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精選9篇)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作者;能夠運用聯想、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教學難點:

  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憶,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成長中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們頻頻向童年揮手作別,走向我們自己的路。板書課題《我們上路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初讀全詩(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3、指名讀課文。

  4、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全詩可分為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透過朗讀,全文分三部分(1、2節:雖然我們很稚嫩嫩但我們還們還是上路了;2、3、4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後退;5、6、7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腳踏實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深入理解詩句,體會全詩思想。

  1、自由讀每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觸作上記錄。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重點點撥“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象徵的意義)

  4、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用喜歡的方法朗讀。

  (2)在班級表演讀。(師配樂)

  五、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接下來,請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己創作一首同一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其他你覺得可以合理新增的章節。給學生時間練筆,然後請學生在班上朗讀。

  總結:這節課,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際遇順逆交錯但不能因此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並背誦全詩。

  2、聯絡課文,知道“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和“風、雨、雷鳴電閃”各比喻什麼。

  【學習重難點】

  瞭解詩歌抒發的朝氣蓬勃、堅定不移、勇往直前、迎接新生活考驗的情懷。

  【學習過程】

  一、匯入:

  1、孩子們,多彩的童年值得我們珍惜,美好的明天更令人憧憬,讓我們齊讀課題——“我們上路了”。

  2、質疑課題:默讀題目,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我們”是誰?“上路”是什麼意思?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上路了?上路時我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上路後會遇到什麼?我們怎樣面對路上發生的事?

  引導解決部分問題:

  我們——剛剛度過童年時代的少年。

  上路——比喻告別童年,踏上成人之路。

  二、“預習檢測”

  第1題:每組4號學生說序號,其餘學生判斷。

  第2題:3號學生在小黑板上展示,其他學生在___。

  第3題:指名小組讀,達到正確、通順、有個性化理解。

  三、“學習目標”(幻燈3)

  四、自學探究

  (幻燈4)學習話題:“我們上路了”,但可能會發生哪些“美麗和殘酷的故事”?靜心讀課文,再完成填空:

  1、“美麗”的故事指的是路上有_____,有_____,有_____,有_____,它們分別比喻_____。(幻燈5)

  2、“殘酷的故事”_____指的是路上有_____,有_____,有_____,會有_____,會有_____,會有_____。它們比喻_____。

  五、小組交流,展示個人學習成果。

  3號同學交流填空,其他同學及時補充、糾正或完善

  六、全班交流,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引導一:在這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你還能找出詩歌中的比喻句嗎?指名說,齊讀第一節詩歌。

  引導二:告別快樂、充實的童年,將要面對“石塊、驟起的風暴、虛幻的風景以及狂風暴雨、雷鳴電閃”,我們能退回去嗎?齊讀。

  (幻燈6)“假如因為這些我們就退回去……觀賞的狗熊!”

  (幻燈7)“哦,既然註定了得邁出雙腳……真正姓名。”

  引導三:“真正姓名”比喻什麼——人生的價值,沒有價值,姓名只是一個空殼。

  (幻燈8)填空:這是一代的朝氣蓬勃、勇往直前、堅定不移、不怕挫折,敢於迎接新生活的少年。

  七、積累背誦

  選擇喜歡的兩個小節背誦,做到正確,流利。

  八、課堂檢測:

  出示填空,指名3個4號學生背誦。(陳琦琦,許聰慧,王展昭)

  九、配樂集體朗誦,抒發情懷。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表達了當代少年兒童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不斷奮進的心聲。

  這是一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於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第一小節兩句八行,第二小節四句十三行,第三小節三句十一行。

  本篇詩歌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教學時教師可以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感受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找尋童年的足跡,揭示課題

  1、談話:童年是一段金色的時光,童年是一曲歡樂的樂章,伴隨著天真與無知、好奇與幻想、憧憬與期待,我們一天天長大,一步步走向成熟,現在我們即將揮手告別童年從小學進入初中,踏上人生又一個新的起點。出示:“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輕輕地讀(彷彿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

  2、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儘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上路了!

