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教案

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教案

  重點

  ⑴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因和外因。

  ⑵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正確認識深化改革,堅持自力更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係。

  難點在個人成長過程中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要對外部環境作“一分為二”的分析。

  素質要求

  知識方面:

  識記:瞭解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是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的方法論要求。

  理解:列舉例,說明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如何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能力方面:

  ⑴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本框題的內容是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透過列舉事例,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原理和方法論要求,分析在個人成長中的問題,初步理解黨的關於堅持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相結合的方針和政策,提高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⑵辯證思維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個人成長中的外部環境問題。對外部條件要做“一分二”的分析,這種分析是客觀辯證的,以此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⑶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講述弗萊明的偉大發現,啟迪學生正確對待機遇。使學生認識到機遇是一種幸運,但它畢竟是外因,個人的主觀努力是內因,外因必須透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覺悟方面:

  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正確對待機遇,正確分析和堅持我國把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統一起來的方針和政策。

  一、複習提問

  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分別起什麼作用?(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固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是同時存在,缺一不可的。我們在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時,就要既看到內因,又看到外因,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二、堅持內因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板書)

  (為配合教材第l19頁第1自然段介紹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的事例。可在此時用幻燈投影或錄音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補充下面的材料。可補充出示一些圖片材料。目的是激發同學們興趣。)

  弗萊明與青黴素

  弗萊明(1881一1955),英國細菌學家,曾任倫敦大學細菌學教授和瑞特弗萊明研究所所長。1922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發現青黴素。 l945年獲諾貝爾獎。

  弗萊明19O6年開始做細菌學研究工作。1928年發現青黴素。但由於難於提取和生產,一直未能用於醫學。直到1935年,他的助手錢恩和佛羅理也參加了研製,最後終於在美國姑娘麗找到的爛甜瓜上採到了青黴素。

  自從發現和提取出青黴素之後,人類掌握了殺死葡萄球菌、鏈狀球菌等多種病菌的有力武器。據統計,那時每年有近2000萬人患肺炎,而給他們注射食黴素之後,很快就可以康復。另外,用青黴素治療轉染性腦膜炎、白喉、腥紅熱等也非常有效。往常戰場上的傷員傷口化膿發燒之後,護士們總是趕緊拿來紙筆,叫他們給親人留下遺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青黴素的出現,不知挽救了多少傷兵的性命。

  青黴素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的,而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的過程教材第119頁作了比較具體的介紹。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9頁第1自然段至第121頁第3段。

  (閱讀後提問。) 青黴素的發現是不是純屬"偶然"?

  1.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因和外因(板書)

  因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它決定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所以:

  (l)要重視內因的作用。(板書)

  ①個人的成長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觀努力。(板書)

  提問:一個人的進步過程中如何充分重視內因的作用?大家先說說一個人進步的內固有哪些?

  (學生髮表意見後,教師歸納。.)

  一個人進步過程中的內因主要是指本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具體表現在理想、志向、進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奮、戰勝困難。挫折、逆境的勇氣等。一個人的進步快慢和程度主要取決於本人的主觀努力。在相同的條件下,個人主觀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績和做出的貢獻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即內在動力,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更大的成績。即使是孿生兄弟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裡學習,外因雖相同,但進步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進步有先有後,有快有慢,成績有好有差。其關鍵就在於每個人的基礎、動力、進取精神、努力程度等內因不同。所以,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內因。

  ②正確看待機遇。(板書)

  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一些強者,他們把握住了某一稍縱即逝的機會,或者說是“機遇”,從而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一個農村姑娘,如果不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田徑教練看中,可能她就將在農村中度過自己的一生,絕不會成為世界田徑場上的名將;一個射擊選手,如果不是緊緊把握住了一次進入省射擊隊的機會,也絕不會在奧運會上實現我國奧運史上的零的突破,取得冠軍。因此,能否把握機遇,往往成為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環。

  但是,機遇畢竟只是事物發展的外因,它在事物發展中不起支配和主導作用。主觀努力才是內因,只有透過長期的主觀努力,才能培養和具備善於捕捉和利用機遇的能力。機遇的出現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是非常公正的,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把握住。在牛頓之前不知有多少人看見蘋果落地,卻沒有發明萬有引力定律;魯班之前不知有多少人被草割破了手指卻沒有發明鋸子。正如教材所分析的那樣。

  試想,弗萊明如果不是一個細菌學專家或他對葡萄球菌沒有經歷數年的研究,或者他粗心大意把發了黴的培養液隨手倒掉了,那他還能成為青黴素的偉大發現者嗎?假如諾貝爾不是一個不怕炸死的人,為了馴服裂性炸藥曾數十次和死神擦身而過,他能獲得成功並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嗎?在現實生活中,當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時,有的人能夠挺身而出,不伯流血犧牲成為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有的人卻退避三舍明哲保身,這難道能僅僅歸結於英雄的外部機遇嗎?因此,正像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說的,"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要透過自己的主觀努力,把握住一切機會,以取得學習和事業的成功。

