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的愛國少年》第二課時教案設計

《義大利的愛國少年》第二課時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新詞,認讀10個字,學習一個多音字“惡”。

  2。理解“你們侮辱我的祖國!我不要你們的錢”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並學習義大利的愛國少年熱愛祖國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最後兩個自然段,體會少年當時的動作及表情,理解“熱那亞少年很需要錢,為什麼又把那些錢扔回去?”

  難點是感受並理解熱那亞少年撿錢和扔錢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易錯生字,新詞卡片;課件一:反映少年“衣衫襤褸”及“大義凜然時”的圖片;課件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課件;課件三:最後兩個自然段的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熟讀課文,學習生字,標出自然段,初步瞭解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略)

  一。複習鞏固易錯字:

  1。出示卡片:“賣”和“買”,齊讀後區分字音和字形。

  2。出示“可惡”和“兇惡”,齊讀後指名區分音和義的不同。

  3。出示“侮辱”,鞏固正確讀音。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加強字詞的鞏固,夯實基礎知識的教學。對於易錯易混字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強化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及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齊讀課題,激發情趣:

  1。談話:課前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一位少年朋友,他就是:(指板書)

  2。齊讀課題:義大利的愛國少年。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由學生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後說說你對這個少年產生了怎樣的情感?

  2。自由談感受:你對文中的少年產生了怎樣的情感,並把有關詞語板書出來。(老師根據學生說的不同方面的感受,讓學生把感覺少年可憐和可敬的詞語分別寫在黑板兩側作為副板書,再進行歸類。)

  3。教師板書:

  同情敬佩

  點評:把邀請同學,分配讀書任務和板書的權利下放給學生,使學生切實成為學習的主人,

  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自由談感受使學生免去舉手等待的約束,既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也可培養學生的謙讓合作意識。。

  4。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有什麼不懂的問題?畫上問號。

  5。利用工具書或問周圍的同學試著解決所提問題,如果還解決不了一會兒向全班提出。

  點評:讓學生在讀,思過程中積極主動發現問題,(任何方面的問題都可以)主動提出問題(向誰提出都可以)並尋求解決的方法(可用字典,問同桌或下座位問自認為有能力解決的同學)。嘗試提問,解答和合作的快樂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造能力的提高。分層提出和解決問題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再次質疑,老師板書學生問題:

  (1)少年那麼需要錢,為什麼還把它扔回去?

  (2)那些人好心給少年錢,他卻用錢砸那些人,是不是沒有禮貌?

  四、品讀課文,感悟文中描寫少年窮困,悲慘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句。

  1。匯入,引發思考:根據我們對課文的瞭解,這個少年需要錢。

  2。投影:少年()需要錢。

  問:他不僅需要,而且是怎樣的需要?(極為)(特別)(萬分)。

  3。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讀課文,用曲線畫出有關語句。

  4。指名讀自己所畫出的語句,談感受。有感情地讀出來。

  點評:以讀為本。自讀自悟,讀中感悟,悟中生情,情至讀中。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可在學生讀句或談體會時(不固定順序,學生隨意說和讀)適時引導學生重點從少年的遭遇、衣著及船上的人的態度等三方面使學生感受其貧困和無助。引發學生的同情心並理解少年對金錢的.急切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所讀的語句可採取以下方法導讀:

  (1)課件出示“衣衫襤褸”的少年形象,理解詞義。激發情感。

  問:看到這樣的一位少年你想到什麼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2)課件出示文字:

  他的衣服太破了,他還想給父母買點什麼,這兩年他沒有賺到一分錢。:

  問:讀到這裡你心裡又想到什麼?(學生可能會說:真可憐!真不容易!)讀出你的心情。

  (3)課件第二自然段文字(略):學生自由練習讀出感受,學生評議,老師點選重點詞語(打,罵,欺負,重活,實在,終於,搭)使其變色。指導學生朗讀。

  (4)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略):請你們仔細讀讀這幾句,看看你能讀懂什麼?還有什麼不懂?

  (學生提問時,或引發思考時點選“低聲”,“撿”,“躺”,“拉”等使其變色)

  引導學生結合“那些人”的做法理解“低聲”,撿”,“躺”,“拉”等做法,感受少年的心情。(雖然錢是被人扔過來的,雖然他心裡不高興,但是他顧不得了,他太需要錢了)

  (6)板書:扔願意讀讀嗎?

  (7)小結:一個十一歲的少年就經歷了這樣的悲慘遭遇,太可憐了!此時,他最需要的就是什麼?

  (8)板書:錢

  (9)有了錢就可以怎樣?

  五、研讀表現少年愛國的部分。抓住詞語,展開想象,感悟少年的內心,讀出感受。

  1。匯入:少年如此需要錢,但他得到錢後為什麼又扔回去了?

  2。板書:扔

  3。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瀏覽課文,讀出找到的語句(最後一句)

  4。課件出示:雖然(),但是(),所以()。

  5。引導學生用關聯詞語回答問題。也可以用其他的關聯詞語(儘管——可是——因此——。):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中的可訓練點適時適度地加強語言訓練,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6。你覺得最令你敬佩的是這個少年的哪些做法?自由讀。畫出有關詞語。

  7。自由結合,小組討論,交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彙報。(談看法,抓詞語,朗讀,表演等。)

  點評:自願組成合作夥伴,自由選擇合作方式,給學生設立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也給了他們表現的時機和舞臺,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8。引發爭論:少年的這種做法是不是不禮貌呢?(引導學生感悟“那些人”的做法。再次感受少年對祖國的熱愛。)

  點評:引發爭論,促進思維,尊重個性。教師不統一認識,只要學生說得有理就充分肯定,允許保持個性差異。

  6再塑人物形象:課件出示“衣衫襤褸”圖,問:開始我們心中出現的少年令人憐憫,同情。此時你心目中的少年又是怎樣的形象呢?如果讓你再畫一幅畫,你準備怎樣畫?

  課件出示幾種影象,啟發學生想象,從而樹立起人物在學生心中的形象。

  7。總結昇華: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對祖國這種神聖的愛使得這個衣衫襤褸,貧窮無助的少年在金錢面前顯得高大,堅強,勇敢。面對這樣一位少年你想用什麼方式表達出你的敬佩之情呢?

  8.引導學生看黑板詞語作詩、寫幾句話、分角色朗讀等。(可以自願組合,也可獨自完成)

  點評:再學習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以選擇的權利,使學生自主、自願、自覺地進行語言實踐活動,並透過語言實踐活動在合作意識的增強及合作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積累與表達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發展。

  9.自己給自己留作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