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案(精選21篇)

《自相矛盾》教案(精選21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自相矛盾》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自相矛盾》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誇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瞭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透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瞭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透過發現,瞭解什麼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並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透過選擇,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麼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誇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後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為什麼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透過文字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銳利 堅固

  什麼盾 什麼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透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本課內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後自學。

  《自相矛盾》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篇精讀課文,它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一方面希望學生能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的寓意,同時希望能為以後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對於文言文學生雖不是第一次接觸,但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我希望透過註釋、字典及故事和表演讓學生理解故事的內容。

  3.學生認知障礙點:因為文言文在生活及教學中都較少出現,學生認知起來較為困難,如何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懂、讀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2、正確朗讀《自相矛盾》,藉助註釋及字典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簡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

  3.教師範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讀第一句話。提問:

  從“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麼?怎麼知道的?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麼?

  ①分別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②學生帶著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4.人群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於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

  5.那個楚國人為什麼“弗能應也”?

  6.說一說你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的理解?

  他為什麼要這樣誇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麼?叫賣時的語氣、神態、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呢?

  (四)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時候呢?或者你覺得這個成語用在什麼情況下合適呢?想一想、交流。

  (五)課堂小結

  (六)拓展練習:讓學生演一演,情景再現,加強理解。

  (七)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給身邊的朋友或父母聽。

  《自相矛盾》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詞,能聯絡生活理解“自相矛盾”。

  2.能把故事讀正確、流利通順,能用自己的概括講述小故事。

  3.能讀懂《自相矛盾》,認識故事情節設計時的“突轉”技巧。

  4.產生閱讀成語故事的興趣。

  【課前閱讀五分鐘】

  1.三字成語:緊箍咒、一溜煙、鐵公雞。

  2.四字成語:濫竽充數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畫蛇添足。

  3.五字成語:桃李滿天下 一物降一物 疾風知勁草。

  4.六字成語:過五關斬六將 百思不得其解 迅雷不及掩耳。

  5.七字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賠了夫人又折兵。

  6.八字成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7.九字成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初識成語

  1.剛才我們讀的都是成語,你有什麼發現嗎?

  2.成語是相對固定的片語或句子,有的來源於:

  ①歷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話或其他傳說。

  ④古典文學作品。

  我們再來讀幾個四字成語,圖文結合看看他們的來源。

  (1)望梅止渴

  (2)畫蛇添足

  (3)嫦娥奔月

  (4)學而不厭

  3.翻開書,看看我們今天要學的三個成語,都是來源於……我們學過《一路花香》,知道寓言故事有個特點,一般會用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正因為有這些相同點,這三個故事被安排在了一課當中——《成語故事》。

  二、初讀故事,感知內容。

  1.認認真真讀故事,把故事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做個記號。讀完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讀給你的同桌聽。同桌裁判一定要認真聽哦。

  2.讀後學習詞語。

  3.故事,故事,是以“事”為中心的,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喜歡的那個故事嗎?

  4.看,我們把小小的寓言故事讀得更“小”了,還認識了不少字。那麼下面的句子,你能讀正確嗎?

  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只因太誇口,被人將了軍。

  可笑是南郭,鼓腮吹假音,矇騙怕被抓,只好跑了人。

  畫家張僧繇,牆壁畫龍身,逼真少神韻,點睛龍入雲。

  讀完你發現了這些句子不但含有本課生字,還……

  三、讀懂故事,把握情節。

  1.故事再短,也是需要情節的,故事適合於口頭講述,也許沒有細膩的心理描寫、沒有繁複的景色描寫,但它一定有流暢的情節。即使它是來自寓言的成語故事,也有變化突轉的情節,靠著突轉變化的情節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先來看《自相矛盾》這個故事,用心默讀,用文中的關鍵詞

  【提示:這個故事是從()開始講的,因為()故事就有了曲折,最終()。】

  2.組織交流,深入認識

  “誇口”是什麼意思?楚國人的話語中哪些詞是過分擴大誇張了?

  指導朗讀。

  圍觀的人“問”了什麼?師生對話,明白言外之意?修改楚國人的話語。

  四、講故事,明道理。

  1.講好這個故事關鍵在於把握情節。回想情節。

  2.如果把這個故事講給比你大的學長聽,你覺得跟誰講這個故事比較好。

  如果把這個故事講個低年級的學弟學妹聽,你覺得要注意些什麼呢?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剛才我們一起讀出了故事情節的起點和突轉,讀出了故事的道理。你能自己讀讀《濫竽充數》《畫龍點睛》,找找故事情節,想想其中的道理嗎?

  2.寫話。【格式:某某同學,我講給你講講《自相矛盾》的故事,因為……所以我希望你明白:】

  《自相矛盾》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韓非子·難一》講述了楚國有個賣盾和矛的人,他在誇耀自己的盾和矛時,理由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這一故事告誡人們,說話做事要前後相應,不要自相矛盾。

  課文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敘述了主要事件:一個楚國人在賣盾和矛時,一邊誇耀自己的盾堅不可破,一邊又誇耀自己的矛無堅不摧,有個圍觀的人問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擊自己的盾會怎麼樣?結果他無言以對,第二層是最後一句話點明瞭有此事件引發的議論,堅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註釋並聯繫上下文對課文的意思有更全面的瞭解。

  2.能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學重點:

  1、弄清成語故事中精闢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複述訓練。

  教學難點:

  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回顧課文。

  1.師:今日,我們繼續學習一則文言文,齊讀課題。

  師:回顧課文內容。誰能說一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預設:本文主要講了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他誇矛又誇盾,結果在別人問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他說不出話來了。(2分鐘)

  【評價:你介紹的有條有理,甚是詳細。】

  預設:本文講的是一個楚國人說話前後不一樣,結果被人問得啞口無言的故事。

  【你總結得很簡練】

  師: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在朗讀古文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生1: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此言不錯。不如請你來讀一讀罷。

  【字正腔圓,聲音洪亮,當以掌聲表揚。】

  生2:還要注意停頓和節奏。

  師:不錯,你來讀一讀好嗎?

  【不疾不徐,停頓恰好,真是個朗讀高手。】

  師: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則文言文吧!

  二、交流展示(課件出示)

  1.

  (1)方法指導

  過渡語:反覆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方法。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文言文了,你還積累了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呢?

  生1:藉助註釋

  生2:藉助插圖

  生3:使用工具書......

  師:接下來,我們就用這些方法來讀懂這則文言文。

  (標紅: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師:請你來讀紅色的句子。(2人)這句話是何意?

  (生答)同意他的說法嗎?

  (標紅“譽”“堅”“莫”字)

  師:如何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的呢?

  【譽是...堅是...】

  師:能說一說你是怎麼理解的嗎?

  【楚人是個商人,賣東西的一般都會誇自己的東西好,所以我猜譽之曰的譽是誇的意思。】

  【我知道堅原本就有堅固的意思,在這裡是說一定指的是盾很堅固。】

  【莫能陷也就是不能刺破的意思,莫就是不能】

  師: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來學習,真是了不起。

  師:楚人在誇讚他的盾,應該怎樣讀他說的話呢?

