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綜合教案:頑皮的小水滴教案及教學反思

大班綜合教案:頑皮的小水滴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綜合教案:頑皮的小水滴教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理解畫面內容,大膽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

  2、大膽想象、創編作品,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掛圖第6號。

  2、幼兒曾經看過下雨時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

  1、幼兒兩手食指分開,慢慢抖動手指從上往下落。

  2、教師和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兩隻小手做雨點,雨點從天空落下來,淅瀝瀝,淅瀝瀝。兩隻小手做雨傘,小傘小傘遮住我,嘩啦啦、嘩啦啦。兩隻小手做小船,雨點落在船漿上,小船開進大海里。

  二、看圖講述。

  1、逐幅出示掛圖,說說自己看到的內容,並根據畫面內容講述小雨滴到了哪些地方?

  2、小雨滴把小妹妹的傘當成什麼?小雨滴把池塘當成什麼?小雨滴躲在路邊的土坑裡,車開過會發生什麼事情?小雨滴落進沙灘後,到哪裡去了?

  3、引導幼兒學習用不同的動詞,如:滾、跳、濺、躲等,描述雨滴落在不同地方的調皮情形。

  三、續編作品。

  1、小雨滴還會到哪裡去呢?又做了哪些調皮的事?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中的經驗進行創作(如:小雨滴落在竹竿上,把媽媽晾的衣服淋溼了;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

  課後反思:

  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性思維,因此直觀具體的情境感知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知道,散文詩所承載的很多資訊,不是靠老師直接告訴幼兒或理性的講解,而是要讓幼兒在情境中去傾聽、感受、體會。因此我創設了一個有音樂、有畫面、有朗誦的動感情境,把幼兒帶入散文的.意境中,透過課件中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 以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從而理解動詞:跳、落、擠、滾、濺、躲等。再透過老師的配樂詩朗誦,激發幼兒朗誦詩歌的願望,透過提問: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為什麼?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