程

  1、師幼討論,進一步認識和熟悉活動材料。

  (1)師(出示稻草)鞏固對稻草的認識:“小朋友看這是什麼?(稻草。)你知道它是從哪裡來嗎?(田裡來的。)它是什麼形狀的?(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的。)它有什麼用處呢?”(幼兒自由表述。)

  (2)鞏固對稻草製品的認識,引發對利用自制材料進行遊戲的興趣。

  師(展示各種樣式的草墩和草繩):“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如果用這些稻草、草墩、草繩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讓幼兒自由商量討論,在老師的協調、啟發下,幼兒自由分組開展操作活動。

  2、幼兒分組自制遊戲材料,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1)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第1組:包草球。

  ①指導語:“我們怎樣才能把稻草包成一個球狀呢?可以借鑑我們以往學過的包紙球的辦法。”

  ②幼兒嘗試將稻草包成草球狀。

  第2組:塗染和裝飾。

  ①指導語:“選擇你自己喜歡的顏色把它們塗得漂漂亮亮,同時也可以用各種綵帶、絲帶幫它們裝扮,活動時請小朋友注意保持環境衛生,不要讓這些稻草製品掉眼淚呀。”

  ②幼兒對草墩、草墊等製品進行塗染和裝飾。

  第3組:變造型。

  ①指導語:“我們可以把稻草製品變成各種形狀,請你們來變一變。”

  ②幼兒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對稻草製品進行重新變形。共同分享變廢為寶成果的快樂。

  3、利用自制遊戲材料進行多層次遊戲,發展跑、跳、平衡等多種運動技能。

  (1)花樣玩稻草製品。

  ①鼓勵幼兒觀察、設想並討論:“請小朋友想一想,用剛才自己做的草球、草墩和草繩可以玩什麼體育遊戲?有多少種玩法?”

  ②幼兒嘗試以多種花樣玩稻草製品,同時進一步熟悉活動材料。

  ③請玩得好的幼兒示範表演花樣玩稻草製品。

  幼兒想到嘗試用單、雙腳跳過草墩;跨跳、側跳過草繩;把兩條長草繩擺成小路快速走;把草球直接扔到筐裡或朝某個方向扔等。

  (2)系列遊戲:“我們去郊遊”。

  ①請幼兒設想並表述自己玩遊戲的方法。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複習歌曲,瞭解歌曲的結構特點,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

  2、根據音樂的節奏特點,嘗試用鈴鼓、圓舞板、碰鈴演奏歌曲。

  3、體驗與同伴共同演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事先會唱歌曲《郊遊》,節奏圖譜、鈴鼓、圓舞板、碰鈴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小朋友,前段時間老師教了一首《郊遊》的歌曲,你們還記得嗎?”(伴樂輕唱)

  二、感知結構,嘗試用身體表現節奏型。

  1、“老師用圖譜把歌詞都記下來了,看看老師用了哪些符號?”

  “那請你們用好聽的聲音看著圖譜來唱一唱,然後告訴我,這首歌曲裡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伴樂齊唱)

  “第一段和第幾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們稱為A部分”

  “中間部分有它們一樣嗎?”

  師小結:像這樣開始和結尾的節奏相同,中間不同的結構叫ABA結構。(出示ABA)

  2、“如果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看到小腳你想到什麼動作?看到小手呢?誰來試一試。”(引導幼兒看圖譜,集體分部練習)“除了用跺腳、拍手還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呢?”(拍腿拍肩,集體嘗試)

  3、分析B段:“B段我們看到了什麼?這兒不是小腳小手,而是白雲、陽光、青山綠水,可以用什麼動作呢?”(幼兒做,集體練習)

  4、集體完整練習,分部練習。“現在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看指揮伴樂做動作)

  三、討論配器,並演奏。

  1、“小朋友真能幹,連小樂器們都忍不住想來玩一玩啦,看一看,都來了誰?” 認識鈴鼓,碰鈴,圓舞板。

  “我們幫它們分一下工,走的部分用什麼樂器?為什麼?拉手的地方呢?” “B段優美的部分適合用什麼來演奏呢?”

  2、嘗試用樂器演奏一遍。

  3、交換樂器。

  四、結束。

  “今天我們又學了一個新本領,會用樂器來演奏歌曲了,像這樣用樂器來演奏的活動叫打擊樂。鈴鼓、碰鈴、圓舞板都是打擊樂器,在我們三樓的音樂室裡,還有許多的打擊樂器呢,等下我們一起去用別的樂器來試著演奏《郊遊》好嗎?”

  打擊樂《郊遊》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歌曲ABA結構,理解歌詞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2.能用“歡快跳躍”和“抒情連貫”兩種歌唱方式來表現歌曲的不同內容。

  3.願意參與活動,感受郊遊活動、同伴之間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ABA結構,感知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難點:學習用跳躍、連貫的歌聲演唱歌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初步感受音樂旋律。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天氣怎麼樣?在這樣的春天裡,老師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郊遊。”

  “今天老師帶來的歌曲,唱的就是郊遊的事情,小朋友們來聽聽歌曲裡都唱了些什麼?”

  二、理解歌曲內容,感知歌曲的結構和性質。

  1.(播放歌曲),幼兒聽音樂,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你們聽到了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⒉小朋友們是怎麼去郊遊的?你們去郊遊看到了些什麼呢?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你們知道什麼叫錦繡?(錦繡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節奏圖譜,為第二段歌曲做鋪墊。

  4.教師示範歌曲,幼兒試唱。

  “小朋友們,你喜歡歌曲裡的哪一句?你能試著唱一唱嗎?”

  “小朋友們一起來唱一唱。”

  5.“老師很喜歡這一句,我也想唱一唱,你們也來唱一唱!”

  6.“你們有那一句沒有聽清楚?哪一句唱起來有困難?

  三、大家一起去郊遊

  ⒈教師帶頭以邀請遊戲的形式,連續邀請幼兒手拉手地邊唱邊表演。

  ⒉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個小朋友拉好手,然後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唱完一遍後,趕緊再邀請一名幼兒,手拉手邊唱邊走。不斷反覆演唱這段歌詞,知道所有幼兒均被邀請到。

  四、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邊唱邊出場,讓幼兒在音樂區繼續大膽創編動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