  (出示: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評價語:

  【這位賣盾的老闆,可否再大點聲呢!】

  【嗯,此盾甚是堅固。】

  【此盾天下無敵。】

  【這真是一面好盾。】

  大家一起讀。

  【此盾堅固無比,天下第一,爾等真會鬻盾也。】

  (2)演好這句話。

  (瞭解它的意思。)同學們,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演一演當時場景呢?街市上人來人往,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楚人怎樣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呢?(8分鐘)【你的吆喝聲可真有穿透力】【我的心被你的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

  三、合作探究

  1.總結學法,自主學習“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同學們,我們剛才學習“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這一句時,先是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句意,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對它的理解。接著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把當時的場景演繹了出來。現在,我們能不能用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這句

  話呢?

  請大家拿出學習單。完成以下任務(出示要求),開始吧。

  A.自主學習B.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兩組)

  師:同學們透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理解了這句話。學以致用,很了不起。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你的矛很鋒利無比】

  【你的矛無堅不摧】

  【你的矛銳不可當】

  【你的矛舉世無雙】

  2.學習“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師:同學們,楚人誇盾堅不可摧,又誇矛無堅不摧。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買不買他的東西?預設:不買,因為他誇盾又誇矛,到底哪個厲害呢?

  預設:不買,我怕他的矛不好,也怕他的盾不好。

  師:你很不簡單,一下子就聽出來楚人話中的漏洞!圍觀的人群裡有人幫你把這句話問了出來,讀——(出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明知故問會怎麼問?假如這是一位小姑娘,她會說:“叔叔.....”假如這是一位小夥子,他會說:“兄弟....”假如這是一位老人,他會說:“小夥子....”

  3.其人弗能應也。

  (1)師:面對這樣的質問,楚人是什麼反應呢?看插圖,觀察一下他的表情,你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一下嗎?

  (2)師:為什麼剛剛自信滿滿的楚人現在“弗能應也”呢?

  預設:

  生:他也覺得自己的話不合適。

  生:他賣東西言過其實,過於誇大了。

  生:如果刺得穿,說明矛鋒利,盾不堅固;如果刺不穿,說明矛不鋒利,盾堅固。不論出現那種情況,他的東西都不好賣了。

  4.學習“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師:是啊,楚人說的這兩樣東西,怎麼可那同時存在呢?大家的觀點和作者一樣,讀“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在這裡“不可同時而立”的是什麼?(板書:堅不可摧,無堅不摧)。(7分鐘)

  四、拓展延伸

  1.你有什麼要告誡這個楚人的呢?

  生: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言過其實。

  生:我們要三思而後行。

  生:我們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不能互相牴觸。

  師:同學們告誡楚人的話也正是這個寓言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這篇文言文語言凝練,只用71個字就讓我們知曉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2.在生活中有沒有像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呢?(5分鐘)

  看來,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情還真不少呢,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陷入尷尬的境地。接下來,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收穫,把這個故事再來讀一讀吧。

  五、檢測反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嗎?可以自己來講,也可以小組合作(3分鐘)展示(2分鐘)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不僅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也看到了同學們對這個故事精彩的演繹。同學們,古與今在這節課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這讓我想到課本上的一句話“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明天。”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在說話做事時,要前後一致三思而後行。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堅不可摧

  無堅不摧

  《自相矛盾》學習單

  一、我會字詞

  利:

  無不:

  二、我知道句子的意思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意思是:

  三、我會讀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四、我會演如果我是楚國人,我會這樣誇讚我的矛:

  教學反思:

  《自相矛盾》是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韓非子》,是一則內容淺顯、寓意深遠的小故事。講的是楚國有個人既誇自己的矛銳利,又誇自己的盾堅固,說話前後不一致,自相矛盾。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

  巧用方法,理解句意。這篇小古文中,有幾個字比較冷僻,學生不理解。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積累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如聯絡上下文、藉助註釋、結合具體的語境等等,讓學生既學習古文字義,又掌握了方法。

  2.教學收穫

  (1)讀句子,想畫面。這篇課文中句子“其人弗能應也”是故事“自相矛盾”的結果。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讀句子以後,想一想當時那位商人“弗能應也”窘相、尷尬的畫面,然後說說此時可以用什麼成語來描繪,學生馬上就會聯想到“啞口無言、張口結舌、目瞪口呆、瞠目結舌、無地自容、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洋相百出、呆若木雞”等成語,這些類似成語的積累,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彙,瞭解了成語的魅力。

  (2)閱讀插圖,拓展延伸,說寫結合。插圖是課文的一部分。教學中,我注意到課文中有一幅插圖,在學生認真觀察插圖以後,我要學生把插圖與文中對應的句子找出來,學生很快找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時,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想象:課文中那幅插圖是一位老年人正指著那位商人,除了那位老人,還會有什麼樣的人,他們會用什麼語氣,說什麼話呢?學生根據情境說話,分組練習,然後把練習的內容寫出來。這樣,透過閱讀插圖,想象說話,說寫結合,使閱讀有指向性,使讀寫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很大的提高。

  3、不足之處

  課上完了,回顧整節課,自己覺得還是有一些遺憾:在拓展延伸的環節,要求學生和生活相結合,說說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課堂有點兒沉悶。其實“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言行相牴觸”,主要有三種:就是前面說的和後面說的不一樣;前面做的和後面做的不一樣;說的和做的不一樣,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當時也沒有去好好琢磨。

  4、改進措施

  以後教學中要改進“教學匯入”這個環節,採用“遊戲匯入”——請你猜一猜。上課開始可以創設情境,出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內容的圖片寓言畫面,讓學生看畫面猜寓言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自相矛盾》教案 篇5

  一、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掌握重點詞語在意思。

  3.流利朗讀並背誦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透過多樣方式的朗讀,熟讀課文。

  2、透過個人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自相矛盾》讓學生明白脫離實際地誇大某種東西的長處,往往會鬧出笑話的道理。

  2、《畫蛇添足》告訴我們做了多餘的事反而不適當。

  二、教學過程

  (一)、看圖猜成語,激發興趣。

  1、同學們,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相信你們已經積累了許多成語,其中有些來自於神話故事,有些來自於歷史故事,還有些來自於寓言故事。你能根據下列圖片猜出分別是什麼成語嗎?

  2、這些成語都出自寓言故事,誰來說說什麼是寓言嗎?

  3、板書課題,認識“矛”和“盾”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明確學習目標,回顧學法。

  1、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2、回顧學法,誰來說一說怎樣學習文言文寓言效果會好一些呢?

