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通用11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2、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以及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大盆水、一塊擦手毛巾。

  2、每組一個筐,內有雪花片、泡沫、硬幣、棉籤、圓鐵片、塑膠瓶、鐵釘、記號筆若干。

  3、個人記錄表每2人一張。

  重點難點:

  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怎樣幫助螞蟻過河?

  (幼兒開動腦筋:游泳圈、小船等)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沉與浮的概念,認識沉與浮的標記

  師:為什麼游泳圈可以幫助小螞蟻呢?出示沉與浮的標記,指導幼兒如何畫標記。

  2、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探究——尋找幫助小螞蟻的方法

  是不是和你們猜的一樣呢?老師這裡有一張記錄表,等一會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這些材料放進水裡一個個試一試,2個人一組,一人記錄,一人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請一組幼兒講解記錄結果。

  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籤等會浮上來,圓鐵片、硬幣等會沉下去。

  4、引導幼兒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探究:藉助輔助材料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5、展示幼兒探索結果。

  請個別組幼兒講解自己的探索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三、結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導幼兒不要玩水,學會自救。

  師:小朋友們真棒,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螞蟻已經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所以我們不要到河邊玩水,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游泳圈、盆、木頭等物品自救。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張桌上放有蘋果、葡萄、西紅柿、土豆、蘿蔔等蔬果。一盆水,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和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師:小朋友快來看呀!這裡有許多水果、蔬菜。你們認識它們嗎?

  孩子們饒有興趣地指點著,議論著。有的描述著它們的形狀,有的回味著他們的味道,有的掂量著它們的重量。

  幼A:這是彎彎的香蕉,有點象小船;

  幼B:這是紫色的葡萄,吃起來有點酸有點甜;

  幼C:這是土豆,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

  幼D:我覺的這個土豆重,這個蘋果輕;

  師:你們有沒有想過把它們放到水裡會怎麼樣?蘋果放到水裡會怎麼樣呢?葡萄、西紅柿、土豆、蘿蔔呢?

  孩子們爭論起來:

  幼A:我猜土豆會沉到水底。

  幼B:老師我猜葡萄會浮在水面上。

  幼C:老師我猜蘿蔔會在水的中間。

  師: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請你們把自己的猜想記錄下來。可以使用蔬果小圖片和記錄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別把小圖片擺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間。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師:那麼這些蔬菜、水果放到水裡到底會怎麼樣呢?請你們把它們放到水裡試一試。

  孩子們把它們一一放進水裡,仔細觀察它們在水裡的情況,然後在另外一張記錄卡上驗正記錄。教師則巡迴觀察,適時指導,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他們在觀察沉浮現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三、講一講,議一議。

  師: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幼A:我發現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

  幼B:我發現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幼C:我發現葡萄是沉在水底的。

  幼D:我發現蘿蔔橫著放是沉下去的豎著放是在年水中間的。

  師:對,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真能幹發現了那麼多的秘密,真棒!那你們還有沒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要問呢?

  幼A:老師,為什麼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葡萄卻沉下去了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洗臉、刷牙、漱口我們都必須用到它。雖然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但是我們的孩子對於水的浮力並沒有太多的認識。

  有一天,在洗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個塑膠袋掉在水裡,於是孩子馬上跑來問我:“老師,為什麼那個塑膠袋漂在水上面呢?”我發現孩子對這個現象很感興趣,於是便抓住契機設計了科學“浮與沉”這一活動。本活動透過實驗來探索、豐富孩子們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並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科學實驗現象,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三、活動準備:

  水、小盆、毛巾、水彩筆、記錄卡、塑膠吸管、樹葉、鉛筆、泡沫板、鑰匙、小石子、橡皮泥、回形針。

  四、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課題。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百寶箱,這個百寶箱裡裝了好多寶貝,小朋友你們想看看嗎?(教師播放PPT)

  2、師: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把他們放進水裡會怎麼樣呢?請幼兒先猜測一下,哪些會沉,哪些會浮,然後教師動手操作實驗,幼兒觀察。

  3、教師透過演示實驗引導幼兒理解“浮”“沉”並認識浮沉符號。

  鑰匙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樹葉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師引導幼兒看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

  4、教師繼續播放PPT,展示記錄卡並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做記錄的方法。

  (一)分組實驗,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試一試啊?

