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案(精選5篇)

《陋室銘》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陋室銘》教案1

  教學目的與要求

  瞭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並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分析與評價。

  教學重點

  1、瞭解與認識作者情操。

  2、文言詞語的積累。

  3、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銘體文特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與教室或自己的書房、臥室日日相處,它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說起。

  二、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音。

  三、生結合課下注釋,瞭解課文大意。並與自己的前後桌同學討論。

  四、幾個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進而瞭解文章內容,同時輔之以朗讀、誦讀。

  1、在讀完以後,你對全文的印象如何?學生在這裡可能有三種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則以下設計2、3暫時不講,如答“不陋”與“陋而不陋”可順次展開。

  2、為什麼(陋而)不陋?這裡哪兩個字是最為關鍵的?

  3、作者的德馨體現在何處?

  如果學生一下不易答出,可提出以下問題作為提示:與他交往的人多嗎?都是哪些人?為什麼要寫這些人?

  這裡順便交代,劉禹錫曾與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並有大量詩文傳世,如我們非常熟悉的<<逢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由此可見,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作者為何又寫了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作用何在?

  6、由此可見,室主人是什麼樣的人?

  7、由此可見,文章最後一句是不是“添足”?

  五、品評、討論文章寫作目的。

  1、介紹.寫作背景:劉禹錫在和縣的經歷。

  2、回憶劉禹錫的其他詩文,並回憶、品評其中思想。

  3、讀文中用典,瞭解典故意義。

  4、小結。

  六、再次誦讀全文,賞析.寫作特點

  結合註釋一中對銘的介紹,師生共同討論文中押韻、對偶、比興等方法。

  課堂討論與練習

  1、如今物質生活高度豐富,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我們在電視中常看到則廣告:“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禮不在多,貼心才行;中脈蜂靈,正在流行。”請品析此廣告,並仿寫一則。

  小結

  板書設計

  景環境清幽

  陋友交往不俗不陋

  趣情趣高雅

  《陋室銘》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4、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掌握銘文的特點,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瞭解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連結:

  同學們:當我們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時,親人與朋友常常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激勵我們要力爭上游、百折不撓。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於誰的妙筆?(學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劉禹錫)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劉禹錫的佳作《陋室銘》。

  二、走近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國憂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當朝權貴,被一貶再貶,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

  四、釋“銘”解題:

  提問:同學們,你能告訴我們大家,你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麼?

  這裡的銘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書“銘”)那麼,“銘”字還有什麼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常用排比、對偶句。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劉禹錫是如何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銘”。(板書“陋室”二字,完善課題,板書作者)

  五、明確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初步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六、指導朗讀:

  (一)聽錄音朗讀課文。請學生進一步擴充、加深預習成果。

  檢查預習:讀準下列字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鴻儒rú案牘dú西蜀shǔ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這是一篇銘文。銘文很重視音韻,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麼?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母:ing

  (四)再次齊讀課文(男、女生分開進行)

  七、翻譯古文:

  (一)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討論)。

  1、著重強調下列詞語:

  德馨:品德高尚。

  鴻儒:學識淵博的人。

  白丁:沒有學問的人。

  案牘:官府的公文

  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使動用法,使……擾亂

  (二)翻譯全文:(力求嚴密、準確)

  如: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B、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的呢?

  八、小試牛刀:

  1、解釋下列詞語:

  名:著名。馨: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鴻儒:學識淵博的人。勞形:使身體勞累

  2、翻譯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練一練

  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有仙則名不能名其一處也。

  B、惟吾德馨如蘭之馨。

  C、拍案而起無案牘之勞形。

  D、無案牘之勞形我們在勞動。

  九、佈置作業:

  上網查閱劉禹錫的其他作品,進一步瞭解其創作特色。

  《陋室銘》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本文。

  2.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

  3.體會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3分鐘)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麼,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絡,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係,一起學習《陋室銘》。匯入課題,並圖解“銘”這一文體。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1.聽示範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並且劃分節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三)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讀完以後,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係,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餘三組做評委。然後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四)抽絲剝繭,感悟情思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瞭解了文章內容,那麼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陋室環境清幽。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閒,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麼?

  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麼?