  3、齊讀課題:第28課《我們上路了》;提問:“我們”是指誰呢?(你,你們,所有與大家一同成長的告別童年的孩子們。)

  4、指導讀課題:自豪,滿懷憧憬,意氣風發地讀

  二、初讀課文

  1、帶著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

  2、認讀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售”字的讀音:(課件出示)

  抖著威風 歪歪扭扭 雷鳴電閃 曼陀林

  3、指名說說各小節詩寫了什麼。

  三、再讀詩歌,深入探究

  1、學習第一小節: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了。有那些美好的風景陪著我們一同上路呢?

  (1)自由讀第一小節詩,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你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用橫線畫下來)。指名交流,引導理解“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徵著什麼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剛剛露出小半張臉的朝陽,剛剛抽出新芽的樹苗,剛剛展翅欲飛的雛鷹……)

  (2)指名讀。指導: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呢?(美好、充滿希冀的)齊讀

  (3)體會句子:“哦,不管大人們怎麼說,”平時爸爸媽媽嘮叨嗎?都嘮叨些什麼?你怎麼對待?引導: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體會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體會自己要擺脫束縛、要獨立的心情)

  讓學生接著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4)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

  (5)我們將懷著怎樣的心情踏上新的人生之旅?引導學生填寫詩句。我們上路了,(激情滿懷;)我們上路了,(信心百倍);我們上路了,(義無反顧)讓學生接詞語並指名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學習第二小節:

  (1)你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了,心中充滿了嚮往,可是大路總是那麼平坦嗎?默讀思考:畫出你感觸最深的句子?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師引導理解: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驟起的風暴”(挫折困難)“虛幻的風景”(各種誘惑),你認為是什麼呢?是什麼讓我們的“腳印也許彎彎扭扭”“膝蓋也許被石塊磕腫”?(在這裡依然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都遇到過哪些挫折困難誘惑?(突然之中的家庭變故,考試的不如意,與朋友的矛盾,上網成癮等。談得越細緻表明理解越深入。)

  (2)面對困難挫折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呢?指名讀本小節詩,提示:就在他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他面對這種情況時的態度。再找人讀,強調:你是什麼態度就可能會讀出什麼語氣來。(要稍微深沉、穩重的。)齊讀

  (3)體會句子,師:這樣,我們就要趴下,做一隻供人觀賞的狗熊嗎?這句話你應該怎樣讀?(嘲笑的)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師在此引導激發:不,絕不,絕不趴下!指導填詩句:再大的風雨,(跌倒了也要爬起來);再大的困難,(挺過去,是一片美好的前景);再大的煩惱,(決不放棄),學生填好後,組內交流自己的詩句。

  3、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齊讀第三小節。

  (1)齊讀,小組合作學習,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思考:

  “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林”指的是什麼?這句詩也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象徵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徵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林: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2)“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地做事!

  (3)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4)全班集體朗讀最後一小節。(教師選出幾名領誦的學生,全班學生齊誦最後兩句。)

  四、回顧全文、拓展

  (1)朗讀全詩。說說課題的含義(我們告別童年,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2)配樂朗讀我們三次做成的填空題,一首小詩就出來了。“我們上路了……再大的風雨……人生之路……”

  五、全文總結:是啊,我們將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了”。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踩出來,成長途中可能會遇見美麗也可能會有挫折,但我們不能因此而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闢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人生之路。最後,老師想送你們一句詩,希望這句詩伴隨著你們走向寬廣的人生之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六、作業: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

  板書設計

  我們上路了

  上路品美

  挑戰風雨

  積極進取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4

  一、談話引題。

  師: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古往今來,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足以讓每一箇中國人感到驕傲。我們的炎黃子孫繼承了優良傳統,也寫出一首首優美的現代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王慧騏作的現代詩《我們上路了》。

  二、初讀詩歌,瞭解內容。

  (一)教師感情範讀詩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流利、讀通順,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