  1、講解操作方法與規則:要求幼兒操作完後,馬上用水彩筆在記錄卡上做好物體沉浮現象的記錄。

  2、幼兒操作:師,小朋友在把物體放進水裡時要看仔細了,看一下物體到底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的,認真觀察水中的現象。

  溫馨提示:

  ①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實驗,每次只放一種材料。

  ②實驗室要注意安全,物體放入水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水濺出。

  ③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把物體進行分類放置,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放在水盆的左邊,沉下去的物體放在水盆的右邊,並及時記錄結果完成表格。

  3.教師來回巡視,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象時,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記錄,同時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三)分一分。

  教師繼續播放PPT,引導幼兒將百寶箱中所有物品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類。

  (四)延伸拓展。

  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問題:

  1、塑膠吸管在水中上浮,用什麼辦法讓它沉下去?

  2、回形針在水中下沉,用什麼辦法讓它浮上來?

  (1)讓塑膠吸管沉下去的方法:捆上重物,如將其和鑰匙或石頭等捆在一起。

  (2)讓回形針浮上來的方法:放在浮的物體上,如將其放在泡沫板上或捆在鉛筆、吸管上等。

  (五)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沉浮現象,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放在水中會發生很有趣的現象,小朋友在家裡也可以動手去做做實驗,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噢!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沉”和“浮”,並知道一些改變其原來狀態的方法。

  2、樂於參與科學實驗。

  環境創設

  1、盛有水的大盆。

  2、紙、筆

  3、熟雞蛋一個,鹽水、清水各一杯

  活動過程

  1、在幼兒園裡收集3種不同的東西(預先完成)

  2、請幼兒試一試這些東西,如果放到水中會怎樣? 一邊試一邊請幼兒記錄在白紙上,然後交流,教師統計,其中同樣的物品不再重複(透過統計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沉和浮與物體本身的材質有關。)

  3、為什麼有的物品會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卻沉到水底?

  4、探索在水中改變物品原來的樣子,物品的沉浮狀態是否會改變?

  5、把雞蛋放入清水杯中,讓幼兒看到“浮”的狀態,再放入鹽水杯中,為什麼雞蛋又沉下去了?讓幼兒嚐嚐鹽水杯中的水,瞭解水裡放鹽(或海水)可以使東西浮起來。

  6、引發繼續發現:還有什麼其他方法改變東西在水裡的樣子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透過探索活動使幼兒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3、激發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記錄表、彩色筆;兩人一份 (玻璃珠、鑰匙、塑膠瓶、小石頭、小木塊、泡沫板)、一個塑膠盆。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師直接引題“今天我們要來做個有趣的實驗”引題。

  2、教師介紹籃子裡的準備一些材料,思考:這些材料放在水裡會怎麼樣?(浮上來、沉下去)

  今天,我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試驗,你們看看籃子裡有什麼?如果把這些東西放到水裡,它們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呢?

  二、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教師取一塊積木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裡會怎麼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你們猜木塊放在水裡會怎樣?老師這裡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這張記錄表上。木塊浮上來的,那就在在“?”這一列中,我們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們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並演示)透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操作:怎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幼兒嘗試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

  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些沉下去的東西不太高興了,它們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們能幫他們想出好辦法嗎?你們去試試看。

  (2)、幼兒自由操作,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老師不斷總結。如:小石頭原來是沉下去的,誰幫他浮上來的?

  小結: 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

  四、經驗遷移

  發大水時,我們人會沉到水裡,請幼兒想辦法使自己不沉到水裡而得救?

  誰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水裡,我們人也沉到水裡。這個時候,我們想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

  五、結束

  下一節咱們探索怎樣把浮的東西可以沉下去?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體驗物體沉浮現象。

  2、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能夠根據沉浮現象將物體進行分類。

  3、透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滲透環境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膠、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

  老師這裡有一副美麗的圖畫。(出示圖畫)

  敘述,在蔚藍的大海里生活著好多各種各樣漂亮的魚,這些魚在大海里遊得多開心呀!可是有一天,這些小魚都傷心地哭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有一些遊客來遊玩,把好多廢舊垃圾丟到了水裡。這些垃圾嚴重汙染了水裡的環境,使小魚生命受到了威脅。

  2、“你們想知道人們扔到水裡的都是些什麼嗎?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你們認識這些都是什麼物品嗎?(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

  3、師:環境遭到破壞,小魚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小朋友你們想幫助這些小魚嗎?那我們今天就趕緊組織一批打撈隊,去幫助小魚把水裡的垃圾打撈上來好嗎?

  4、可是,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打撈隊分成兩隊才行,一隊去打撈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隊去打撈水底的垃圾。你們說好嗎?

  5、猜測活動。

  師:小朋友,那你們知道哪些物品會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會浮到水面上來嗎?(教師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觀察)

  6、操作活動。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樣?