  1、讀。讀正確,讀流利;

  2、譯。結合註釋,讀懂文字意思;

  3、悟。明白文中道理;

  4、背。最後達到熟讀成誦。

  (三)、指導朗讀課文

  1、 全體學生自由讀文(讀文要求:一句一句地讀,把音讀準。)

  2、課件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請學生邊聽邊劃出節奏,標出重讀之處。

  3、課件出示朗讀提示,指名讀課文

  4、範讀課文,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5、齊讀課文,小結朗讀情況。

  (四)、再讀課文,嘗試翻譯文言文。

  1、學生結合註釋,嘗試翻譯文言文。

  2、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翻譯文言文

  3、逐句翻譯文言文(課件逐句出示文言文)

  4、指名說說全文的意思。

  5、課件出示譯文,學生齊讀。

  (五)、自主探究,悟出文中道理。

  1、楚人是怎樣誇矛和盾的?請用書中的話說一說。楚人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他說的話應該是怎樣的語氣?

  2、聽了楚人的一番誇耀,旁人又是怎麼說的呢?

  3、聽了旁人的質問,那個楚人有什麼反應呢?

  4、面對旁人的質問,他為什麼答不上話來呢?如果真用他的矛去戳他的盾,結果會怎樣?

  (1)、戳不穿——說明 盾堅固矛不鋒利

  (2)、戳得穿——說明 矛鋒利盾不堅固 (楚人言過其實,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這也是他的可笑之處。)

  5、請說說成語“自相矛盾”的意思。

  6、透過學習這個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三、誦讀背誦,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1、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自相矛盾的情 況嗎?舉個例子說說。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廣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

  (3)、昨夜,校園裡漆黑一片,只有李老師辦公室燈火通明。

  (4)、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沒有的奇蹟。

  (5)、我的家庭作業全都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

  2、請用“自相矛盾”造句。

  3、作者介紹:《韓非子》書名。集先秦法家學說大成的代表作。韓非是戰國末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死後,後人蒐集其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主張。重要的有《孤憤》、《解老》、《喻老》、《難勢》、《問田》、《定法》、《五蠹》、《顯學》等篇。有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啟雄《韓非子淺釋》等註解本。

  4、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五、作業:

  1、把“自相矛盾”的故事講給家人聽,與家人分享。

  2、課外閱讀二至三個文言版寓言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瞭解寓言內容。

  3、瞭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4、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關鍵性話語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

  1、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

  2、瞭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師:(響起古典音樂)中國被譽為東方文明古國,中國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們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詩歌”,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道理,這一節課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2、板書課題:14寓言二則——自相矛盾

  3、在課前,老師佈置預習,請同學們查詢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誰願意彙報。

  4、同學們能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同時也鍛鍊我們的自學能力,開拓我們的視野。

  透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矛與盾是古代作戰的武器,課文圍繞著矛與盾會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同欣賞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先聽老師讀課文,注意文中字的讀音以及句子的停頓和讀音。

  2、下面請同學們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句中的停頓,要把句子讀通順,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3、誰願意讀課文。

  4、看得出大家的掌聲是對他的表揚,就讓我們像他一樣,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讀後告訴老師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三、翻譯古文

  同學們透過朗讀,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內容,下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1、第一句:

  (1)理解“鬻”和“譽”含義。

  (2)請翻譯第一句

  (3)讀的語氣

  教師:讓我們用炫耀的語氣齊讀這句話。

  2、第二句:

  (1)解釋“利”

  (2)請翻譯第二句

  (3)能用吹噓的語氣讀出這句話。

  3、第三句:

  (1)翻譯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別較大字?

  (3)讀時注意什麼

  (4)設想一下,問話人的年齡、性格,讀時語氣怎樣?試這讀一讀。

  4、第四句:

  師:第四句內容很少,我們改變下形式,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擔任小老師,帶領大家一同理解這一句。

  (1)“其人弗能應也”中“應”什麼意思?

  (2)翻譯第四句

  (3)看圖想象一下楚人此時什麼表情?這句話要用什麼樣的語氣讀?

  (4)為什麼“其人弗能應也。”

  四、理解鞏固文章內容

  1、看得出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現在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寓言故事。(板書)

  2、誰能說說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到了什麼?

  3、你們都非常善於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讀中。

  五、全文總結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幽默的語言,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錯誤。

  在我國的文化寶庫中,這樣的寓言故事有許多,它們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凝聚著寶貴的經驗。希望同學們課下都來閱讀,更好地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自相矛盾》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3個生字,‘教案’自相矛盾教案。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二)、過程與方法:

  猜畫謎引入,激發興趣.以遊戲的形式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分別攻下"朗讀課文"、"理解課文"、"體會寓意"關,最後評出"最佳闖關小勇士"。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悟文中所告訴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課文,弄懂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四、教具準備:ppt課件

  五、教學程式:

  (一)、看圖猜畫謎匯入,激發興趣。

  1、聽說咱們班的學生個個聰明絕頂,所以老師準備考考大家,有信心嗎?如果猜對了,電腦博士會獎勵你們一本書。請根據畫面的意思來猜成語。(課件演示)

  2、大家果然是名不虛傳。看看電腦博士送給我們的是什麼書?(課件出示)

  3、什麼是寓言?誰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來談談。寓言往往假託淺顯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預習的不錯。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數語便能表情達意。

  4、今天咱們就跟隨古代思想家韓非子一起到兩千多年前的集市去瞧一瞧吧。(課件出示)先認識一下作者韓非子。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說,介紹了他的國度、稱號。你說,介紹了他文章的特點。你說,介紹了他的著作。看來大家預習的.不錯。

  5、集市上人來人往,熱鬧異常!瞧,街邊的一塊空地上擁著一群人,他們在幹什麼呢?(課件出示)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寓言《自相矛盾》去看個究竟吧!聽說咱們的字寫得非常漂亮,願不願意現場展示一下?你真勇敢,第一個把手舉起來了!請上來。(生板書)其餘同學在下面寫。都寫的不錯。大家齊讀課題。

  6、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看到題目誰有什麼疑問?什麼是矛、盾?誰來幫助他?你說,介紹了形狀。你說,介紹了演變過程。你說,介紹了材料。同學們介紹的很全面,矛是用來進攻的兵器,盾是用來防守的兵器。

  7、這節課我們一邊遊戲一邊學習,怎麼樣?遊戲的名字叫《一展身手闖難關》。大家看著手中的表,這節課我們要一同闖過學習的難關,根據不同的學習效果在記分欄裡記錄下相應的分數。思維活躍、積極發言的同學,也予以加分,課堂結束後看看誰能獲得"最佳闖關小勇士"的稱號。

  (二)、闖朗讀課文關

  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於讀。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課件出示課文)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大家聽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沒有?你來評價一下,聽出了他讀錯的詞語,評的也不錯,看來你聽的很認真。誰還想讀?你們四個人讀,一人一句,教案《‘教案’自相矛盾教案》。字音咬得真準。

  3、師: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課件出示課文)

  4、聽老師讀,好嗎?