  2.思考:詩歌中的我們指的是誰?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回答問題:詩歌中的我們指的是誰?(指在座的每一位學生,所有與大家一樣要告別童年,已經長大的孩子們。)

  2.帶感情讀課題。(帶不同感情讀課題)

  【帶不同感情讀課題,為後面理解詩歌內容,體悟詩歌情感打下鋪墊。】

  3.檢查生字詞情況。(出示卡片:認讀抖著威風歪歪斜斜雷鳴電閃)

  4.指名分小節讀詩歌。

  5.齊讀詩歌。

  三、再讀詩歌,深入探究。

  (一)小組合作學習詩歌,瞭解詩歌每小節都寫了些什麼。

  1.小組成員自讀詩歌。

  2.讀後小組內交流討論並作上批註:自己讀懂了些什麼。

  (二)班級交流彙報學習情況。

  (順學而導,根據學生的回報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詩歌不同的小節。)

  1.詩歌第一小節。

  ⑴學生交流:我讀懂了孩子們長大成人了,告別大人上路了。一路上有許多美景。綠樹、輕風、紅旗

  ⑵讓學生自由讀第一小節,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指導。(例如:a、如果學生提出不理解剛剛撿到一張很小很小的郵票,貼上那隻很大很大的信封。教師可指出,這是一種象徵的寫作方法,在詩歌裡運用得非常普遍。象徵我們稚嫩的剛剛起步的人生。接著讓學生聯絡自己,展開想象,說一說:還有什麼事物也能代表我們剛起步的人生?引導學生學著用詩歌的語言練習說話。b、感悟課文中的不管大人們怎麼說這句話,教師可相機點撥:平時爸爸媽媽嘮叨嗎?都嘮叨些什麼?你是怎麼對待的?體會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體會自己要擺脫束縛、要獨立的心情。c、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⑶多種形式讀詩歌,指導學生讀出第一小節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

  (透過指名讀、男女分讀等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優美流暢的語句,充滿詩意地讀,讀出意境美。)

  ⑷總結本節詩歌寫的內容,雖然我們還很稚嫩,但還是上路了。(板書:上路品美。)

  2.詩歌第二小節。

  ⑴學生交流:我讀懂了我知道了他們上路時有風險。從這些詩句中感悟到的:我們的膝蓋也許會被石塊磕腫,也許會有驟起的風暴把我們拋入崖底但他們有心理準備。

  師:你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了,心中充滿了嚮往,可是大路總是那麼平坦的嗎?

  ⑵學生默讀第二小節,思考:感觸最深的是什麼?畫出相關的句子。

  ⑶交流學生思考的問題。

  ①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實際情況,談談對驟起的風暴和虛幻的風景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家庭的變故,考試的失利、與同學朋友之間的矛盾、來自各方面的誘惑)(板書:路中艱險)

  ②再次感受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方式象徵手法。

  ③引讀我們的腳步也許是歪歪扭扭,我們的膝蓋也許被石塊磕腫,假如因為這些一隻人觀賞的狗熊。

  【詩歌裡隱喻的內涵學生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都體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談,逐步體會剛剛撿到一張很小很小的郵票,貼上那隻很大很大的信封。路中艱險等語句,在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作者使用的象徵手法。】

  ⑷談談:當你碰到挫折打擊時的態度。

  ⑸句式練習:也許也許也許

  (師:你想和他們一起上路嗎?你能猜想到這路上還有什麼美景,還可能遇到哪些風險嗎?試著仿寫一些詩句。引導學生運用上面的句式,進行大膽想象與寫話。)

  【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有利於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和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第二小節。

  ⑺教師範讀詩歌第二小節。

  3.詩歌第三小節。

  ⑴齊讀第三小節詩歌。

  【引導學生自學體悟,不理解的地方可運用已經掌握的閱讀方法和選用第一、二小節的學習方法在小組中討論學習。】

  ⑶學生感情朗讀詩歌,並相機詢問學生的讀後體會。(板書:挑戰風雨)