  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請小朋友對照自己的猜測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

  7、師:小朋友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呢?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在此環節中,教師採用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讓幼兒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和物體大小沒有關係。

  8、師:對,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真能幹!發現了這麼多的秘密。真棒!

  9、分類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幫小魚把垃圾打撈上來之後,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老師有個提議,我們把它們裝進垃圾箱裡好不好?(出示兩個帶有上浮、下沉符號的紙箱。)

  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指導幼兒認識沉浮標誌,然後把下沉和上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箱子裡,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所鞏固。)

  10、小朋友們學到了這麼多知識,能當一名合格的環保小衛士了,現在讓我們動起手來幫小魚把水裡的垃圾打撈上來吧!大家要記得一定要把打撈上來的垃圾分別放在不同的兩個垃圾箱裡。大家準備好了嗎?開始行動吧!

  四、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還有好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呢!請你們回到家裡仔細找一找,看一看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東西會浮上水面,把你收集到的資料記下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膠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膠插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二)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探究。

  1、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3)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膠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2、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2)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3)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3、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膠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膠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裡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4、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膠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膠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膠插片。

  (三)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四、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水果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常看的東西,但孩子對水果的認識也只停留在對水果的色、香、味、形上,關於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卻知之甚少。現在正是各種水果上市時,孩子們從家裡帶來了各種水果。一次,不知是誰把蘋果和楊梅放進了金魚缸,引來了許多孩子的圍觀議論,經瞭解得知,原來他們是想給魚兒餵食,結果發現水果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底。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就設計了這一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驗。

  2、認識標記“↑”、“↓”,能根據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三、活動準備。

  各類時令水果若干,“↑”與“↓”的標記各一,沉浮兄弟頭飾各一,盛水容器若干,籮筐兩隻。

  四、活動過程。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許多水果來招待這兩位小客人。你們看,都有些什麼水果。(幼兒一一指認水果。)

  2、師:“今天要來的兩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翹了(師出示標記‘↑’);弟弟叫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師出示標記‘↓’)。我們可不要學他倆。”

  師:“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錯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們要幫兄弟倆把水果分出來。”

  3、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些水果放在水裡,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呢?”幼兒自由討論後回答。

  4、師:“剛才小朋友們各有各的說法,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裡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來的。現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裡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裡到底是沉是浮。

  幼兒實驗,並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小朋友聽。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5、師:“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幼1:“我拿的是蘋果,我發現蘋果是浮起來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發現提子是沉下去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操作,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索興趣。

  2、初步探索潛水器沉浮的原理,萌發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活動重難點:

  二、重點:

  透過各種嘗試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索興趣。

  三、難點:

  初步探索潛水器沉浮的原理。

  四、活動準備:

  1、橡皮泥球、乒乓球、夾子、氣泡膜、可樂瓶人手一份、水盆每組兩個、毛巾每組一條。

  2、潛水艇沉浮示意圖一張。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小朋友們,今天和王老師一起去找找潛水艇的秘密吧!在找潛水艇的秘密之前,王老師要先考考小朋友們,你們看王老師這裡有些什麼?(橡皮泥球、乒乓球、夾子、氣泡膜。)

  (二)沉與浮

  1、誰會沉?誰會浮?

  (1)設疑:你們猜一猜橡皮泥球、氣泡膜、夾子、乒乓球在水裡,誰會沉下去?誰會浮起來?(請幼兒自由討論,預設並猜想可能出現的結果。)

  (2)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樣(教師操作,幼兒觀察並驗證自己的猜想。)

  (3)教師小結:原來在水裡的時候乒乓球、氣泡膜會浮起來,橡皮泥球、夾子會沉下去。

  2、換一換。

  (1)那怎樣才能讓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呢?(給予幼兒一定時間自由思考討論。)

  (2)請試一試你的想法。(幼兒嘗試用自己想到的方式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你成功了嗎?你是怎麼做的?你覺得它為什麼會下沉(上浮)呢?(幫助幼兒梳理總結經驗。對於失敗的幼兒,要鼓勵他們不氣餒,同時引導他們找出失敗的原因。失敗對幼兒也是一種經驗積累的好機會,要適度把握。)

  (4)教師小結:當乒乓球和氣泡膜變重的時候,他們會下沉。改變橡皮泥球的形狀或是藉助浮力較大的物體的幫助,可以讓沉的物體上浮。原來,沉浮是可以發生改變的。

  (三)潛水艇的秘密。

  1、潛水艇的沉與浮。

  (1)我們現在來找找潛水艇的秘密,我們做了實驗後發現改變物體的沉浮很困難,可是,為什麼潛水艇在水裡可以想浮就浮,想沉就沉呢?(幼兒帶著問題思考。)