  5、怎麼樣?文言文讀起來也蠻有味道的吧!一回生,兩回熟,大家再試著讀一讀。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注意斷句,讀出節奏和韻味。

  6、師:誰還想讀?不錯,讀出這種韻味了。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才讀得更好。

  7、恭喜大家順利透過第一關,大家根據學習要求和自己的學習效果可以給自己評分了。

  (三)、闖理解課文關

  1、現在進入第二關——理解課文。怎樣讀懂課文呢?誰能說說學習的方法?

  生:結合註釋師:好方法。

  生:多讀多想。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生:聯絡上下文。師:不錯。

  生:同桌互相交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

  生:上網。師:不過咱們在課堂上不能用。

  生:藉助字典、詞典。師:這無聲的教師對學習幫助挺大的。

  同學們總結的方法真不少。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來自學課文。

  2、大家可以一個人學習,在書上標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合作學習,不懂的地方和你的夥伴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楚國的集市上,一堆人圍在一起,究竟在幹什麼呢?(課件出示)誰先給大家說說你讀懂了哪一個字、哪一個詞語、哪一句話的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

  4、(課件出示第一句話)你讀懂了這句話的意思,知道楚人在誇自己的盾非常堅固。(板書:盾——莫能陷)還抓住兩個同音字鬻、譽(板書)來理解句意,真會學習。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呢?你說。你利用以前的字來記住鬻,根據意思來記住譽。方法挺好的。

  5、指導朗讀:誰來噹噹楚人,誇誇這面堅固無比的盾?你來。看來你是初次經商,還沒有體會到商人的心情,誇的還不夠。誰來幫幫他,應該讀出誇耀的語氣,你試試。你再來試試!有進步!誰再來試試?你可真會譽盾啊!

  6、接著交流。你讀懂了這句話(課件出示第二句話)。楚人誇耀他的矛鋒利無比。(板書:矛——無不陷)抓住了這個雙重否定的說法,體會到了楚人的良苦用心,你學習真認真。誰來讀讀這句話,誇誇他的矛?你真會讀書,把他的心理都讀出來了。誰再來試試?爾等真會譽矛也!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聽了楚人的吆喝,有沒有人買呢?你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

  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一下子就找出正確的答案。(課件出示)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你是怎樣學會的?老師聽出來了,你根據註釋抓住重點字詞"或、以、陷,何如"來理解句意,很會學習。

  8、師:聽出破綻,明知故問,該怎麼問?你說,用質問的語氣。誰來質問質問楚國人?你真會讀書,還加上了手勢,真形象。

  9、楚國人被這麼一問,有什麼反應呢?你來說,說說你是怎樣學會這句話的?根據註釋結合自己的經驗理解這句話。

  10、大家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此時的楚人嗎?(尷尬、窘迫、吃驚、難堪、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大家積累的詞語可真多!老師這裡還有幾個看合適嗎?(啞口無言、瞠目結舌、無地自容、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洋相百出、呆若木雞。)

  11、老師真替大家高興,順利攻下第二關,根據要求給自己評分。

  (四)、闖體會寓意關

  1、楚國人的買賣還能做下去嗎?誰來告訴他錯在什麼地方了?說話、做事前後牴觸,說話不講邏輯,真厲害,一下子點出要害。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楚國人回到家是百思不得其解,假如你是他的好友,怎樣勸他改正錯誤呢?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看來你真是一個值得交的朋友,勸人實實在在。

  3、聽了大家的解釋,老師明白了這則寓言就是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前後牴觸,自相矛盾。

  4、大家真厲害,輕而易舉就攻下了這一關。可以評分。

  (五)、闖配音關

  老師這裡有《自相矛盾》的動畫,可惜沒有聲音,想請大家擔任配音工作。大家看看錶上配音的要求,跟著動畫,自己試著先配一下。誰願意來配音?大家的積極性真高,挑三位同學吧,你為楚人配音,你為買東西的人配音,你就為敘述人配音吧。第一次配音就這麼棒,下去自己好好練練,經來的配音員就非你們莫屬了。掌聲送給他們,謝謝他們帶我們進入這熱鬧的集市。

  現在可以給自己評分,算出總分了。老師先看看誰最自信了,得100分的請站起來。這幾位同學都很自信,誰是今天的"最佳闖關小勇士"呢?來個挑戰吧!

  (六)、挑戰"最佳闖關小勇士"。

  請你們幾位小勇士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對漫畫發表看法,誰的觀點正確、理由充分,誰就是今天的"最佳闖關小勇士"。大家都是評委,可要認真聽啊!

  現在咱們舉手投票選出咱們班的"最佳闖關小勇士"。恭喜同學獲得"最佳闖關小勇士"的稱號,上來領獎。掌聲送給他。

  (七)、總結

  老師看得出大家學習的很開心,我們一邊遊戲,一邊學習。誰給大家說說這節課的收穫?你說,字詞上的收穫。你說,學習方法的收穫。你說,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老師真替大家高興,短短的一節課,就有這樣多的收穫。

  (八)、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盾莫能陷

  鬻譽

  矛無不陷

  《自相矛盾》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4、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準備:

  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同學們,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就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說幾個以自開頭的成語嗎?(幻燈片)

  1、同學們,大家說了這麼多“自”字開頭的成語,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這樣的成語。

  (幻燈片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自給自足自覺自願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成語接龍。

  ★成千上萬—萬馬奔騰—騰雲駕霧—霧裡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

  ★一馬當先—先見之明—明知故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見天日—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窮水盡—盡心竭力—力爭上游—遊山玩水

  4、簡介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佔絕對少數。

  5、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檢查作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告訴我說:“老師,我的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生疑惑)

  師:怎麼啦?

  (師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氣真好,是個佈滿陰雲的晴天。(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這也是矛盾的?板書“矛”“盾”“矛”是什麼東西?(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盾:又是什麼東西?(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不是兩種東西了,它就產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師剛才說的那些句子,實際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誰來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知道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嗎?

  簡介韓非子“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二、初讀《自相矛盾》,瞭解課文內容。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後同桌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楚國賣矛盾戳穿誇口銳利堅固張口結舌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抓住“誇口”理解課文內容

  師:在文中,用了“誇口”這個詞,來說那個賣矛又買盾的人,“誇口”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誇字的上面是個什麼字?(大)。誇口就是說大話。誇口就是說大話,文中的楚國人,說了什麼大話呢?出示: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讀句子,要讀出“大”的感覺。)(自讀、指名讀、齊讀)

  現在,我們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詞說一說。(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現在我們再來把句子變一變,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說一說。

  (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也用上面的方式變一變,說一說。

  四、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說大話好不好?