  (可補充教參中《標點符號的自傳》的文章,讓學生感受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一個小站,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遠;從童年步入青少年,走上新的路程,是一個人的成長的標誌。)

  【由於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更要大膽放手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透過思考、想象、交流等形式把握詩歌的意思,逐層深入地體會我們上路時的心情。注重透過多次反覆地誦讀並結合想象、體驗、去領悟詩情,並在此基礎上讀出感情來。】

  ⑷指導書寫售。

  (三)通讀全詩,迴歸整體。

  1.配樂朗讀詩歌。

  2.討論體會: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我們上路了的理解和體會。

  (引導學生說出各自內心的真實感受,不要求千篇一律和假話空話。)

  3.指導朗讀。

  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

  ⑵為學生配樂,學生表演讀。

  ⑶想象情景,請個別學生來朗誦。

  四、拓展交流。

  準備一首相同題材現代詩,學生互相交流。

  【交流拓展資料,讓學生在同伴之間互相學習課外知識,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五、總結結題。

  師:同學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的車站不售返程車票,不管什麼樣的路,都是一種經歷,一種收穫,相信大家都能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置留作業。

  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瞭解象徵手法。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詩人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教學難點:

  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法:情境創設法、朗讀感悟法、自主探究法。

  學法: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課前聆聽歌曲《童年》,引導學生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

  2、師: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然而,童年時光再美好,時間老人的腳步也不會為我們作多一刻的停留。如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告別父母、告別呵護,獨自“上路”了。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第八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三、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節

  1、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

  2、師:本節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從哪句體會到“稚嫩”的?

  3、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提問:這些事物象徵著什麼呢?

  4、啟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事物也能象徵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初升的朝陽、展翅的雛鷹……)

  5、師生配合表演: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

  6、體會“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束縛的快樂……)

  7、齊讀、輪讀最後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8、過渡: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我們的思想逐步成熟,儘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上路了!路上會遇到哪些情況呢?請喜歡第二節的同學朗讀。

  (二)學習第二節

  1、部分學生朗讀本節;

  2、生反饋:本節告訴我們人生路上會有哪些可能性?(師相機板書)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當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生暢所欲言)

  (三)學習第三節

  1、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

  2、師:哪句寫人生路上的“美麗”?

  3、學生結合文中小資料及課件理解“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的象徵意義;

  4、遇到美麗的事應該怎麼辦?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

  (走下去)(師板書);

  5、師:哪句寫人生路上的“挫折”?

  6、生體會“風、雨、雷鳴電閃”的象徵意義,並說說怎樣面對挫折。(師相機板書)

  7、(課件出示)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學生按照 “人生之路,……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並齊讀

  課件所示例句。(師板書)

  8、師:讀得真好!讀得人心情激盪,讀得人鬥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配樂齊讀第三節。

  四、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請學生大膽地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五、閱讀推薦,拓展延伸

  1、帕特里夏·舍洛克的《寫給快十三歲的梅格》;

  2、趙麗宏《歲月和青春》。

  六、贈送寄語,總結全文

  課件出示“成長寄語”,師在《明天會更好》的歌曲聲中總結: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的車站不售返程車票,不管什麼樣的路,都是一種經歷,一種收穫,相信大家都能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際遇順逆交錯但不能因此畏縮不前,要勇往直前,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祝福同學們的人生之路明天會更好!

  板書設計:

  我 們 上 路 了

  美麗—走下去 腳踏實地

  挫折—不退縮 勇往直前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背誦這首詩。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教學重難點:

  反覆朗讀詩歌,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準確把握詩歌深刻的思想內涵。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課新

  課前一支歌:《家有兒女》片尾曲。

  老師指著黑板上的板書“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讀一遍;再讀——談談感受;接著輕輕地讀“告別童年”,說出你的感受(輕輕地讀,彷彿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童年是一副畫,每張畫的內容都不一樣,無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大聲地讀出來,你的感受又是什麼?(自豪的、滿是憧憬)。

  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儘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上路了!

