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勾踐滅吳》優秀教案設計

高中語文《勾踐滅吳》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達到熟讀,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積累文言詞語的用法,瞭解特殊的語法現象。

  3、結合時代背景,體味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法與學法]

  採用以誦讀為主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誦讀課文,歸納重點字詞句,以達到熟讀全文、背誦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背景提示:(可讓學生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回答)

  吳越是春秋後期興起的兩個大國。兩國經常攻戰不休。公元前496年,吳攻越,吳師敗績,吳王闔閭受傷死去。兒子夫差繼位。公元前494年夫差為報父仇攻越,敗越於春椒(今江蘇蘇州),又乘勝攻入越都。越王勾踐即位三年後討伐吳國,在五湖大敗,率五千甲退守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並使人向吳求和。本文就從這裡開始

  二、教師範讀或聽錄音

  三、講讀文章第一段

  1.學生齊讀

  2.學生質疑,教師答疑,掃清字詞

  注意:實詞------棲、退、進、資、行、成

  虛詞------乃、則、夫、雖、之、然

  固定短語------無乃……乎?

  特殊句式------何後之有?

  古今異義------行成

  3.思考:

  ⑴.開篇寫“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為何用一“棲”字,而不用“退”“守”“軍”等字?

  探究學習:《史記》中稱:“猶鳥棲於木以避害也。”這就形象地寫出了勾踐兵敗退守會稽山的窘迫、悽惶。

  ⑵.勾踐事急而求賢,越國大夫種對勾踐“求謀臣”所持的觀點是什麼? 文種用了一段精彩的'語言闡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道理,這是什麼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學習:凡事應該早做準備。比喻說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

  ⑶.本段大意:勾踐求賢,文種定計,向吳求和。

  四、講解文章第二部分

  1、學生齊讀課文

  2、利用註解,學生自我疏通字詞

  3、教師點撥:

  實詞------說、暴露、更、致、誓、帥、蕃、取、免、餼、釋、潔、禮

  虛詞------於、以、而

  通假字------帥、取、免、政、摩厲、

  難句翻譯------4.思考:

  ⑴、勾踐對內對外“請更”,有哪些具體措施?

  對內: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對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⑵、勾踐這一系列的“更”,其目的是什麼?

  臥薪嚐膽,準備復國

  ⑶.為復國勾踐採取了那些一系列具體措施?

  鼓勵生育,減免賦稅,廣招賢才,休養生息。

  ⑷.按說,富民強邦,重點應是發展生產,但文中勾踐制訂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圍繞繁衍人口這個中心,特別是生女孩給予更多的獎賞,這是為什麼?

  探究學習:此即《左傳》所稱的“十年生聚”。需知在生產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時期,一個國家要強盛,要發展生產,首先需要的是勞動力;同時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是兵員的多寡。勾踐要復興越國,首先重視發展人口,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而生女孩給予更多的獎賞,不過是為了贏得更多的生育者。同時勾踐給予“達士”優厚待遇,禮賢下士,廣攬人才,說明他在重視人口數量的同時,更注重人口質量。

  五、作業:背誦全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