  2、(遮住誇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個什麼字?虧可以組成什麼詞?(吃虧、虧損、盈虧)

  3、說了大話就要吃虧,楚國人說了大話,他就要吃虧了,他吃了什麼虧?(當有個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板書:張口結舌)

  4、張口結舌什麼意思?(由於理屈、緊張或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5、我們把問的人的問題畫出來,並試著回答他的問題。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結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他的盾(),這跟他說的“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這說明矛不(),這根他說的“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也就是說,他說的兩句話不能同時成立,要麼前一句不對,要麼後一句不對。所以,後來人們就用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來比喻——

  生:一個人說話或做事前後牴觸。

  師:是呀,你們看,本來矛和盾都是兩種兵器的名稱,為什麼現在卻用來比喻一個人的言行前後牴觸呢?正是來源於故事中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說話前後不一致哪。

  6、透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麼?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師:讓我們捧起書,再次走近這個給後人無數啟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吧。

  五、教學反思,提升認識

  那楚國人回到家後,想到今天發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寫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思?然後起來交流。)

  六、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則成語就出自於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裡。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對比讀現代文。

  《自相矛盾》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透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為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呢?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結果怎樣?“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人為什麼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文章為什麼到這就結束了?

  4、聯絡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盾堅固都戳不穿自相矛盾矛銳利都能戳穿

  說話前後牴觸矛戳盾會怎麼樣

  《自相矛盾》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語故事。

  活動準備:

  矛和盾的圖片或實物模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圖片,引出話題。

  1、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兩樣東西嗎?它是什麼?是做什麼用的?

  2、教師小結:這兩樣東西是古時候打仗用的武器。長長的,一頭有鋒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來刺殺敵人的。這個橢圓的鐵牌叫盾,它很堅固,是用來當住矛的。

  二、遊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遊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兒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透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訴我們說話、做事前後一致,不能對立。

  四、告訴幼兒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五、幼兒學說故事。

  1、幼兒自由結伴,自由講述故事。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2、個別幼兒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活動反思:

  開學初, 執教《自相矛盾》,原本信心十足,特意邀請學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來指導作課,但一堂課下來,卻讓我汗流浹背,面紅耳赤。

  上課伊始,我是這樣設計:

  1、先板書“矛 盾”,讓學生談談對矛與盾的認識。學生對說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時的一種進攻的兵器,可稱為長矛。

  生2:盾是古時戰場上用來防禦的武器。

  2、分別出示了矛與盾的圖片,讓學生從形態上更直觀的認識它們。

  3、用矛和盾可以組成一個成語(自相矛盾),你們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歷嗎?

  (一生很順利的講完這個成語故事)

  教學進行到這裡,還是比較順利,學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長,我沒有調控好課堂。

  文中有兩句話是賣矛與盾的人說的,原句是這樣:“他拿起自己的盾誇口說:‘我的盾堅固的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又舉起自己的矛誇口說:‘我的矛銳利的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為了引導學生理解他說話的語氣,我從誇口入手,讓學生理解誇口的意思,學生說的很好,但我沒有注意傾聽,同時學生在讀這兩句話的時候,總是讀不出誇口的味,這時我就開始緊張了,因為上課之前我也沒有練過該怎樣讀,很想範讀,可後面坐著那麼多的老師,我一時頭腦懵了,更不知道如何指導讀好了。

  而接下來的教學,就很快陷入一種混亂狀態,課前的預設完全打亂,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而臉龐不時有豆大的汗珠流淌。

  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這次的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對教材的解讀不夠,沒能吃透教材,導致不能自如把握。二是對預設好的教學過程過於依賴,沒能靈活地處理好生成的問題,不能把握教育契機,調控課堂的能力急需提高。四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自讀自悟,自由表達的空間太少,更多的時間是在唱獨角戲,牽領學生太多,沒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及表達慾望。

  《自相矛盾》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一個生字新詞,認讀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寓言故事內容,感悟語言包括的道理

  4、演一演這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括的道理

  教學過程:

  匯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製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用來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自相矛盾)同學們!請你根據這段話的意思用一個詞語概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板書:自相矛盾)誰知到什麼是寓言?(生說,如說的不對,可以在學完這則寓言後告訴老師答案)

  一、自讀課文

  這則寓言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話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在叫賣矛和盾。第二、三句講他誇口的情形,兩個“不論……都”是他的話陷入了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4、5句講的是,當他人問他:他卻啞口無言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解釋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段裝有青銅或鐵質的槍頭:盾,盾牌,用來訪呼聲體、遮擋矛槍箭。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

  三、演一演,加深記憶

  四、明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需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自相矛盾》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詞,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表演課本劇,加強對寓意的理解。

  4、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成語知識,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難點:透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

  1、師:(左手拿鋼筆,右手拿消字筆)孩子們,請大家看我手裡的這支鋼筆,寫字特別的清晰,任憑什麼樣的消字筆都消不乾淨;我這隻手裡有一支消字筆,功能特別好,任憑什麼筆寫的字都能消得乾乾淨淨。

  生:(七嘴八舌地議論)

  2、師:聰明的同學馬上就發現了我剛才那番話的毛病——自相矛盾,什麼是“自相矛盾”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吧。(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師: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以前的一個學生馬小虎胸前掛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三個大字——小馬虎,他一邊哭一邊說:“張老師,我又粗心大意了,同學們都笑話我……”大家願不願意幫助馬小虎同學?

  生:願意!

  2、師:請大家拿出《導學案》,看到第一題。哪位同學能又快又好的治好馬小虎的病?

  生1:“戳”是翹舌音。

  生2:文中“矛盾”的“矛”沒有草字頭。

  生3:文中“銳利”的“利”應該是“鋒利”的“利”。

  師:看來大家的醫術都很高明,我替馬小虎同學謝謝大家。

  3、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一下第二題的三個詞語?

  生1:“誇口”是說大話的意思。

  生2:“張口結舌”的意思是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生3:“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後牴觸。

  三、研習文字:

  (一)、聽錄音,練習朗讀

  師: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聽一下錄音,比較一下錄音讀的和你讀的有沒有不同,並且思考《導學案》第三題的幾個問題。

  生:(用心聆聽錄音後自由練讀)

  (二)、分角色朗讀師:錄音讀得怎麼樣?有沒有勇氣和錄音賽一賽?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三)、分析課文內容

  1、師:哪位同學能概括一下課文內容?

  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師:(引導學生處理《導學案》中的第三題)請同學們分組思考一下《導學案》第三題中的題目。

  生:(分組討論問題,派出代表將小組討論結果告訴大家)

  (四)提升認識:

  師:看來大家對課文已經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那我們在說話或做事時有沒有自相矛盾的現象?

  生:(列舉自己或同學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

  師:學習了這篇文章後,你還會讓自己再自相矛盾嗎?

  生:(發表看法,表示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

  四、表演課本劇:

  師:我知道咱班的同學不僅讀書很棒,表演也很出色,聽說有的同學還精心準備了道具,願不願意上臺來表演一下?