  二、多形式讀,整體感知

  1、自讀。

  2、每一小節講了什麼?

  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是上路了;

  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後退;

  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3、範讀。

  4、比賽讀。

  5、指名讀。

  三、理解

  1、你喜歡哪一小節?為什麼?

  2、品析朗讀。

  (1)一小節。

  美美地讀,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可排序讀,指名讀等。同時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

  指名讀,提問: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說明了什麼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用表演法理解“哦,不管大人們怎麼說,”

  老師可以和同學配合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體會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體會自己要擺脫束縛、要獨立的心情)

  讓學生接著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最後齊讀第一小節。在最後一句運用輪讀的方法激發情感,“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2)學習第二小節。

  生思考: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劃出來,做上批註。

  學生自由讀,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批註。

  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師引導: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對這一小節的理解。

  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還可能會遇到些什麼?

  (3)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

  提出“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課後題。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徵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盪,說得人鬥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體朗讀最後一小節。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能運用聯想體會詩歌的意境。

  2、理解“驟起、虛幻、迷惑”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四種意象的象徵意義,把握詩歌借物象徵的寫法。

  3、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教學重、難點

  1、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能運用聯想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驟起、虛幻、迷惑”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四種意象的象徵意義,把握詩歌借物象徵的寫法。

  2、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教師談話: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然而時光老人不會因為這些而有片刻停留。我們即將告別童年,步入人生的新階段,此刻,你想對我們的童年說些什麼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過渡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告別童年”的第一篇課文《我們上路了》(教師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

  1、讀文展示

  同桌互讀課文,瞭解同桌對文字的把握情況。認真傾聽,指出同桌的優點和不足。

  2、根據同桌的提示,再次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默讀這首詩,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我們”指的是誰?

  (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全班彙報,對學生的個性閱讀給予鼓勵

  (三)品讀體驗

  1、再次讀詩,邊讀邊思考。

  每一小節詩都講了什麼內容?在感觸深的詩句旁邊做好批註,把不理解的詩句畫出來。

  (1)小組交流感觸最深的詩句,解決閱讀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2)全班彙報交流,以小組提問的形式交流。

  第一小節:a感觸最深的詩句

  b不理解的內容

  ……

  2、輕聲讀詩,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同桌交流自己受到的啟示,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鞏固延伸

  1、有感情的讀詩,注意讀出詩的韻味。

  自由讀。

  指名錶演讀。(適當做出鼓勵性評價師評與生評結合)

  2、小練筆

  請模仿這首詩寫一首同類題材的小詩,表達自己勇往直前、信心堅定的開闢自己人生之路的自豪感。

  (四)板書設計

  我們上路了

  憧憬美麗走下去樹立自信腳踏實地

  面對挫折不退縮勇往直前

  教學反思:

  本詩用淺顯的句子,激勵每一個告別父母、告別呵護、告別童年,獨自“上路”的孩子,人生的路靠自己踩,要勇往直前,做一隻展翅翱翔的雄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體驗,明確始終象徵手法的用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8

  一、匯入新課,成果展示。

  1、師: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什麼日子?(“六一”兒童節!)祝同學們節日快樂!童年的時光是美妙的,童年的時光是快樂的,然而時光老人不會因此而停留。在告別最後一個“六一”後,我們長大了,我們步入人生的新的旅程!(板書:28、我們上路了)

  2、理解題目

  師:好奇怪啊,我們上得什麼路?我們是誰啊?

  3、整體感知全詩,瞭解詩的內容。

  指一生讀全詩,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二、精讀感悟,指導朗讀。

  (一)研讀第一小節

  1、默讀第一小節,思考: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上路的?

  2、集體交流。

  (1)暢所欲言。

  (2)這一小節裡出現了哪些意象?

  (3)深入體會以下意象(小黑板出示):

  嫩嫩的芽尖

  淡淡的粉紅

  很小的郵票

  很大的信封

  思考一:這一組意象象徵了什麼?(我們的人生剛剛起步!)

