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舉制的創立教案

歷史科舉制的創立教案

  授課人

  時間

  地點 七年級(3)班

  課題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第四課 科舉制的創立

  課程標準對本課要求瞭解隋唐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瞭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主要情況及其影響。

  2、 透過討論科舉制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3、 透過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本課內容。透過對比現實考試製度,啟發學生思考我國教育現狀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進建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進步,是隋唐興盛的原因之一,符合當時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認識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2、 通過了解科舉制度的深遠影響,使學生認識到科舉制度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才選拔制度的'突出貢獻,從而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創新。

  重點難點

  重點:科舉制度創立和逐漸完善的過程

  難點:科舉制的影響

  教具 小黑板(科舉制的形成和完善)

  教學過程

  複習上節課的主要內容並思考:1、為什麼唐玄宗統治前期稱為“開元盛世”?P13

  2、為什麼會出現盛世景象?P10

  匯入新課

  除了唐玄宗積極進取治理國家之外,還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統治時期奠定的基礎。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改革用人制度,善於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是怎樣改革選拔官員的方法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課:科舉制的創立

  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樣選拔人才的呢?請看P15,請一個同學來說說。

  大家想一想:這種選拔人才的方法好嗎?

  老師:隋文帝統治時他也和你們認為一樣,為了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鞏固他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他決定進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舉制度這個辦法?

  (老師解說)科舉制度的“雛形”到“創立”和“完善”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三個階段:

  一、科舉制的形成和完善

  (老師出示概括製表並解釋)

  隋文帝

  隋煬帝

  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

  開始分科考

  正式設定進士科

  擴充國學的規模

  殿試/武舉的開始

  多次親自面試

  雛形

  創立

  完 善

  (老師簡介)1、常設考試科目:秀才、明法、明書、明算、明字、三史科、開元禮科。以進士和明經科最為重要

  2、進士科主要考核內容的變化:時事策論/隋煬帝、加試經史/唐太宗、加試雜文/唐高宗、詩賦/唐玄宗

  思考下列古文的含義:

  1、“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2、“太宗皇帝真長策,賺的英雄盡白頭!”

  思考 P16“動腦筋”:

  (有,填空題。)

  思考 P18“活動與探究1”: 如何看待李德裕的觀點?

  (不妥,熟悉朝廷禮儀只是有利於從形式上辦好朝廷的事,但不是當官的必要條件。)

  二、科舉制的影響

  小組討論:科舉制的影響

  老師:引導學生從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會矛盾、社會風氣與習俗等方面分析;從科舉制度與唐朝繁榮的角度分析;從對外國、對後世、以至今天影響的角度分析。

  (透過考試選拔官員,為讀書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徑,政治上擴大了統治階級基礎;促進了教育事業和文學藝術的發展;帶來了唐詩的繁榮。)

  思考P19“活動與探究2”:中國選官制度對世界的影響。

  (表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製度,明確指出中國古代的考試選官制度與英國的考試製度及現代各國考試製度之間的淵源關係。這說明,中國古代的考試選官制度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過一定積極影響。)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大體瞭解了科舉制度的創立和完善的過程。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並討論科舉制與當今的考試製度有何異同(小組討論)。能結合科舉制度的歷史提出建議的成長記錄袋加1-2分。

  【結合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一、 科舉制的形成和完善

  隋文帝

  隋煬帝

  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

  開始分科考

  正式設定進士科

  擴充國學的規模

  殿試/武舉的開始

  多次親自面試

  雛形

  創立

  完 善

  二、科舉制的影響

  作業佈置】《新學案》的練習

  【教學反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