  生:(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

  五、知識積累:

  師:成語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它用簡短的文字告訴了我們非常豐富的內涵,想要學好成語,需要平時用心積累。我這裡準備了一些以“自”開頭的成語,請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沒見過的,你還能找出哪些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小黑板出示20個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

  生:(齊讀後討論成語的含義)

  六、小結、作業:

  師: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則成語,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希望把這種學習的精神延續到課下,有沒有信心?《導學案》第四題是自相矛盾的原文和作者韓非子的簡介,請大家課下認真閱讀,並試著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另外,把你學習本文的收穫寫在《導學案》上。

  教後記:

  《自相矛盾》是一篇短小的成語故事,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成語的含義,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上,學生都很積極地參與,學習熱情很高。說實話,我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表演才能那麼高,真的可以做小演員了!後來我引導學生積累成語,目的是讓他們產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在課餘時間主動學習。在《導學案》最後我又準備了韓非子的《難一》,目的是讓五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為今後的文言文學習打下一點基礎。總體來說,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有一點多,有的環節進行得有點倉促,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調整一下時間安排。

  《自相矛盾》教案 篇13

  一、爭當“小神醫”:

  1、戳(cuō)

  2、茅盾楚國銳力買賣

  二、解釋詞語的含義:

  1、誇口:

  2、張口結舌:

  3、自相矛盾:

  三、品讀思考:

  1、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2、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

  3、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4、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張口結舌”,為什麼他會這樣?這裡的“張口結舌”還能換成別的詞語嗎?

  5、那個人說話前後矛盾會造成什麼後果?

  四、拓展閱讀:《韓非子·難一》

  1、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2、原文:

  楚人有鬻(yù,賣)盾與矛者,譽(稱讚)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戳進)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不)能應也。

  五、小小收穫: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自相矛盾》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理解故事內容;

  2、懂得賣矛和盾的人為什麼回答不出別人的問話;

  3、理解寓意,懂得言行要前後一致。

  教學重點:

  理解寓意

  教學板書:

  ①我的矛銳利得很,無論什麼盾都戳得穿。

  誇口

  ②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什麼矛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戳穿盾:

  ①對

  ②錯

  用矛戳盾

  戳不穿盾:

  ①錯

  ②對

  道理: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

  教學步驟:

  一、檢查複習

  1、檢查預習情況。

  2、複習生字詞語。(略)

  二、新授

  1、組織學生自由地讀寓言。

  2、指名讀,其他學生評價。

  3、領讀課文。

  4、組織學生交流:你讀懂了什麼?

  5、交流小結。

  6、組織學生討論:

  賣矛和盾的人是怎樣向人誇口的?

  用矛戳盾,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他為什麼回答不出別人的問話?

  7、組織交流,並進行小結。

  8、精講:首先讓學生展開想象,矛戳盾會怎樣;再分析結果與賣矛和盾的話。

  完成板書

  9、揭示道理:

  ①組織討論:

  賣矛和盾的人錯在哪兒?

  我們說話做事應該怎樣?

  ②總結,並完成板書。

  10、結合課文,舉例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和板書;

  2、組織背誦競賽。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從生活中找出一兩個自相矛盾的例子來

  《自相矛盾》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情感目標:

  透過閱讀課文,理解寓言的內容。能夠聯絡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標:

  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掌握結合註釋及查字典理解重點字詞的方法,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出示一些經典寓言故事的圖片)

  2、教師引導學生:低年級時,我們學過不少寓言故事,還記得嗎?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淺顯而生動的小故事,向人們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則寓言故事與以往的表達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麼呢?開啟書,快速瀏覽,你發現什麼?——是兩則文言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以前我們學過一些古詩,怎樣才能將文言文讀準確,有什麼方法嗎?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矛、盾、銳利、堅固、祠、遂、弗”

  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書第一則寓言的題目。教師強調“矛盾”二字書寫並字面解題。

  3、教師範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學生讀第一句。

  教師出示: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麼?怎麼知道的?———“從前楚國有一個人賣矛和盾。”“鬻”的理解學生是透過書下的註釋瞭解的。在此提示學生學習文言文要善於運用書下注釋幫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麼?

  ①分別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理解過程中“堅、利、於”等詞語學生在註解裡無法找到解釋,可引導學生翻閱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②學生帶著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他為什麼要這樣誇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麼?叫賣時的語氣、神態、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體交流,四人小組內可以演一演。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講一講小故事,並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人群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於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應”:回答。“弗能應”:不能夠回答。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無言以對、啞口無言。

  5、為什麼“弗能應也”?——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矛、盾的作用,結果出現了自己說話相互牴觸的情景。

  6、那麼,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呢?——比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

  四、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時候呢?或者你覺得這個成語用在什麼情況下合適呢?想一想、交流。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寓言二則之自相矛盾

  一個人拿著矛和盾的圖

  我的矛 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於物 無不陷也

  銳利 戳得穿 堅固 戳不穿

  《自相矛盾》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中有關詞語的意思。

  3、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這則成語故事包含的意思。

  4、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們幾年的學習中已經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說幾個故事的名字嗎?

  2、那你能說說這些寓言故事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3、今天我們就再學習一篇則新的寓言故事,指讀課題: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1、開啟課本,提出自學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b、想想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

  c、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自學效果

  a、請同學讀書,其他同學評價。

  b、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扣詞、精讀課文

  “張口結舌”的教學

  在同學質疑過程中扣住“張口結舌”,問:什麼叫張口結舌?課文中講了誰張口結舌?他為什麼會張口結舌?

  “誇口”的教學

  透過張口結舌的教學引出兩次誇口的內容?

  a、他誇口之下說了什麼話?

  b、那你能讀好誇口的語氣嗎?

  c、引導學生用“隨你……都……”說幾句話。

  d、這兩句話一起說出來你會想些什麼呢?

  四、聯絡生活、揭示文章意思

  1、同學們,現在你知道那個人為什麼“張口結舌”了吧?(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者聽說過這樣的事例嗎?

  五、讀古文,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1、這個故事和這麼多的事例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其實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就已經流傳開了,它是我國法家學說的傑出代表韓非子所作,想去讀讀2200多年以前韓非子的《自相矛盾》嗎?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學生自讀。

  3、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學生根據課文說說古文大概的意思。

  4、小結:同學們我們剛剛分別讀了現在《自相矛盾》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矛盾》你們發現了什麼嗎?

  六、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長河中,還有很多像《自相矛盾》一樣流傳了幾千年的寓言故事,我們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去讀一讀,不光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也會使我們在今後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風順!

  七、作業(略)

  八、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誇口

  張口結舌

  誇口

  《自相矛盾》教案 篇17

  畫一畫

  1.讀課題

  2.圍繞“矛盾”展開教學

  (1)見過矛嗎?幹什麼用的?請同學上來畫一畫。再請同學畫一畫盾,說說用處。

  讀一讀

  (2)文中賣矛又賣盾的楚國人是怎麼向圍觀的人推銷自己的矛和盾的?

  “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用什麼盾它都能戳穿。”

  輕聲讀讀這兩句話,比較比較,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

  你們都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綻,可那個楚國人認識到了嗎?他還在那兒——(誇口)指名讀出“誇口”的語氣。

  (3)就這麼洋洋自得地誇口著,可後來怎麼張口結舌了呢?

  相機出示:“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

  言外之意是什麼?

