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數分裂》教案

《減數分裂》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減數分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減數分裂》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組《遺傳與進化》第二章第一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課時。本節內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識如細胞學、染色體和有絲分裂的基礎之上,並與第一章孟德爾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密切相關,因此,其在模組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透過對減數分裂的學習,學生對細胞分裂的方式、實質和意義產生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加深對前面所學的遺傳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積極探索創設一個可以讓學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環境,並且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以學生進行主動思維、參與並且活動、同時經歷一個從具體的動手實踐和不斷創新到知識的歸納和昇華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1)(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減數分裂的概念。

  2、透過精子的形成過程掌握減數分裂過程及圖解。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染色體特點,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2、透過列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比較表,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比較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數目發生一系列規律性變化,透過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後代之間能保持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引導學生了解生命是運動的、有規律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精子的形成(減數分裂)過程及圖解

  2、教學難點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數目變化

  四、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就已經掌握了細胞、染色體、有絲分裂、有性生殖等相關知識,這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學生在學習本節時還需要大量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學生畢竟有著基礎和其它方面(如空間想象及思維能力、興趣、動機、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因此要進行因材施教。從疑問的設定,到問題的回答要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從基礎知識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養,包括探索創新能力,學習興趣等,教師要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相應點撥。

  五、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講解法、實驗法。

  六、課前準備

  課件、圖片、實驗用品。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問題探討]學生看教材P16題圖,比較果蠅體細胞與配子細胞染色體組成及數目的不同。引導學生根據此圖提出能聯想到的問題。

  設問:圖中的'配子是透過有絲分裂產生的嗎?有絲分裂的特徵是什麼?

  匯入新課學生:減數分裂。

  1、什麼叫減數分裂?

  學生閱讀教材P16回答。(強調指出:細胞分裂了幾次?染色體複製了幾次?分裂前後細胞染色體數目如何變化?)

  課件顯示哺乳動物精子的形成過程。按照下列圖解的思路,引導學生觀察、描述,結合問題教師總結精子的形成過程。

  2、精原細胞是一個什麼樣的細胞?其自身的增殖透過什麼樣的分裂方式進行?

  3、什麼叫同源染色體?

  4、什麼叫聯會?

  5、什麼叫四分體?(指出交叉互換現象)

  6、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何時?

  7、減數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8、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9、減數分裂各期染色體、DNA數量變化如何?(用曲線圖表示)

  10、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主要發生了哪些行為變化?(染色體複製,同源染色體的聯會出現四分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11、同源染色體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與孟德爾兩大遺傳定律的關係如何?

  12、含n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最多形成多少種精子?(不考慮交叉互換)(也可到第3課時講)

  13、基因型Mm的動物,在精子形成過程中,基因MM、Mm、mm的分開分別發生在何時?

  教師一定要把上述問題講透。

  (三)小結

  減數分裂的含義,精子的形成過程。

  (四)作業佈置

  教材P22練習—4

  九、板書設計

  第2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係

  第1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減數分裂的概念

  二、精子的形成過程

  十、教學反思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產生活中的例項,引導學生從教材或生活中提煉出問題;然後讓全體學生親自動手來探究,並且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體現“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等新課程理念。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這節內容在知識要求和教材編排上無多大變化。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一般採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精子形成過程,結合細胞影象歸納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數目和行為變化,覺得思路清晰、過程流暢,效果看似不錯。但學生聽得清楚,做題困難,記憶時間短,容易生疏,複習課必須按新課重來,費時費力,效果較差。

  本節課透過一系列的簡化提煉,利用多種形式,化複雜為簡單,更加具體有序,提升了學生對減數分裂本質的理解,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性強,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

  《減數分裂》教案2

  一、預習目標

  1、知道染色體的種類及特點,會區分染色質和染色體

  2、知道減數分裂的過程及特點

  3、會根據圖形分析染色體條數,DNA分子數

  二、複習舊知

  1、染色體與染色質的關係: 。

  2、染色體主組成成分 和 ,分佈在 。

  3、有絲分裂

  (1)特點:染色體複製 次,細胞分裂 次,結果是形成 個子細胞,且染色體條數 (變?不變?)

  (2)圖形分析

  A B C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染色單體數

  (3)過程

  A 期 B 期 C 期

  染色體行為變化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三、預習新知

  (一)染色體種類

  1、分類依據:

  2、種類: 染色體、 染色體、 染色體

  3、特點:

  (1)每種生物的細胞核中的染色體的 和 是相對恆定的。

  (2)大多數生物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 存在(用 表示),生殖細胞中則是 存在的(用 表示)

  (二)減數分裂

  1、概念:是 生殖生物的 細胞成為 細胞的分裂過程。

  2、特點:細胞經過 次連續的分裂,染色體只複製 次,結果是一個原始生殖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 個生殖細胞,染色體數是體細胞的 。

  3、 過程:分為 期,減數 分裂(MI)減數 分裂(MII)

  (以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為例)

  減I

  前期

  聯會形成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後期

  分離, 自由組合

  減II

  前期

  染色體已減半、無同源染色體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後期

  一分為二, 分別移向兩極

  末期

  染色體進入兩個核變成染色質

  結果 子細胞 含體細胞一半數目的染色體

  (三)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條數和DNA分子數的變化規律曲線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間期 MI MII 間期 MI MII

  (四)同源染色體識別

  1、同源染色體:指一條來自 方,一條來自 方,,其形態、大小 的 條染色體。

  2、四分體:減數第 次分裂的 期,同源染色體相互 ,此時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 條 ,所以稱之為四分體。

  3、圖形識別

  (1) 對同源染色體 (2) 個四分體

  (3) 條染色體 (4) 個DNA分子

  (5) 條染色單體

  (6) 對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是 與 , 與 。

  (7) 對非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是 與 , 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