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測量物品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測量物品教案

  活動目標

  1.能選擇自然物測量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等。

  2.記錄表:標明測量物體、測量工具與資料。

  3.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教師透過組織幼兒討論自己的'身高、體重引出課題,知道測量要藉助於工具。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自己多高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你們知道自己有多重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原來,要想知道身高、體重(要想測量)就得藉助工具。

  2.請幼兒以組為單位測量桌子長度,初步探索自然測量的基本方法。

  (1)請幼兒討論,除了尺子還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如;小棍、繩子、手掌、腳步、書本等。(可為幼兒提供幼兒學習資源開拓幼兒思路)

  師: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長?咱們可以怎麼辦?(尺子量)

  師:除了用尺子,還可以用什麼?

  (2)幼兒自由選擇用繩、小棒、鉛筆等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並做好記錄。

  師:孩子們,我在每一組投放了一份測量工具,請你們商量一下,一名幼兒記錄,其他的孩子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桌子。

  教師提醒幼兒將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都要記錄好,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並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3)請多名幼兒演示不同的測量方法,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師:哪位小朋友想來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麼測量的?

  師:你們覺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測量結果準確?

  3.教師示範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掌握其中要領。

  (1)重點請(運用首尾相接的)幼兒演示測量過程,討論:為什麼量一次後要用手按住這個點,然後移動小棒從這個點開始繼續測量?

  (2)教師講解、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強調幼兒在測量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如:用小棒測量時,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線測量,記住總數。

  用繩子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做上標記。

  4.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運用正確方法進行二次測量。

  對運用不同測量工具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發現: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分佈測量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測量的次數越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