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語文教案

跳水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跳水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熟讀課文,能初步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並做簡單批註。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起因課文第2自然的歸屬問題有爭議,把它歸為起因是因為猴子放肆起來的具體表現就是第2自然段講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發了後面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跳水》這篇課文裡,作者給我們講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誰說說這個故事大致是怎樣的?(指名簡要說一說初讀後的感知。)

  (二)交流預習,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讀一讀,再組成本課的詞語,讀一讀。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寫錯的字。

  嚇唬應讀 xià hu 齜的讀音 zī

  猴書寫時不要多寫一豎。

  3.解釋詞語,(互相提問,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桅杆:船上掛帆的杆子。

  醒悟:認識由模糊而變得清楚,由錯誤而正確。課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沒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學生投入地讀書,理解文章的結構。

  1.輕聲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是怎樣引起的,經過如何,結果怎樣。

  2.快速瀏覽課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文章分段。然後交流。

  板書: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經過(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顧一切,陷入絕境。

  結果(56)船長逼孩子跳水,得救。

  3.認真默讀課文,把描寫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畫下來,並做簡單的批註。

  ①自讀,批註。

  ②在組內交流,互相補充。

  ③在全班朗讀句子,然後進行評讀。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發展過程,感受心情的變化擔心、緊張。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3.形容處境危險或情況緊急,可以用哪些詞語?把你知道的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經過(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顧一切,陷入絕境。

  結果(56)船長逼孩子跳水,得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