  語言訓練一:今天我們是 ,明天將

  例:今天我們是嫩嫩的芽尖兒,明天將變成大樹參天!

  將其它的意象用這樣的句式,說一句話。

  思考二:還可以用哪些意象代表我們的人生剛剛起步?

  3、理解最後一句“哦,不管大人們怎麼說,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體會:這一句表達了“我們”怎樣的思想感情?(自豪、驕傲)

  指導讀:讀出感情。(可輪讀“上路了”。)

  過渡語:在路上,我們將遇到什麼,如何面對呢?

  (二)研讀第二小節

  1、默讀,將自己感觸最深的畫出來,做批註。

  2、交流,生自由談。

  3、深化理解:

  (1)本小節又出現了哪些意象?象徵了人生中的什麼?

  (小黑板出示):

  腳印歪歪扭扭

  膝蓋被石塊磕腫

  驟起的風暴

  虛幻的風景

  結合實際談談,這些意象可能是指人生中的哪些事情?

  (2)我們如何面對?像文中說的“退到爸爸媽媽們溫熱的懷中,做一隻供人觀賞的狗熊”?那你想怎麼面對?

  語言訓練:在人生的路上,縱然我的膝蓋被石塊磕腫,我也會重新爬起來,繼續前行

  聯絡其它意象,用以上句式,把你的態度表達出來。

  過渡語:我看出了同學們的勇敢,聽出了同學們的堅定,那就讓我們繼續前行!

  (三)研讀第三小節

  1、自由讀,看其中又出現了哪些新的意象,而它們又象徵了什麼呢?

  2、交流:

  預設:“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林”象徵了人生中的美好事物

  “風、雨、電、閃”象徵了人生中的艱難險阻

  3、質疑:

  預設一:“人生的車站不售返程車票,出了山的溪水不會往回流動”的意思

  預設二:句末“真正的姓名”是什麼?我們不是已有了姓名嗎?

  4、深入理解

  “真正的姓名”是我們用自己用腳踏出來的,用汗水乾出來的,流於後世的功業或美好的品質。

  你將如何重寫你的姓名呢?

  語言訓練:我叫張XX,我也叫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

  學生仿寫。

  三、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小結:同學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告別父母,告別童年,獨自上路。在新的旅途中,希望你們努力奮進,堅持不懈,勇往真前,永不言敗!不因勝利而驕傲自滿,不因失敗而沮喪。歷經風雨,你們個個能練就一副堅硬的翅膀,成為搏擊藍天的雄鷹!

  2、感情朗讀全文。

  第一小節(所有的女同學),注意輪讀部分,同以上指導。

  第二小節(所有的男同學)

  第三小節(師讀第一句,所有的同學讀其餘的部分)

  3、本詩對我們成長的啟示

  師:此刻我們激情澎湃,此刻我們心緒難平,稍作沉靜後,是否也應深思一下,告別童年,我們該如何前行?

  (生進行課堂小練筆)

  集體交流。師小結:人生之路,該怎樣走下去?老師有幾句話送給同學們:

  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

  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

  四、質疑

  五、課堂總結:

  這首詩已成為過去式,可它帶給我們的啟示將永遠伴我們在人生路,一同前行。

  《我們上路了》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描繪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會遇到美麗或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篇詩歌文字淺顯,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教學時教師可以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從整體上感受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由單元主題匯入詩歌。

  師: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八單元——告別童年(板書)。請讀課題——有什麼感受?請再讀課題——輕輕地讀;請再讀課題——大聲地讀。有什麼感受?

