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牛頓第一定律》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內容、知道慣性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透過活動體驗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

  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及其現象解釋

  教學難點:

  牛頓第一定律、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學用具:

  斜面、木板、小車、棉布、毛巾、象棋、直尺、慣性小球裝置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收集與教材P44圖12.5—1中內容相關的錄影資料讓學生觀看,同學們在錄影中看到的這些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常會見到,你也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運動的物體為什麼會停下來呢?同學們看書12.5—2內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是偉大的科學家,到底哪個說法正確呢?光靠思辨不能回答,同學們可以自己探究,透過實驗來求證、

  二、進行新課

  (一)牛頓第一定律

  1、歷史回顧:

  對亞里斯多德提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提出疑問。

  2、演示實驗:

  (1)毛巾表面

  (2)棉布表面

  (3)木板表面

  現象:

  (1)小車受到阻力大,運動時間短,路程短;

  (2)小車受到阻力較小,運動時間長點,路程遠點;

  (3)小車受到阻力最小,運動時間較長,路程較遠。

  3、推理:

  當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時,小車將會怎樣運動下去?

  4、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不受外力的物體,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說明: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從實驗中直接得出來的,它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透過進一步的科學推理而得到的。

  (二)物體的慣性

  1、慣性

  教師:從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狀態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也可以說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這裡提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2、慣性現象

  【演示1】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解釋:疊在一起的棋子原來是處於靜止狀態的,當尺子打出了下面的棋子,由於上面的棋子有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所以上面棋子落在正下方。

  【演示2】慣性小球實驗,解釋:木片被彈出去之前,小球處於靜止狀態。小球由於有慣性,還應保持原有的靜止狀態,所以小球落在原處。

  ——解釋慣性現象的要領:

  ①說清物體原來是處於什麼狀態(運動或靜止)

  ②說出後來發生什麼變化;

  ③物體由於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或靜止)狀態。

  【演示3】剎車時的慣性現象。請同學們根據要領解釋。

  教師:這個實驗再現了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向前倒這一普遍現象。

  三、小結:

  四、佈置作業:

  請大家解釋汽車起動時乘客為什麼向後傾倒?

  板書設計

  牛頓第一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二、慣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