  (4)楚國人張口結舌的一剎那,心裡在想什麼?

  (5)現在你知道什麼叫“自相矛盾”了嗎?

  (6)這個故事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說一說

  你周圍的人有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呢?你打算怎樣勸導他?

  編一編

  這是一個靠賣矛和盾為生的楚國人,因為這件事情,他的生意變得非常冷清,他在家中好好想了一想,決定改變自己以往的言行,他後來會怎樣做生意呢?他的生意怎麼樣呢?聰明的孩子們,你能把這個故事接著往下編嗎?

  演一演

  編完故事演一演。

  課後練習:

  1.用“自相矛盾”說一句話。

  2.修改前後矛盾的語句:

  3.讀讀自己平時的練筆,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嘗試修改。

  《自相矛盾》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認識“戳”,理解“誇口”、“啞口無言”並造句。

  2、讀懂課文,感悟寓意。

  3、透過說、問、演、寫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透過以前的學習,我們已經學會了許多成語。今天,我來考一考大家,看誰的成語積累最豐富。

  2、成語積累練習,男女分組搶答:含有數字“一、二、三……十、百、千、萬”的成語。

  3、在你所學過的成語中,你覺得哪一個成語最好玩,最有意思?說一說。

  4、看來大家掌握的成語真多。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個來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語故事,叫《自相矛盾》。板書課題,齊讀。

  二、學習課文。

  1、課文中有一個生字比較難寫,請大家看老師板書:戳chuo。指導讀準音,認清形。(第一聲,左上羽的變形,左下住多一橫,右邊是它的部首戈。)誰來用它組詞?戳穿,戳破。動作演示“戳穿”。

  2、那麼,《自相矛盾》中,是什麼戳什麼呢?請大家先來看一段影片。放動畫。

  3、開啟書,自由朗讀,然後檢查,正音。

  4、我發現有一個詞,在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兩次出現,那就是“誇口”。板書。指導讀楚國人的話,理解並造句。他兩次分別誇什麼的呢?指名答。(板書矛:天下第一。盾:舉世無雙。)

  5、這個楚國人這樣叫賣他的矛和盾,你聽出了什麼?聽出矛盾來啦。指名說。

  6、是啊,旁觀的人也聽出來了,有個人聽不下去了,問了楚國人一個問題: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幻燈出示句子: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指導讀出感情。

  7、“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用換詞法理解並造句。那個楚國人____,回答不出來了。(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話可說……)

  8、出示思考題:

  a、這位楚國人這時候會怎樣想、又怎樣做呢?

  b、你還想對這位楚國人說些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揭示寓意,幻燈出示,齊讀。(比喻言語、行動前後互相對立,不能自圓其說,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誠信,因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三、拓展練筆

  1、小練筆:在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故事其實太多、太多。你遇到過這樣的事例嗎?結合自己的體驗,寫一篇小練筆:讀《自相矛盾》有感寫完後,老師進行評點。

  2、作業:

  自學另外兩則寓言。

  生字詞各寫兩遍。

  《自相矛盾》教案 篇19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透過以前的學習和課外閱讀,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場“成語大比拼”活動。請看大螢幕。

  師:的確,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今天我們就再學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2、板書課題,觀察課文插圖,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體)

  二、精講課文。

  1、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嗎?請自由朗讀故事。

  2、那誰願意來讀讀課文?

  3、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1)教給學生概括故事主要內容的方法。(先說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的結果。)

  (2)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戳”(教師板書字形,動作演示“戳穿”)

  在這個故事中,是什麼“戳”什麼?

  (4)他是怎麼賣他的矛和盾的?(邊叫邊誇)順勢幫助學生區分“買”和“賣”。

  (5)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誇口)(板書)

  3、“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他是怎麼說的?他先誇自己的

  (盾——堅固得很——什麼矛——都不能戳穿)他接著又誇自己的

  (矛——銳利得很——什麼盾——都能戳穿)。

  (1)誰來讀讀這位楚國人的話。

  (2)誰再來學學這位楚國人誇誇自己的“矛”和“盾”.

  (3)聽了這位楚國人的話,有人買嗎?為什麼?

  對,他們沒買,因為他們聽出了這位楚國人話中有問題。有什麼問題?

  (他說話前後不一致,相互牴觸)

  4、如果你是其中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指導讀好問話。(設定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

  (3)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

  5、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有什麼反應?

  (1)只能——“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2)“張口結舌”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回答不出來了。(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話可說……)

  (4)他為什麼張口結舌?他敢試給大家看嗎?為什麼?

  (5)拓展思維練習: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的結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盾不……這跟他說的哪一句話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說明矛不……這跟他說的哪句話相牴觸,這兩種結果,最終都使他的矛和盾……

  四、課本劇小表演。

  五、聯絡生活,明道理。

  1、透過學習課文和剛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說話、做事不要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實事求是。

  2、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六、拓展作業:

  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計他今天一定不會來參加會議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廣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

  5、我國的藝術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畫就是僅有的一個。

  6、我的家庭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

  七、質疑提問。

  八、作業佈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課外閱讀2—3個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教案 篇20

  一、看圖猜畫謎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那好,請你根據畫面的意思來猜幾個成語。看誰的反應最快。(課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內容的圖片)。

  2、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地運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豐、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裡面就出現了三個經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自相矛盾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其實這裡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

  (板書:寓言)

  那你知道什麼是寓言嗎?“寓言”就是透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聽出來了,這是個故事,但裡面藏著一個道理。)

  板書:故事、道理

  那你們想想,要學好一則寓言,就要先學它的什麼?再去幹什麼啊?

  師:真好!你連學習方法都告訴我們了。(板書:學、明)

  那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第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師:第一步我們就來讀準讀通這個故事。

  1、請你自己讀讀這個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文中有兩句話很容易讀錯,你可要仔細哦。

  師: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聽聽他讀對了嗎?如果你的夥伴有困難,就幫他練一練。

  師:誰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讀一讀?大家仔細聽,聽聽他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了嗎?

  2、第二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裡面的生字詞,你認識並理解了嗎?

  (1)(課件依次演示生字詞)生讀字詞:戳

  知道戳的意思嗎?字典上怎麼說啊?(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好,我們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那戳有哪兩種結果呢?(師用鉛筆戳穿紙頭)要不就是戳穿,(師用鉛筆戳整本書)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寫的是用什麼戳什麼呢?

  (2)生讀字詞:矛 盾你知道什麼是“矛”,什麼是“盾”嗎?

  大家看:(連結)誰來讀讀介紹。

  (3)讓我們繼續讀。生讀字詞:銳利 、堅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詞連起來說說嗎?

  生1:銳利的矛,堅固的盾。(可以。)

  生2:矛很銳利,盾很堅固。(也行。)

  生3:矛銳利得很,盾堅固得很。(書裡就是這樣用的。)

  (4)接著讀。讀詞:拿、賣。 師:你能用上這些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

  (5)讀讀這兩個詞:誇口、張口結舌。

  師:“張口結舌”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呢?能給它換個詞代替嗎?