  (2)老師這有一個可樂瓶子,假如它是潛水艇,你用什麼辦法讓它沉下去,讓它浮起來?請你試一試。(幼兒結伴討論,隨後操作。引導幼兒活動後進行材料的整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2、觀看潛水艇沉浮示意圖。

  (1)出示潛水示意圖,提問:潛水艇為什麼會沉下去,為什麼會浮起來?(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

  (2)教師總結:潛水艇是透過排水系統改變自身的重量,排水上浮,進水下沉的原理進行工作的。

  (3)結束語:今天我們找到了潛水艇的秘密,回去之後我們再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有趣的沉浮好嗎?

  (四)活動延伸:

  1、益智區投放紙船、木材等材料,引導幼兒繼續探索,進一步體驗沉浮實驗帶來的樂趣。

  2、和爸爸媽媽去科技館參觀,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並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透過探索活動擴大有關舞廳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派樣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探索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二、重點與難點

  探索、發現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三、材料和環境創設

  材料:各種性質的物品。如鐵、木、玻璃等製品。

  環境創設:在科學角投放玩水器具,讓幼兒自由操作探索。

  四、設計思路

  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鐵、木頭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但是如果活動設計仍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著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五、活動流程

  自由探索——討論交流——指導探索——分析討論

  透過自由探索豐富幼兒關於物體在水中沉浮的經驗。

  說明

  自由探索有兩個目的,一是擴大幼兒的經驗範圍,既知道鐵在水裡會沉,木頭在水裡會浮,又瞭解一些其他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所以在自由探索的活動中,讓幼兒減少探索中直覺行為性,增強探索的預見性,有助於發展形象思維。自由探索前應該讓幼兒先預測,再實踐。

  透過討論交流發展幼兒表達經驗的能力,激發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1)出示物體,請幼兒預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並說說預測的依據。

  (2)讓幼兒輪流透過實驗驗證預測的正確性。

  (3)討論物體的沉浮會不會變,什麼情況下會改變。

  說明

  討論交流可以小組進行,也可集體進行。

  3、透過指導探索,提高幼兒探索的友誼性,發展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明

  在前面探索的基礎上,讓幼兒帶著任務探索,既設法使浮在水的東西沉下去。

  (1)透過分析討論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A請幼兒演示講評探索的結果。

  B幼兒相互評析探索方法的長處和不足,談談最喜歡哪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為什麼?

  C討論為什麼大輪船不會沉下去。

  說明

  討論不一定得出結論,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答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協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體驗成功的喜悅之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透過活動相互協作,共同探索。

  難點:能透過操作、記錄,體驗鹽的多少與雞蛋位置變化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鉛筆、小勺、記錄紙、鹽、紙板、小瓶、海綿、手絹、泡沫板、木板、燒杯、熟雞蛋、塑膠積木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啟發談話,引出主題

  師:孩子們,你們玩過水嗎?

  幼:玩過。

  師:你們是怎樣玩的?

  幼:我們把積木、石子放在水中,看誰能浮起來。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呀?

  幼:積木浮起來,小石子沉下去了。

  師:出示雞蛋,請幼兒猜猜看,雞蛋在水裡會怎樣?幼兒討論(沉下去,浮上來)。好,老師現在把它放到水裡看看會怎樣?放到水中觀察結果:沉下去了。那咱們用什麼辦法讓它浮起來呢?

  幼:紛紛討論,說出自己的辦法。

  師:好,請小朋友們找夥伴一起來試一試。

  二、幼兒自主操作活動

  1、幼兒親自做實驗。

  2、討論:你用什麼辦法讓雞蛋浮上來的?(把雞蛋放在木板上讓它浮上來,把雞蛋放在泡沫上讓它浮起來等。)

  三、師幼共同操作探索

  1、出示鹽

  師:鹽能不能讓雞蛋浮起來呢?小朋友猜猜看。

  幼:能;不能。

  師:好,現在我們試試看。

  要求:三個小朋友一組分工、合作進行操作,一個幼兒用小勺放鹽,一個幼兒用筷子攪拌,一個記錄,每放一次鹽就要做一次記錄,還要記錄好雞蛋位置的變化。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並指導。

  3、交流記錄結果。

  (1)雞蛋浮起來了嗎?

  (2)檢查幼兒記錄結果,提問幼兒操作過程。

  (3)教師小結:鹽放的少,雞蛋浮起來的慢,鹽放的多,雞蛋就浮在水面上了。

  活動延伸:在區角中放入此材料,供幼兒操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