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聶耳》課堂教案

《少年聶耳》課堂教案

  在教《少年聶耳》第二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課堂制高點——從文中找出能看出聶耳喜歡音樂的句子。學生們分成四人小組展開自學和討論之後,進行交流反饋。我就按小組提出的答案把幾句重點句一一給教下來了,也一次次讓學生深刻體會了少年聶耳對音樂的那分執著和喜愛。隨著那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的時候,我又一次深情地說:“同學們,在我們被少年聶耳對音樂的那種深深的喜愛之情所感動的時候,我們已看到聶耳長大後必將成為一個(出示):()的音樂家,你看課文中哪個詞兒用在他這裡最好?”很快有許多學生脫口而出“傑出”

  “是啊!傑出的音樂家用在聶耳身上是當之無慚呀。那麼,你知道傑出是什麼意思呢?哪些人還可以被稱為傑出的人呢?”真的沒想到,就這一個問題的提出,竟然是一石激起三層浪,馬上有學生說了:

  甲說:“傑出是很出色的,著名的意思。”

  同學乙說:“居里夫人是傑出的科學家。”

  我也忙接上:“是啊。”

  丙同學舉手說了:“李時珍是傑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我也表揚了他:“真是學以致用。”

  這時,丁說了一句我沒想到的話:“邢老師是一位傑出的老師。”

  我驚了足足五秒鐘,反應過來後,連忙說:“首先,邢老師要謝謝丁同學的讚揚,可是,這個‘傑出’的詞放在邢老師身上好嗎?”有的同學說好,有的不知說什麼,有的在笑,有的說不好了。我繼續說:“邢老師能有什麼跟聶耳相比呢?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師呀。”又有一位同學說了:“那錢校長是一位傑出的校長。”沒等我判斷什麼,一位女同學說:“邢老師,我把丁同學的話改一下,好嗎?”我點頭同意。

  她說:“邢老師在我們同學們心目中是一位傑出的老師。”這一次我又驚呆了。正當我進退兩難的時候,下課鈴響了。我趁機說:“邢老師還得再次向同學們表示謝謝。你看看,聶耳創作了這麼多有名的歌曲,所以,他的成就是很多,‘傑出’用在他身上是合適的。可是,用在邢老師身上是不是合適呢。請你下課時再想想。另外,還有哪些人是可以用上‘傑出’的?下課。”

  反思: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新標準中也說:“學生在閱讀中,並不是消極的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所以在這節課的結尾,當“傑出”這個詞兒被不同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的學生去理解時,產生了學生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甚至是情感因素在內的獨特感受。那麼當這種情況產生時,我們教師應該作什麼態度呢?當然,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案例中,學生由於喜愛或者是崇敬老師,出現了感情因素的獨特感受,把普通的老師也說成了是位傑出的人。對傑出的理解雖然是有點彎曲了,但這是學生創造意義性的理解,我們不能簡單的對以否定,而是要很珍視學生這種賦有“突發奇想”的'反應,將學生感受與文字內容的表達作比較,並作另外的設計。教師作為文字與學生的中介,我們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要高於學生,所以可以起到嚮導的作用,但絕對不能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我們在於學生對話中,要善於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一個輕鬆、活躍、和諧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行為跟進:

  師:同學們,在我們班中,你佩服的喜歡的同學有嗎?

  生:有。

  師:你說說,你佩服誰?喜歡誰?佩服、喜歡他(她)什麼?

  讓生暢所欲言。

  師:好呀,我對XX同學很佩服,很喜歡和他交朋友,我就可以說;XX同學是位傑出的同學,行嗎?

  讓生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傑出是用在才能和成就高出眾人的。不但有高超的才能,還要有出眾的成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