  (顯示:啞口無言 目瞪口呆)讀一讀。

  哦,是他沒話可說了。看來,同學們都已經懂得了“張口結舌”的含義了。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那他為什麼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注意:當他在讀的時候啊,我們特別要注意聽一聽,他在讀這兩句話時,是用什麼語氣讀的?(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誇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那好,大家都用“誇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板書:誇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的是什麼? “隨你”是什麼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麼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為什麼這麼讀?生:因為我要強調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剛才他讀的時候啊,不光讀出誇口的語氣,還有一些表情和動作呢?你們也來做一次賣東西的人,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讀。生加動作練習讀書。

  (3)(手指一個學生)我看你特投入,來,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這楚國人,說話誇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

  3、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一會兒說說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楚國人是個怎樣的人啊?(播放FLASH動畫)

  (自誇、耍小聰明、不動腦筋、愚蠢可笑、愛說大話)

  4、這個人為什麼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壞印象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劃下來。

  指名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說說你為什麼覺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極了,那我們來仔細看看他說的這兩句話,(男女生分讀)有問題嗎?

  (2)那你能質問他,當場拆穿他嗎?

  還可以怎麼問他? 你好厲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話中的要害。 問的真漂亮!

  對啊!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3)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你能用“如果……,就說明……。”的語句來說說嗎?有沒有第3種情況發生啊?

  (如果戳得穿說明了什麼?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斷了呢?)

  (4)同學們,看來這楚國人說的兩句話,前一句跟後一句,是怎樣的啊?(相互牴觸、不一致。)像他這樣自己說話前後牴觸、撞車,這叫什麼啊?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畢現、狼狽不堪了。板書:張口結舌

  可是光這樣批評他可不行啊,我們還得告訴他錯在哪裡?得幫他總結一下教訓。不然,他下次還會犯的。

  (是啊!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6)說話如此,其實做事也是這個道理。那這則寓言提醒我們以後做事、說話時應該注意點什麼啊?請你在旁邊寫寫你從中明白的道理。誰來說說!

  (7)對啊!我們以後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

  五、聯絡實際,拓展思考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

  《自相矛盾》教案 篇21

  一、匯入

  平時你們看到我叫我什麼啊?(老師、丁老師對不對)哎,我長得那麼漂亮,(美麗、漂亮的丁老師)小嘴巴真甜,這樣今天你們一個機會來給我噹噹老師好不好?(好)我來說兩句話,你們聽聽看。聽完之後評一評。

  1.小朋友們,今天的天氣真正好,陽光明媚,下了場滂沱大雨。(是的)

  2.哦,再聽一句,值日生記了文俊豪的名字,文俊豪說:丁老師,我沒有講話,我是輕輕地講話。你來說。

  3.誰來讀?你來,你再來,我們一起來!

  先來看個影片,矛和盾是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

  1.看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你聽得很仔細。這就是矛,各種各樣的矛,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啊?——長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時候可以用來刺傷敵人。所以這個矛的尖尖頭十分——尖銳、銳利。但是你不要以為敵人都是傻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當矛刺過來的時候,敵人就用——盾來保護自己。那麼這個盾的質量要不要好的啊?——要,為什麼?所以說盾得堅固、堅硬、結實。說的真好!今天我們就要走進小古文《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件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琅琅,小古文的朗讀要特別注意節奏和韻味,現在看好書,聽老師讀.

  3.怎麼樣,自己想試試嗎?現在請小朋友把小古文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第二遍和離你最近的小夥伴一起讀一讀。

  4.小朋友,快去數一數有幾句話?老師請五位小朋友來讀!

  5.輕輕地把書本放下!

  三、理解課文

  1.老師知道你們的小腦袋裡啊裝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來學習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看下面的註釋、翻譯等等,現在請你們小組合作:讀一讀,想一想,你讀懂哪個字、哪個詞、哪句話?

  2.楚國的集市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瞧,這個楚人在幹什麼?把話說完整——這個楚人在賣盾與矛。出示:楚人有賣盾與矛者。你來讀,你來讀。

  3.誰來噹噹楚人,誇誇這面堅固無比的盾?你來。看來你是初次經商,還沒有體會到商人的心情,誇的還不夠。誰來幫幫他,應該讀出誇耀的語氣,你試試。你可真會譽盾啊(出示詞卡)!誰連起來讀一讀?(出示: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譽王天瑞。

  4.誰再來誇誇他的矛?(出示: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把他的心裡都讀出來了!我的矛可好了,你來讀。大家快來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5.誰來說說看,這兩句話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句話?

  預設:吾:我的。放風箏裡面有“汝前行,吾後行”。

  堅:堅固,給他組組詞。新的學習方法出現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給他多組幾個詞。堅可以組哪些詞?我們就把這種學習方法命名為:倪展翼組詞法。

  利:鋒利、銳利,也是組組詞。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鋒利。

  物莫能陷也:透過對比古文和現代文,我知道了這句話地意思是:——隨便你用什麼東西都不能戳穿它。你來讀,你的盾很堅固,你的盾的質量很好!

  於物無不陷也:隨便什麼盾都能戳的穿。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你來讀,這個矛很鋒利,很厲害的一隻矛。

  6.誰來幫幫這個楚人,幫他吆喝吆喝生意?你來,你再來。我們一起來!(齊讀)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聽了楚人的吆喝,有沒有人買呢?你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旁邊的人聽出了破綻。

  8.這裡的“或”我們在哪篇小古文裡碰到過啊?——菊,其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繁多。或是有的,但是在這裡是——有的人。

  9.(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會說:叔叔,

  (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會說:hey,兄弟,

  (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老練有成)

  10.那個人的反應是什麼啊?(出示:其人弗能應也)

  嘴巴張的大大的,可是說不出話來就是——張口結舌。大家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此時的楚人嗎?( 尷尬、窘迫、吃驚、難堪、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大家積累的詞語可真多!老師這裡還有幾個成語呢!看!(啞口無言、瞠目結舌、無地自容、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洋相百出、呆若木雞。)

  11.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老師引讀: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以同時存在的。

  四、活學活用

  1.楚國人的買賣還能做下去嗎?誰來告訴他錯在什麼地方了?說話、做事前後牴觸,說話不講邏輯,真厲害,一下子點出要害。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這是《自相矛盾》的小詩,自己讀讀看?

  這詩歌有意思吧!誰來說一個你覺得有意思的地方?

  3.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自相矛盾的例項呢,看這是一則廣告。播放腦白金廣告)對呀,前後說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五、熟讀成誦

  1.老師給出了小古文《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試試看?

  2.老師獎勵你們看一組連環畫,看,能不能跟著圖畫把它背出來呢?自己試試看!(請兩個小朋友來背)

  3.真厲害,這也難不倒你們!現在啊我們把這個小古文的故事演一演,誰來讀旁白?誰來做楚人?誰來噹噹小朋友路人甲?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開始!

最近訪問