  讓學生簡單談一談。

  師:是啊,同學們,馬上,你們就要揮揮手,告別天真稚嫩的童年;馬上,你們就要揚起帆,駛向更廣闊的天地。多麼激動人心的時刻!老師彷彿看到大路就在你們腳下延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我們上路了(板書)。

  讓學生說說我們指誰。

  師:對,這個“我們”——是你,是你,還是你(指學生)。

  二、學習詩歌。

  1.指名初讀詩歌,要求除讀得準確流利外,還要注意詩歌的節奏。

  2.學習第一小節。讓學生自由讀,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指導。

  如果學生提出不理解“剛剛撿到一張很小很小的郵票,貼上那隻很大很大的信封。”教師指出,這是一種象徵的寫作方法,在詩歌裡運用得非常普遍。接著讓學生聯絡自己,展開想象,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比較難懂,教師可以讓已經讀懂的學生朗讀這句話,啟發其他學生。

  師:你能用你的朗讀啟發其他同學嗎?……讀出你的理解……讀出你的感情……好,看看,透過你的朗讀,有幾名同學明白了……你又讀懂了幾個人,有成就感嗎?……老師也要讀一讀,看看老師的本領大不大,能讀明白幾個人。

  最後,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沒有統一答案,合理即可。)

  如果學生提出課文中的“不管大人們怎麼說”這句話,不知道大人們說什麼。

  教師點撥:平時爸爸媽媽嘮叨嗎?都嘮叨些什麼?你怎麼對待?

  讓兩個學生分別當媽媽和孩子,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體會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體會自己要擺脫束縛、要獨立的心情)

  讓學生接著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師(總結):記住,他讀得好的地方,下次,你也那樣讀;他讀得不夠的地方,你要加以改進。

  最後齊讀第一小節。

  師:讓我們把胸脯挺起來,把威風抖起來,齊讀第一小節。(生讀)

  師:你能不能從詩句找中到一個詞語,而這個詞語最能體現這小節的意思?(剛剛)

  3.教師小節過渡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小節的學習。

  師:你們剛剛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心中充滿了嚮往,可大路總是那麼平坦嗎?

  指名讀第二小節。瞭解學生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如果沒有,直接指導朗讀最後一句:“還不如趴下來做一隻狗熊,一隻供人觀賞的狗熊!”我們上路了

  師:從這句詩,你能聯想起我們剛剛學完的一首詩歌中的幾句嗎?(《人生禮讚》中的:我們不能做任命運驅使的牛羊,我們要做戰鬥中的闖將!)

  師:牛羊、狗熊,你願意做哪一樣?你想做什麼?

  師:這句話應該怎樣朗讀?(嘲笑的語氣)

  學生朗讀這句話。

  教師再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也許)讓學生說說為什麼是這個詞。

  4.教師小節過渡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小節的學習。

  師(深情地):作為過來人,老師告訴你們,人生的道路不總是充滿了陽光,充滿了鮮花,也許會有很多溝溝坎坎,也許,會磕得鼻青臉腫。這樣的路,你們還走下去嗎……回答得再堅定一些……你們都是有志氣的好孩子!

  讓學生自由讀第三小節,遇到不懂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如果學生提出“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教師指出:這句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

  學生充分交流。

  師(肯定學生的理解):這些都是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美好的事物。

  教師指導朗讀這兩句詩,讓學生注意語氣、面部表情都要配合朗讀內容。

  如果學生提出最後一句:“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教師指導學生聯絡以前學過的詩歌理解。

  師:從這句詩,你又能聯想到我們剛剛學完的一首詩歌中的幾句嗎?(《人生禮讚》中的:當我們離開時,也能將足跡遺留在時間的沙灘上!)

  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教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 “……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師(激動):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盪,說得人鬥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體朗讀最後一小節。

  教師選出幾名領誦的學生,全班學生齊誦最後兩句。

  三、總結全文。

  讓學生把總結出來的三個詞:“剛剛、也許、走下去”串起來,寫一句話,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學生交流。

  師總結: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可以幫助我們理請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內容,還可以幫助我們抓住文章的中心。

  師(激情總結):在本節課的最後,老師想送你們一句詩,希望這句詩伴隨著你們走向寬廣的人生之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板書設計:

  告別童年

  我們上路了

  剛剛 也許 走下去

  我們上路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