  ⑧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板書)

  人生道路上,順利的境遇能為個人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逆境會給個人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那麼,如何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能不能把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都歸結為順境和逆境的作用、影響呢?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

  順境、逆境都是外因。把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都歸結為順境和逆境的作用屬於外因論。外因論完全到事物的外部去找原因,是完全錯誤的。關於外因論的錯誤,我們可以用地理環境決定論為例來說明。地理環境決定論主張,地理環境(包括氣候、土壤、地形、水源、礦藏等)直接決定人類的體質、心理和道德,決定人口的分佈、種族的優劣、文化的高低、經濟的盛衰、國家的強弱,並由此決定各國社會制度的性質和變化。沙俄時代的一位學者叫做列夫梅尼科夫的就曾經說:"水是歷史的動力"。其實不管是水,還是氣候,還是資源,任何地理環境都不可能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原因。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國家的地理環境差不多一樣,但有的是社會主義國家,有的是資本主義國家,有的經濟發達,有的不發達,差別非常大,用地理環境是無法解釋這種差別的。就在同一個國家,社會的變化是幾千年、幾百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就很顯著的,而地理位置的顯著變化卻需要若干萬年。在若干萬年內沒有多大變化的地理環境,怎麼能解釋很短時間內的社會巨大變化呢?我國一百多年前是封建性的大清帝國,1840年後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在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我國的地理環境沒有什麼重大變化,長江、黃河、珠江、黑龍江一樣奔流,珠穆朗瑪峰照樣屹立在西藏高原上,硬說這一百多年中國社會性質的巨大變化,根本原因在於地理環境的變化,豈不是天大的謊話?

  因此,無論傾境或逆境,都只是一種外因,必須透過內圍才能起作用。因此當身處順境時,我們應頭腦清醒,抓住有利時機爭取早日成才。遇到逆境時,我們也決不能悲觀、消沉,而要以堅強的毅力,去迎接各種困難的挑戰,並學會揚長避短,變不利為有利,堅定地走向成功的未來。

  前面我們強調了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重視內因的作用,但是,外因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是不是就不重要,可以忽視呢?

  (2)也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板書)

  據說古代有一個人,他不知道鴨蛋從何而來,別人告訴他說是鴨子生下來的。某一天,他吃到鹹鴨蛋,便趕快向人說;“你知道鹹鴨蛋是什麼生的嗎?我告訴你,那是鹹鴨子生的。"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這個人的思想方法有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從思想方法上說,這個人完全不考慮外因,不能理解鴨蛋可以由於外部矛盾的作用而變為鹹鴨蛋,他單純從鴨蛋的內因去考慮,所以認為鹹鴨蛋是鹹鴨子生的,鬧出了笑話。

  因此,我們決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部環境對個人的成長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請同學們議一儀教材第121頁第2自然段右下角小欄目中的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成語包含了什麼哲學寓意?是不是"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對於外因,我們要作“一分為二”的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是外部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決不可忽視外因對事物變化發展的作用。這方面,既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出高徒”等有益經驗,也有“哥們義氣害死人”之類的沉痛教訓。因此,我們必須對周圍的環境作“一分為二”的分析,看到對我們成長的有利因素,並充分發揮這種因素對我們成長的`促進作用,力爭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對我們成長的不利國家,並儘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響,努力做到“近墨者未必黑”。

  我們看持任何事物,都要把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因和外因,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必須和外因結合起來。

  2.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板書)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關係。

  (l)深化改革,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板書)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必須首先充分重視內因。這個內因就是始終把立足點放在我們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依靠我國各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團結奮鬥,艱苦創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如果我們自己不努力奮鬥,再好的機遇,再有利的國際環境也是會白白錯過的,那麼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就只能成為一種美好願望。

  (2)擴大對外開放。(板書)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實現主要靠我國人民自己的團結奮鬥,艱苦創業,這是決定四化大業能否實現的關鍵所在。但是,事物是普遍聯絡的,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不可能孤立於世界之外。當今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世界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商不開世界。不能把自力更生理解為閉關鎖國,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我們必須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利用

  國外的資金、資源、人才等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因此,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對外開放的目的是增強我國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程序。當然,在實行對外開放中還要抵制資本主義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有害的東西的侵蝕。

  (3)堅持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板書)

  鄧小平同志在談到對外開放時,總是強調“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強調“要繼續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執行一系列已定的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上述論斷深刻地揭示了堅持自力更生與實行對外開放的辯證統一關係。

  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辯證關係,二者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自力更生是發展經濟的立足點,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其次,應該清醒地看到,

  “從發達國家取得資金和先進技術不是容易的事情。有那麼一些人還是老殖民主義者的頭腦,他們企圖卡住我們窮國的脖子,不願意我們窮國得到發展。所以,我們一方面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另一方面……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405~4O6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