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認識昆蟲》科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認識昆蟲》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認識昆蟲》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瞭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慣,瞭解昆蟲與人們的關係。

  2、透過猜謎、觀察以及傾聽活動,瞭解昆蟲的有關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生興趣,知道要愛護益蟲。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2、昆蟲掛圖一張。

  3、捕捉到的昆蟲,或者是昆蟲標本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昆蟲的活動主題。

  ——教師念蜜蜂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麼動物?

  ——教師念蜻蜓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麼動物?

  ——讓幼兒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注。

  二、出示昆蟲,或用實物展示儀放大昆蟲標本,感知昆蟲主要特徵,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叫什麼名字?

  ——教師:他是什麼樣子的?頭上有什麼?身體下面有什麼?有多少對翅膀和腳?

  ——教師:你知道他生活在什麼地方?愛吃什麼嗎?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啟發幼兒按照“動物名稱——身體特徵——生活習性”講述。

  ——幼兒自主閱讀畫面,啟發幼兒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昆蟲?他們都有什麼?

  ——教師:他們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他們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教師小結: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對翅膀;腹部一節一節的,兩側還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蟲,例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一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掛圖,找一找藏在畫中的昆蟲。

  ——教師:今天有許多小昆蟲來和我們捉迷藏遊戲,他們就藏在這幅畫裡面,請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蟲?他們藏在哪裡?

  ——教師: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你是一下子就發現昆蟲的?還是仔細看才發現的?為什麼仔細看才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顏色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五、介紹幾種關於昆蟲自我保護的知識,認識保護色。

  ——教師介紹昆蟲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幼兒瞭解昆蟲會變顏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辦法,叫保護色。

  ——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

  1、身體顏色與周圍環境顏色相同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

  2、身體顏色隨著周圍環境顏色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

  3、身體顏色鮮豔,警告對方自己有毒,不要傷害自己,如:瓢蟲。

  ——教師擴充套件幼兒思路: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蟲和害蟲。

  ——教師:在昆蟲的大家庭裡,對我們人類來說,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

  ——教師:你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麼?(蝴蝶在幼蟲時有愛吃嫩菜等危害,但在變成蝴蝶後有傳播花粉和觀賞的益處。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昆蟲?

  使幼兒知道:我們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髒水聚集是害蟲無法無法生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殺和殺死益蟲。

  透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瞭解了昆蟲的生長環境,體驗到了製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節由於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於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節遊戲化,更好激發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