  答:託物言志

  (PPT展示)託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七)當堂背誦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後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深情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書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環境清幽安貧樂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銘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引用

  託物言志

  《陋室銘》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A層: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

  B層: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C層:理解課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誦讀要求

  A層: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B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層:背誦課文。

  二、教學設想:

  1、學習文質兼美的古文,不宜瑣碎地串講字詞,以破壞其美感。可透過聽說讀等多種方式,利用實物投影錄音機電腦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及深入學習。

  2、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註解讀通課文內容,並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畫一幅畫。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我國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例如,他們借梅花來表現自己純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出自己堅守節操,借蓮來表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樣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請大家翻開書P176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問題設計:

  ⑴從課題可看出作者寫的物件是什麼?(陋室。)

  ⑵“銘”是什麼?(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都是用韻的。)

  2、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讓我們齊聲朗讀,共同感受。

  3、全班朗讀課文。

  教師點評並過渡:若要讀出其中的情味,還要靠我們深入學習,請大家看我們的學習任務。

  4、[電腦螢幕:教學目標]

  (三)整體把握課文,檢查A層目標的達成情況

  1、問題設計:

  ⑴在這篇文章裡作者主要寫的是什麼?(陋室。)

  ⑵什麼是陋室呢?(室名,簡陋的房子。)

  ⑶是誰給它起的名字?(劉禹錫。)

  ⑷他是何許人也?(唐朝的詩人哲學家。)

  ⑸古代文人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起一些優雅的名字,如“瀟湘館”“含芳閣”等,那作者為什麼要給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難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簡陋嗎?請大家閱讀課文,將與陋室有關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讓學生朗讀描寫陋室的句子。

  3、過渡語:剛才我們朗讀了劉禹錫先生描寫他的陋室的語句,我想,每個同學的頭腦裡都會浮現出了不同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給大家描繪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繪時可用上這樣的句式。

  4、[板書:陋室的很,你看。]

  5、過渡語:陋室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經過這些同學的一番描繪,大家頭腦裡的畫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覺得介紹陋室單靠嘴巴來說不夠形象也不夠生動,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該多好啊。幸好我們的同學已經在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畫下來了,讓我們來欣賞欣賞。

  (四)深入品味課文,達到B層目標

  1、[投影:五幅學生的繪畫作品]

  2、分層要求:

  A層:觀察並指出畫面上的內容

  B層:描繪畫面內容並指出其繪畫所依據的課文上的語句。

  C層:指出畫面中較有創意的地方,點評繪畫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針對每一幅畫,教師可提供思考的問題:

  ⑴請仔細觀察,畫面上的東西哪些是課文裡提到的,哪些是透過想象加上去的?

  ⑵畫中桌上放的是什麼?架上擺的是什麼?是公府文案嗎?

  ⑶這幅畫的主色調是什麼?它給人一種什麼感覺?作者為什麼不把陋室畫在繁華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裡?

  ⑷這畫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裡?畫上的人是劉禹錫本人還是他的農民朋友?

  ⑸畫裡的人都挺高興的,他們的身份是什麼?在幹什麼?

  4、小結並過渡:透過作者的描繪和大家的圖畫,我們可清晰地看到這麼一幅畫面:青苔使陋室的臺階生綠,碧綠的草由於光的映照透過陋室的.簾籠使屋內呈現青色,這真使人悅目;室主人或邀客談笑,或窗下撫琴,或展卷讀經,可以樂而忘憂,舒胸吐臆,尋求那超凡脫世的真諦,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悅目的美景,又有許多可以暢懷的知音與爽心的雅事,這真讓人喜愛呀。

  如果你是劉禹錫先生,你將以怎樣的口吻來向別人介紹你的陋室呢?(懷得意喜愛之情)請大家聽錄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錄音:陋室銘]

  6、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提高,達到C層目標

  1、問題設計:

  ⑴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人物室中事)

  ⑵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他的房子是“陋”還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這樣的房子在達官貴人的眼裡是“陋”還是“不陋”?(當然“陋”。)

  ⑸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

  ⑹課文開頭的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作者這麼寫有什麼作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說明陋室不陋。)

  2、總結: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透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透過對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顧所學,背誦課文

  1、[電腦螢幕:課文板書]

  2、讓各層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學習要點。

  3、指導學生依照板書的提示背誦課文。

  4、先齊背,後抽背。

  (七)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教學重點:透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後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師:陋室陋嗎?

  生:不陋。

  5、師:那麼,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1)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陋室銘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對仗誇朋友——雅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2)小結寫法: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投影:“託物言志”是指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體背誦。學生互相背誦師生競賽學生齊背

  六、總結(略)

  七、贈言和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